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隧道工程安全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页
南京某隧道工程安全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2页
南京某隧道工程安全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隧道施工应急预案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 事故类型1.1.1 坍塌事故,在施工现场掌子面发生塌方、在施工现场台架失稳发生坍塌。1.1.2 透水事故,在施工现场掌子面发生透水。1.1.3 火药爆炸事故,在施工现场火工品发生爆炸。1.1.4 高处坠落事故,在施工现场人员从台架上高处坠落,伤及人身安全。1.1.5 机械伤害事故,在施工现场机械伤人。1.1.6 火灾事故,在施工现场材料、物资发生火灾。1.1.7 车辆伤害事故,在施工现场发生物体倒塌、下落和人员挤压伤亡。1.1.8 起重伤害故,在施工现场吊车或吊机发生的物体坠落、挤压,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1.1.9 触电事故,在施工现场人员触电发生伤亡。1.1.10 物体打击事故,在施工现场高处物体坠落伤及人员。1.2 危害程度分析中铁十七局宁安铁路nasz-3标共有隧道1座,王府山隧道360m。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风险较多,较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2.1 坍塌事故,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在软弱围岩地段,由于超前支护及初期支护不到位或不及时,容易发生失稳造成围岩塌方,在施工现场台架由于刚度不足、使用时间较长,而失稳发生坍塌。1.2.2 透水事故,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复杂,由于超前地质预报不及时,遇有透水层而发生透水事故。1.2.3 火药爆炸事故,由于现场管理不慎,在隧道掌子面进行装药时,由于明火而引发施工现场火工品发生爆炸。1.2.4 高处坠落事故,由于台架安全防护不到位,作业人员没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作业时间长,精神不集中,从台架上高处坠落,伤及人身安全。1.2.5 机械伤害事故,在施工现场装载机、挖掘机、泵车、钢筋切管机、切断机等机械由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人员伤亡。1.2.6 火灾事故,在施工现场易燃物品(木模、防水板)由于操作不当而发生火灾。1.2.7 车辆伤害事故,在施工现场发生物体倒塌、下落和人员挤压伤亡。1.2.8 起重伤害故,在施工现场吊车发生的物体坠落、挤压,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1.2.9 触电事故,在施工现场人员触电发生伤亡。1.2.10 物体打击事故,在施工现场台架、台车上物体、材料高处物体坠落伤及人员。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1 最大限度的降低潜在事故和已发事故给施工人员带来的生命、财产危害。2.2 发生事故,最大限度的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够迅速、有序的采取应急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最大目的。2.3 发生事故,抢险现场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最大限度、最快时间进行现场抢救、抢险。2.4 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3组织结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本项目实行三级应急组织体系,即工程指挥部、分部、架子队。各级均设立应急领导小组。3.2指挥结构及职责3.2.1 工程指挥部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全管段内的桥梁上部施工安全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小组组成人员如下:指挥长卢朋任组长,党工委书记单联香,常务副指挥长刘新福,副指挥长辛文军、赵金华、刘庆华,党工委副书记杨天勤,安全总监杨胜华及总工程师雷勇锋任副组长,综合部、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计划合同部、财务会计部、物资设备部、征迁办公室、公安指挥中心、中心试验室负责人为组员。应急响应中心设在安全质量部,根据各职能部门的设置,下设应急组织,在工程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责。3.2.1.1 灭火行动(保卫)组(小组长:刘庆华); 3.2.1.2 抢救疏散组(小组长:刘新福); 3.2.1.3 后勤保障组(小组长:杨天勤); 3.2.1.4医疗救护组(小组长:杨胜华); 各分部均成立应急组织,负责隧道施工安全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3.2.2 各级组织的职责如下:3.2.2.1 工程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监督实施,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备案;负责组建应急小分队及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并建立应急通信与警报、储备抢险、救援、救护方面的装备、物质;负责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检查工作,发生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向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的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发出紧急救援请求;负责事故调查和组织工作,并对事故的教训和应急救援经验进行总结。发生事故应急响应期间,由组长负责全面指挥、调度各成员进行救援,副组长负责集中人力、物力,调配救灾物质协助救援活动。3.2.2.2 灭火行动(保卫)组:负责现场连接水源或消防设备器材扑救火灾,负责火灾、事故现场及周围的安全保卫、危险区警戒。3.2.2.3 抢救疏散组:负责抢救被困人员及可以转移的洞内物资,抢险救灾按照“先人员,后物资,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转移可能引起新危险源的物品到安全地带,在人员集中的场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疏散人员,对现场抢救出的人、财、物进行管理和疏散,预防破坏、哄抢、盗窃等案件的发生。抢救过程中及抢救工作结束后对事故现场加以保护。