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社会研究方法课件.ppt_第1页
[理学]社会研究方法课件.ppt_第2页
[理学]社会研究方法课件.ppt_第3页
[理学]社会研究方法课件.ppt_第4页
[理学]社会研究方法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研究方法 以调查技术与研究报告为主 Date1 Date2 Date3 2010年5月26日,深 圳富士康厂一名员工 在挂有“富士康员工 自杀原因分析”的条 幅下打电话。 2010年5月26日,深圳富士 康,郭台铭在新闻发布会上 用毛巾擦汗。当天郭台铭亲 赴富士康展开紧急公关,并 公布调查结论称跳楼事件与 公司管理无关。而就在当天 晚上,富士康发生第12起员 工坠楼事件。 Date4 有关案例的三个问题 第一,大家看了这三则新闻后有什么感觉?尤 其是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第二,从管理角度讲,这三个案例中处理“危 机”事件有什么经验与教训。 第三,你如何看待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 矛盾,并评估一下中国发展趋势? Date5 强拆 事件 富士康 事件 官二代 事件 三个案例都是“社 会舆论”关注影响 甚至是左右事件 的发展过程。比 如网络的力量 “矛盾”性质是 相同的:都是 人民内部矛盾 ,确切地说, 都是利益矛盾 ,而不是敌我 矛盾,不牵涉 到政治意识形 态。 都是特殊性与 普遍性的体现 :确切地说, 三个案例表面 上看都是单一 的、孤立的案 件,但事实上 都是社会深层 次矛盾的折射 Date6 三个案例的危机处理 时间差 介入方式: 富士康“法事” CCTV只采访李刚 强拆与新中国 政府管理的缺位 Date7 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及其走向 社会大于个人相加之总和,好比“一个人”大 于各个器官、身体组成部分之和一样。 网络力量为什么“反响”强烈:“集体的表象 、情绪、和倾向的产生原因,不是个人意 识的一定状态,而是整个社会所处的各项 条件”(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 务印书馆,第121页) 全总:新生代农民工“耐挫能力差”,是 个人定位,而不是“社会问题”意识。 Date8 Date9 揭露社会结构性矛盾=政治意识? 只要不是政治矛盾,就不应该用“维稳”思维:越 维越不稳的怪圈。 我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是充满信心的: 政府集中制领导、资源控制能力强,大危机应对能力强。 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相对退出。劳资矛盾与纠纷。 大阶级固化的同时,具体利益集团的矛盾多元化、分歧加深 。 中国面积大、人口多,力量复杂的同时,中央有足够的空间 、人力可以周转 中国的管理经验与中国模式同步增长 Date10 第一讲 社会研究方法概念辨析 1社会 2研究 3方法 Date11 1 导论:“社会研究方法”的概念辨 析 大学生? “大”是指什么? 研究生? 中小学教育基础教育? 1.2 什么是研究? Date12 1.2什么是研究: 一些有关“研究”的定义 Lundberg 1942: 系统性的观察、分类及数据解释 ; Leedy and Ormrod 1989:为增加认识而收集和分 析资料信息的过程; Burns 1994: 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的调查,以发现 问题的答案; Sekaran 2003:用严格的方法去界定问题、搜集资 料、并得出有用的结论。 韦伯大辞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 在某知识领域进行仔细、系统、耐心 的学习与调查,以发现或确立事实或原则。 Date13 1.2什么是研究:“社会研究方法”的 要素 综合这些定义,研究目的是发现新知和解 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研究和三个 词紧密联系 “搜集数据( collection of data)” “分析数据(analysis of data)” “解释数据(interpretation of data)” 数据收集、分析、解释方法的总和我们可 以称之为研究方法。 Date14 1.2什么是研究: 研究的特征 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问题 研究都是有目标的具体目标 研究应该有计划和安排系统性 研究应该理论引导理论支撑或提炼 研究应该有科学的方法方法科学 Date15 1 导论 1.3研究类型 研究类型 按用途分研究目标研究方式 基础理论研究 应用对策研究 描述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研究的问题往往是被委托 或比较现实的问题,研究 委托方的目的是研究目标 ,结果被委托方采纳是研 究成功的标志。 研究者自由选题,研 究目的是希望对基本 知识有贡献,在科学 群体内有影响是成功 的标志。 Date16 1 导论 1.4研究过程 Date17 1.4研究过程:科学环 Date18 1.4 研究过程:四个世界 Date19 1.4 研究过程:阶段论 选择问题域 提出研究问题 研究设计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解释资料 公开出版发表 兴趣、发现、思考 文献 准备 与问 题聚 焦 确立研究目标、程序 研究 计划 的实 施 统计描述、检验 理论提 炼、思 考、对 策 研究报告、论文、 专著 Date20 1 如何认识“社会研究方法”的概念 1.5 社会、 研究、 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讨论 社会现象的解读CASE:英雄的构成 方法的定位与功能认识: 研究工具与研究目标,应用与导向 1.6方法知识体系(方法论、方式、技术)(教材) Date21 英雄的构成 你感觉到的、常听常见的英雄都是什么身 份? 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的“中国骄傲”入选 人物中,除没有记名的集体外,有19个公 开姓名的人物,统计结果如下,军人8人, 占42.1%;农民(工)5人,占26.3%;学 生3人,占15.8%;其他(一个70岁的退休 老人,两个普通工人)共3人,占15.8%。 