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家长教育》word版.doc_第1页
《青少年家长教育》word版.doc_第2页
《青少年家长教育》word版.doc_第3页
《青少年家长教育》word版.doc_第4页
《青少年家长教育》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您希望了解青春期孩子叛逆的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吗?您希望能够与您的孩子进行深度的沟通?您希望和孩子在相互理解和宽容下,打造一个温馨祥和之家吗?这一本父母成长手册将给您一个全新的视野,了解您的孩子,透过您的孩子了解您所不知道的自己,觉察在您的家庭亲子关系中不良模式,真正学习在孩子的生涯发展中您所扮演的角色,去发掘并选择出正确的教养技巧上篇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一、青春期生理的剧变1. 身体外形剧变(1)身体长高(2)体重增加(3)第二性征出现 二、青春期的认知发展三、青春期的情绪特征青少年相较与少年儿童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但由于其生理方面、学业方面以及心理的发展还未完全成熟等种种原因,在情绪上会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青春期风暴美国心理学家(阿奈特)在1999年就总结了有关青春期风暴的众多研究,这些研究无例外地支持一定程度上的青春期风暴的论述,即青春期是一个比其他时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问题的时期。青春期风暴的典型表现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与父母冲突 情绪激动 冒险行为青春期的情绪波动的原因: 生理发育 学业:发展心理学P320 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他们开始能由表及里地思考威胁自己将来生存与发展的长远性问题。中学生常遇到挫折和烦恼的五种情境: 个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 受到老师的批评 父母期望过高 与同学发生冲突 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对于上述挫折和烦恼,学生普遍采用的应对方式: 着眼于问题解决 寻求人际支持 回避 发泄 幻象 忍耐研究发现,在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方式显著地多于其它五种应对方式,其次是忍耐与回避,再次是求助与发泄,最少使用的是幻想。四、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青春期人际关系的特点:五、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1. 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和了解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两性身心差异拉大。自我性意识觉醒的中学生既对此感到好奇、敏感、又迫切希望掌握性知识,对自己和异性的生理变化进行探求和了解。调查显示,中学生对性知识和异性的了解渴望,主要指向男女生殖器的构造、性生理现象、生殖及性行为、解脱性烦恼的方法等。2. 青春期性意识表现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我国心理学家把处于性生理发育成熟过程中的青少年性意识的表现和发展分为疏远期、爱慕期和恋爱期三个阶段。(P374大书)六、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的青少年期每一个人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组成的统一体。埃里克森认为,每一个个体的个性发展必须经历几个固定不变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内,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不同时期,这个任务是不同的。具体地说,就是要在这一时期的任务中解决一对矛盾。矛盾解决得好,则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如果矛盾解决得不好,则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有助于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但是如果一个阶段任务没有完成,在下一阶段仍有完成的可能。 阶段1:信任对怀疑(01岁) 阶段2:自主对羞怯(13岁) 阶段3:主动对内疚(36岁) 阶段4:勤奋对自卑(612岁) 阶段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阶段6:亲密对孤独(2024岁) 阶段7:繁殖对停滞(2550岁) 阶段8:自我整合对失望(50岁以后)对于1220岁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他们正处于上述阶段5,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就是发展同一感。(发展心理学335)中篇 亲子关系的研究一、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法定的血缘关系,同时也是指父母如何养育、对待子女、反过来子女又是如何对待、认识父母的这样一种互助的社会人际关系。现代意义上的亲子关系不再只是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也包括自己对年老父母的关照。它体现的不仅仅是抚养关系,也包括赡养的内容。亲子关系具有两个特点:1. 