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两篇规划范文.doc_第1页
XX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两篇规划范文.doc_第2页
XX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两篇规划范文.doc_第3页
XX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两篇规划范文.doc_第4页
XX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两篇规划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某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是全面完成学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进一 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与办学水平的关键时 期。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步 伐的不断加快,市场体制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校改 革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学编制与实施 学校“十三五”规划,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 采取积极措施、实现建设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 务能力,实现学校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规划编制的背景与依据1.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经 济格局的深刻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科学技术进步的 日新月异,人力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都对高素质 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凸显了加快学校改革、建设与 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发展职业 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 的重要途径,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职教工作意义,明确 了“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不断优化高等教 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职 教发展方向。表明国家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将进一步加大职业教 育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 发展,大力增强高职教育办学活力,为高职教育的当前改革和长 远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加快我校建设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未来五年,xx 乃至全省将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智力等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国民经济和 社会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综合创新力和服务 水平。在经济与产业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 化过程中,对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日益走向多元 化,这为我校举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 教育服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xx 及周边地区庞大的经济总量与持续快速的发展速度,优 越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良好的人文环境, 城乡社会的平衡发展与一体化的率先实现,为毕业生营造了优良 的就业创业环境。地方各级政府及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 支持程度的提高,为我校的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校的教育环境 也有新的变化。高中后生源数量的急剧下降与各类高等教育招生 规模的继续扩大,将带来同类学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学校的 竞争实力提出新的挑战,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发展和多样化的办学 形式成为必然的选择;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高职教育与 中职教育、应用型大学生源的衔接,对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培 养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学习社会的构建、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实施 的加快,也为学校发展职业培训、开展各类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 的环境。2.学校发展的内部状态“十二五”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国务院、教育部、省教育厅 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锐意进取、积极改革、努力实践,经过全 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各项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 成效,并于2014 年成功跻身全省20 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行列,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对高职教育教 学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与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与要 求、与优秀兄弟院校的建设发展水平相比较,尚有许多方面需要 加快改革、加强建设和加以改进。(1)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但贯彻落实有待进一 步深化。 “十二五”期间,学校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围 绕学生成长成才、教师事业发展,不断加大以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为重点的学校建设力度,积极开展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 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以二级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管理体制 建设,初步形成了“关爱学生成长,关心教师发展、关注社会进 步”的办学理念。但办学理念在办学实际中得以真正体现还需要 不断努力,内部管理的良性机制还未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 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基本条件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 要,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深化。(2)专业集聚初显形态,但专业群的发展有待进一步集聚 与建设。 “十二五”末,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已达到8000 多人, 基本形成了以园林花卉、机械制造、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国际 贸易、纺织服装等与区域主导产业相适应专业体系,并已着手实 施专业群整合,专业与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并已建成了一批院级、 省级重点专业、重点课程与精品课程。但学校专业总量偏多,专 业规模偏小,专业平均规模只有229 人,招生不足80 人的专业 达到42%;孤岛专业依然存在,专业集聚度不高,师资队伍与实 践教学实施资源较为分散,有待进一步调整整合与优化。(3)专业师资队伍初具规模,但整体能力与水平有待进一 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进程得以加快,学校现有校 内外专兼职教师,其中校内专任教师242 人,副高以上职称及博 士学位教师87 人。“攀登工程、培育工程”与“四个一工程”已 全面启动实施,教师开展技术开发、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项 目成果不断增加,教师专业业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与社会服务 能力有所增强,拥有省级专业教学团队1 个,省级教学名师1 名。 但高层次的教科研标志性成果和重大奖项还很鲜见,高水平的专 业论文与兄弟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数 量偏少,专业群体之间的分布不均,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4)院内实训基地基本满足当前需要,但与培养模式改革 要求有较大差距。 “十二五”末,学校共建成校内实训中心12 个,教学仪器 设备总量超过5100 万元,现有省级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示范实践 教学基地1 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生物技术应用(园艺)实 训基地1 个,能基本满足当前教学需要。但校内实训年规划纲要; xx 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xx 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的若干意见x 政发201493 号。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 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不断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以“关爱学生成长、关心教师发展、关注社会进步”为主旨,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勤奋好学、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和人 文环境,培养师生良好的职业规范、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以“人才强校”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针对高职教育对师 资队伍的要求,紧紧围绕学校专业群发展,积极创新师资队伍建 设工作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重点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以专业集群发展为重点,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 才需要与要求,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整合的步伐,加强专业群核心 专业内涵与特色品牌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推进专 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专业教学团队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 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深化校企合作为抓手,按照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与要求,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 原则,加快职教集团建设的步伐,促进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 作;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主 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营造全员参与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全 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三、发展目标发展总体目标:至2020 年,学校办学规模协调发展,综合 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著 提高,和谐校园并具活力;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彰显优势特色,重点特色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 先进水平;“双素质、双结构”师资队伍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专业带头人队伍适应建设发展需要;教育与培训全面发展,就业水平始终保持省内高职院校前列。学校成为一所从教者敬业、乐 业,就学者宜学、乐学,社会企业满意,在区域人才培养上有突 出贡献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发展具体目标:1.专业布局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 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形成与 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以省级特色专业、院级重点建 设专业和一般专业构成的专业建设梯形结构,招生专业总量保持 25 个左右。以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形成10 个左右专业群,其中都市农业类专业群2 个、生产制造业类专业 群4 个,现代服务业类专业群4 个。其中若干优势特色专业及专 业群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示范 引领。2.生源类型结构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坚持全日 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适度发展全 日制规模,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至“十三五”末,全 日制在校生人数10000 人,各类成人教育在校注册人数4000 人, 年培训10000 人次,形成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办学格 局。