Date22 采用不同的方法,结果可能不同 Date23 2 选题与研究设计 2.1何谓研究的“问题” 2.2“问题”与问题意识 2.3“问题”的选择与评判依据 2.4“问题”的分类 2.5“问题”的实在与建构 2.6“问题”的建构过程 2.7“问题”的研究单位(分析单位) 2.8“问题”的研究方案 Date24 2.1何谓研究的“问题” 讨论:项目申报书中的“项目”、“课题”;与问题的 联系与区别。 在一定视角下,运用一定的方法可以对其存在的 规律、经验、不足进行描述或解释的社会现象称 为“问题”。 问题的外延:问题可大可小,大了称为“问题域” ,即一个领域的问题,比如经济问题、政治问题 、人口问题,都是一个“问题域”。小的称为“具体 命题”可以用一句话把其所指内容给予概括出 来。 研究问题:越小越合适,越小就越具体化,就越 具有实际操作性、可行性。即以小见大。 Date25 2.2“问题”与问题意识 “问题”无处不在,处处留心皆问题,这就要 求我们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的含义:是说“从普通、平常的现 象中看出问题来”;没有问题意识的人看了 也“白看”,等于没有看。 敏锐的问题意识往往不是天生的,虽然与 天赋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还是靠后天 的训练: Date26 问题意识训练 见事多问“为什么”。 多读书。书是进步的阶梯,不是空话,“ 问题”疑惑往往从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与人讨论甚至争辩:理不辩不明,越辩 越清晰,辩论主要是避免了一个人的孤陋 寡闻、一条道走到黑, 关注时政。胸怀天下才能看得见社会 Date27 2.3“问题”的选择与评判依据 以小见大: 视角独特 研究“思路”清晰: 观点新颖:有“自己的”观点。研究不存在“对”与“ 错”的区别,只存在是否合理,而合理的判断标准 也是相对的:凡是能够自圆其说的“观点”都是可 行的,不能够自圆其说的观点,再新颖、再有道 理也不能称之为“研究”。研究就是让自己的看法 、想法在科学论证过程中“成立”。 Date28 2.4“问题”的分类 按照自主性来分:自选问题、委托题目 按照问题层次来分:描述性问题、解释性 问题; Date29 2.5“问题”的实在与建构 问题存在于社会现实之中,所以就本身而言,社 会研究的“问题”实际存在状态是“混沌”的、体系的 、完整的、没有棱角的(指没有具体的形状或可 以抓住的外貌); 而建构是说将“问题”切割出来,从纷繁复杂的现 实当中“拎”出一个“清晰的、分离的、单一的”研究 问题。 如果我们想把一个社会现象的每一个方面都解释 清楚,无疑等于漫无目的地把一艘船驶向没有边 际的大海,必定迷航。 Date30 2.6“问题”的建构过程 文献+思考+讨论+实地 文献:对问题建构主要是提供“学术脉络”与 理论基础。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可能“前无古 人”,当然,也不可能“后无来者”,说某一 项研究“空前绝后”基本都是夸大之词;建构 一个研究问题首先要把问题“镶嵌”到既有的 学术脉络中去,这样才能获得“学术界”的认 可,尤其在一些研究已经比较充分的问题 领域,更是如此。 Date31 学术文献的梳理与写作: 选择文献要照顾到权威性、时间性、主题相关性。 一是一定要把最主要、最相关的文献纳入进来。不管是哪个学科、哪 个领域的问题研究,人们在评价一项选题时(尤其是课题申请书), 首先想到的是哪些“权威”性学者已经做了较好的研究,既然是权威, 当然后来者应当提及。 二是一定要先肯定已有研究文献的贡献,再分析其不足。既然是已经 有的文献,尤其是公认的文献,首先应当分析文献本身的研究对后来 者、学术界了解相关问题的发生状况、解释理论、研究方法等所具有 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开拓性、里程碑式的研究文献绝对不可或缺。 三是一定讲前人的研究文献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了思路、理论源泉或“ 灵感”。 四是尽量把前人研究的不足、自己研究的必要性归因于“客观”因素, 比如时代的进步、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迁,国家制度、政策的变 化等,客观形势或时代步伐的变化所导致原来的研究文献不足以解释 实践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Date32 文献综述问题 所谓综述 , 其 “综” 是要求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 归纳整理 , 使材料更精练明确 、 更有逻辑层 次 ; “述 ” 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比 较专门的 、 全面的 、 深入的 、 系统的评述 。 顾名思义 , 综述就是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 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现状 、 研究进 展 、 研究动态 、 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 成的 、 能比较全面的反映问题现状和发展前景等 内容的综合性文章 。 综述的特点是 : 概括性强 、 内容全面 、 语言简 练 。 Date33 文献综述要求 针对性 全面性 时间连续性 多样性(文字的、非文字的,发表的与档 案) 重视一手资料,相对弱化二手资料 文献要有所鉴别 Date34 浙江师大MPA学位论文的文献要求 参考文献: 按论文中参考文献被引用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 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作为上角 标,并列在正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 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 位,后面加“等”字或“,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 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 法。 