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15.大禹治水二、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2、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四、教具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设计意图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三、检查自学情况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设计意图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4、 教师精讲点拨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5、 课堂巩固训练1、读生字、词语 2、读课文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2、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三、检查自学情况1、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四、教师精讲点拨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五、课堂巩固训练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三、 讨论探究,升华情感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七、板书设计洪水肆虐大禹治水 治水过程 智慧超群 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16.朱德的扁担二、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三、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读文。四、教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教学光碟。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1小朋友们,你都认识哪些革命伟人呀?2你认识他吗?读“朱德”,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师补充朱德生平: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军。但是,今天,等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感受到朱德的另一面。2指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质疑课题。简单介绍扁担:扁担,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自然: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我认为扁担具有杠杆作用,不仅为我们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省力。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自读课文三遍,并自学生字。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2、出示词,指名读。四、教师精讲点拨(1)指读第一段,正音。说说时间、地点和人物。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2)指读第二段,正音。这段讲了什么?(3)指读第三段,正音。看看一共有几句话。五、课堂巩固训练1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3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在书上或本上写。4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扩词。5生描红、临写。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运用相关句型。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2大家看,朱德同志正挑着扁担向我们走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小朋友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挑扁担呢。2指读相关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1)“会师”是什么意思?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着革命起义队伍,而毛泽东带领了八路军,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井冈山。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到达了井冈山,互相碰面了。这叫会师。(2)井冈山上就是朱德的队伍了。山下是日本鬼子。你能说出,红军是哪部分队伍吗?(山上的队伍)(3)那正是咱们的队伍。虽然占据了山上这个有利位置,但是,山下就是生:敌人。你感觉红军所在的地方怎么样?(危险)3请你读出危险的感觉。指读第一自然段。4齐读。 1井冈山不仅是个危险的地方,它让红军们面临了另一个困难。请你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红军的困难在哪里。2指名说。(粮食不够)3你从哪里看出来?指读相关句子(第一句)4要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储备足够的粮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了?(没有)你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必须)5是呀,你能给“必须”换个词语吗?(只能、只有、一定)6再指读第一句。你能用必须说句话吗?7指读第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井冈山的粮食不多;红军要去茅坪挑粮食)8茅坪在哪里?(山下很远的地方)。9交流。指读。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1)茅坪很远。“五六十里”,说明远。指读。(2)路难走。“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想象,走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10这位战士,这么难走的路,你愿意去挑粮吗?为什么呀?11书本上战士们是怎样的心情?指读第三句。从哪里看出来。12齐读第二自然段。四、教师精讲点拨1自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德有几根扁担?2交流答案。(两根)3你怎么知道是两根?(第一根朱德挑了之后,被一个同志藏掉了,于是他找了第二根)4为什么这个同志要藏朱德的扁担呢?自己读第2-3句话。思考。5指读。6朱德怎样挑粮的?指读相关句子。7挑了多少粮食?(满满的一担粮食)反复指读,读出多。8采访:朱德同志,你挑那么多粮,累不累?你什么心情呀?为什么?9大家知道吗?白天,朱德要关心战士的身体,要检查军队情况,要观察敌人动向;晚上,他又要担心大家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挨冻、饿着,他还要侦查敌情。你感觉朱德的工作怎么样?(很多,很繁重)10所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生接读。11这位小战士,你干嘛要藏朱德的扁担呀?为什么呢?12朱德同志丢了扁担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自读第4句话。13交流。回答问题。14你认为朱德做扁担花了多少时间?(一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连夜)指读。你还从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15朱德的第二根扁担什么样?(刻了朱德记)16为什么要刻呢?(不要再丢了)这三个字表示什么?(表示这根扁担是朱德的)18采访:小战士,你还想藏朱德的扁担吗?为什么?五、课堂巩固训练1齐读全文。2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呢?3大家看,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他毫不摆架子,却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我们都要尊敬他呢。还有哪些革命伟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起记下他们的名字:毛泽东、邓小平、陈毅、朱德。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板书设计第27课 朱德的扁担五六十里 山高路陡 一道去挑粮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7.难忘的泼水节 二、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2、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四、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2.板书“泼水节”,解题。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4.检查初读情况。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四、教师精讲点拨(一)学习第1、2自然段。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展示象脚鼓图片。(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五、课堂巩固训练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课本插图)谁来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3、读、议第五自然段。(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启发想象: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1.读生字,齐读,点名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课文中所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个特别的中的氛围。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思考:(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2.重点指导:“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三、检查自学情况: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四、教师精讲点拨1.指导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统一交流。2.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多音字,给大家说说。3.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不仅仅是本课的五、课堂巩固训练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祝贺语,并举一两个例子。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请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6月24日,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他们白天进行斗牛、摔跤比赛,晚上有的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牧民们穿着盛装,骑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蒙古族小伙子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 七、板书设计:17.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共渡泼水节 祝福傣族人民(幸福、难忘)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另外组词:轿(轿子)(花轿)救(救命)(营救)摩(摩的)(摩托车)托(拜托)(托住)防(预防)(防止)渔(渔夫)(渔民)货(货车)(货物)科(学科)(科目)考(考察)(考试)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 来边唱歌。 洒水车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 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 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 火车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 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 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 消防车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警车 小朋友真棒!都猜对了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 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盛饭 铺路 耕种 好客 水分 重新 高兴 口号 干净 难忘 重点 兴起 号叫 干活 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3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 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 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 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巴 把 爸 吧包 饱 抱 炮方 放 防 房青 清 晴 情马 妈 蚂 吗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83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 (3)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 3、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