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白马湖森林公园项目报告表.pdf_第1页
淮安市白马湖森林公园项目报告表.pdf_第2页
淮安市白马湖森林公园项目报告表.pdf_第3页
淮安市白马湖森林公园项目报告表.pdf_第4页
淮安市白马湖森林公园项目报告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淮安市白马湖森林公园项目淮安市白马湖森林公园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建设单位(盖章) 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编制日期:编制日期:二二一一四四年年八八月月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制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制 评 价 单 位评 价 单 位 : 淮安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项 目 名 称项 目 名 称 : 淮安市白马湖森林公园项目 法 人 代 表法 人 代 表 : 蔡 继 红 审审 核核: 张 兴 波 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范 广 锐 联 系 电 话联 系 电 话 :评价人员情况 姓名姓名 从事专业从事专业 职称职称 上岗证书号上岗证书号 职责职责 签名签名 范广锐 环评 工程师 b19110130500 负责人 蒋玉玲 环评 助工 b19110036 编写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淮安市白马湖森林公园项目 建设单位 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法人代表 联系人 李晓菠 通讯地址 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联系电话传真 邮政编码 223001 建设地点 东至 209 县道,西至淮金线,北至旅游北线,南至大荡河 立项批准部门 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占地面积 9200 亩 绿化面积(平方米) / 总投资(万元) 75022.18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 / 评价经费(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 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等)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等) 原辅材料:-。 主要设施: 水及能源消耗量 名称 消耗量 名称 消耗量 水(吨/年) / 燃油(吨/年) / 电(万千瓦时/年) / 燃气(标立方米/年) / 燃煤(吨/年) / 沼气(立方/年) / 废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生活污水总量为 2726.6t/a, 其中盥洗污水经收集后排入公园自建中水处理站处理后全部 回用;冲厕污水排入化粪池储存后,定期委托市政环卫部门清运。 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备的使用情况 无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不够时可附另页)工程内容及规模: (不够时可附另页) 项目由来:项目由来: 淮安白马湖淮安的母亲湖,位于金湖县、洪泽县及淮安区三县区交汇处,形态 酷似一匹桀骜的白马位高邮湖之北,洪泽湖之东,面积 113.4 平方千米,湖面海拔 6.5 米,贮水量 1.05 亿立方米。具灌溉、航运、水产之利。根据淮安市环白马湖地区空 间发展规划 ,环白马湖地区功能定位为:长三角地区著名的湖滨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 基地,省内重要的生态保护和涵养区,淮安都市区南部新兴功能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 范区。规划重点培育高档休闲度假、高层商务会展、高端生产服务、生态特色旅游、湿 地科普教育、体育康乐、大型自驾游基地、水上运动基地、文化研发创意、循环经济、 第二居所等功能。 森林公园是以大面积人工林或天然林为主体而建设的公园。 天然公园保管有自然景 观。森林公园除保护森林景色自然特征外,并根据造园要求适当加以整顿布置。公园内 的森林,普通只采用抚育采伐和林分改造等措施,不进行主伐。森林公园内可以开展森 林旅游与喜悦休闲, 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 森林公园是经过修整可供短期 自由休假的森林, 或是经过逐渐改造使它形成一定的景观系统的森林。 森林公园是一个 综合体,它具有建筑、疗养、林木经营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一种以保护为前提利用 森林的多种功能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的可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经营管理区 域。在森林公园里可以自由休息,也可以进行森林浴等。 白马湖森林公园项目,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次大胆尝试,在高科技农业与旅游业共 同发展的思路上,将农民的生活、城市的发展以及城乡区域环境的美化融合起来,为城 乡一体化趋势下城市腹地的建设和开发一种崭新的立体性的思维, 为城乡统筹发展、 管 理、规划、建设领域的最佳实践国际层面上的展示、交流和推广平台,将对城乡空间的 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白马湖森林公园项目是在国际最先进的农业生产科技技 术支撑下, 将只在人们梦想中的环境变为真实世界的创造, 它不仅是一个高科技的农业 基地,更是一片城乡环境中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环境,是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通过高 科技的手段打造的美好天地。 