参考文献类型在文献题名后用方括号加以标引 ,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Date35 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Date36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页-止页 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首版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起页-止页 论文集 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起页-止页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Date37 思考:是强调个人的见解、独立的“IDEA”; 讨论:纠偏;同时,达到一定的共识、获得认可 。 实地:前三者都是“纸上谈兵”,虽然都很重要, 但毕竟不是事实本身,只有到实践当中去,直接 观察社会“事实”过程与现象,才能更好地理解、 发现所要研究的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也可以用在问题的建构上:没有调查就没有最确 切的“问题”发现。 Date38 常见的选题“毛病” 过大,过空 过难 过旧 问题模糊,没有针对性问题意识,“拎 不出” 观点或视角有偏差 没有“自己”的知识创造点重点与难点 参考案例资源 Date39 2.7研究单位(分析单位) 个人:一般用得最多的一种分析单位; 群体:指由若干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 身,例如家庭,学生班级,朋友群体,盗窃犯 罪团伙等都是群体; 组织:指各种正式的社会组织,比如工厂、公 司、机关、学校、商店、医院等等; 社区社区:指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社区:指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社区 单位主要用于地域比较研究单位主要用于地域比较研究 Date40 初次的选题训练 列举十个左右自己能够想到的、感兴 趣的问题,然后逐步考虑;第一周就 放那儿,然后看书,思考、讨论; 过一周删除一个或两个。 Date41 2.8(调查类)研究方案设计 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说明研究的内容 3说明调查范围、地点、调查对象和分析 单位 4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解释性研究) 5说明抽样方案 6说明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7说明调查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 安排 8确定调查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Date42 3 抽样 3.1 四种基本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3.2 常用组合抽样; 多段抽样,多段抽样,PPSPPS抽样抽样 3.3 样本规模问题。 Date43 抽样分类 Date44 3.1.1简单随机抽样 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对于个案较 少的总体,可以用写纸条、抽签等方式进行,当个案较多 时,就要运用随机数表。 取得一份调查总体所有元素的名单,即制定抽样框; 将总体中所有元素一律顺序编号; 根据总体规模是几位数来确定从随机数表中选择的数 码位数; 以总体的规模为标准,对随机数表中的数码逐一进行 衡量并决定取舍;具体方法是随机数表中的数码大于样本 数的无效,与已经选用的号码重复的无效。 根据样本量选取足够的个案数; 依据从随机数表中选出的数码,到抽样框中去找出它 所对应的元素。 Date45 3.1.2 系统抽样 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指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 ,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案来组成 样本。 具体步骤: 给总体的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上号码,即制定出抽样框; 计算出抽样间距,方法是抽样间隔K等于总体规模N除以样 本规模n; 在最前面的K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 个体,记下这个个体的编号(假设为A),把它称作随机的起点; 在抽样框中,自A开始,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即所抽 取的个体编号分别为A,A+K,A+2K,A+(n-1)K; 将这n个个体组合起来,就是样本。 Date46 系统抽样的两个问题 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一定要避免抽样框排 列的顺序性,不能有任何规律。否则抽样 会大不一样,它会破坏抽样的随机性。例 如不能按照学生的成绩、员工的收入、家 庭的规模等等因素对总体排列,而应该是 全部自然的、随机的,不然的话,等距抽 样之间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K如何不是整数而又严格要求概率性,应采 用就近原则。 Date47 3.1.3 分层抽样 定义:又叫类型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 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子类型或 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 本,最后,将子样本合起来就是部样本。 