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市民乐园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规划81p.docx_第1页
惠州市市民乐园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规划81p.docx_第2页
惠州市市民乐园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规划81p.docx_第3页
惠州市市民乐园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规划81p.docx_第4页
惠州市市民乐园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规划81p.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导言1.1 项目概况1.1.1区域位置惠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是珠江三角洲东岸城市之一,粤东地区的交通要津。惠州市南临大亚湾,毗邻深圳和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广州、东莞。惠城区地处惠州市域的中南部,是惠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其东至汕头280多公里,西去广州130公里,南往香港(深圳)80公里,离惠州港仅46公里,北沿京九铁路可直达北京。规划区所处的江北中心区位于江北片南区,是集行政办公、商业、体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市中心区域,也是规划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配套设施较完善的现代化新区。规划区处于江北中心区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位置,莞惠城际轨道云山站在其范围内。另外,规划区紧邻惠州市政府,通过云山西路以及惠州大道与城区其他区域取得便捷的交通联系。规划区周边已有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等市级公共建筑。1.1.2研究与规划范围研究范围:江北南区1、2、6、7、8、9、10、16、17、18号小区,即由惠州大道、三新南路、文昌一路、沿江一路、期湖塘路围合的区域,用地面积为233公顷。规划范围:惠州市市民乐园以及规划的全民健身中心,即由云山西路、乐园东路、惠州大道、乐园西路围合的区域,规划面积为19.5公顷。图1-2 规划区在惠城区的区位图1-3 研究与规划范围1.2 项目背景及编制过程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的实施以及珠三角一体化目标的确定,推动了珠三角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莞惠城际轨道的建设和开通,其站点周边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莞惠城际轨道云山站,位于江北中心区的城市轴线上,周边有市政府、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了充分利用莞惠城际轨道建设带来的发展契机,并最有效的使用土地资源和充分发挥站点周边用地的经济效益,合理的开发与站点相连的地下空间,2009年9月底,原市规划建设局委托我院编制惠州市市民乐园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规划,对市民乐园、全民健身中心及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给予科学的引导。2010年5月18日,该规划方案通过了惠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2010年第四次会议审议;2011年1月28日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对方案进行了三十日的公示,并征求了市国土资源局、市人防办、市公用事业局、市环保局、市公安消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2011年2月24日,方案通过了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1.3 规划目标及原则1.3.1 规划目标规划区位于江北中心区城市中轴线上,并与莞惠城际轨道云山站紧密结合,其规划的目标应凸显其所在的区位优势,并结合中心区的发展目标,制定本规划目标主要如下:(1)使规划区成为江北中心区内具有较大吸引力的公共空间,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2)使规划区成为地面空间和地下空间协调并共同运转的立体空间有机体,成为经济、社会、战备效益于一体的公共空间。(3)进一步完善江北中心区的功能,进一步优化该片区的交通组织。(4)利用此次契机改造市民乐园,形成更加优美和独特的城市景观。(5)为市民提供一种交通便利、安全、舒适、无障碍的生活,并具有环境负荷较小、高效利用的地上、地下空间。1.3.2 规划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宏观着眼,区域协调,综合考虑、统筹安排,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需要。(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依据,遵守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3)从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适度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既不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也不应盲目攀比,超前开发。发展目标、规模、功能以及交通组织,均须经过专题研究和科学论证。(4)坚持城市地上、地面、地下三维空间的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综合利用、分步实施。(5)重视地下空间使用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创造人性化的,方便、宜人、安全的地下空间环境,提升地下空间的吸引力和竞争力。