建设单位根据有关环保法规要求, 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特委托淮安市 环境科学研究所就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单位工作人员经过现场实地踏勘, 结 合本项目的可行性方案和具体情况, 依据有关环评技术规范, 就该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 评价。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工程,无原有污染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 性等)性等) 一、地形、地貌、土壤 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东北与盐城市接壤,南连扬州市,西接安徽省,北与宿迁 市、连云港、徐州市相连。总面积 10072km 2,地域范围在东经 11212至 11936、 北纬 3243至 3406。 建设项目位于苏北的淮安市,苏北平原为第四系覆盖,地层属扬子地层区,全区无 基岩出露,第四纪沉积物最大厚度大于 300m。构造隆起区较小,为数十米。成土母质 均为第四纪黄土,后受黄河、淮河、洪泽湖影响,形成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南部为河 湖相沉积平原。主要土质为人工土、粘性土、砂类土等。 二、气象气候 白马湖地区位于北亚热带与北温带的过渡地带, 气候温和, 无霜期较长, 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该区气候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 气候特征。春季气温上升快,秋季天高气爽,昼夜温差大。冬季盛行来自高纬度大陆内 部的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来自低纬度的太平洋的偏南风,气候炎热多雨。 区域内多年平均气温 14.8,极端最高气温 39.8,极端最低气温-17.5,0以上 积温 5333。年平均无霜期 298 天,最多 322 天,最少 269 天。年平均日照 2297 小时, 最多 2845 小时,最少 2078 小时。因受区内湖面水体影响,与周围地区相比,夏季气温 偏低,冬季气温偏高,初霜迟,终霜早,适宜农作物生长。 降水量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暴雨主要集中发生在 6-9 月,特别集中在 7、8 月份。 多年平均降雨量 947.8mm,最高 1548.5mm(1991 年) ,最低 494.2mm(1978 年) 。汛期 (6-9 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 5932mm,最高 1167.1mm(1965 年) ,最低 266.5mm(1994 年) 。多年最大平均一日雨量 77.8mm,三日雨量 120.1mm,七日雨量 169.1mm。全区多 年蒸发量 1177-1594mm,平均 1415mm。各年内,6 月份蒸发量最大,多年平均 269mm;1 月份蒸发量最小,多年平均 29.2mm。除 7 月份外,全年各月蒸发量均大于月降水量。 三、河流水文 白马湖南北长 17.8km, 东西平均宽 6.4km, 总面积 113.4km 2, 是我省十大湖泊之一。 湖底高程一般在 5.05.5m。白马湖设计死水位 5.70m,正常蓄水位 6.50m,现状正常 蓄水面积 42.1km 2,相应库容 5473 万 m3,兴利库容 3368 万 m3;排涝水位 7.50m,现状 相应库容 8399 万 m 3;防洪水位 8.00m,现状相应蓄水面积 79.9km2,相应库容 14467 万 m 3,防洪库容 8994 万 m3。白马湖多年平均水位为 6.56m,历史最高水位 8.16m,历史最 低水位 5.42m。 主要入出湖河道有草泽河、浔河、花河、永济河、温山河、新河、运西河、阮桥河、 白马湖引河等。由于白马湖地区地形特殊,每逢洪涝紧张之时,四面都受高水围困,涝 水出路不畅,排涝问题十分突出。白马湖地区现有圩区 81 个,圩区面积 462.2km 2,圩 堤长度 575.6km,配套动力 12640kw,排涝流量 156.2m 3/s。 (1)花河 花河位于白马湖流域的西北部, 为白马湖的入湖河道, 全长 12km, 汇水面积 14km 2。 上游河底高程 7.0m 左右,下游河底高程 6.0m 左右,河底宽 34m,河堤边坡 1:2。 (2)浔河 浔河位于白马湖的西部, 为白马湖的入湖河道, 全长 24.24km, 汇水面积 187.5km 2。 上游河底高程 4.2m 左右,下游河底高程 3.7m 左右,河底宽 1530m,河堤边坡 1:2.5。 (3)草泽河 草泽河位于白马湖的西南部, 为白马湖的入湖河道, 全长 26.5km, 汇水面积 44km 2。 上游河底高程 8.0m 左右,下游河底高程 5.0m 左右,河底宽 850m,河堤边坡 1:3。 (4)新河 新河位于白马湖的东北部, 为白马湖的出湖河道, 全长19.5km, 汇水面积278.34km 2。 上游河底高程 0.0m 左右,下游河底高程 0.0m 左右,新河底宽 3050m,河堤边坡 1:2。 河道上游设计排涝水位 5.50m, 下游 4.63m。 白马湖涝水经新河镇湖闸排水入新河,由淮 安抽水站翻入苏北灌溉总渠。镇湖闸是白马湖与新河之间的控制闸,具有挡洪、排涝、 引水等功能。通过镇湖闸节制,可确保白马湖、新河低洼地区高低分开、洪涝分治;同 时镇湖闸也是淮安站抽排白马湖地区涝水和淮安四站北调送水的引水口门。 淮安四站利 用新河输水,疏浚整理后,相应也扩大了白马湖地区的外排能力,镇湖闸下水位 5.55m 时,新河排涝输水能力为 150m 3/s,抽排白马湖地区涝水时,镇湖闸下水位 6.50m 时, 排涝输水能力为 250m 3/s。 (5)运西河 运西河位于白马湖的东部,为白马湖排涝的出湖河道(南水北调时为入湖河道) , 全长 7.2km。河底高程 3.02.8m,河底宽 50m,河堤边坡 1:2.5。北运西闸是里运河与 白马湖之间的控制闸,3 孔,每孔净宽 8m,设计排涝流量 140m 3/s(闸上 7.50m,闸下 7.4m) ,受里运河排泄涝水和江水北调影响,该闸为投机排涝,也可反向向白马湖补水。 (6)阮桥河 阮桥河位于白马湖的东南部, 为白马湖的出湖河道, 将白马湖涝水经阮桥闸排入宝 应湖。当南运西闸、大汕子闸有自排条件时,阮桥闸才能伺机分泄白马湖涝水,排水入 宝应湖。 。 四、自然生态 湖区周围地形起伏平缓,水系丰富,土地利用开发程度高,农业发达,自然植被主 要有为杨、桑、榆、苦楝、中国槐、桧柏、柏树、皂荚、女贞椿、紫穗槐、白腊、杞柳 等,且多为灌草混生。农业植被水田主要以水稻、小麦一年二熟为主,旱地以玉米、马 铃薯与小麦、油菜轮作的二年三熟为主,并间作少量花生、山芋、芝麻、白薯等作物; 蔬菜作物主要有豆角、茄子、丝瓜、南瓜、西红柿、辣椒、葱、蒜、油菜、白菜等,多 分布于村旁或房前角地。 湖区内无大型野生保护动物,野兔、刺猬、野鸡、麻雀、灰喜鹊、山喜鹊时而在防 护林和湖区内出现。