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现状评价.doc_第1页
环境影响现状评价.doc_第2页
环境影响现状评价.doc_第3页
环境影响现状评价.doc_第4页
环境影响现状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1 1 总论总论5 1.1 任务由来.5 1.2 评价标准5 1.3 评价时间、范围、内容与重点.5 1.4 项目概况.5 2 2 区域环境概况区域环境概况5 2.1 地理位置及占地面积.5 2.2 气候特征 .6 2.3 周边环境概况.6 2.3.1 自然资源.6 2.3.2 人口分布.7 3 3 功能区及敏感点功能区及敏感点7 3.1 学校及其周围的功能区.7 3.2 敏感点.7 4 4 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排放7 4.1 污染物排放标准按污染物形态分类.7 4.2 适用范围.8 5 5 环境噪声监测环境噪声监测8 5.1 监测目的.8 5.2 监测基本要求.8 5.3 监测内容与步骤.8 5.3.1 监测方案的确定.8 5.3.2 监测方案的实施.9 5.3.3 数据处理.9 2 5.4 监测仪器.9 5.5 监测布点及监测时间.9 5.5.1 监测布点.9 5.5.2 监测时间及方法.9 5.6 监测结果.10 5.7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10 6 6 大气监测方案大气监测方案11 6.1 监测目的.11 6.2 大气污染物种类.11 6.3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12 6.4 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12 6.4.1 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13 6.4.2 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13 6.5 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13 6.6 监测方案.14 6.7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4 7 7 环境影响现状评价结论与建议环境影响现状评价结论与建议14 8 8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5 1 1 总论总论 1.11.1 任务由来任务由来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目前的环境质量状况,保证学生 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我们借这次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的机会对, 对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进行了较全面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大气、噪声、 生态等环境因素。 3 1.2 评价评价标准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1.31.3 评价时间、范围、内容与重点评价时间、范围、内容与重点 评价时段确定在 2012 年 6 月 4 日至 2012 年 6 月 15 日。 评价范围确定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评价内容确定为大气、噪声和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重点为噪声、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1.41.4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现状评价 项目地点: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项目性质:部分规划建筑已建成 通过调查,项目年用电量为 620 万度,年用水量 61 万吨。 2 2 区域环境概况区域环境概况 2.12.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及占地面积及占地面积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武汉市东湖之滨,西连烟波浩渺 的东湖,南倚婀娜多姿的磨山,北望车水马龙的友谊大道;环境优雅、风光秀 丽毗邻规划中的武汉市中环线和武汉火车站。北纬约 29。58东经约 113。41 。 现有占地面积 800 余亩,规划面积 1200 亩,建筑面积近 40 万平方米。 (见附图 1) 。 2 2. .2 2 气气候候特特征征 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 季寒冷的特点。一般年均气温 15.8-17.5,一年中,1 月平均气温最低, 4 0.4;7、8 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极长达 135 天,因地处北纬 30 度,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 38,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 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 热,夏天普遍高于 37,极端最高气温 44.5。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 水量为 1100 毫米。 2.32.3 周边环境概况周边环境概况 学校东面有一高铁铁路,西区有一片待开发的土地,此外就是一些居民楼, 小的饭馆及休闲场所。没有大型的工厂及商业区。污染物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 2.3.12.3.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院周边环境尤其体现了这一点。 动物资源动物资源 我院附近的动物资源以鸟类,鱼类为主,离学院不远处的东湖风景区每年 为这一大片区域招来了各种鸟类,包括雁、鹳、鹈等水禽。鱼类有草、青、鲢 等 20 余种。 植物资源植物资源 武汉市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 据不完全统计,蕨类和种子植物有 106 科、607 属、1066 种,兼具南方和北方 植物区系成份。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全市典型的植被类型。 离我院不远处就是东湖风景区囊括了数以万计的各色植被。学院的南北校区也 种植着各类花草树木,植被覆盖率很高。 水资源水资源 学院周围水资源及其丰富,前有东湖,后有小潭湖,武家湖。 2.3.22.3.2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 我院位于洪山区与青山区的交界处。人口高度密集在南北两个学生公寓区, 学校周边还居住着当地居民以及一些外来务工人员。近几年由于武汉火车站的 兴建,不少人意识到学院的地理位置优势,纷纷移居至学院附近,导致人口激 增。而当地政府按照国家指示,严格控制土地私有化,不允许居民随意扩建房 屋,导致人口密度激涨。 5 3 3 功能区及敏感点功能区及敏感点 3.13.1 学校及其周围的功能区学校及其周围的功能区 学校主要分教学区、学生宿舍、办公区、家属区、实验区、建设施工区、 食堂、运动场、绿地景观。包括教学楼、运动场、图书馆、体育馆、实验楼、 标准学生公寓、教工宿舍、食堂、超市等完备的教学生活设施。 学校周围有居民区、菜市场、小吃店和饭馆等。 