(6)为了充分发挥城市地下空间的作用,就应做到平时防灾和战时防护相结合,做到一举两得,实现平战结合。一方面,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时,在功能上要兼顾平时防灾和战时防护的要求;另一方面,应将其纳入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体系,其规模、功能、布局和形态符合城市地下空间系统的形成。1.4 规划重点根据本次规划的任务要求及本次规划的思路及技术路线,提出了本规划重点研究的内容。(1)项目定位和功能研究项目的定位和功能是本次规划的纲,是项目设计的决定因素和前提条件,而项目的定位和功能也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因此项目的定位和功能应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确定。(2)地下空间需求量研究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也是规划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规模要合理而恰当,若过大则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经济损失,若过小,则不能满足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着重分析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周边业态等,根据科学的方法合理的确定本次项目开发的规模。(3)地上及地下空间综合交通研究本项目的综合交通研究重点要解决地上和地下交通的联系以及地上交通的重新梳理等问题。应从宏观交通到微观交通分析,从分析江北中心区道路网建设情况到轨道站点周边道路的基本情况,从而提出道路系统、人行系统、静态交通以及其他交通方式与轻轨换乘的衔接等交通组织方案。(4)规划设计方案综合研究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应通过多方案综合比较的过程得出,而且方案应满足功能和发展规模的要求,注重与轨道站点、周边公共建筑地下空间的联系,注重内部功能空间的设计以及交通的合理组织,注重消防等安全设计。(5)实施保障措施研究从项目的策划到实施、运作,每个环节均需要进行实施保障措施研究,针对每个环节均应提出操作性强的措施,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与正常运作。1.5 技术路线(1)第一阶段:综合分析在对本项目区位、规划背景以及规划依据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分别调查和分析珠三角与惠州的发展背景以及惠州江北中心区和市民乐园的现状,要充分理解宏观背景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因素,把握大局,在微观层面要对规划区内的报建和拟报建项目调查详实,保证规划和设计的合理科学和可实施性。同时,还要对上层次规划和相关规划进行解读,了解本规划区相关的规划情况。为了对项目的定位和功能有更好的认识,还将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成功案例,对其规划建设的规模、业态、功能、交通组织以及经营模式等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地方。(2)第二阶段:发展策划首先对项目的发展条件进行SWOT分析,其后将对区内已有的商业办公业态的定位、档次、规模以及经营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本项目的定位、功能、规模等,并制定发展策略。(3)第三阶段:规划与设计方案依据第一、二阶段的规划研究结论,对市民乐园与规划的全民健身中心进行综合利用规划与设计。规划与设计应通过多方案对比得出,重点解决其规模与功能比例预测、空间组织与功能布局以及交通系统、公共配套、市政、生态景观、人防和防灾等设施的布置。(4)第四阶段:实施保障措施根据规模、功能以及现实情况,制定出实施计划,内容包括开发时序、开发政策以及投资预算等,以保障此方案的可实施性。1.6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6)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7)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8)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报批稿)(9)江北片南区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10)惠州市江北中心区详细规划(调整)(11)江北18#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2)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13)惠州市区(惠城中心区)社会停车场专项规划(2008-2020)(方案)第二章 发展背景和条件解析2.1 宏观发展背景分析2.1.1 珠江三角洲发展背景分析(1)背景分析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提出 “整合珠江三角洲人口、产业和环境资源,构筑发达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社会公共服务系统,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全方位拓展与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交流合作,为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开放性的空间载体”的空间发展整体策略,而其内部则要形成“三级城镇中心”以及“三大都市区”,以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体系完备、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组合有序的网络型城镇体系。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确定了惠州主城区 “地区性主中心”的地位,惠州作为珠江三角洲外圈层重要的增长极,是向内陆地区传递区域辐射带动力的重要门户,需要重点培育其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从而充分发挥在本地区的社会管理中心、生产服务中心和交通运输枢纽的作用。