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名词解释1.docx_第1页
生理名词解释1.docx_第2页
生理名词解释1.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权编辑,09级全科五班 130号(o)/一绪论1. 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2. 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3. 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4. 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内较膜外为负。2.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3.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4.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阈或阈上刺激时,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5.“全或无”现象: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既可触发动作电位,其幅度立即达到最大值,不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6.阈强度: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强度一般可作为衡量细胞兴奋性的指标,阈强度越小,该组织兴奋性越高;反之,阈强度越大,则兴奋性越低。7.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极电位。8.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9.初长度: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三血液1.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溶液2.等张溶液:能够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3.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4.凝聚素: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5.交叉配血实验: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主侧;再将受血者的红细胞和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次侧。用以判断血型是否相合。四血液循环1.每博输出量:一次心搏中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2.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3.期前收缩:在心室的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达到之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4.代偿性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比较长的心室舒张期。5.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6.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力下降,在心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7.中心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8.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五.呼吸1.1秒用力呼气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第一秒钟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值。2.肺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3.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4.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5.血氧容量: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6血氧含量: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7血氧饱和度: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六消化与吸收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吸收:消化后的小分子、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程3.慢波:是指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地周期性地产生去极化和复极化波,形成缓慢的节律性电位波动4.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黏膜分泌的黏液和HCO3具有减少机械损伤和防止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侵蚀的作用5.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引起胃头区肌肉的舒张,并使胃容量由空腹时的50ml增加到进食后的1.5L6.分节运动:一种以肠壁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活动七.能量代谢与体温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新伴随着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2.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能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作用3.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4.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八尿的生成和排出1.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2.肾糖阈:正常为180mg/100ml。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加到使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这时血中的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3.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导致小管液渗透压升高,对抗水的重吸收、使利尿量增加的现象九感受器官的功能1.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2.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动作电位时,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3.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转变成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4.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5.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受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的现象。6.近点:眼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7.明适应:人长时间处于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带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的现象。十神经系统的功能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的电位变化3.后放:在环式联系中,即使最初的刺激已经停止,传出通路上冲动发放仍能继续一段时间的现象4.突触后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是突出后神经元产生抑制性突出后电位而引起,包括传入侧支柱抑制和回返性抑制。5.突触前抑制:发生于轴-轴式和轴突-胞体式联合突触,是由于突出前末梢受轴-轴式突触传递的影响而使递质释放量减少,导致轴突-胞体式突出后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而产生的抑制效应。6.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发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联络核在结构上大部分也与大脑皮层有特定的投射关系,因此也归入该系统。7.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8.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感觉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9.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果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缩的反射效应。10.肌紧张:是指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所引起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11.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十一.内分泌1.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传递细胞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