互动性亲子关系与子女的社会行为实际上是以一种交互作用的方式出现的:亲子关系对子女行为有很大影响,但亲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子女的气质及其他行为特征;子女的行为特征又会影响父母的养育方式2. 阶段性第一阶段:当子女处于婴幼儿或儿童期,缺乏自我保护、自我生活能力,主要由父母养育、施爱为主,双方的依存度较高。第二阶段: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进入了青春期,在心理上有断乳、反抗的倾向,要求自立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父母对子女控制不得不逐渐减弱,亲子之间的依存度开始降低。第三阶段:子女长大承认,通过恋爱结婚组成了家庭,父母与长大成人的子女都有自己的家庭、事业、经济生活等,亲子关系的依存度处于最低点或停止阶段。第四阶段:随着子女进入中年期,自身对其父母的养育之恩;而父母也年事已高,对子女赡养的依赖度也在增加,此时亲子关系又得到新的发展。二、亲子关系的类型学校心理学P275家庭是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对孩子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儿童个性的可塑期,主要是在家庭中渡过的。因此,家庭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来自多个方面,包括父母自身的个性特点、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亲子之间形成的依恋、家庭的完整性,以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处的社区氛围、家庭空间的大小、环境的布置等。而在家庭系统中,父母无疑是最直接与孩子发生互动的层面,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行为和个性都产生直接的影响,他们教养孩子的观念和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鲍姆林德对父母的教养行为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三次研究,这项研究已经成为发展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研究之一。根据这项研究,鲍姆林德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种,不同的教养方式造就了孩子的不同人格:一、权威型1、教养特点: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2、父母态度:一方面,父母能够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另一方面,父母又能对孩子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和达到目标。同时,这些目标是符合孩子现阶段的能力范畴及孩子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而不是从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绪出发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贯的。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对他提出这些要求,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3、家庭气氛:父母和孩子很亲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孩子觉得父母可亲可敬,信赖父母,对父母的教育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4、权威型父母的孩子:有安全感、善良、自信、谦和、勇敢、有责任心。二、专制型1、教养特点:严厉、专制、惩罚、控制和缺少温暖。2、父母态度:对孩子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和要求只考虑父母自己的需要,甚至不近情理。孩子必须绝对服从父母命令,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权利。如果孩子出现稍许抵触,父母就采取体罚或其他惩罚措施。忽视和抑制孩子自己的想法和独立性。3、家庭气氛:父母和孩子关系紧张,严重缺乏情感和思想交流。孩子很怕父母,在父母权威下只能服从;但内心却并不服气,充满怨恨和悲伤。4、专制型父母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无主见、胆小、懦弱、焦虑、退缩。专制型父母的孩子由于缺乏安全感,常常产生不满情绪,并且具有畏缩、不信任人、缺乏合作精神等个性缺陷。在青春期,他们的适应状况不如权威型父母的孩子。这些孩子大多在学校有较好的表现,有些却表现出明显的反叛行为。三、溺爱型1、教养特点:溺爱、放任、期待、过度关注与缺乏控制。2、父母态度:对孩子过于宠爱,对孩子充满期望,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在生活上过分关心照顾。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施加任何控制,放弃对孩子社会化的培养和训练。父母失去自我,完全以孩子需求为中心。3、家庭氛围:孩子对父母过多的依赖和无尽的需求,完全离不开父母的照顾。一旦孩子发现父母要求做的事与他们的愿望相背时,会以哭闹等方式拒绝,并寻求即时的满足。4、溺爱型父母的孩子:依赖、自私、蛮横、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溺爱型方式教养下的孩子特别不成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对父母过度依赖,缺乏责任感,不善与人合作,在任务面前缺乏恒心和毅力。长大后也难有重大成就。四、忽视型1、教养特点:冷漠、忽略、无要求,缺乏关心和少爱。