同时,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确定惠州属“东岸都市区”,发展要求是加强深、莞、惠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建立区域产业、职能的分工协调机制;强化惠州主城区的“门户型”中心城市功能,培育惠阳-大亚湾临港基础产业。而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则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定位惠州为辐射泛珠三角城市珠江口东岸的重要节点城市。而实现莞惠深乃至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目标则是指导和推动惠州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上与莞深等珠三角城市乃至港澳对接。另外,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珠江口东岸地区要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会展、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区域服务和创新中心。这也为惠州市现代服务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2)小结珠三角从区域整体的层面提出“城镇群应协调发展,应发展区域一体化,各城镇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战略方针,以此应对当前珠三角所受到的挑战和机遇,从而成为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和充满活力的制造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提升了惠州的城市地位,惠州被定位为珠三角地区性中心以及东岸重要节点城市,要重点发挥其向内陆地区传递的区域辐射作用,并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特别是莞深形成“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发展格局。2.1.2 莞惠城际轨道发展背景分析(1)背景分析2005年3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路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即直达特快线、城际快线和城际线。与惠州相关的线路只有东莞至惠州的城际轨道。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不仅作为城市间客运的骨干系统,也是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措施,是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将影响城市土地开发的功能水平和经济效益,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有强大的刺激和引导作用。根据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莞惠城际轨道线路全长98.977公里,其起始东莞的洪梅站,终点至惠州火车站。其中,惠州市境内28.16公里。莞惠城际轨道线在惠州市设沥林站、陈江站、仲恺站、新客运南站、西湖站、云山站以及惠州火车站。莞惠城轨将分别接驳前往广州和深圳的轨道交通网络,现已开工,建成后惠州将融入广州的一小时生活圈。莞惠城际轨道及云山站在规划区的建设将为规划区增添强有力的发展动力,为了迎接莞惠城际轨道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应结合云山站点对周边用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研究。(2)小结莞惠城际轨道建设是实现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的重要交通设施,为惠州快速融入珠三角城经济奠定基础。根据国内外经验,轨道交通沿线特别是以车站为核心的土地是含金量最高的地带,莞惠城际轨道线所经过的云山站具有在“市政府门前以及江北中心区中轴线上”的特殊区位,因此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角度的综合考虑其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问题。2.1.3 惠州市发展背景分析(1)背景分析惠州概况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端,东经1134911525,北纬22332357之间。市界南临南海、大亚湾并毗邻香港和深圳,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临东莞市和广州市郊县。2003年惠州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包括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共计5个县区,77个乡镇,11个办事处。全市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97.2万。惠州经济现状惠州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逐步构建起以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石化工业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格局。近几年,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沿江和沿海发展思路的落实,惠州区域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空间迅速拓展,全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社会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37.2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414.7亿元,年均增长率约14。