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河科院高数》PPT课件.ppt_第1页
《ch2河科院高数》PPT课件.ppt_第2页
《ch2河科院高数》PPT课件.ppt_第3页
《ch2河科院高数》PPT课件.ppt_第4页
《ch2河科院高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导数的概念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导数的定义 三、由定义求导数 四、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 五、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六、小结 一、问题的提出 1.自由落体运动的瞬时速度问题 如图, 取极限得 2.切线问题割线的极限位置切线位置 播放 如图, 如果割线MN绕点 M旋转而趋向极限位置 MT,直线MT就称为曲线 C在点M处的切线. 极限位置即 二、导数的定义 定义 其它形式 即 关于导数的说明: 注意: 播放 2.导函数(瞬时变化率)是函数平均变化率的逼近 函数. 2.右导数: 单侧导数 1.左导数: 三、由定义求导数 步骤: 例1 解 例2 解 例3 解 更一般地 例如, 例4 解 例5 解 例6 解 四、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 1.几何意义 切线方程为 法线方程为 例7 解 由导数的几何意义, 得切线斜率为 所求切线方程为 法线方程为 2.物理意义非均匀变化量的瞬时变化率. 变速直线运动:路程对时间的导数为物体的 瞬时速度. 交流电路:电量对时间的导数为电流强度. 非均匀的物体:质量对长度(面积,体积)的导 数为物体的线(面,体)密度. 五、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定理 凡可导函数都是连续函数. 证 连续函数不存在导数举例 0 例如, 注意: 该定理的逆定理不成立. 01 例如, 例如, 0 1 1/1/ 例8 解 六、小结 1. 导数的实质: 增量比的极限; 3. 导数的几何意义: 切线的斜率; 4. 函数可导一定连续,但连续不一定可导; 5. 求导数最基本的方法: 由定义求导数. 6. 判断可导性 不连续,一定不可导. 连续 直接用定义; 看左右导数是否存在且相等. 思考题 思考题解答 练习题答案 2.切线问题割线的极限位置切线位置 2.切线问题割线的极限位置切线位置 2.切线问题割线的极限位置切线位置 2.切线问题割线的极限位置切线位置 2.切线问题割线的极限位置切线位置 2.切线问题割线的极限位置切线位置 2.切线问题割线的极限位置切线位置 2.切线问题割线的极限位置切线位置 2.切线问题割线的极限位置切线位置 2.切线问题割线的极限位置切线位置 2.导函数(瞬时变化率)是函数平均变化率的逼近 函数. 2.导函数(瞬时变化率)是函数平均变化率的逼近 函数. 2.导函数(瞬时变化率)是函数平均变化率的逼近 函数. 2.导函数(瞬时变化率)是函数平均变化率的逼近 函数. 2.导函数(瞬时变化率)是函数平均变化率的逼近 函数. 2.导函数(瞬时变化率)是函数平均变化率的逼近 函数. 2.导函数(瞬时变化率)是函数平均变化率的逼近 函数. 2.导函数(瞬时变化率)是函数平均变化率的逼近 函数. 2.导函数(瞬时变化率)是函数平均变化率的逼近 函数. 2.导函数(瞬时变化率)是函数平均变化率的逼近 函数. 2.导函数(瞬时变化率)是函数平均变化率的逼近 函数. 2.导函数(瞬时变化率)是函数平均变化率的逼近 函数. 第二节 函数的和、差、积、商 的求导法则 一、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二、例题分析 三、小结 一、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定理 证(3) 证(1)、(2)略. 推论 二、例题分析 例1 解 例2 解 例3 解 同理可得 例4 解 同理可得 例5 解 同理可得 例6 解 三、小结 注意: 分段函数求导时, 分界点导数用左右导数求. 思考题 求曲线 上与 轴平行 的切线方程. 思考题解答 令 切点为 所求切线方程为和 练 习 题 练习题答案 第三节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 的求导法则 一、反函数的导数 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三、小结 一、反函数的导数 定理 即 反函数的导数等于直接函数导数的倒数. 证 于是有 例1 解 同理可得 例2 解 特别地 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定理 即 因变量对自变量求导,等于因变量对中间变 量求导,乘以中间变量对自变量求导.(链式法则 ) 证 推广 例3 解 例4 解 例5 解 例6 解 例7 解 三、小结 反函数的求导法则(注意成立条件);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注意函数的复合过程,合理分解正确使用链 导法); 已能求导的函数:可分解成基本初等函数,或常 数与基本初等函数的和、差、积、商. 思考题 思考题解答 正确地选择是(3) 例在 处不可导, 取 在 处可导, 在 处不可导, 取 在 处可导, 在 处可导, 练 习 题 练习题答案 第四节 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 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的导数 一、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 二、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的导数 三、小结 一、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 1.