2、父母态度:对孩子成长漠不关心,最多只提供食品和衣物,或他们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不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和行为标准,对孩子放任不管,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自己被社会、生活的压力困扰,视孩子为累赘和负担。3、家庭气氛:孩子缺人管也没人爱,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匮乏,家庭生活缺少温暖。父母与孩子很少沟通和互动,缺少亲情,没有家的感觉。4、忽视型父母的孩子:自暴自弃、冷漠、残忍、反社会、有较高犯罪倾向。忽视型父母的孩子由于从小缺少父母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未与父母形成依恋关系,一生都缺少安全感。长大后难以与其他人建立信任感,出现适应障碍的可能性很高。他们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较差,有相当高的比率成为问题少年,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研究证明:权威型是四种教养方式中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使子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并使得这些孩子在同龄孩子中,最能自立,最能控制自己,最自信,最能进行探索和最心满意足。这种发展上的优势在青春期时仍然可以观察到,这类青少年具有较高的自信,社会成熟度更高,学习上更勤奋,学业成绩也较好。三、下篇 作出父母的自我改变一、家长教育孩子8个误区根据心理学家对大批父母的调查,发现8种典型的错误行为,导致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正在逐一走向失败。1、毫无原则:没有原则的父母,最终会被子女控制住。类似家长最终无不陷入绝望境地。 2、过度保护:父母保护越多,孩子越无能。尼采说过:“最大的善,往往包含最大的恶。”3、唠叨、说教、罗嗦、嚷嚷(They nag. Lecture. Repeat. Then yell)这样的父母通常都是些低智商的人,他们不会说有用的话,只会重复无用的话。4、赞扬泛滥(They praise too muchAnd badly)对于4岁以上的儿童,那种缺乏头脑、过于幼稚而又极其虚伪不实的胡吹乱捧,已经对孩子不起任何作用了,所起的只有反面作用。你不能春夏秋冬长年累月,一天到晚总用“宝贝,你真棒”。这句不过脑子、欠缺思考、没头没影、毫无营养价值和科学性的话来“忽悠”或存心盲目捧杀掉自己的孩子吧(凭什么说他真棒呢)。教育是门很严肃很严格的科学,必须讲求科学性。我们对自己孩子进行教育就像园丁修整小树,表扬和批评均应符合实际;虽以鼓励为主,但不可溺爱;赏罚分明,绝对不能娇生惯养他们。小树若不适当给以修枝剪叶,怎能提高成材率?对此每位家长都要反复思量清楚!5、惩罚过重6、剥夺孩子的感受:父母往往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价值观衡量孩子的行为,结果使孩子失去了感受、判断的机会。7、成绩与创造力本末倒置:绝大多数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成绩,不知道孩子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部分需要关心。8、忽略了乐趣:乐观的天性是父母送给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之一。二、毁掉孩子“自尊”的18种做法以下的一些做法可能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将你的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一定要注意!你是否榜上有名?1.你是否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一直跟他说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2.你是否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3.你是否让孩子产生罪恶感。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4.你是否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口气从来都不和蔼。从来不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还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5.是否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没有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都密切注视。例如: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6.你是否曾经迁怒孩子?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7.你是否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8.你是否在他口出污言秽语时,讥笑他。这会让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9.你是否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10.你是否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11.你是否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12.