3.23.2 敏感点敏感点 学院旁便是小潭湖和武家湖,湖面面积由于周边的城市化进程不断缩小, 水体水质随着周边人口的增加而明显下降。湖边便是环绕东湖的落雁路。横跨 该公路的是武汉火车站的多条铁路高架桥,在高架桥搭建过程中,该路线彭家 岭至龚家岭路段被破坏。学院于 2009 年和 2011 年整修了部分路段,路面状况 好多了。 4 4 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排放 经过实地调查,该项目污水经过学校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 垃圾定时由垃圾车运往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与处置,进行填埋或回收。学校的 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和上下课高峰期,噪声的监测及相关标准、评价,见 5.1- 5.7。 4.14.1 污染物排放标准按污染物形态分类污染物排放标准按污染物形态分类 (1)气态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 氯、氟以及颗粒物等的容许排放量; (2)液态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废水(废液)中所含的油类、需氧有机物、 有毒金属化合物、放射性物质和病原体等的容许排放量; (3)固态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填埋、堆存和进入农田等处的固体废物中 的有害物质的容许含量。 (4)此外,还有物理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如噪声标准等。 4.24.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6 污染物排放标准按适用范围分为通用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 通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一定范围(全国或一个区域)内普遍存在或 危害较大的各种污染物的容许排放量,适用于各个行业。有的通用排放标准按 不同排向(如水污染物按排入下水道、河流、湖泊、海域)分别规定容许排放量。 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某一行业所排放的各种污染物的容许排放量, 只对该行业有约束力。因此,同一污染物在不同行业中的容许排放量可能不同。 5 5 环境噪声监测环境噪声监测 5.15.1 监测目的监测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区域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的全过程,包括熟 悉监测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监测报告书的编写,为学生今后从事环境监测、 环境影响评价或与之相关的工作奠定基础。 5.25.2 监测基本要求监测基本要求 在掌握噪声概念及噪声计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等效连续 a 声级的 概念、计算及其在噪声评价中的应用;熟悉噪声监测方案设计全过程,熟悉噪 声背景资料的收集;根据噪声源及其噪声规律确定采样方案,即确定采样点、 采样时间与频率;掌握噪声计的使用方法,实施噪声监测;编写监测报告书, 根据国家标准对校园噪声进行评价,提出防噪降噪的建议与措施。 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监测方案并实施,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独立从事环境 监测的基本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5.35.3 监测内容与步骤监测内容与步骤 5.3.15.3.1 监测方案的确定监测方案的确定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噪声背景资料收集、包括资料查阅与监测方案的设计。 以 6 名学生以小组进行方案设计,查阅文献了解国内校园噪声监测现状与噪声 污染危害;调查我校校园噪声源及其噪声规律、包括建筑设施等情况,由小组 长组织同学根据调查情况讨论采样点的选择与布设,结合噪声变化规律和实验 7 时间确定采样时间与频率,设计噪声测量数据原始表格;向教师汇报初步方案, 教师提出意见,小组长组织修改并组织同组成员踏勘后确定最终噪声监测方案。 5.3.25.3.2 监测方案的实施监测方案的实施 在教师指导下同学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39 位同学分 6 组同时进行噪声测 量,一共监测六个点。对于每一待监测区域,6 小组分布到各点同步测量:读 数方式慢档,每 5s 读一个瞬时 a 声级,连续读取 200 个数据,同时判断和记 录附近的主要噪声来源。全部区域测量完毕,再按刚才次序循环进行第二论测 量。 5.3.35.3.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 可用 excel 处理,计算等效连续声级。 计算公式:计算公式:l leq eq=l =l50 50+d +d2 2/60/60 d=ld=l10 10-l -l90 90 其中:leq-等效连续声级 l10,l50,l90-分别为所监测数据的第 180,100,20 个数值 5.45.4 监测仪器监测仪器 本实验采用 awa5633 型声级计。 5.55.5 监测布点及监测时间监测布点及监测时间 5.5.15.5.1 监测布点监测布点 选取噪声较大的学校校门口,教学楼区域-南四和南五路段,学校人流量 较大的后街路口,小红门,学校体育馆和食堂 6 处作为噪声的监测点,测点选 在路段之间离车行道路沿 20cm 处人行道上,测点在校园平面分布图上标明(见 附图 2) 。 5.5.25.5.2 监测时间及方法监测时间及方法 由于监测时间有限,本小组共检测 3 个位置。分别为学校大门,后街和教学 楼,日期分别为 6 月 5 日,9 日(周六),11 日,测量一般选在上午 8:00,10:00,12:00,下午 13:00,15:00,17:00 六个时间段。测量中,每隔 5s 读取一个瞬时 a 声级,连续读取 200 个数据。读数的同时记录附近主要噪声 8 来源和天气条件。 (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 清洁,风力在三级以上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的干扰) ,五级以上大风则应 停止测量。 )测量过程中,一人手持仪器测量,另一人记录瞬时声级,传声器要 求距离地面 1.2m,测量时噪声仪距任意建筑物不得小于 1m,传声器对准声源方 向。 本组每天监测 1200 个数据,共监测三天,即监测 3600 个数据。 5.65.6 监测结果监测结果 表 1 噪声监测数据 时间地点8:0010:0012:0013:0015:0017:00平均值备注 大门口69.261.360.062.461.862.562.9车辆,鸣笛 体育馆53.354.053.751.151.660.854.1无 教学楼61.267.270.062.355.962.263.1有施工 后街口61.371.368.962.757.860.463.7货车 6.5 食堂70.573.475.165.062.058.669.1人群 超市50.253.754.753.554.959.654.4无 大门口63.763.363.863.862.968.660.1车辆,鸣笛 教学楼50.052.351.548.455.052.651.7无 后街口57.256.566.963.760.252.859.6车辆 6.9 周六 食堂58.464.568.264.261.470.766.2人群 超市53.358.662.662.856.955.458.3人群 大门口68.270.164.867.860.463.165.7车辆,鸣笛 教学楼56.166.160.753.360.357.359.0有施工 后街口64.759.865.458.354.657.764.3车辆 6.11 体育馆57.750.551.849.348.951.651.6无 9 5.75.7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根据环境功能区划分,学校属于一类区,执行一类标准-声音限值为白天 55db。