惠州产业发展情况2005年,惠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82.17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460.76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261.01亿元,增长17.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2:57.1:31.7调整为10.3:57.2:32.5。从产业结构来看,惠州现已经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是惠州核心贡献力的产业。根据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报批稿)中对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惠州市第三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惠州市第三产业的区域优势集中于传统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和与政府有关的第三产业,这说明惠州市对于粤东北地区(包括河源、汕尾)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服务功能,是珠三角向内陆地区传递区域辐射带动动力的重要门户。第二,惠州市在新兴第三产业方面发展不充分,尤其金融业发展较为滞后。第三,惠州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可能会形成新的增长点。惠州服务业发展情况近年来,随着惠州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旅游、商贸流通、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服务业已成为拉动我市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一五”以来,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快于全市GDP的增长速度。2008年我市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旅游业方面,全年接待游客人数18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6.6亿元,分别增长15.2%和14.6%。商贸业日益繁荣,沃尔玛、吉之岛等世界著名零售企业落户惠州,据初步统计,2008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4亿元,增长19.6%。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惠府2008111号)提出了“将我市建设成为服务业区域性中心城市” 的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快于全市GDP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增加值达到680亿元。到2015年,服务业比重达到43%。并规划打造惠城、惠阳-大亚湾和东江-惠环商业圈三大商业圈,并以惠城为核心商圈,培养其商务、贸易、金融、批发零售、物流配送、休闲娱乐等综合功能。 惠州发展目标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报批稿)确定惠州城市发展总体目标为建设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规划2020年,惠州市市区总人口达到470万人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450km2,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800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2)小结惠州作为珠三角地区性中心以及东岸重要节点城市,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稳定快速增长状态中。惠州现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二产以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石化工业为龙头,工业发展优势明显。三产则集中于传统第三产业,新兴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与调整。惠州的经济发展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并逐步提高惠州市对于粤东北地区(包括河源、汕尾)的区域服务能力。2.2 中观发展背景分析(江北中心区现状分析)2.2.1 区位江北中心区位于惠州市江北南区。江北南区位于惠城区的几何中心位置,是政府根据江南地区空间发展条件受到制约的现实,做出的城市跨越东江发展战略的选择。东江从东、南、西三个方向环绕而过,从东至西,分别与上东平、东平、桥东、桥西、下角片区隔江相望。2.2.2 规划情况定位:江北南区是“惠州市市级行政、会展和文化中心”,江北中心区是江北南区的核心,江北中心区的建设目标为“市级服务的集办公、文化教育、商业、休闲、体育运动、居住等为主的综合区”。2.2.3现状建设情况经过多年的规划以及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其中心雏形已经形成,道路系统建设较为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也较为齐全,区内土地开发趋向饱和,仅有少量未开发用地。其间已经建成了惠州市行政中心等行政办公设施,双子星大厦等商务办公设施、丽日百合商场等商业设施以及市民乐园、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现有大部分用地已按上层次规划要求实施,并以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主,建筑物多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建设,建筑质量较好,配套设施也较为完善。云山西路以北主要建成了惠州市人民政府、国土局、档案馆、双子星大厦、德赛大厦等办公设施以及图书馆、惠州市电信局、丽日百合家园居住小区、鹅潭公园、丽日商场和惠州凯宾斯基酒店等。云山西路以南则主要建成了市民乐园、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等公共设施,以及在建的华贸中心。