标准: 以调查和研究的主要变量作为标准; 以保证 各层内部的同质性和层次之间的异质性强为标准; 以 已经有明显层次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标准;比如性别、年 龄、文化程度等等; 总体比例抽样比例:按比例分层抽样就是按照不同层次中 个案数与该层次占总体的比例相适应的分层抽样;即个案 多的层次抽取的子样本数也大;不按比例抽样的分层抽样 要进行加权处理。 Date48 3.1.4 整群抽样 定义:从总体中抽取出若干小群体,用小 群体代表总体的调查方法。小群体内不再 抽样。 整群抽样最大的特点是抽取群体而个人, 群众可以是家庭,班级、车间、居委会等 等。 分层与整群的对比: 分层是“层内同质,层间异质” 整群是“群内异质,群间同构”。 Date49 3.2.1 多段抽样 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按抽样元素的 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 个阶段进行。 省-县-街道(乡镇)-村-户 Date50 3.2.2 PPS抽样 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 (Sampling with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 将各个元素排列起来; 计算出各个元素的规模; 计算出元素规模占总体的比例; 将比例累计起来,并根据比例累计数依 次写出每一元素的对应的选择号码范围。 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选择号码。 Date51 Date52 实际抽样的应用 理论与实践是有差距的: Date53 浙江省五类地区的划分与分层抽样: 不能简单地好中差 也不要东北、西南分类。 Date54 Date55 Date56 Date57 Date58 Date59 Date60 楼层单元几层等距 村庄门牌号等距/人民币抽样 分层抽样(年龄、性别的控制) Date61 3.3 样本规模 影响因素:(1)总体的规模;(2)估计的精确 性要求;(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 调查者 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一般情况下,我们直接引用样本规模计算 公式: n= t2 /4e2 Date62 3.3 样本规模 Date63 3.3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指抽样的随机性而产生的那一部分误差,不包 括登记误差,也不包括可能发生的偏差。这种误差是必然 会产生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计算,并 设法加以控制。 随机误差有两种,实际误差和平均误差。实际误差是一个 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差别,这是我们无法知道的误 差。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的标准差 ,也可以说是所有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 正是因为抽样实际误差是无法知道的,而抽样平均误差是 可以计算,所以在谈到抽样误差时指的是抽样平均误差, 而不是抽样实际误差。 Date64 4 测量与问卷设计 社会测量的特征 测量层次; 问卷结构; 问卷设计原则与步骤; 题型设计; 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Date65 4.1社会测量的特征 (1)社会现象的测量都是建立在人及其活动的基础 上;社会测量的内容常常是社会中人们的行为, 及由行为所构成的社会现象; (2)(2)社会测量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相对于自然测社会测量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相对于自然测 量而言,自然测量的对象是单一和稳定的,因而量而言,自然测量的对象是单一和稳定的,因而 测量的可重复性强,量化程度比较高。特别是建测量的可重复性强,量化程度比较高。特别是建 立起来的指标和结果容易获得公认,比如时间测立起来的指标和结果容易获得公认,比如时间测 量用时分秒,距离测量用千米、米等,但是社会量用时分秒,距离测量用千米、米等,但是社会 科学中对社会群体的凝聚力、社会职业的声望、科学中对社会群体的凝聚力、社会职业的声望、 民族的和睦程度等等,难以建立公认的通行的指民族的和睦程度等等,难以建立公认的通行的指 标和单位。标和单位。 Date66 4.2 测量层次 Date67 4.3 问卷结构 1、封面信(称呼、谁调查、调查什么、为什么调查 及调查结果的保密措施等) 2、指导语(填答问卷的方法说明) 3、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 况、收入水平、职业、单位性质、城市) 4、问题(重点是设计题型和答案) 5、编码及其他资料(封闭式问题进行编码,便于 资料录入和整理;问卷的内容还可以包括访问员 姓名、访问日期、调查对象地址等等)。 Date68 4.4 问卷设计原则 1、以调查对象为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2、充分考虑调查对象的主 客观困难(具体 包括隐私顾虑、问卷长度的畏难情绪、文 化程度、生活经历等等) 3、问卷的使用方式(自填、邮寄、访问之间 的问题设计不同) 4、考虑经费、人力等。 Date69 4.5 问卷设计步骤 1、根据研究目的与假设,收集所需资料了解和熟 悉研究内容、调查对象情况(归纳与演绎) 2、确定问卷形式,可从研究的时间、研究范围、 对象、分析方法和解释方法等方面考虑; 3、设计初稿,列出标题和各部分项目、问题; 4、征求意见(专家座谈、德尔菲法 ),修订项目; 5、试调查,以30-100人为试测样本,求出题目分 辨力系数、信度指数、并分析准则效度; 6、正式进行项目分析,重新修订;正式测试。 Date70 德尔菲的具体实施步骤 (1) 组成专家小组。一般不超过20人。 (2) 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有关要求,并附上 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请专家提出还需要什 么材料。