常见的经济鱼类有:青鱼、鲢鱼、草鱼、鲤鱼、鲫鱼、鳙鱼、泥鳅、 黄鳝等,白马湖特种养殖主要以螃蟹为主。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文物保护等) 一、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及人口密度 白马湖地区包括淮安市金湖县、洪泽县和楚州区的部分地区以及扬州市宝应县的 部分地区。根据 2010 年末统计资料,白马湖地区所属的四县区的耕地总面积为 376.16 万亩,总人口 285.92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452.94 亿元,农业总产值 83.23 亿元,工业 总产值 175.99 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 148.87 亿元,粮食总产量 255.5 万吨(以稻麦为 主) ,水产品总产量 28.67 万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050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248 元。 区域内物产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水陆交通发达,水路有京杭大运河和苏北 灌溉总渠。陆路东傍京沪高速公路和新长铁路,宁连一级公路纵贯南北,盐淮宿徐高速 公路穿境而过。各乡镇都实现了道路黑色化,70%的乡村通了水泥路或砂石路。随着我 省开发京杭运河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进程, 充分发挥该区域处于水网、 湖泊区的区位 优势,工业、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推动了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调 整,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二、市政建设 全市城市化率达 39.1%,中心城市建成区 89 平方公里,人口 90 万,比上年增加 5 万人。 市区已有自来水厂 3 个, 用水普及率达 95%, 市区饮用水源位于废黄河和二河上。 现有排水沟 17 条,并有合流制排水管道 7 服务面积 24. 82 平方公里。排水泵站 21 座, 污水处理厂 5 座,其中北京新村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居民生活废水,处理能力为 0.4 万吨/日,目前仅作为泵站使用;四季青污水处理厂负责处理市区化工区的工业废水节 处理能力为 6.5 万吨/日;淮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规模为 10 万吨/日,总投资 1.45 亿元,主要收集处理清河区、清浦区、高教园区和开发区的部分区域污水,服务 范围约 50 平方公里; 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 4 万吨/日; 淮阴区污水处理厂主要 用于处理淮阴区生活和工业废水,处理能力为 2 万吨/日。楚州区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 主要为楚州区主城区,处理能力为 3 万吨/日。煤气供应量为 409 万立方米/日,液化气 供应量为 2.2 万吨/日,总气化率达 92.9%。 三、名胜古迹、历史文物 淮安市现有国家级名胜古迹两处,省级 14 处,市级 20 外,重要文物出土遗址 1 处。其中评价区内主要有周恩来童年读书处、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等。评价区内无 需要特别保护的文物古迹。 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 境、辐射环境、生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态环境等) 一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项目为淮安市白马湖湖区,和湖区相邻的县区包括金湖县、楚州区、洪泽县。根 据淮安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2013 年度空气环境监测资料,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 见下表: 2013 年淮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mg/nm 3 测点 项目 浓度范? 平均值 超标率% 最大日超标倍数 金湖县 so2 0.009-0.159 0.037 0.27 0.06 no2 0.012?0.126 0.037 0.27 0.58 pm10 0.024-0.417 0.100 9.59 1.78 楚州区 so2 0.005-0.218 0.024 0.28 0.45 no2 0.015-0.116 0.037 1.38 0.45 pm10 0.018-0.524 0.118 24.59 2.49 洪泽县 so2 0.001-0.070 0.009 / / no2 0.003-0.098 0.026 0.82 0.23 pm10 0.028-0.503 0.102 15.07 2.35 由上表可知,淮安市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so2、 no2 和 pm10 年日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二、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工程周围主要地表水体为白马湖。根据淮安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2013 年度对白 马湖的监测资料,2013 年白马湖共设置三个监测点,分别为李庄、浔河口、洪金断面, 2013 年白马湖水质除了总磷年均值超标外,其它项目均达 iii 类水质标准。总磷最大 值为 0.259mg/l,超标 4.18 倍,出现在浔河口测点。白马湖各测点中,李庄达到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水质,洪金、浔河口均为类,各胡段水质污 染程度为浔河口洪金李庄。 白马湖总体水质为中度污染, 未达到水质功能区划要求。 三、声环境质量 工程位于东至永陆河,西至淮金线,北至旅游北线,南至大荡河,环境噪声功能区 划中属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 2 类环境噪声功能区,根据淮安市环境 监测站对该区域的监测结果,该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 2 类标准。 