类别设施名称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m2)地上层数地下层数地下建筑主要功能(m2)2.2.4 道路交通现状(1)道路网现状江北中心区现状道路主要有云山西路、惠州大道、文华一路、文明一路、文昌一路、文昌二路、三新南路、乐园东路和乐园西路,道路的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表2-2 江北中心区道路基本情况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红线宽(m)车道数道路性质备注1云山西路60双向六车道主干路两侧有辅道2惠州大道60双向六车道主干路两侧有辅道3文华一路42双向六车道次干路4文明一路36双向六车道次干路5文昌一路42双向六车道次干路6文昌二路42双向六车道次干路7三新南路42双向六车道次干路8乐园东路21双向两车道支路非对称断面9乐园西路21双向两车道支路非对称断面江北中心区主要交通性干道网已经形成,东侧为60米宽的惠州大道,惠州大道是324国道江北段的一部分,终点接广惠高速路和惠河高速路出入口;西南侧为42米宽的文昌一路、文昌二路,文昌二路接惠博快速路;西北侧为42米宽的三新南路,中间为60米宽的云山西路,以及行政中心两侧42米宽的文华一路和36米宽的文明一路。这些道路的建成使中心区与城市其他片区的交通联系十分便利。江北南1、2、6、7号区内主要道路为环市民乐园21米宽的道路及市民乐园连接惠州大道的21米宽道路。(2)道路横断面现状表2-3 江北中心区道路横断面情况道路名称红线宽度(米)其中路面宽度(米)(单侧)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侧分带非机动车道绿化带人行道云山西路601345.57.5惠州大道60411.253.255.56文华一路42122.54.52文明一路36文昌一路42122.54.52文昌二路42122.54.52三新南路42122.54.52乐园东路217.52(4)乐园西路217.52(4)(3)道路竖向现状江北中心区地势东、北较高,西、南较低,现状道路标高最低15.10米,位于三新南路与文昌二路交叉口,最高24.64米,位于三新南路与文明一路交叉口。(4)交通节点现状江北中心区内主要交叉口以平面灯控方式进行交通组织,如惠州大道与云山西路交叉口、惠州大道与文昌一路交叉口、惠州大道与三新南路交叉口、云山西路与文昌一路交叉口、三新南路与文昌二路交叉口、文华一路与三新南路交叉口、文明一路与三新南路交叉口和市民乐园东侧支路与惠州大道交叉口等。(5)停车场现状江北中心区内停车场主要以配建停车场为主,现状的公共停车场主要分布在市民乐园周围,体育馆等公共设施用地内,包含地面绿化式停车场和路边临时停车带。(6)公交站点现状江北中心区内公交站点均采用港湾式停靠站设计,其中:云山西路路段设置了两对公交停靠站,惠州大道路段设置了两对公交停靠站,文华一路路段设置了一对公交停靠站,文明一路路段设置了两对公交停靠站,文昌一路路段设置了一对公交停靠站,文昌二路路段设置了一对公交停靠站,三新南路路段设置了三对公交停靠站。2.2.5 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现状江北中心区的地下空间大多数为辅建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以地下一层开发为主,少部分用地进行了地下二层的开发,地下一层开发主要集中在居住小区以及行政办公建筑地下,而地下二层则主要集中在商务办公以及商业设施建筑地下。开发深度均较浅,除正在建设的华贸中心外,其他均用作停车库以及设备机房,功能单一。2.2.6 小结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原有规划未考虑城际轨道因素,站点周边土地及地下空间的利用、交通组织等方面需重新考虑;(2)现有的道路交通体系无法满足未来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的需求;(3)现有的用地功能无法满足未来轨道交通的需求;(4)现有的商业布局较分散,商业功能不能较好体现。2.3 (微观)项目现状分析2.3.1 现状概况项目位于江北中心区的中轴线上,即由云山西路、乐园东路、乐园西路以及惠州大道围合的区域。其现状为市民乐园、惠州市供水总公司以及居住用地,西北侧为惠州市人民政府,东南侧为北湖公园。项目在惠州市江北中心区详细规划(调整)中用地被确定为市民乐园以及全民建身用地。2.3.2 现状建设情况市民乐园为2003年建设,面积约7.9公顷。由广场入口、灯光喷泉、广场中心区、娱乐休闲区、舞台等部分组成,兼具大型活动聚会以及日常生活休闲运动等功能,是惠州市民目前最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同时也是惠州江北中心区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市民乐园已渐渐成为惠州市新时代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成为各种城市文化活动(政治、商业、科技、文化活动和集会)的重要场所和惠州新型城市文化的孕育地。规划区东南部现有惠州市供水总公司、东江化工厂生活小区等用地,建筑布局凌乱,建设年代较长,建筑质量一般,外观普通,现有的建筑严重影响了城市轴线的风貌。2.4 上层次以及相关规划解读与指引2.4.1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报批稿)(1)惠州发展目标规划惠州的定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主的制造业基地,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2)江北地区发展指引市级行政、会展和文化中心:以江北南区的市政府为核心,以完善原有规划功能、完成城市政府的发展预期为主要目标,包括政府行政办公、会展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建设等。(3)园林绿地系统发展指引 规划采用“四心二江多带”的城市绿地结构。江北是“四心”之一江北休闲中心该区域是惠州市区近期重点发展片区。规划建设的市民乐园、体育公园等大型公共开放型绿地构成该区域的现代生态休闲中心。(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结合惠州的自然山水特点,规划确定“一主两次”的多中心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构。分别形成1个市级中心,2个市级次中心。