常数和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设 )(),(xvvxuu= 可导,则 (1) vuvu = )(, (2)uccu = )( (3)vuvuuv += )(, (4))0()( 2 - =v v vuvu v u . ( 是常数) 3.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利用上述公式及法则初等函数求导问题可完全解 决. 注意:初等函数的导数仍为初等函数. 例1 解 例2 解 二、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的导数 即 同理 例3 解 三、小结 任何初等函数的导数都可以按常数和基本初 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和上述求导法则求出. 关键: 正确分解初等函数的复合结构. 思考题 幂函数在其定义域内( ). 思考题解答 正确地选择是(3) 例 在 处不可导, 在定义域内处处可导, 练 习 题 练习题答案 第五节 高阶导数 一、高阶导数的定义 二、 高阶导数求法举例 三、小结 一、高阶导数的定义 问题: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定义 记作 三阶导数的导数称为四阶导数, 二阶和二阶以上的导数统称为高阶导数. 二阶导数的导数称为三阶导数, 二、 高阶导数求法举例 例1 解 1.直接法:由高阶导数的定义逐步求高阶导数. 例2 解 例3 解 注意: 求n阶导数时,求出1-3或4阶后,不要急于合并 ,分析结果的规律性,写出n阶导数.(数学归纳法证 明) 例4 解 同理可得 例5 解 2. 高阶导数的运算法则: 莱布尼兹公式 例6 解 3.间接法: 常用高阶导数公式 利用已知的高阶导数公式, 通过四则 运算, 变量代换等方法, 求出n阶导数. 例7 解 例8 解 三、小结 高阶导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高阶导数的运算法则(莱布尼兹公式); n阶导数的求法; 1.直接法;2.间接法. 思考题 设 连续,且 , 求 . 思考题解答 可导 不一定存在故用定义求 练 习 题 练习题答案 第六节 隐函数的导数 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相关变化率 一、隐函数的导数 二、对数求导法 三、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四、相关变化率 五、小结 一、隐函数的导数 定义: 隐函数的显化 问题:隐函数不易显化或不能显化如何求导? 隐函数求导法则: 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直接对方程两边求导. 例1 解 解得 例2 解 所求切线方程为 显然通过原点. 例3 解 二、对数求导法 观察函数 方法: 先在方程两边取对数, 然后利用隐函数的求导 方法求出导数. -对数求导法 适用范围: 例4 解等式两边取对数得 例5 解等式两边取对数得 一般地 三、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例如 消去参数 问题: 消参困难或无法消参如何求导? 由复合函数及反函数的求导法则得 例6 解 所求切线方程为 例7 解 例8 解 四、相关变化率 相关变化率问题: 已知其中一个变化率时如何求出另一个变化率? 例9 解 仰角增加率 例10 解 水面上升之速率 4000m 五、小结 隐函数求导法则: 直接对方程两边求导; 对数求导法: 对方程两边取对数,按隐函数的求导 法则求导; 参数方程求导: 实质上是利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相关变化率: 通过函数关系确定两个相互依赖的 变化率; 解法: 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 用链 式求导法求解. 思考题 思考题解答 不对 练 习 题 练习题答案 第七节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七、小结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再例如, 既容易计算又是较好的近似值 问题:这个线性函数(改变量的主要部分)是否 所有函数的改变量都有?它是什么?如何求? 二、微分的定义 定义 (微分的实质) 由定义知: 三、可微的条件 定理 证(1) 必要性 (2) 充分性 例1 解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M N T ) 几何意义:(如图) P 五、微分的求法 求法: 计算函数的导数, 乘以自变量的微分. 1.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 2. 函数和、差、积、商的微分法则 例2 解 例3 解 六、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结论: 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例4 解 例3 解 例5 解 在下列等式左端的括号中填入适当的函数,使 等式成立. 七、小结 微分学所要解决的两类问题: 函数的变化率问题 函数的增量问题微分的概念 导数的概念 求导数与微分的方法,叫做微分法. 研究微分法与导数理论及其应用的科学,叫 做微分学. 导数与微分的联系: 导数与微分的区别: 思考题 思考题解答 说法不对. 从概念上讲,微分是从求函数增量引 出线性主部而得到的,导数是从函数变化 率问题归纳出函数增量与自变量增量之比 的极限,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练 习 题 练习题答案 第八节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计算函数增量的近似值 二、计算函数的近似值 三、误差估计 四、小结 一、计算函数增量的近似值 例1 解 二、计算函数的近似值 例1 解 常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