抢险人员自身要戴齐防护用具,注意自身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3.2.2.4 后勤保障组:负责隧道抢险器材装备、供水排水、供电照明、运输工具、食品衣物等抢险工作所需的各种物资供以保障工作。3.2.2.5 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上各种受伤人员的抢救、医治、转移工作,并协助做好预防二次灾害的工作。4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控制现场施工人员应对施工现场所有危险源进行定期排查,对相关工种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教育,使他们了解到本岗位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施工作业期间能够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执行,不出现违章作业。4.1.1 危险源控制方式对已辨识的危险源,控制方式有:a、用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进行控制管理;b、用建立和实施运行控制程序进行控制管理;c、用应急预案进行控制管理;d、同时使用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程序、应急预案进行管理或用其中任意两种。4.1.2 危险源控制方法及预防措施4.1.2.1 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防护措施的教育和培训。4.1.2.2 各隧道开挖作业面必须配备4名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管理员(保证全天有人值班),掌子面及洞口各1名,专职负责施工安全监控工作,规范做好施工情况记录。隧道洞口设置值班室,严格出入洞人员登记制度做好隧道。4.1.2.3 做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各项目经理部制定超前地质预报方案,配齐配足专业人员,并严格执行。4.1.2.4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时,严格遵循“早预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施工原则,保证隧道不坍方。严禁擅自改变施工方法。4.1.2.5 洞内支护坚持“随挖随支护”的原则。如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时,应尽量缩小支护工作面。钢拱架架立时不得置于虚砟或松动石上,软弱围岩地段基底夯实加设垫板或加设垫块楔紧。4.1.2.6 软弱及不良地质隧道仰拱施做应紧跟,仰拱距开挖面距离宜控制在40m以内,并根据围岩量测结果适时施做二次衬砌,从严控制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4.1.2.7 隧道施工现场必须符合通风、照明、粉层和有害气体控制等作业环境标准,安全防护设施必须按规定配备到位。对湖州隧道、长岭隧道要进行通风设计,配足通风设备。对富水隧道、反坡施工隧道的洞内要认真做好抽排水工作,严禁洞内长时间积水4.1.2.8 加强火工品管理。严格按照火工品管、用的相关规定做好爆炸物品的采购、运输、储存、领发料及爆破操作过程中的管理,局指挥长必须每月、安质部长、公安指挥中心主任必须每半月对炸药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4.1.2.9 进行高处作业施工,使用脚手架、平台、梯子、防护围栏、挡脚板、安全带、安全帽和安全网等。作业前检查安全设施是否牢固、可靠。作业用工具、材料严禁抛掷。4.1.2.10 隧道施工采用的大型机械设备进场前必须检验合格,确保正常使用、安全可靠、状态良好4.1.2.11 做好洞内交通组织。洞内运输车辆限速行驶,作业地段车速一般每小时应小于10公里,严禁超车。在衬砌台车(或作业台架)作业地段应设置慢行、警示标志。中心水沟检查井要及时设置盖板或明显的警示标志。4.1.2.12 合理配置用电系统的短路、过载、漏电保护电器,确保pe线连接点的电器连接可靠。机电设备要定期进行检定维修,确保运行状态良好。电线路严禁搭靠或固定在易导电的金属上。4.1.2.13 各种机械、金属设备上所有照明及易发生电击危险场所的照明和行灯应使用36v及以下安全电压;潮湿环境下行灯电压必须低于12v,并有绝缘良好的手柄和护罩。4.1.2.13 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和卫生标准,防止食物中毒。4.2预警行动当应急小组接收到现场值班人员、安全员、其他作业人员或相关渠道传递来的预警信息时,立即予以核实并判断该预警信息的准确程度和严重程度,4.2.1如属于下列情形之一则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或应急方案。a、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b、虽不属于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但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情况发生突然变化,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c、应急小组组长认为有必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之一的,根据6.1响应分级中规定的应急响应级别,由相应级别的应急小组组长发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4.2.1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小组组长立即向本单位最高负责人报告,申请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请求支援。a、当质量、安全事故后果或事态极为严重,超过了本单位事故处理和救援能力的;b、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范围超过了本单位管辖范围的;c、应急小组组长认为有必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请求支援的。5信息报告程序5.1信息报告与通知隧道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以后,架子队必须在10分钟内报告分部,分部30分钟内将情况报工程指挥部,同时在30分钟以内利用电话、传真等一切快速手段,将简要情况报本级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必须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方报告的,为确保报告的全面规范性,报告内容应经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审核后上报。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由事故发生地分部向当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上报,由工程指挥部向监理项目部、宁安公司及质监站上报。