然后,由专家做书面答复。 (3)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预测意见 ,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并提出预测值的。 (4)将各位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进行对比,再分发给 各位专家,让专家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 的意见和判断。 (5)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汇总,再次分发给各 位专家,以便做第二次修改。逐轮收集意见并为专家反馈 信息是德尔菲法的主要环节。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 经过三、四轮,在向专家进行反馈的时候,只给出各种意 见,但并不说明发表各种意见的专家的具体姓名。这一过 程重复进行,直到每一个专家不再改变自己的意见为止。 (6) 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 Date71 4.6 题型设计 1、填空式 2、单项选择 3、多项选择 4、排序式 5、任意选择 6、矩阵或表格式 Date72 4.7 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数量:问卷的数量与主题内容、样本性质、研究方法、人力物力、时 间等等因素有关;一般地说,问卷越简明越好,以20-30分钟回答完 毕为准。当问题数量较多时,需要以一定的报酬为交换,使调查对象 有一定的心理基础完成问卷。 顺序(过滤性问题与相倚问题): (1)把有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以吸引注意力; (2)把开放式问题放在后面,把结构式问题放在前面;开放 式问卷花时间,可能影响后面的项目的反应。 (3)内容的敏感性问题置后; (4)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方面的问题;行为的问 题比较清楚,容易回答,而态度问题难于回答。 (5)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回答。从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 由近到远 。 Date73 4.8 问卷常见错误分析 1、概念过于抽象(过于专业或理论化) 你的家庭是核心家庭吗?是联合家庭吗? 2、提问不明确,问题太模糊或者有双重性、歧义(指示不明) 你觉得我们国家的传统道德好不好? 你父母在与你的关系怎么样? 你的实际文化程度是? 你认为理想的职业是上班方便,工作轻闲 有事可干福利好 收入多社会声誉好有前程 3、问题提问有暗示(尤其是态度问题) 泰坦尼克号是一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电影,你看过吗? 4、答案标准不统一或难以衡量(不相斥或不穷尽) 您认为厂长应该具有哪些特质民主性业务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创新性 5、问题与答案之间不统一 你认为你是否有调离可能(现在或一年后)不可能 比较困难不太难 很困难很可能 6、提问方式不妥:请你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应该“是否同意”(正误给人的感觉 是考试,心理反应不同); 当您初婚时,您娘家是几代人的家庭您出嫁时,娘家有几代人? Date74 4.9 问卷法的评价 优点:1、与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相比较显得客观统 一,效率高;2、结果统计高度数量化、规范化;3、费用 低,不必在人员训练方面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4、由于 问卷可以不记姓名,使问卷质量有保障。 缺点:1、不够灵活,多数问卷要求用封闭式回答问题,被 试对自己的态度不能完整明确地表达;容易产生废卷,主 要是不记姓名,没有责任感;没有接受任务;不愿意暴露 真实想法等等;2、有人帮助代替作答;有人随意作答。 如何克服:现场检查;讲清道理;被试费等等。3、使用 范围:只适合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4、不能分析明确 的因果关系,更多的是相关; 5、被试的合作性、真实性 问题。 Date75 5 质性资料收集访谈 访谈的作用 访谈的类型 设计访谈提纲 访谈问题的类型与作用 访谈中的倾听 访谈中的回应 Date76 “三术”与一谱 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分析 *77 一 上访的谱系分析 v1个别上访与集体上访的断点 v2越级上访(尤其是进京上访)模糊的合理 性。(点还是面,越过的级别数) v3. 合理上访与缠访的断点。 v4高层和基层对上访态度的模糊性(能力、 本身不规范、立场与视角 v5. 平常时期和特殊时期(重大事件周期 Date78 二弱者的反抗术 vA问题的建构术 : “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 ,大闹大解决”,“会哭的孩子多吃奶” vB 有组织性地提供“事理”但无出头鸟 Date79 A 问题的建构术 v农民要使自己的具体问题纳入政府解决问题的议事 日程中,就必须不断运用各种策略和技术把自己的 困境建构为国家本身真正重视的社会秩序问题。这 种问题化的技术既体现在上访的话语实践中,更体 现在与之相联的非话语实践层面。我们在大河电站 移民上访案中可以看到,移民为了使国家在千头万 绪中意识到他们的土地冲刷问题的严重性,综合运 用了“说”、“闹”和“缠”的问题化技术,把移民自身的 生存困境和不公遭遇建构为危及社会稳定局面 因而 是政府无法回避、推诿、拖延和敷衍的紧要问题。 Date80 v但是,移民什么时候用“说”与“缠”、什么时候 用“闹”是非常讲究的,而且,“说”、“闹”和“缠” 这三者构成的行动弹性也存在着一个虽然模 糊、但又无时不在的限度。