你是否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而家里倒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餐具也做了彻底的清毒,但就是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13.你是否会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这样,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不致于感到意外。14.你是否,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要让自己干活挣钱,也别叫他节省,何如让他和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呢?15.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否则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16.是否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你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17.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18.当众出孩子的丑。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三、亲子关系自我测评量表 作答方法:请在每一问题前的 中,依和问题所描述之情况的符合度,填入适当的数字,表很不符合、表不符合、表尚符合、表符合、表非常符合。请父母先作答,并计分,再由孩子作答。然后再比较两者的差异。 1.不管我的工作或生活再忙碌,每一天我都会留一些时间给子女。 2.我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孩子相处。 3.我认为孩子是有理性的,能自己面对和解决问题。 4.和孩子对话时,我甚少使用你应该、你最好否则、你再不我就的语气和孩子交谈。 5.我觉得孩子能欢喜的生活,比成绩好更重要。 6.我觉得孩子犯错和惹麻烦是成长必经的过程。 7.孩子说话时,我能耐心专注的听完。 8.我能经常和孩子有亲密的接触(如摸头、拍肩、拍手、相互拥抱)。 9.即使孩子犯了错,我也不会因此就认为他(她)是个坏孩子。 10我经常给自己和孩子充裕的时间,避免催促孩子。 11不论孩子发生什么事,我都能以孩子的立场,分享孩子内心的感受。 12亲子间有冲突时,我不认为一定是孩子的错。 13我能给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决定自己的事。 14我要求孩子做的事情,我自己都能做到。 15我答应孩子的事情,我一定都会履行。 16我与孩子谈话时,我能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感受。 17我了解孩子内心的喜好和厌恶。 18孩子愿意主动的告诉我,他在外面发生的事情和内心感受。 19和孩子谈完话,我甚少批评或指责孩子的想法。 20我满意我目前的家庭和孩子的状况。 计分:将 中的数字全部加起来,即得到本评量表的总分。 应用原则: 1.做完测验后,请安排一个温馨的情境,亲子共同讨论与分享。特别是亲子间的回答有明显落差的问题,更须要彼此坦诚讨论,藉以减少彼此期待间的落差。 2.若总分在60分以下,表示你们的亲子关系已有了危机,须马上调整;若总分在6080之间,表示你们的相处还算良好,但是还可以更好;若总分在80分以上,恭喜你,你们的亲子关系很好,请继续保持下去。学会核对表达,避免沟通误差“学会核对表达,避免沟通误差,才能与孩子架起连心桥。”芳子说,明明放学回家晚了,明明的妈妈便猜想明明一定是去哪儿玩了,等明明一进门,就满是责备的语气,“去哪儿疯去了太不听话了”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其实,明明是在学校做功课了。“孩子也需要被尊重的感觉,在没有核对的表达中,这种信息的交流是不平等的,长期这样下去,孩子有可能会拒绝跟你沟通。”芳子说,很多案例中,父母与子女的无核对表达,都是彼此之间误会产生的根源。“核对表达才能让彼此之间的沟通真正有效,才能减少误会的产生。”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1.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2.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 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3.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 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4.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5.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6.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 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陪孩子走出青春期风暴-父母可以做什么?对青春期子女教育,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基本,从饮食作息到沟通相处,在生活中落实,为步入青春期打好基础,父母的角色相当关键。1、少吃含有生长激素的营养品 有些父母看到其它孩子体格高大,就会绞尽脑汁买各种补品,企图输人不输阵。但是有的产品含有促进生长的激素,吃太多反而,建议父母给孩子吃自然界的蔬菜鱼肉,均衡饮食就足够了,小孩的肾脏功能有限,任何营养素过多都不好。除了自然均衡的饮食,正常睡眠也很重要。生长激素通常在运动和睡眠期间大量分泌。2、多给孩子一些空间 父母经常难以接受孩子这么快就进入青春叛逆期,认为小学生仍应处于黏溺父母的阶段,这种认知差距难免形成亲子冲突。 父母应给孩子有监护之下的自主权,父母要当个细心的观察家。当孩子需要人陪时,多陪伴他,当他想找其它同伴或独处时,在适度的保护下容许他去。 