按以上报告程序,事故发生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简要书面报告上报,书面报告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重大安全事故的对外报告和公布,由工程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归口管理。5.2事故报告包括以下内容:5.2.1 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联系电话、报告人;5.2.2 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的初步估计;5.2.3 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5.2.4 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5.2.5 需要项目所属公司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5.3信息传递事故单位工程指挥部所属公司总部宁安公司质监站集团公司地方相关部门监理项目部信息传递流程图汇报程序:按地方政府的事故上报规定和行业事故上报制度,依照程序向上级相关主管部门上汇报。隧道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应采用电话向上级领导报告,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联络方式如下:工程指挥部有关联系方式如下:序号部门领导职务移动电话备注1卢朋指挥长156057222272单联香书记156068217773刘新福常务副指挥长151518887774杨胜华安全总监151518875555刘庆华副指挥长151330255776赵金华副指挥长133034342177辛文军副指挥长156057205668杨天勤党工委副书记151518869999雷勇锋总工程师1515188755710宋继凯综合部1515188778811郭培电安全质量部1515188878712周永民工程技术部1515188855813罗嗣学物资设备部1340583122214张万斌计划合同部1515188822815邓泽民财务会计部1503062969316赵金华杨天勤征迁办公室133034342171515188699917时均涛公安指挥中心1515188798818相晓亮中心试验急工作相关联的其它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见下表:单位联系人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备注宁安公司综合部周海安公司安质部丁维理项目部刘洪分部袁学分部赵国分部渠祥气化分部刘尚场分部刘金山医京市第一医京市小行医鞍山市人民医院0555-82222780555-8222292急救120火警119匪警110雨花台区安监鞍山安监局0555-23629370555-2362807 6应急处置6.1响应分级按照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三级。6.1.1 级应急响应6.1.1.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级响应:一次造成死亡1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安全事故的。6.1.2 级应急响应6.1.2.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级响应:一次造成死亡0人以下,重伤5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安全事故的。6.1.3 级应急响应6.1.3.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级响应:一次造成死亡0人以下,重伤5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下安全事故的。6.2响应程序6.2.1 级响应程序由工程指挥部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持,项目应急救援机构成员和分部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参加做出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并在1小时内到事故现场。工程指挥部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工程指挥部计财部门为事故现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物资部门紧急调拨所需物资;分部负责伤员营救和物资营救组及时救助受伤人员和物资,分部临时医疗组紧急赴事故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分部其他应急救援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6.2.2 级响应程序由发生事故的分部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分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机构成员和分部应急组长参加做出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做好重点工程调度,并在1小时内到事故现场。分部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分部计财部门为事故现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抢险物资供应组紧急调拨所需物资;伤员营救和物资营救组及时救助受伤人员和物资,临时医疗组紧急赴事故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分部其他应急救援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同时报请工程指挥部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请求协助应急工作。6.2.3 级响应程序由分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并做出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做好重点工程调度,并在1小时内到事故现场。分部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分部计财部门为事故现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物资部门供应组紧急调拨所需物资;伤员营救和物资营救组及时救助受伤人员和物资,临时医疗组紧急赴事故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其他应急救援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同时报请工程指挥部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请求协助应急工作。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