移民可以一而再 、再而三地去上访,但却不能在诉苦中怀疑 既有权力支配秩序的合法性;可以抓住理后 去不断地缠住领导解决问题,但却不能占不 住理而去胡搅蛮缠;可以指责区乡干部为贪 官,但却不能宣称上面毫无解决问题的诚意 ;可以成群结队去电站“闹饭吃”,但却不能破 坏电站的生产。 v “合法的反抗” Date81 B 有组织性地提供“事理”但无出头鸟 v在高层要求基层政府既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 题又要严格控制集体上访发生的情况下,势 必要在基层政府那里出现事理与人则的分离 。所谓事理,是指就事论事而言,理在上访 者时,政府不得不承认此理,按理行事;而 所谓人则,是由事及人,政府既不会甘心完 全屈从于上访者,更要警惕仿效攀比, Date82 三 国家的摆平术 v拖延 v拔钉子 v开口子 v揭盖子 (应急预案的启动标志人命,邓玉娇假种子 ) Date83 国家的摆平术拔钉子 v在各种上访中,政府最感头疼的就是集体上访。这 不仅是因其人多势众,而且因其直接触到了国家中 最敏感的组织神经;而对基层官员来说,这更是一 个直接的威胁。因此,摆平集体上访的一个要着就 是用以打击为主的各种手段将移民上访的组织者 给摆平这被称为是“拔钉子”。与在类如房屋拆迁 中的“拔钉子”不同的是,基层政府即使是使用暴力 手段,一般也不是直接以上访为由,而是找别的茬 子 Date84 国家的摆平术开口子 v将上访过程中可能危及权力合法性的矛盾进行局部 化的处理,将农民所追求的普遍化的平等用特殊化 的、非例行化的手段“开口子”来摆平(所谓的“ 开口子”,首先是基本解决还原的问题;再根据具体 的情况解决相对剥夺的问题;但却要坚决防止阶层 怨恨的公开化与积累),将传统的平等感转化为利 益和地位的平衡机制,将农民因不公而生的不满和 怨恨化解为对官僚习气的批评、对贪官污吏的痛恨 却又不失对国家权力本身的支持和信心,这是中国 历史上“清官”机制在当代上访现象中的再现。 Date85 v“开口子”尽管可能构成对权力的微观反抗,但 这种反抗并没有动摇权力的基本运作机制, 恰恰相反,政府的有效治理正表现在:既要 将国家高层的暖流送进干渴的库区,又要对“ 开口子”送进来的暖流加以导引,使具体问题 的解决与库区的长治久安联结在一起;既要 会开政策的“口子”,以平息事态,又要防止引 起连锁反应。只有同时做到了这两方面,才 称得上是将上访真正摆平了。 Date86 国家的摆平术揭盖子 v高层对基层政府行为的过问和处理,并不完 全是由事情本身对错或真假而决定什么是要 保和护的,什么是要抛和整(风)的;什么 时候需要保,什么时候需要抛这一切主 要取决于科层同一级内部或不同级之间权力 平衡的需要,取决于安定团结局面的需要, 取决于通过树立曝光的靶子来重建民众对国 家足以自律自洁的信赖的需要。有时,仅仅 是“拔钉子”与“开口子”都不足以摆平事端。这 时,基层的摆平者本身也有可能被作为“败类” 被抛出来摆平。 Date87 四、地方官员“问题”汇报术 vA“一小撮别有用心者不明真相者人民 群众”对号法。 vB“多数为民服务的干部少数官僚主义者 个别败类”对号法 vC话语的关联/切割技术 Date88 vA“一小撮别有用心者不明真相者人民 群众”对号法。 v无论是在中国的科层制的运作中还是在信访 制的运作中,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各种利 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都不是公开表达的,而 是通过表面一致的德性话语来表达的。这种 独特的机制与中国社会的德治和仁治传统有 某些重要的关联,但它更是现代意识形态政 治的产物,我们可以将这种表面按照德性来 分配资源、处理冲突、化解危机的体制称之 为“新德治体制”。(详见应星,2001)(值 得注意的是,新德治体制之所以能长期存在 ,关键在于德性话语的背后隐藏着派系政治 的利益驱动和大众动员的实际需要147。) Date89 v对号法就是这种德治体制一个突出的表征。 因为人民政府对“人民”是只能进行团结和教育 的;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人民队伍里出现了个 别“坏人”,使一部分人受到了蒙蔽。因此,基 层政府向上级汇报的关键就在于“一小撮别有 用心者”是如何在人民群众中搞阴谋的。“群众 ”是光亮的却又是抽象的、遥远的,“一小撮” 是阴暗的却又是具体的、切近的;对“广大的 群众”是要团结教育的,而对“个别的坏人”可 以也需要进行孤立、清除和打击。如果说农 民转变为人民群众是源于社会主义式民族国 家的建构所需要的国家动员的话,(参见刘 小枫,1998)那么,将上访精英标定位为“个 别坏人”则是源于其同样需要的摆平理顺。 Date90 B“多数为民服务的干部少数官僚 主义者个别败类”对号法 v政府对自身形象的塑造与政府眼中的农民图 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这两种图景中,都 有一个器宇轩昂的正位人民公仆和人民 群众;一个面目模糊但孺子可教的旁位 官僚主义者和不明真相者;一个必须附首接 受审判的阶下位一小撮的坏人和败类。 这两种图景所言说的都是“人民政府为人民、 人民政府人民爱”的正当性。 Date91 v一方面,对上访及摆平的需求是国家的隐秘需求,另一 方面,国家又明确要求地方保持社会稳定上访尤其 是集体上访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指标。因此,集体上访一 旦出现,就面临着下级如何向上级“交代”的问题,也就 是需要处理责任归咎的问题。尽管地方政府平常在“责 、权、利”上是既不对称又含混不清的,但这时在他们 的话语中就有了明确的界限意识,力图作以下的区分: 是集体的决策还是个人的决策,是集体受益还是个人得 利,是挪用还是贪污,是官僚主义还是腐败堕落。在这 些区分中,最重要的就是官僚主义与腐败堕落的区分。 因为,在中国的新德治体制中,被揭开盖子的腐败是难 以被容忍的德性问题,而官僚主义则是被普遍谅解的“ 工作失误”。一旦问题被定性为“官僚主义”,一旦问题并 不是个人的贪婪所致,一旦将个人行为化为集体决策, 这就意味着当事人个人不必付出多大的代价。 Date92 C话语的关联/切割技术。 作为话语实践的摆平,还表现在它常常把两个本无关联 的事联系在一起或将两个本来密切关联的事分割开来 ,这也许可称之为是“话语的关联/切割技术”。问题汇 报中的分析策略:在责任中力图区分出人力的因素和 非人力的因素。尽管问题是严重的,但既然非人力因 素是不可追求责任的,那么,官员也就从中得以解脱 出来。 运用于对“刁民”的形象塑造中。上访精英某些与上访毫 无关系的过失或历史问题常常被基层政府与上访强行 联系在一起,以说明上访精英的用心之恶、为人之刁 ;由此可名正言顺地打击上访者,则常常会选在与上 访并无关联的领域来下手。 