四、建设项目所在地地质与生态环境现状 淮安地处淮、沭、沂、泗流域下游,地形西高东低,地势低平,除盱眙西南部的丘 陵岗地外,全市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据地形成因可分三大类型:黄淮冲积平原区, 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北,是黄河、淮河及其支流泗水合力冲积而成;江淮湖洼平原,位 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南,以里运河为界,其西称运西湖区平原,其东称里下河低平原,在 淮安市境内以前者为主,包括洪泽湖水域在内;低山丘岗地区,主要分布在市域西南地 区,可分为低山丘陵和黄土岗地两种地貌类型。淮安市一般地面标高在 9-13m(以废黄 河口零点为准) ,属扬子地层区,基岩西部埋深 90-180m,东部埋深 180-280m。淮安市 区地震烈度为 7 度。淮安市属黄淮冲积平原。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类,潮土类,砂礓黑土 类,黄棕壤土类,基性盐土类,石灰岩土类。有机质含量低,一般不足 0.2%,ph 值在 7-8 之间。 淮安市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及碳酸盐类岩溶裂隙水两大类型。 松散岩类孔隙 水根据地层时代、 成因及埋藏条件不同分为四个含水岩组。 对第潜水微承压水层而 言,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为 25.1 万米 3/天,调节量为 12.2 万米3/天,是一个很好的供 水层,但是污染严重,部分有害成份如砷、汞等超标,水质较差,不宜作为生活用水水 源。第承压水层的开采量为 18.74 万米 3/天,在该层建水井成本低,水质较好,可作 为供水水源,但由于该层水硬度较大,当其作为锅炉用水特别是蒸气锅炉用水时,需进 行软化处理。第承压含水层补给有限,大部分来自本身的弹性释水,允许开采量为 11.52 万米 3/天,目前主要是由于本层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引起了大面积的降落漏斗,对 该层开采必须严格控制在允许开采量内。 第承压含水层可作为本区的远景水源地, 待 进一步勘探。目前地下水开采已经形成一定范围的下降漏斗,市政府从 1998 年开始限 制地下水的开采。 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淮安的南部边缘。 淮安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 量为 377 亿 m3,其中过境水量 349 亿 m3,出境水量 321 亿 m3 ,降水径流 28 亿 m3, 占水资源总量的 7.4%。 本项目建设区域生态现状调查情况如下: (1)自然植被 项目沿湖地区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 典型的原生植被多为次天然植被或人工植被所 替代。白马湖地区位于冲击、湖积平原区,地形起伏平缓,水系丰富,土地利用开发程 度高,主要植物种为杨、桑、榆、杞柳等,且多为灌草混生。 (2)人工植被 拟建区域主要为农业区域,耕作历史悠久,人工植被早已成为主要植被类型。人工 植被主要由农业植被组成。 农业植被主要以水稻、小麦和蔬菜为主,蔬菜作物主要有豆角、茄子、丝瓜、南瓜、 西红柿、辣椒、葱、蒜、油菜、白菜等,多分布于村旁或房前角地。 庭院及城镇园林绿化树种主要有雪松、意大利杨、龙柏、紫葳、紫叶李、广玉兰、 水杉、池杉、柏树、合欢、国槐、女贞、苦楝、棕榈、垂柳、木槿、榆、黄杨、梧桐和 香椿等。 (3)陆生动物 据当地林业、环保部门调查及沿线实地调研,白马湖地区由于人工开发时间较久, 在生态环境评价区内野生保护动物主要有野鸡、野鸭、大雁为多。 主要畜禽类有:鸡、鸭、鹅、猪、狗、等,其中家禽以鸡、鹅为多。 (4)鱼类及水产养殖 白马湖地区的乡镇地区水系发达,常见的经济鱼类有:青鱼、鲢鱼、草鱼、鲤鱼、 鲫鱼、鳙鱼、泥鳅、黄鳝等。 (5)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拟建项目所在地属于冲击、湖积平原区,土壤侵蚀模数 在 500t/km 2a 以下。 粗放形的农业耕作制度是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此外, 因城镇、工程建设等开发活动也是导致该区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由于沿线地区农业植被发达,复种指数较高,项目区内农业植被盖度大。根据南水 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对淮安地区现状区域土壤流失背景值的调查, 现状土壤流失背景值为 450t/km 2a,项目区轻微度水土流失级别。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二级 标准; 2、水环境保护目标为白马湖,地表水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水标准。 3、声环境保护目标为施工现场厂界声环境质量,厂界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声环 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对象名称 方位 距?m 规模 环境功能 环境空气 / / / / 环境空气二级 水环境 白马湖 / / 大型 类水 声环境 项目周围 / / / 声环境 2 类区 评价适用标准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常规因子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单位: mg/m 3) 污染物?称 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 pm10 年平均 0.07 日平均 0.15 so2 年平均 0.06 日平均 0.15 1 小时平均 0.50 no2 年平均 0.04 日平均 0.08 1 小时平均 0.20 (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水标准(除 ph 无单位其 余单位为 mg/l) ; 指标 ph codmn bod5 总磷 氨氮 石油类 溶解氧 iii 类 6-9 20 4 0.2 1.0 0.05 5 (3)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的 2 类区标准; 厂界标准值:昼间 60 分贝,夜间 50 分贝。