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探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探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探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探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探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 究 生 开 题 报 告论文题目 新课程背景下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探究 姓 名 罗玲玲 学 号 j201211001 学科专业 学科教学(地理) 研究方向 中学地理教学 导师姓名 徐留兴 职 称 副教授 年 月 日填 表 须 知(1)开题报告审核由各硕士点组建专家组具体实施。专家组成员35人,由副高以上人员担任,组长必须具有正高职称。研究生本人的指导教师应进入专家组,但不担任组长。(2)专家组的作用是对研究生的选题论证进行审核,审核意见以“通过”、 “不通过”为结论。通过者按计划开展论文工作,不通过者,在半年内需重新开题。(3)选题来源指国家、省、市、校项目或自选项目;论文类型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或其它类型。(4)本表要求双面打印,保持格式和开本不变。(5)表中内容可打印,也可手写,但应字迹清晰,排版工整,且签名处必须为亲笔书写。(6)以下两种情况不能顺利通过开题报告审核:a、题目过大;b、与本专业方向不符。(7) 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还需符合下列要求:a、选题为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b、紧扣实践问题,忌纯理论研究。 (8) 对已达到“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申报条件的科学硕士研究生,请专家组按相关文件要求推荐。一、 开 题 报 告 主 要 内 容(包括1、选题来源和论文类型;2、课题的研究意义;3、国内外现状分析;4、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5、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6、课题的创新性;7、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8、参考文献。)1、选题来源和论文类型选题来源:自选论文类型:专题研究2、课题的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从教学理论上看,对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和探讨,可以帮助我们从总体上去综合地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开展形式的理论。(2)实践意义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这表明了地理课程体系设置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初高中地理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分工,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的设计思路则是“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因此,初高中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只有做好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衔接工作,才能使高中地理教学有效并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对初高中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大纲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高中比初中有哪些拓展和加深,这种衔接研究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难度、广度,教师在深入研究初中教材课标的基础上以初中已有的知识背景来有效设计教学,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初高中的自然过渡,更高效进入高中课程的学习,这就成为高中地理教师接手高一时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3、国内外现状分析;(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衔接课程和教育的研究比较丰富,台湾地球新课程改革比内地早几年,由于初高中课程改革的没有完全同步,使初中和高中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因此,台湾地区关于课程衔接的研究做的非常详尽,研究人员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都有参与,不但吸收发达国家的衔接教育的精华,而且将课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已经纳入了理论体系,水平比大陆要高出许多,对大陆的课程改革和课程衔接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中国内地关于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薄弱,国内对于语、数、外等学科的研究较多,而地理课程衔接研究设计很少,现在的研究很多也是一线教师参与,仅仅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没有有效地理论支撑,更没有相应的可操作的范例或模式。西南大学教科院酒明衍老师撰文指出:“初、高中两学段之间确实存在较大的裂缝”、“不衔接现象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认为兴办初、高中中间学校是解决初、高中不衔接问题的好方法。许多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初、高中教学衔接也提出了不少观点和看法。上虞春晖中学陈坚刚老师所写的“3+综合模式下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思路和复习对策”(浙江教学研究2003年1期)介绍了如何处理文综卷中区域地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初中知识的回顾。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的何思群老师所写的“初高中地理课堂的衔接探讨”(地理教学2005年6期)介绍了教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做到低起点,小步走,减小坡度,使学生易于接受,循序渐进。深圳市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中学的张晋燕老师所写的“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年12期)介绍了如何将高中地理和初中的历史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科领域衔接起来。四川北川中学吉敏、董章述老师所写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地理教育2005年6期)一文指出:要根据初、高中教材侧重点和特点、教法和学法有别的情况,认真研读教材,抓住初、高中地理知识的契合点,扩展学生知识结构,可采用“五步式”衔接教学法。四川德阳中学李凡益老师所写的“浅谈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对策”(摘自免费教育资源网)一文中从教学方法衔接、学习方法衔接、加强高初中地理教师交流三个方面谈到地理教学的衔接对策。认为学生初中地理的严重缺乏是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绝不仅仅是简单回顾一下初中知识,而是要精心研究初中和高中教材的差异性和延续性,精心备课,充分了解学生,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做好课后的学习反馈,扎扎实实把要点落到实处,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衔接教育的研究开展的相对较早,但对于具体的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研究目前还未见到。虽然没有关于地理课程的衔接研究,但已有衔接教育的资料足以管中窥豹。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入学前接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有效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进入小学后的负担。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布朗分布伦纳(Bronfenbrenner)在1979年在1979年提出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处于环境之中,人的发展离不开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由于人的身心发展及后天教育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发面都存在着差异。教育要适应这种差异,我们必须选择差异性教学。另一方面,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矛盾的特殊性蕴含着矛盾的普遍性。所以,我们必须寻求教育教学中共通之处,努力搞好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衔接工作。维果茨基提出“情境性学习”(contextual learning)的观点来解释教育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建者,维果茨基高度重视文化对心理发展的作用。目前西方对维果茨基理论进行的实践研究证明,维果茨基关于儿童心理起源于社会交往的理论是正确的。衔接教学是从中小学学生的实际出发,是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独立自主地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延伸,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美、德三国都在其现代教育机构内出现了“中间学校”这一学校形态。中间学校(middle school)是西方学制中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校,提供学生两种教育的桥梁。中间学校在有些州被称为初级中学(junior high school),有些则代表着不同于传统的学制。其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计划,英、美、日等发达国家进行的教育改革中,一种范围涵盖。已经充分体现了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相关理念。可见,国外对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研究是在实践中开展的.综上所述,关于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不够深入、全面、细致,提出的方法和策略大多是依据教学大纲而来,没有完备的教育理论基础,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会不断地涌现出来。本文作者作为一线的地理教师,初中和高中地理都有实际的教学经验,本着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得依据,或引起一些争论以促进研究的深入。4、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课题研究目标 目前国内外课程衔接教学研究的现状,了解衔接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功能、特征、操作原则、主要模式、问题及对策。通过学习国内外学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果,设计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的探究式教学教案,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并对实施的保障措施加以研究。 