市级公共服务中心由江北城市中心和南部新城中心区共同构成,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功能中心:行政中心江北市级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由江北中心、南部新城中心共同承担体育中心南部新城体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由江北中心、南部新城中心共同承担高等教育中心南部新城教育中心规划市属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江北行政中心。规划商务办公设施用地集中惠城区江北地区和南部新城的商务中心区。惠城区组团之内,形成西湖商贸旅游区、江北商业区、水口商业区3个片区级商业服务中心。(5)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原则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平战结合的要求,以轨道交通为基础,分层开发,地上与地下相互协调,形成系统化、现代化的地下空间体系。可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分布城市各种山体的下部空间;广场、公园、绿地、一部分水体的下部空间;道路下部空间;学校操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与建筑物的下部空间;非文物古迹与非重要保护建筑的下部空间(与建筑物高度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相关的政策与规范等因素密切相关);城市规划决定予以拆除的建筑物的下部空间。地下空间布局结构近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平面布局模式将采用多点分散的模式,在重要城市功能区、重要交通节点和其他预定实施土地高强度利用开发的地区。远期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逐步向点轴结合的网络状地下空间布局模式发展。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竖向层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在-15米(地面以下15米,以下同)以内,并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控制:-6米以内的市政设施层(管线与共同沟):安排市政基础设施管线(包括直埋、电缆沟道或管束、地下管线综合廊道(共同沟)和排洪暗沟;属浅埋无人空间;-6 米至15米左右:安排商业、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科研教育、轨道交通站台、人行通道、停车库和生产企业等人们活动频繁的设施,属有较多人流空间;安排轨道交通的轨道、地下机动车道、市政基础设施的场站、调蓄水库和贮藏空间;属深埋少有人空间;-15米或更深范围:可作为城市某些特殊需求和采用特殊技术的空间需要;属基本无人空间。将其作为一种资源加以保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功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应是地下交通设施,特别是地下轨道交通,以缓解城市的地面交通状况,沟通地下各综合体的交通联系,提高城市的效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为:地下交通设施,包括地下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地下人行交通和地下停车设施;地下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地下工业、仓储设施;人防设施。2.4.2 江北片南区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江北片南区是指东江以北、江北三环路以南区域。规划区性质:江北片南区是惠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江北片南区是我市的政治中心,在该片区集中布置政府行政办公大楼、大型的办公建筑;沿惠州大道沿线规划大量的商业建筑、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望江片区、三新片区、文昌片区和水北片区是城市居住用地主要发展区,规划通过对村民用地的调整、完善社区公共设施的配套,使这四片形成以商贸、居住功能为主的综合区。2.4.3 江北18#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江北18#小区位于江北南区惠州大道与云山西路交叉口的西北侧,南面是文化艺术中心,北侧是惠州市人民检察院,西侧与惠州市政府相邻。规划区性质:是城市未来的“中心商务区”(即CBD),在该区集中了大量的金融贸易机构办公楼、酒店和商业建筑。规划确定本片区的主要土地用途为:非市属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以及公共绿地,并确定以中心绿地为核心来组织地块内的各项用地。2.4.4 惠州市江北中心区详细规划(调整)(1)主要职能为市级服务的集办公、文化教育、商业、休闲、体育运动、居住等为主的综合区。为市民提供一个文化、娱乐、休闲、运动、购物、商务活动等场所。(2)空间结构规划形成 “一轴、十二区”的空间结构, “一轴”是以惠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为起点的城市景观轴线,轴线控制宽度为220米,其中在10号区内轴线控制宽度为150米。沿城市中轴线在市民乐园和文化乐园周边布置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公共建筑。轴线上主要的节点有:市民乐园、全民健身中心、北湖公园、商业服务区(江北10号区)。市民乐园主要以集会功能为主,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为市民集会、举行大型活动等提供了空间;全民健身中心以体育场地、绿化为主,加上两侧的文化性质的公共建筑,为市民提供一个文化娱乐、休憩的空间;北湖公园以园林造景为主,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憩的空间;商业服务区以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为主,结合中心绿化广场,为市民提供一个购物、休闲空间。“十二区”:指由不同功能组成的十二个区,即惠州市人民政府所在的行政中心区、江北1号区的市民乐园区、江北2号区的体育运动区、体育馆所在的体育运动区、体育馆后的综合发展区、江北7号区的科技展示区、江北8号区的生态休闲区、江北9号区的居住区、江北10号区的商业服务区、江北11、12、13号区的居住区、江北16号区的综合发展区、江北18号区的商务办公区。