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 等效声级 laeq: 昼间 夜间 70 55 (2)施工期扬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无组织 排放标准限值。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mg/m3 颗粒物 1.0 nox 0.12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总量控制指标: 废气:- 废水:- 固废:-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一)工程位置(一)工程位置及规模及规模 淮安市白马湖森林公园项目,该项目实施范围为东至永陆河,西至淮金线,北至旅 游北线,南至大荡河,总面积约 9200 亩。建设内容包括建(构)筑物拆除工程、地形 整理工程、涵养林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及景点设施工程。 (二)工程建设内容(二)工程建设内容 (1)建(构)筑物拆除工程 为了本工程的顺利进行,需对项目范围内的部分建(构)筑物进行拆除,总面积约 5.7 万平方米。其中拆除民居 47408.89m2,拆除大棚 9591.11m2。 拆除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拆除工程类型 户(座)数 面积(m2) 1 居民 158 户 47408.89 2 大棚 18 座 9591.11 合计 / / 57000 (2)地形整理工程 地形整理,是根据园林绿地的总体规划要求,对现场的地面进行填、挖、堆筑等, 为园林工程建设整造造出一个能够适应各种项目建设、 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地形。 对于 本项目的绿化种植用地,地形整理主要是在草木种植前,对部分坡底进行平整,包括削 坡、回填、碾压等地形改造措施,填、挖土方约 35 万立方米。 (3)涵养林工程 涵养林是指以调节、 改善流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 也是涵养水源、 改善水文状况、 调节区域水分循环, 以及保护饮水水源为主要目标的林木和灌木。 白马湖的入湖河流众 多, 在此区域实施生态涵养林建设对于改善白马湖水质具有特殊意义。 苗木种类的选择 在适地适树原则的指导下,应选择具备根量多、根域广、林冠层郁闭度高、林内枯枝落 叶丰富等特点的苗木。 本工程选择多种苗木来营造公园内自然景观, 以形成混交复层林 结构及样式新颖的景观, 以增强公园内自然景观的层次及档次。 本项目新建涵养林需新 种植苗木约 50 万株。 (4)湿地保护工程 本项目新建湿地约 350 亩。 (5)景点及景点设施工程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具有优美的景色和科学教育、游览休息价值的 一定规模的地域,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和科学教育活 动的特定场所。 本项目依据这一建园理念新建包括: 白马湖湖滨新区入口、 人工湿地岛、 人工湖、红叶谷、飞马雕塑、四季花海、枫彩大道、亲水广场、樱花水岸等。景点设施 为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业的人员向游客提供服务时依托的各项物质设施和设备。 它包括交 通运输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和旅游购物设施等。本项目新建景点设施包 括:游客中心(服务) 、停车场/电瓶车换乘点、星级酒店滨湖大道、滨湖湿地、湿地栈 道、市政道路、公园电瓶车道、公园步行道等。本项目新建景点及景点设施占地约为 200 亩, 与涵养林、 湿地及公园内其他自然景观形成穿插, 给游客一个很好的观光体验。 主要污染工序主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污染工序: 1、噪声污染: 施工期间,作业机械品种较多,如土路基填筑时有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 机等;路面层施工时有铲运机、平地机、压路机、沥青砼推铺机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 距声源 15m 的噪声值在 75105db(a)之间,在距打桩机 15m 处的声级范围为 95105db(a)。 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会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由于施工造成的现有车辆不顺畅或堵塞, 引起的瞬时噪声源也是项目建设期间对附 近居民正常生活环境的影响因素。 2、废气污染: 本项目涉及土方开挖、回填、装运等,土方施工过程会产生扬尘,对施工沿线两侧 敏感点将会有一定影响。施工扬尘的大小,随施工季节,土壤类别情况、施工管理等不 同而差异甚大。根据类比,在施工场地下风向 200m 范围内,扬尘的产生浓度约为 585 g/m 3756 g/m3。 本项目施工扬尘来源主要有: (1)施工场地土方挖掘、装卸和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填方扬尘、管网布设、路 面开挖产生的扬尘。此类扬尘与砂土的粒度、湿度有关,并随天气条件而变化,难 以定量估算。但就正常情况而言,扬尘量与砂土的粒度、湿度成反比,而与地面风速及 地面扬尘启动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土质一般较松散,因此,在大 风、天气干燥,尤其是秋冬少雨季节气象条件下,施工场地地面扬尘可能对项目周边区 域产生较大影响。 (2)施工物料堆放、装卸过程产生扬尘。 在施工场地物料堆场,若水泥、砂石等土建材料,露天堆放不加覆盖,容易导致扬 尘发生。 此类扬尘产生条件及产生量与场地平整、 土石方清挖过程的地面扬尘情况基本 相似。 (3)建筑物料运输造成的道路扬尘。 包括施工车辆行驶时产生的路面扬尘, 车上物料沿途散落和风致扬尘。 路面扬尘与 路况、 天气条件密切相关。 对施工车辆经过路段而言, 积尘相对较多, 若不能经常清除、 冲洗路面积尘, 则车辆经过时引起的扬尘较一般交通路面大得多, 尤其在干燥天气条件 下,对道路两侧影响明显。在物料运输过程中,物料在起止点装卸和沿途散落也会产生 一定数量的扬尘。据了解,施工现场土方湿度较大,运输、装卸过程所引起的风致扬尘 量相对于水泥、沙土而言要少得多。