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大部分区域声音均超标。原因主要是车辆较多,且 鸣笛现象严重;教学楼,超市,食堂等地方在某一时段人流量大;部分地段有 施工。 建议:在交通较为繁忙的地段,譬如大门、后街,设置禁止鸣笛标志,限 制外来车辆随意进入学校;学校将施工安排在周末,尽量避免学生上课期间施 工。 6 6 大气监测方案大气监测方案 6.16.1 监测目的监测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 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 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 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5)通过对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定期或连续测 定,判断校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 为学校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 6.26.2 大气污染物种类大气污染物种类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人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危害 的物质。按其状态可分为粒子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 (1)粒子状态污染物是分散在空气中的微小液体或固体颗粒。粒径大于 10 微米的颗粒物为降尘,小于或等于 10 微米的颗粒物叫可吸人颗粒物或飘尘。颗 粒污染物主要包括烟、雾、尘三大类。 烟 根据不同来源及成因,烟有黑、红、黄、灰、白等不同颜色,主要 1 有煤烟、油烟、沥青烟、冶金烟(如有色金属冶炼产生的氧化铅烟、氧化锌烟等)。 10 雾 是指液体雾化,及化学反应等过程中形成的空气中的悬浮体。如水 2 雾、酸雾、碱雾、油雾等。 粉尘 粉尘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微小固体颗粒。如石英粉尘、煤尘、 3 水泥粉尘、石棉粉尘、灰土粉尘、金属粉尘等。粉尘通常是在固体物质破碎、 研磨、抛光、分装、运输等机械过程中产生的。 (2)气态污染物是指以分子状态存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烟雾等。 1 氮氧化物,主要包括 no、no2、n2o3、n2o4、n2o5, 通常用 nox 表示。 2 其中污染大气的主要是 no2 (二氧化氮)和 n0(一氧化氮)。 碳氧化物, 主要包括 co(一氧化碳)和 co2:(二氧化碳),这是大气污 3 染物中产生量最大的一类污染物,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的主要 因素。 硫酸烟雾,系大气中的 so2(二氧化硫)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 4 金属的悬浮颗粒物或氮氧化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生成的 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 光化学烟雾,是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 5 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有时带些紫色或黄褐色)。 6.36.3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1)大气污染源有工业源与农业源两方面: 工业源,主要包括工业用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及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气 1 等。 农业源,农用燃料燃烧、某些有机氯农药对大气的污染,施用的氮肥分 2 解产生的 no (氮氧化物)等。生活污染源, 民用炉灶及取暖锅炉排放到大气中 的污染物、焚烧城市垃圾产生的废气、城市垃圾在堆放过程中由于厌氧而分解 排出的二次污染物。 (2)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学校的主要污染源有汽车尾气排放,实验室废气排放,烹饪废气排放,锅 炉煤燃烧废气排放,活动中心、建设施工扬尘和校内人员活动扬尘。 学校澡堂分布在食堂附近,则应该增测 so2和 co。 6.46.4 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 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 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6.4.16.4.1 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 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 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2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2 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 6.4.26.4.2 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 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 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 nox、co、烟 尘等污染物。调查形式如表3所示。 表3 校园周边各路段汽车流量调查 路 段路路路路 大型车 车流量 /(辆中型车 序号污染源名称数量燃料种类污染物名称污染物排放方式 1 食堂 2 锅炉房 3 家庭炉灶 12 /h)小型车 6.56.5 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 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 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 源调查结果,可选 tsp、pm10、so2、nox、co 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6.66.6 监测方案监测方案 (1)采样点布设: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 求,及当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按功能区划分的布点法和网格布点法相 结合的方式来布设采样点。 (2)采样时间和频率:采用间歇性采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