(3)用地布局将原规划位于体育馆南侧的全民健身用地,调整至市民乐园以南,计算指标用地面积 9.59公顷,设置400米运动场、篮球场10个,网球场3个,其地下空间设置为体育运动服务的商业等配套设施。(4)地下空间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经济文化中心,是地下空间开发最为活跃的地区。要注意对城市中心区的适度开发,差异互补,要注意绿化及水体的引入,从而形成良好的空间环境。剖面设计应尽可能采用中间向两侧依次降低,以利于不破坏植被的情况下市政管线的通过。规划全民健身中心及商业服务区(江北10号区)的轴线控制范围内的地下空间得到开发利用,控制为地下一层,主要为体育运动服务的配套商业服务设施、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性的功能为主。全民健身中心地下空间控制范围:东侧至建筑红线(即距惠州大道同侧道路红线35米),西南、西北、东北侧距区内同侧道路红线15米。总面积约为6.10公顷。2.4.5 惠州市区(惠城中心区)社会停车场专项规划(方案)参考惠州市江北中心区详细规划(调整)的规划点位设置地下停车库,规划停车库面积22800平方米,停车泊位630个。2.4.6 惠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20)规划提出了构筑“一心、两带、三圈、四线”的生态休闲型大商业格局。其中,“三圈”指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惠城、惠阳、陈江三大板块的布局结构,按照国际石化数码产业名城的建设目标和各板块的城市功能、产业特征,分别赋予不同商业服务功能。惠城商业圈,规划为具有商务、商贸、金融、物流等综合功能的核心商业圈。惠阳-大亚湾商业圈则依托中海壳牌石化、惠州港等大项目、大港口、大产业的发展需求,规划配建适宜现代消费、现代服务、高级商务、专业会展和旅游休闲综合功能的商圈。陈江-惠环商业圈,是珠三角东部电子产业聚集区,依托TCL、LG电子、索尼等大型企业和数码、电子等主导产业发展,将构建以现代商贸批发零售为主体的商圈。同时在惠州规划中提到:“市级商业中心由惠城区花边岭市级商业中心和江北、惠阳、陈江三个市级商业副中心组成”。在惠州商业规划中,规划了位于市区的两个核心商业圈,一是市级商业中心的花边岭商圈,规划面积25.7公顷;另外一个是市级商业副中心的江北商圈。2.4.7 上层次以及相关规划解读小结(1)规划应符合上层次规划对江北中心区的定位,体现江北中心区现代新区的特色,符合其“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理念和原则。(2)规划应完善江北中心区市级中心的功能,使之更接近其发展目标,提高江北中心区的魅力和吸引力。(3)规划应将江北中心区“一轴”的空间结构深化,形成特色的城市空间。(4)规划应结合城际轨道站点、江北中心区的开发强度等因素科学确定项目的规模,高效综合利用城市空间。第三章 案例分析3.1 国外案例分析3.1.1法国巴黎列阿莱(Les Halles)广场(1)发展背景法国巴黎Les Halles地区在巴黎的心脏部分,其西南侧有卢浮宫,东南方的城岛上有巴黎圣母院,南临塞纳河,沿河有一条城市干道。Les Halles 地区在16世纪已经发展成为巴黎的经济中心。位于这个区中心位置的中央商场是巴黎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中心。中央商场周围有中世纪的教堂以及一些传统的住宅街坊。这个地区环境与城市功能的冲突日益严重,曾经多次改建,都没有解决问题,到1960年,该地区更为拥挤,环境极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巴黎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制定了地铁建设的“地区快车网RER”计划,东西向的高速地铁和南北向的普通地铁将在这里交汇,成为巴黎地铁的一个重要枢纽站,因此1962年决定对中央商场和整个Les Halles地区进行综合改造,地铁建设为该地区的复兴带来了转机和活力。(2)功能定位改建后的Les Halles地面上开辟形成一个以绿地为主的步行广场,为城市提供了一处宜人的开敞空间,在广场下则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成了一个集交通、商业、文娱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地下综合体,并使通过市中心的所有交通都组织在地下。Les Halles地区通过地下空间的开发,成功地改善了城市环境,扩充了城市中心区的各项机能,并把这一区域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心。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设施,使这里很快成为巴黎最热闹的一个去处。(3)规模Les Halles地下综合体共有地下4层,有4万平方米多的商业空间和2万平方米的地下步行道,以及设有370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等各种设施。(4)设计方法 将地铁站与商场相连打通,用自动扶梯与地面联系。 在广场东侧设计了一个面积约3000平方米,深13.5米的下沉式广场,作为地下商业空间的主要入口。下沉广场周围是一圈4层高的钢结构玻璃罩的拱廊,通过宽大的阶梯和自动扶梯,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进入下沉广场和地下空间。下沉广场的设计与开阔的绿化带共同把周围历史性建筑美丽的轮廓有力地烘托出来了。3.1.2日本名古屋中央公园地下街(1)发展背景名古屋是日本的一座古城,19世纪末随着铁路的建设,在以火车站和荣地区为核心的地带,形成了新的城市中心区,东西向有11条街道,南北向有8条,呈方格网状布局,其中的广小路以及与之相交的南大津路、伊势町路、吴服町路等几条街道,成为商业中心。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广小路仅是一条宽20m、两侧都是二层木结构商店建筑的街道,其他街道也大体如此。战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大发展,使城市中心区有了再开发的客观需要,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对这一地区的主要街道进行了全面的再开发,到1978年基本完成。这期间,拓宽了街道,两侧新建10层左右的各类建筑,修建了4条地铁线从中心区通过,其中1号线和2号线在荣地区相汇,围绕着换乘枢纽站建设了荣地下街,总面积1.4万平方米。在名古屋市中心荣地区的街道再开发中,最成功的是久屋大道的立体化再开发。