除施工扬尘外,在工程施工期间,使用液体燃料的 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发动机排放的尾气中含有 nox、co、thc 等污染物,一般情况下, 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不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3、废水: 施工废水: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一 定量的油污水; 生活污水:施工人员每日由工程车来到施工现场,不设临时施工生活设施,基 本不产生生活污水。 4、固废: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建筑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等。 5、生态: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间土方开挖、施工临时占地均 会破坏原有植被,可能引起水土流失,也会对景观造成破坏。施工活动对用地内鸟类、 爬行动物的生境造成破坏,会影响动物的栖息。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对原有绿化以及施 工迹地进行恢复后,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会逐渐消失, 项目用地及周围原有的生态平衡也 会逐渐得到恢复。 二、营运期污染工序:二、营运期污染工序: 1、废水 建设项目污水的来源主要为办公人员及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投入使用后,拟招工作人员 15 人,每人用水可 按 0.06 t/d 计,则项目生活用水量为 0.9t/d。排污系数以 0.8 计,工作天数为 365 天, 则项目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0.72t/d、262.8/a。本项目投入使用后,每天客流量约为 150 人,每人用水可按 0.05 t/d 计,全年拟开放日期 365 天,则项目客流污水排放量为 6.75t/d、2463.8t/a。项目营运期所产生的生活污水总量为 2726.6t/a。 2、噪声 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景观水系配套水泵、鼓风机,以及汽车驶入、驶出停车场的交 通噪声,分析如下: 水泵在运行时的噪声通过泵房的门窗向外界传播。普通水泵的噪声在 70 75db(a)。风机的噪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电机和风机叶轮在机壳中转达引起的噪 声,称为机械噪声;另一部分噪声是由气体在风机机壳和管道内高速流动,与机壳和管 道相互摩擦撞击而产生的噪声, 称为气流噪声又称空气动力性噪声。 低噪声风机的噪声 在 80-85db(a)。交通噪声来源于汽车进出停车场,应设置专人指挥车辆运行,夜间禁 止鸣迪,在加强管理的情况下噪声级在 55-60 之间。 3、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来源于进出本建设项目的机动车尾气。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计算, 按照每个机动车位车辆日进出 2 次计,机动车在项 目范围内每次行驶距离按平均 200m。按照 50 个车位计。 机动车进出停车库时将排放一 定量的 co、no2、ch 等。按照每个机动车位车辆日进出 2 次计,则平均日车流量为 100 车次/d;全年按 365 天计,则年车流量为 36500 车次/d。车辆在停车场范围内平均每次 行驶 200m 计算,参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和类比机动车运行时的 大气污染物排污情况,见下表。 表表 机动车运行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机动车运行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指标 no2 co ch 污染物排放系数 0.001kg/辆.km 0.012kg/辆.km 0.0002kg/辆.km 年排放量 t/a 0.0073 0.0876 0.0015 4、固废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工作人员及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计算, 工作人员约 15 人, 垃圾产生量按照 1kg/人d 计算, 每日共产生生活垃圾 15kg/d,每年共产生生活垃圾 5.5t/a。 本项目投入使用后,每天人流量约为 150 人,垃圾产生量按照 0.5kg/人d 计算,每 日共产生生活垃圾75kg/d, 每年共产生生活垃圾27.4t/a。 则项目生活垃圾总量为32.9t/a。 建设项目日常建设项目日常固体废物排放量估算固体废物排放量估算 类别 年产生量(t/a) 备注 生活垃圾 办公人员 5.5 废纸、果皮、残剩食物、塑 游客 27.4 料包装袋等 合计 32.9 5、生态 公园是一个以自然生态环境为景观的公园,而旅游的开发是一个半人工生态系统, 它不仅由生物和环境条件组成,还包括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等,是上述因子组成 的多层次、多因子的统一体。因此,公园内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超负荷的人为活动以 及任何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都会给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破坏。 本项目运营期可能对 公园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1)人为或自然灾害原因造成公园景观资源破坏:不合理的景观设计、与公园景 观不谐调的建筑设计或临时布局对公园景观会造成不利影响和破坏; 高峰期游人过多超 出公园的环境容量将会对景观资源造成破坏; 火灾、 砍树、 挖掘等人为破坏以及病虫害、 鼠害也会对公园景观资源造成破坏。 (2)外来物种入侵:外来入侵物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大部分外 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会造成不 可逆转的破坏。 