通过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实践,寻求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总结衔接教学过程中的困惑。通过问卷调查、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分析衔接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影响。(2)研究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探究 摘要ABSTRACT1引言1.1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方法1.1.1 研究的背景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3 研究方法1.2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2 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认识调查2.1 影响学生高中地理学习主观原因调查2.2影响学生高中地理学习客观原因调查3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产生问题的原因3.1初中毕业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3.2 高中地理阶段课标要求和初中相比更加丰富3.3 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差异3.4 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4 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对策4.1 加强调查总结,寻找初高中的衔接点4.2 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4.2.1 地理学习内部动机4.2.2 地理学习外部动机4.2.3 地理学习兴趣4.3 着眼学生能力的提升,注重鼓励评价4.3.1 将评价建立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知识理解与应用进行评价4.3.2评价中鼓励“逆向思维”4.3.3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4.4在教学管理上有所转变5 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高中和初中是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个阶段。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还是教学方式;不论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还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初中和高中的跨度都很大。初高中地理教学点衔接时一个庞杂的工程,必须全面部署长期规划,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全面配合下共同努力完成。做好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不仅可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后继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都是初步的,我们在以后的教学科研中将继续认真分析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努力做好教学衔接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使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5、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地理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理论研究,为实践做好方向的指引。(2)问卷调查法:选取所在学校初中高中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进行分析。(3)比较研究法:对同一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问卷进行分析比较,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回答相同的问题统计数据进行比较。(4)经验总结法:总结自己或他人的个人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综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实施方案选定本次研究的目的,研习相关教育学知识和教学大纲,最后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资料查询了解相关教育原理的理论知识,撰写论文提纲。撰写开确立题报告,理清论文写作的思路。建构地理衔接教学的主要模式,在实践中实施。概括归纳教学经验。在课堂上收集、提取老师的个人想法和学生的活动状态,对收集的一手资料进行提炼升华,探究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状态、存在问题,对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的不合理之处提出建议,撰写论文初稿。在论文初稿的基础上,对论文进行修改。论文修订后,完成论文的定稿。(3)可行性研究符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理念,倡导建构的学习符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主要通过经历、体验、探究来学习);改变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注重记忆和机械模仿的学习倾向,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现代教学的性质和观念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促进了学生发展,就达到了教学目的,这种教学就是高质量的教学。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着眼于突破学科中心,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1智力活动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有很大发展。2情感和意志的特点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形式为衔接教学实施提供了契机和便利。研究者长期在一线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工作,熟悉中学地理教学的方式方法。另外长期和学生接触能够开展对学生的跟踪调查,确保能够有效地获得相关调查数据。同时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前期文献收集工作,对探究式教学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在教学中有过实际操作。6、课题的创新性本文从初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实践出发,在认真研究衔接教学理论和进行实践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衔接教学一些方式的操作和开展课堂活动教学的意义进行了研究探讨。本文力求为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操作方式。并以本人的教学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实施衔接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7、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计划进度预期进展预期成果20127-20136调查、收集资料阶段读书笔记、心得20137-201311资料分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201312-20148形成论文初稿论文初稿20149-201410修改、完成论文第二稿论文第二稿201411-201412完成2-3万字的硕士学位论文论文定稿及答辩8、参考文献1 袁孝亭,娄晓黎. 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的认知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10)2 余立. 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J.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02)3 何四群. 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衔接的探讨J. 地理教育,2005(06)4 张振国,连荣地.新形势下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03)5 辽宁省中学地理教学调查组. 地理教学的困境2002年辽宁省中学地理教学调查报告摘要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0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初中地理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陈澄. 地理学习论与学习指导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陈澄. 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0 董迎辉.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2009(05)11 赵劲梅.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03)12 罗会知.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05)13 夏志芳.地理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4 王雄. 历史地理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15 吉敏、董章述.正确认识和处理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教学J.中学地理教育,2005(06)16 刘斌. 认知结构及其教学建构J. 中国教育学刊,1998,(5):4044.17 王利亚. 针对实际做好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J.贵州教育,2005(09)18 张艾. 新课标新课程新理念新要求初中地理教学新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S1)19 陈国川.台湾中学地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地理教育,2007(01)20 地理教学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2(01)21 施鲁.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以上海市部分高中研究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0(05)22 庄晓蓉、徐兆海.关注教学衔接、加强学法指导J.地理教学,2007(01)23 张海娟.控制论视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D.贵州师范大学,2008(04)24 董华.中学地理新课程教育价值取向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7(04)25 刘学梅. 刍议德国的地理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1)26 张恩明.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书育人,2004(12)27 吴恩银.如何开展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研究J.教育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