Date93 5.1 访谈的作用 从研究关系来讲,赋权调查对象:声音的 自主表达 从研究过程来讲,收集调查对象的主观评 价资料(看法,观点、评价);采集语言 与身体语言、环境,即调查对象的表情、 行为、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 从研究目的来讲,建构事件的过程与环节 (回忆与重构) Date94 5.2 访谈的类型 就访谈过程进行的开放程度来讲: 开放、封闭 就访谈的正式性而言: 正式、非正式 就受访人数而言: 个别、集体 Date95 5.3 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本土性背景材料 设计访谈提纲 访谈时间 访谈地点 录象与录音 Date96 5.4 访谈中的提问 三类问题之间的关系 研究问题 访谈提纲中的问题 实际访谈时提的问题 如何完成每一步的转化? 适时追问、自然过渡 Date97 5.5 访谈中的倾听 听的方式(大耳朵少嘴巴 (Listening) ) 行为层面(消极积极关注甚至介入) 认知层面(被动接受主动建构) 情感层面(冷静理性共鸣同感) 倾听的原则: 不轻易打断对方 容忍沉默(无言的陪伴 (Presence) 、一杯温 水 (Warm )、一张面纸 (Care) Date98 当然,我能受到各方面的信任,也与我确 定的介入强度有关。我虽然无法不介入县 乡的各种矛盾关系中,但我的介入基本上 是弱介入,在各种对立中并不旗帜鲜明地 站在某一方,更多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听者 而非说者。 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P153 Date99 我在平县是完全不可能做到不介入的“科学性”的 。然而,我也深深怀疑那种不介入的“科学”调查 对我所关注的水库移民问题、农民上访问题和国 家权力在基层的运作机制问题有什么帮助,因为 我所关心的那些问题实际上都是与权力实际的运 行过程直接相关的所谓敏感问题,它们往往都被 权力运行的正式规则、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述、日 常生活的外在秩序深埋在水面下,一个超然的说 故事者大概是不得其门而入的(基层政府对其即 使不是会引起相当的警惕也很可能表现出的是惯 常的冷漠)。P152 Date100 正因为我在平县的“局内人”身份使我成了我 要描写的平县移民上访这束“关系/事件”中的 一个关系,所以我也就并不避讳把自己写 进故事中,不仅要写自己与故事中人物的 各种互动,而且还要尽可能交代我发现 材料的过程(包括自己的感受、体会和疑 惑等)。我想这不仅是一种诚实的态度, 也是一种可供否证的立场。 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P153 Date101 5.6 访谈中的回应 回应的类型和作用 认可 重复、重组和总结 自我暴露(双相交互) 应该避免的回应方式 论说 评价 Date102 社工师访谈CASE 以下的示范,可供参考: 访谈对象:我很害怕,我不要回去,房子倒下来,死了很多人 访谈者:(坐在他旁边)没关系,这里很安全,我在这里陪你 访谈对象:真的太可怕,昨天开车经过新庄,看到全都压成一堆,我 不要这样死 掉,回来到处都在震,也不知要逃那里去 访谈者:(安静地)没关系你慢慢说,我在这里听你说 访谈对象:太可怕,我已经三天没睡觉,一闭起眼看到房子会倒下, 活活压死我, 我不敢睡!我很怕(哭泣) 访谈者:(安静地、慢慢地拿出面纸,交与访谈对象手上) 不发一 语陪伴在旁 访谈对象:哭泣了十分钟,情绪慢慢缓和 访谈者:(安静地拿着一杯温水)想不想喝一点水 访谈对象:(点点头接着水,慢慢开始喝起来) 真的很可怕,我很 痛苦 以上所提的方法,其实十分简单,但是对访谈对象,却有如炼狱中收 到天使的甘泉,他们会永远铭记于心,是金钱所不能做到的! Date103 5.7 访谈中的记录 当场记录 事后记录 话语记录与表情等肢体语言记录 情景记录(事件过程、互动场景) 环境记录(当事人的住房、摆设、用品、 消费相关细节等) 感受记录 Date104 5.8 访谈过程中的关键 如何既让对方自由畅谈,同时能将对 方的思路定位在自己的研究框架内? 如何真正了解和理解对方? 真诚 + 关注 + 敏锐 如何做到“聪明的(智慧的)无知”? Date105 5.9 定性研究之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或个案研究是指一种对发生在自然场景 中的某种现象进行探索 、 描述或解释 , 并试图 从中推导出新的 假说或结论的研究方法 。 案例研究注重对一些事 件或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详尽的背景分析 , 它使研究者能够了解一件复杂事件或现象 , 并使研究者在以往研究所获成果基础之上增加经 验或力量 。 案例研究注重于对单一的某个背景中 呈现出来的动态过程的理解 。 案例研究的结果与 普通读者的日常经验紧密相连并使复杂的现实情 景更易于理解 。 Date106 案例研究的本质以及各种类型案例研究的 集中趋势在于 : 它试图说明一种决定或一 系列决定 : 为什么要采取这些决定 ? 这 些决定是怎样实施的并产生怎样的结果 ? 特别推荐: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Date107 案例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 () 案例研究探索较为深入 。 () 案例研究的结果使人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 案例研究注重于 对单一的某个背景中呈现出来的动态过程的理解 , 因而可以更深入 地了解个体的主观意愿 、生存状态和人生中的某段经历 。 这种强调 深入透彻地关注自然场景中特定事件或现象的研究方法 , 使得案例 研究的结果能够与普通读者的日常经验紧密相连 , 因而相对其他研 究方法而言 , 更容易使人理解和接受 (陈万洪 ) 。 () 案例研究可由个体研究者进行 。 () 案例研究有可能发现被传统的统计方法忽视的特殊现象 。 Date108 案例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不足 代表性? 严密性 研究过程的控制性 Date109 案例研究的步骤 选题 选择案例 资料收集 分析与解释 生产安全 义乌“三合一” Date110 案例研究示例一 吴建南 , 李贵宁 ,侯一麟 : 财政管理 、 角色冲突与组织绩效 面向中国乡镇政府的探索性研究 管理世界 ,2005, : Date111 案例研究示例二: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 。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 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个案研究是由哈佛大 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 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 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 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 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Date112 一、照明实验。时间从1924年11月 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 观点,认为也许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 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 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 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 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 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 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 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 ,失去了信心。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哈佛 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管下来,继续进行。 Date113 二、福利实验。时间是从1927年4月 至1929年6月。 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 的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 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 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 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 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 因如下: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 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荣 誉。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 用。2、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 Date114 三、访谈实验。 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此计划的最初想法 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 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 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工人想就工作 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 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访谈者了解到这一点 ,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访谈的平均 时间从三十分钟延长到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 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工人的产 量大幅提高。 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 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 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 Date115 四、群体实验。 梅奥等人在这个试验中是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 、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实验 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 多的报酬。但观察的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 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深入的调查 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 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谁也不能干的太少,影响 全组的产量,并且约法三章,不准向管理当局告密,如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