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一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评价区域内工程施工期对空气环境产生影响的作业环节有:灰土搅和、材料运输和 装卸、土石方填挖以及施工机械、车辆排放的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有tsp、no2、co 等。 1 粉尘污染分析 在整个施工期间,产生扬尘的作业主要有土地平整、开挖、回填、道路浇注、建材 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等,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在大风时,施工扬尘将更严重。 据有关调查显示,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行驶产生,与道路路面及车辆 行驶速度有关,约占扬尘总量的 60%。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经验公式计算: 75. 085. 0 5 . 08 . 65 123. 0 pwv q 式中: 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 辆; v汽车速度,km/h; w汽车载重量,t; 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 一辆载重 5t 的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 500m 的路面时,不同表面清洁程度,不同行 驶速度情况下产生的扬尘量如下所示。 表表 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时的汽车扬尘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时的汽车扬尘 单位:单位:kg/km 辆辆 p(kg/m2) 车速(km/h) 0.1 0.2 0.3 0.4 0.5 1.0 5 0.0283 0.0476 0.0646 0.0801 0.0947 0.1593 10 0.01806 0.0953 0.1291 0.1602 0.1894 0.3186 15 0.0850 0.1429 0.1937 0.2403 0.2841 0.4778 20 0.1133 0.1905 0.2583 0.3204 0.3788 0.6371 由下表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情况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 下,路面清洁度越差,则扬尘量越大。根据类比调查,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施工道 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 100m 以内。 抑制扬尘的一个简洁有效的措施是洒水。如果在施工期内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 水抑尘,每天洒水 4-5 次,可使扬尘减少 70%左右。根据类比调查,对施工场地实施每 天洒水 4-5 次进行抑尘,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并可将 tsp 污染距离缩小到 20-50m 范围。 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粉尘夹带大量的病原菌,被施工人员 和周围居民吸入后可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本环评建议采纳如下污染防范措施: (1)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工地周边设置不低于二米的符合规范的围蔽设施; 施工期间每天定时对施工工地洒水、清除余泥渣土; 在施工工地设置沙石、灰土、水泥等建筑材料专用堆放场地。 余泥排放场所和施工工地,应当在出口处设置车辆冲洗装置,余泥运输车辆冲洗 干净后,方可驶离。 (2)施工现场场地应当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和环境标志。 (3)由于其它原因而未能做到硬化的部位,要定期压实地面和洒水,清扫,减少 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4)散发有害气体、粉尘的单位,要采用密闭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并安装通 风、吸尘和净化、回收设施。 (5)施工现场应结合设计中的永久道路布置施工道路。施工道路的基层做法应按 照设计要求执行,面层可分别采用礁渣、细石、沥青或混凝土,以减少道路扬尘。 (6)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以 及其它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凡进行沥青防水作业的,应使用密闭和 带有烟尘处理装置的加热设备。 (7)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 时要防止遗撒、飞扬,卸运时应洒水湿润和在仓库内进行,以减少扬尘。 (8)严禁向建筑物外抛掷垃圾, ,严禁随意凌空抛撒。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适量 洒水,减少扬尘。 2 作业车辆废气污染分析 作业机械主要是载重车,柴油动力机械等燃油机械,它们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 化碳、 二氧化氮、 总烃。 中型车辆平均时速为50km 时, 一氧化碳排放量为30.18g/km 辆, 二氧化氮为5.40g/km 辆。由于施工机械数量少且分散,其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据已有公 路施工现场监测结果, 在距离现场50m 处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1 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2 mg/m3 和0.18 mg/m3,日平均浓度分别为0.13mg/m3 和0.10 mg/m3,均能满足国家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 二、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二、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 项目在施工期内所产生的泥沙、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会随着施工场地的 排水沟、排水管道进入附近的水体中,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做 好施工期废水的防治措施,避免施工废水对周水体水质产生影响。 