北卡罗莱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雷勒研究发现,1113岁或更早熟的孩子的确需要多一些独立的空间、适当的自由,但自由不能过多,反而滋生不安全感。比如一起逛百货公司时,可以答应孩子在CD店待久一点,但约好时间地点会合,与孩子保持弹性的距离。3、认识孩子的大、小朋友 父母工作再忙,也要多与孩子聊学校生活,抽空认识孩子的大小朋友,包括才艺班老师、同学、球队教练或其它同侪的父母,了解孩子经常接触的人,较能掌握孩子的内心世界。 尤其早熟孩子对性充满好奇,当孩子生理急速变化之后,如果之前的互动基础不够,想窥探孩子内心世界,尤其与性有关的话题,很难。 一份公布在美国公共卫生学会(APHA)的研究说,孩子对性的态度极易受同侪影响,尤其会高估同侪的性行为,甚至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幸好这份研究也指出,如果父母能自在且亲密地与孩子聊性,愈能防止孩子过早出现性行为。4、少用譬喻谈性 现代小孩从小爱东问西问,尤其是与性有关的话题,专家们认为直接说,少用譬喻是上策,不要用大象或其它隐喻词汇形容性器官,林亮吟认为让孩子了解并接受这是自然现象,更容易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成长。 性教育即爱的教育,当女儿出现第二性征,要用喜悦的心情看待,不妨说小女生要变成小公主了。晏涵文从演讲中发现,有些年轻父母在女儿初经来临时,会举办party邀请女儿的同学朋友一起庆祝,当孩子发现父母以开心的方式传递性教育,自然而然,孩子会很正向地看待身体变化。 除了喜悦迎接女儿步入第二阶段的成长外,父母也要提早准备。小学中高年级女生最常担心自己的月经什么时候突然跑来,如果是周末假日来就额手称庆,万一在上课中或体育课时,那真是尴尬万千。为了怕万一,我老早在女儿书包放两块卫生棉,家长涂丽红说。 其实,除了母亲,父亲也应该加入教育的行列。不要单一父母教女儿,要一起教,如果有其兄弟,也不要忌讳,他们将来也会有太太、女儿,晏涵文认为这反而让男性多一份体恤,了解女生比男生辛苦、月事带来的不舒服和不便。 单亲爸爸谢屏瀚导演的经验是,儿子女儿从小就与他一起共浴,他认为这段时间身心最放松,什么都可以谈,一直持续到女儿开始发育为止。也因此,当女儿的母亲打电话来准备教她生理卫生时,女儿不以为意地说:爸爸都教过了。当儿子的同学看到人体裸图而大呼小叫时,儿子觉得同学的反应很奇怪。如果父母不教孩子正确的性观念,只好留给媒体教了,李慧玟说,因为夸张的电视、色情画刊、色情网络会教成什么样子,实在不堪想象。5、反击无孔不入的媒体 愈来愈多研究指出,媒体带来的性、暴力正持续戕害孩子身心,媒体让孩子以为社会容许这样的(性、暴力)行为,林亮吟忧心忡忡。 该如何是好?有的家长索性拿掉电视,完全隔绝,但这非长久之计,因为孩子可以从其它管道接触,例如偷偷去网咖。 有位国小老师干脆拉着孩子一起看电视甚至A片,防堵不如疏导,边看边分析,告诉孩子这是装出来的,问问孩子想法,久了,孩子也觉得无聊,不再好奇。 将电视和计算机摆在客厅,不要放在孩子房间,这样不论他上网或看什么节目,你都能掌握。 可以考虑不装有线频道,或将色情频道锁住,以防家中保姆或菲佣趁你不在时观看,家中年纪尚小的孩子不小心看到。 56岁孩子对性有关的注意力比大人要强,尤其黄金时段节目中偶有的黄腔或性暗示,很容易被小孩吸收模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 当电视正播出性镜头的尴尬时刻时,不妨大方地问孩子,你正想些什么?如果有人这样对你,你觉得如何?顺着情境机会教育,很自然地沟通正确的性观念。 不要在无意间传送负面的性讯息,父母少买极度性感的衣服,或在孩子面前摆弄身体,以免形成鼓励效用,尤其早熟孩子,应多鼓励他们穿适当的衣服与合宜的装扮。 不要刻意忽略或错过孩子的各种问题,让孩子知道,和父母谈性可以很开心、自然,毫无芥蒂,如此才能保持沟通的顺畅。青春期前做好沟通,步入青春期后,才能继续亲子互动。如何与孩子沟通父母难为,现代的父母更是难为。如果你对孩子稍微凶一点,别人会说:爱的教育不是这样子的呀!如果你对孩子过于疼爱纵容,别人也会对你说:爱的教育是要有方法的。因此,父母如何在尽了教养的责任之馀,还能愉悦地、有成效地教育出健康快乐的下一代,就有赖亲子间沟通管道的健全和谐了。 然而,尽管我们都知道沟通的重要性,也常把沟通二字挂在嘴边;但当我们真正要进行沟通时,常会出现一些无形的障碍阻挠著我们,造成彼此间更多的隔阂与不快,也使得沟通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那么,影响我们沟通无法顺利进行的因素究竟有那些呢? 当一对父子要进行沟通时,常常是做父亲的有他内心的想法要告诉孩子,而孩子也有他自己的话要说;换句话说,虽然双方同样是要沟通,但彼此背后的动机和目的却不相同。这情形就好比双方分别站在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上,即使沟通了半天,终究无法得到双方都同意的结论。所以,进行沟通时必须先弄清楚彼此的目的是什么。 其次,同样的一个行为会存在著许多不同的原因;而相同的原因也会以不一样的行为方式表现。例如,甲努力工作可能是因为他希望获得别人的称赞;乙则可能是因为对工作乐在其中;而丙或许是因为想赚更多的钱。也正因为这许多不同的原因或不同的行为表现方式,使得彼此间的误会更容易产生。 过高的期望也是影响沟通的因素之一。父母对子女有所期望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这些期望常使父母亲不知不觉地将整个注意力集中在那一点上,以致造成孩子相当大的压力,而在这种情况下,亲子间的沟通自然无法顺利进行。 另外,情绪常常是沟通时的一大障碍。我曾听到一位年轻的爸爸说:半夜时恨不得把那哭个不停的小孩好好地打一顿。做父母的有时情绪来了,总是采取先打几下再说的方式,而当情绪过了,又会对孩子感到亏欠,觉得自己的反应过于激烈。因此请记住:当一个人情绪化时,也就是沟通最差的时侯。情绪一定会干扰沟通! 由此可知,沟通的目的不同、误解对方的意思、父母过高的期望,以及情绪的干扰,都将造成沟通上的困难。 亲子间沟通时究竟该如何来克服这些障碍呢? 1.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正如刚才所说的,一个人的行为常有许多不同的原因,例如吃饭时若孩子不肯上桌,到底是为什么?可能是孩子正在看电视、或是吃了太多零食、也或许正在生气闹情绪,或者是生病了。