久屋大道本来是与广小路相似的街道,街心原有一块废弃了的绿地,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全面改造,将街道拓宽到100米,两侧各有人行道和4条车线的车行道,中间是70米宽的绿化带,长度超过1000米,中间近600米长的一段建成一座大型公园中央公园。并在中央公园的地下建造了地下街。(2)功能和规模中央公园地下街,总面积近5.6万平方米,包括商业面积约1万平方米,共110家商店和容量为570辆车的地下停车场。(3)设计方法在地下街的中部,设置一个较大的下沉广场,除部分采光功能外,主要为防灾用。广场四周都开门,直通室外,门的构造使在感烟情况下可自动打开排烟,以利人群从下面开启的门迅速疏散到广场,再经宽带的楼梯上到地面。3.1.3日本东京六本木山庄(RoppongiHills)东京六本木山庄(RoppongiHills):是一个混合多功能项目,占地面积约11.5公顷,建筑面积约为75.91万平方米,这是日本最大的私人房地产开发项目。开盘后第一个月,该项目接待了1000万观光客。“开业第一年商业零售的人流量达到5200万人次,而东京的迪斯尼也不过接待1600万1700万人次。这个项目的成功在于用独特的设计吸引来周边的人流,从而为城市引入智能化增长。集吃、喝、玩、乐于一身的六本木山庄,主要设施分布在贯穿绿地的主街两侧,这里除了有全东京最大的电影院城、最高级的美术馆外,还有五星级饭店、住宅区、俱乐部、名店街、餐厅等设施。 设计目标是使东京拥有两大全新的都市魅力: “文化中心”和 “垂直庭院都市”。 “文化中心”以浓厚的文化气息吸引国内外游客,以广域范围的交流空间和多种多样的活动空间形成特有的都市中心魅力。通过景观,邀请人们来这里工作、从事艺术、开心地购物,为居住的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环境。 而“垂直庭院都市”运用绿色广场和庭院将地面到高层屋顶组合起来,通过绿色空间连接都市空间,使人们在立体的绿色花园中回游。建筑内部也做成“立体回游的森林”,室内外绿色空间相互渗透。全部的道路、广场庭院都用浪漫的故事赋予有趣味的名称。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聚会,不管在室内室外,人们都能感受到有趣的绿色空间。 全新的空间构成、使六本木山庄既有文化魅力,又能引起生活在东京这样大都市的人们对绿色空间的反思。由此扩展了整个都市的魅力。 3.2 国内案例分析3.2.1北京西单文化广场(1)定位西单广场地面位于长安街和西单大街交叉口东北隅,地下则处于西单地铁车站、横越长安街和西单北大街地下隧道以及西单以北大量商业大厦地下商场的交汇点。其地面是一个绿化休闲广场,地下功能则以商业娱乐为主。(2)功能规模地面为绿化休闲广场,面积为1.5公顷,地下四层,地下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除商业外,地下还设有游泳、滑冰、壁球、攀岩、乒乓球等体育设施,弥补这一地区体育设施的不足。(3)设计方法为减少在漫长隧道中穿行的沉闷厌烦,设计了一个下沉广场,使之不但能引入自然光线,还可以视野扩展,景观宜人。另外,围绕下沉广场布置大量冷热茶室,供应各种点心小吃。下沉广场其空间还可以满足表演小型活动的需要,另外在其周边还设置了大台阶,供游人休憩和观看小型演出。3.2.2上海人民广场(1)定位上海人民广场得到综合整治,已经成为上海的政治文化中心,地面上设置绿化休闲广场以及市府大厦、上海博物馆以及上海大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地下则结合地铁站开发建设成为地下商业街。(2)功能和规模上海人民广场是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其借助地铁的大规模综合改造,开发了四层的地下空间,内部设施包括市域快速铁R1线、R2线两条轨道线、地下商场(迪美商城 )、地下商业街(香港名店街 )、 600个泊位的停车库、亚洲最大的220KV超高压变电站、2万吨容量的水库和污水泵站等。(3)设计方法上海人民广场地面划分为6块,以中心广场为中心,西北面是市府大厦,东南面是上海博物馆,西北角对着上海大剧院,并以市府大厦、中心广场和博物馆形成主要轴线。其中心广场以硬地喷泉为主,其余大部分为广场绿地,布局满足了旅游、休闲、交通和消防等多种功能,结合广场组织了地下商业街,形成地上、地下空间协调扩展的形态,并以绿色屏障掩蔽了大量冒出地面的构筑物(通风口、排烟口等)。上海人民广场地下空间主要由迪美地下商业街和香港城地下步行街组成,它们均设计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明确的标识系统,入口为下沉式,可通过踏步和自动扶梯上下,并与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站相通。3.2.3济南泉城广场(1)区位与定位泉城广场位于市区中心,南屏千佛山,北依大明湖,西邻趵突泉,东眺解放阁。是济南的中心广场,也是一座集文化娱乐、绿化休闲和商业购物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广场。(2)总体布局泉城广场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广场的北部是以芙蓉街为代表的古建筑民居老城区,南部是泺源大街为代表的金融区,西部紧靠趵突泉公园,东部的解放阁记载着济南的沧桑和获得新生的经过。泉城广场把济南的几个特色区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为城市的未来发展确定了格局,拉动了广场周边市区的快速发展,又为市民提供了一体闲娱乐、陶冶情操的自由空间。同时广场设计以贯通趵突泉、解放阁的边线为主轴,以榜棚街和烁文路的延续为副轴而构成框架。各功能分区围绕轴线由西向东依次展开。(3)功能规模广场东西长约780米,南北宽约230米,占地约250亩。整个泉城广场自西往东由趵突泉广场、南北名士林、泉标广场、颐天园和童乐园、下沉广场、历史文化广场、滨河广场、荷花音乐喷泉、文化长廊、四季花园、科技文化中心等十余部分组成。同时包括7万余平方米的硬铺装、近10万多平方米的绿地。地下商城面积46000平方米,以商业、旅游、文化、娱乐、停车为主。银座购物广场在泉城广场地下一层,经营面积3万多平方米,分为大型超市区、精品区和餐饮娱乐区。游人在游览泉城广场后,可到此休息、购物、娱乐。(4)设计方法泉城广场集中体现了“山、泉、湖、城、河”的泉城特色。站在广场上,无论是近看广场四周繁华的商业区、现代化的建筑,还是远眺济南东部、南部在千佛山的背景中衬托下的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面貌,都能让人感受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城市脉搏。广场设计方案也着重强调了“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