1 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工人为租住居民住房,生活废水利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不外排, 对地表水环境无影响; 2、施工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使用商品混凝土,砼量很少,搅拌废水的产生量很少。 施工现场使用的挖掘机、推土机、载重汽车等施工机械和设备在清洗维修过程中也 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悬浮物,如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近 水体水质产生影响。 施工期的废水严禁直接排入周边水域等水体,同时需要采取在这些水体和施工场地 之间设立隔挡物,因施工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ss 和石油类,可在施工场地建立临时隔 油池和沉砂池,尽可能回用沉淀后的废水。 工地污水如不注意搞好导流、排放,一方面会泛滥于工地,影响施工,另一方面可 能流到工地外污染环境,在污水进入排水通道后,其挟带的沙土可能会发生淤积、堵塞, 影响排水,因此施工期必须采取相应的污水防治措施: (2)施工机械和车辆进行检修和清洗必须定时定点进行。清洗污水尽量循环利用, 需外排时应进行隔渣、沉淀处理。 (3)施工场地内污水要做到有组织排放,不可随意排放,造成水土流失。 (4)建议建设单位对场地周边的堤围进行加固和防渗漏处理,防止在暴雨期间的 地表径流和场地积水漫入排洪渠及周边水域。 综上所述,施工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不大,且随施工期结束 而结束。 三、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三、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 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械、升降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 星的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吆喝声、拆装模板的撞击声等,多为瞬间噪声;施工 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机械噪声,各机械 噪声见下表 机械噪声噪声级机械噪声噪声级 序号 施工机械 测量声级db(a) 测量距离(m) 1 挖路机 79 15 2 压路机 73 10 3 铲土机 75 15 4 自卸卡车 70 15 5 升降机 72 15 上表为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 声会产生叠加。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的噪声增值约 38db,一般不会超过 10db。 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主要噪声源都不大一样,因此其噪声值也不一样,下面 具体就各个阶段(土石方阶段、基础阶段、结构阶段)分别讨论: 土石方工程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及各种运输车辆,这些噪 声源特征值见下表 土石方阶段主要设备噪声级土石方阶段主要设备噪声级 设备名称 声级db(a) 距离(m) 翻斗机 85 3 推土机 90 5 装载机 86 5 挖掘机 85 5 基础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是打井机、风镐、空压机等。这些声源基本是固定声源。 基础施工阶段的噪声源特征值见下表。 基础施工阶段主要设备噪声级基础施工阶段主要设备噪声级 设备名称 声级db(a) 距离(m) 吊机 7080 15 平地机 86 15 风镐 103 1 打井机 85 3 工程钻机 63 15 空压机 92 3 结构施工阶段使用的设备品种较多。主要声源有各种运输设备、结构工程设备及一 些辅助设备,主要噪声特征值见下表: 结构施工阶段主要设备噪声级结构施工阶段主要设备噪声级 设备名称 声级db(a) 距离(m) 吊车 7080 15 振捣棒 87 2 水泥搅拌机 7595 4 电锯 103 1 从上述各噪声源特征值表可以看出,项目建设期间使用的建筑机械设备多,且噪声 声级强,下面主要考虑噪声值较大的机械设备的噪声随距离衰减情况。 下表为主要施工设备噪声的距离衰减情况,由下表可知,施工机械的噪声由于噪声 级较高,在空旷地带传播距离很远,因此必须合理地安排这些机械作业的施工时间,尤 其在夜间必须严禁这类机械的施工作业,以免对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施工机械噪声源强及其对不同距离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施工机械噪声源强及其对不同距离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机械名称 噪声源强 db(a) 与不同源距离(m)的噪声预测值 db(a) 55 70 80 90 100 挖土机 89 42 39 37 34 31 铲土机 110 64 61 59 57 55 装载机 103 57 53 51 48 45 搅拌机 105 59 54 52 49 46 振捣器 100 54 50 48 45 42 载重车 95 49 45 43 40 37 由以上各表可以看出,当距噪声源距离大于 100m 时,施工噪声值均不超过 55db(a)。 施工期相对营运期而言其噪声影响是短暂的,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也将随 之结束。为保证项目周边敏感点声环境不受过分的影响,施工单位务必规范施工行为, 建议采纳如下污染防范措施: (1) 施工现场应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523 2011)中的施工噪声标准。 (2)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