我们不妨多一点假设,然后仔细地观察和了解,找出真正的原因,再针对原因来处理,如此将可减少许多沟通上不必要的困扰与误解。 2.多作描述少作批评: 譬如孩子的脸弄脏了,我们只需告诉他:你的脸很脏。而不要说:你是个脏孩子。这两句话带给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又例如孩子的功课做得很慢,我们只要告诉他:你的作业写得很慢。而不该对他说:你真笨,功课写得那么慢。 有时侯,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怎么会讲骂人的话?但仔细想想,那就是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因此,我们要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只需多加描述,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和了解,并帮助他逐步调整,而毋须给予主观的批评与论断。 3.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生气闹情绪时,他可能不愿意或无法以语言表达,这时我们就应该帮助他表达出来。譬如,孩子一句话也不说时,我们可以试著问他:你是不是很生气?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做错了?你是不是觉得我骂你骂得过分了?你是不是认为爸爸妈妈不公平?当你这样问他时,孩子就比较容易回答你的问题,父母也更容易了解他内心的感受并帮助他表达。又譬如孩子睡不著时,我们也可以试著问他:你很害怕是不是?你害怕些什么呢?有时侯,当你这样对孩子说时,他害怕的担子可能就减轻许多了。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尽量把内心的感觉表达出来。 4.多花时间与心思来倾听: 有一次小儿子跑来对我说:妈妈,哥哥想吃糖。如果仔细听,就知道其实真正想吃糖的人是他自己而不是哥哥。从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倾听很重要!如肯多花些时间且耐心地听孩子们谈话,一定可以听出他们内心里真正的声音。 以上是我们站在父母多去了解孩子的角度上,来谈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另外,我们也可以藉著许多方法让孩子更了解我们,以消除沟通上的困难: 1.完整的表达: 有时候我们说话很容易只讲了一半的意思而自己却没有察觉。例如,有一位父亲对他的孩子说:那边有个水桶,隔了几分钟,见孩子仍站著不动,就骂他:怎么还呆呆地站在那里,还不赶快把水桶拿过来。像这样,就是表达意思不完整而造成的误解。因此,我们应随时提醒自己把想表达的意思完全地说出来,让孩子能够很清楚地知道究竟我们要他做什么,如此才能使沟通有效地进行。 2.多用我字: 父母可尝试直接用我来说明,让孩子能够了解父母的感受,而不要以打骂或讽剌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生气、愤怒、悲伤或失望等情绪。 3.传达出来的讯息要一致: 例如当你告诉孩子不可以去做某件事,脸上便不可同时带著微笑,因为这样会使孩子弄不清楚你真正的意思。此外,父母亲管教的原则或决定,必须一致,切勿随时改变自己的意思。如果你尚未拿定主意,可直接告诉孩子:我还没有决定好。或者也可以藉此训练孩子自己做决定,让他学习如何做选择,并学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4.运用孩子可以了解的语言: 虽然成人与小孩各自拥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但是,当双方说话的语言背景越接近时,沟通的效果便越好。因此,我们可以试著多运用孩子能够了解的语言来表达,以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 除了上述几项,在沟通时还有一些技巧和原则应把握: 尽量不要透过第三者传话,面对面谈话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沟通时,若能注意并关心对方的感受,就越能加强沟通的效果。 沟通的范围要小,且内容越具体越有效。 沟通的问题与孩子越切身越好。例如,考试成绩不好时,究竟是在乎他到底懂了没有呢?还是父母自己的面子问题?你必须让孩子感受到问题的后果是跟他自己切身相关,沟通才容易进行。 利用发现原则。亦即原本是父母内心想说的话,尝试以各种方法让孩子自己说出来。譬如,我们希望孩子交好的朋友,如果能让他自己发现,并说出跟好的朋友相处会如何,而跟坏朋友在一起又会如何,这样的话,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进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在沟通的过程和行为表现上赢得对方的尊敬与认同,亦可增强沟通的效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我们进行沟通之前,必须先把其他的问题抛开;若是仍处于情绪化的情况下,则暂时不要进行沟通,等事过境迁后再谈。 孩子不断地在成长,因此父母需提醒自己,进行沟通时,除了把握上述所说的原则和技巧以外,更应该随时充实自己,让自己处于进步的状态中,这样,便不用担心会有代沟的存在了。 用心倾听 停暂停手上的工作,给予孩子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看眼神是表达关注的重要途径; 触必要时给予孩子一定的安抚; 听用心去聆听孩子,听清内容,更要重视感觉; 放放下自己的成见,不用自己的感受去替代孩子; 忍不要武断地打断孩子的说话; 说给予孩子适时适当的回馈。正确表达 用平等、尊重的态度跟孩子交流,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表达尽可能完整,真实将自己的用意 用自己的感受替代对孩子的打骂和讽刺 表达的内容要与自己的言行一致 核对孩子的感受,并表示接纳和理解;惩罚的学问 描述只对错误行为,不做主观的评判和论断 教育要及时 所有的行为必有正面的动机,善于发现孩子人性中的亮点,表扬“好心”,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