选择部分专业,推进示范性高职自主招生和中高职一体化培 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的办学质量、社会美誉度和生源质量逐年 提高,新生录取率达100%,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 到95%以上。3.师资队伍结构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 满足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积极引进与培养一批在同行业具 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全校教职工总数控 制在450500 名,专任教师达到350 名以上,其中,硕士以上 学历人员占比70%,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5%,“双师 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兼职教师队伍稳定,兼职教师承担专 业课时数超过30%。教师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横向合 作项目数量、到款额有较快增长,各级各类课题和技术服务年平 均到款额达到200 万元,省、市级以上纵向教学科研课题立项保 持在年均10 项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有所突破,获得省级及以 上教学成果奖2 项以上。4.实训基地结构与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 满足“工学一体”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年投入500 万元用于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至“十三五”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7000 万元以上,在现代农业类、生产制造业类专业群中建成6-8 个校 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加强校外基地建设,每个专业群建有10 个以上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成一批融企业实习管理、培训 与技术服务、师生实践锻炼等于一体的校外工作站。5.资金支出结构与学校发展重点相适应。 根据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事业经费在确保正常运行的基 础上,向重点建设项目与基础薄弱方向倾斜。院内事业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逐步达到55%,保证教学建设(五项行动)经费 14%,教学日常经费5%,控制日常运行经费12%,控制基本建设 支出14%以内,资金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四、主要工作任务(一)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教学质量提升行动”保障资金达总经费的6%、并力争外 来经费1000 万元予以补充。 1.推进专业集聚。以现有专业及集聚形态为基础,以对接 区域产业发展为目标,调整专业布局,继续推进与区域主导产业 对接的专业集聚,建立10 个左右专业群;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为核心,建立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以主干专业为重点不断优化 集群专业结构,主动适应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新要求;以示 范建设重点专业和省特色专业等群内核心专业为重点,深化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群体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末建成3-5 个 在省内外有较具影响力的重点特色专业及专业群。 2.开展课程改革。以专业集聚建设为契机 某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5年1月-2020年12月)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的意见(豫政 201448号)文件精神,为促进学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2014年6月23日至24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是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一系列安排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行动指南。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升职业技能素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这一主题,重点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努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使学校成为县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主阵地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县域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创业培训中心。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机制,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市场人才需求和学生充分就业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的,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教育规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层次,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促进办学定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深化校企深度融合,实施“三式一型” 办学模式,协助政府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全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二)具体目标 1、稳定办学规模,扩大服务面 继续稳定招生数量,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初中毕业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积极面向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城乡劳动者开展学历教育或短期培训;提高农民职业培训能力。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2500人以上,非全日制学生1500人以上,年职业培训10000人次以上,五年内向社会输送30000名以上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强化专业建设 提升学校品味 继续按照“做强特色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加强专业建设。以制冷机电类、机械制造类为专业发展建设大类,在制冷机电类专业建成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力争创建国家级示范特色专业,机械制造、汽车维修、农艺专业 建成省级特色专业,年增加具有县域特色的培训项目4个以上。 3、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专项经费和地方配套资金,扩大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实训设备、装备建设,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将学校建设成自然环境、校园文化、绿化美化浑然一体的生态化、数字化的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4、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力争多方共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顶岗实习是学校贯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推行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育的必然要求,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可以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共赢,实现毕业生与社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实现引厂入校、合作办企、独立建厂等形式,实现与高新区100多家用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学院与市场、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无缝对接。力争达到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多方共赢。5、强化队伍建设 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以“双师型”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完善主管部门培训、企业顶岗培训、校本培训三大体系。硕士研究生教师比例达3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培养市级专业带头人1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5名 。依据教师准入制度,完善校聘教师遴选、管理、考核办法,年聘专职教师25名;两年引进专业教师40人,省级骨干教师20人。建成一支以“双师型”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6、提高教育质量 增强学校吸引力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校县合作优势,全面实施“3+2”、“5年一贯制” 培养、“双证书”教育和弹性学制,继续推行“旺进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进一步深化校县合作办学模式。 (2)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重构具有岗位特色的全日制专业课程体系和培训创业课程体系。完成优质核心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市级精品课程8门;完成专业课程标准及配套技能考核标准10门;开发特色校本教材8本;编写优质教辅资料6册,建成5个“标准化、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3)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努力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采用“理综实分”教学模式,推行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建立健全以学生实习作品为主要指标的专业课程评价方法。(4)强化德育为首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等。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营造“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5)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务 民生能力 建立畅通完善的就业网络,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0%以上,形成就业跟踪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培养培训并举,年培训能力达到2000人以上,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培训项目。 7、深化内部体制改革 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机制,形成教学内容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的教学管理机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与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机制,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教师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机制以及可靠的学生安全工作机制。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 坚持领导班子学习制度和对领导班子的政洽 理论教育,提高领导班子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特别是要在管理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经验等方面达到新的高度。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方向和任务,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领导班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的评议和考核制度。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把加强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通过学习和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省教育厅关于中职专业课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师资培训质量监控保障机制。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学能力。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企业顶岗培训和校本培训制度,重点培训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的能力。 3、继续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遵循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发挥其特长,在思想、生活上关心,学习、工作上支持;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继续发扬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好传统,进行传、帮、带,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以多种形式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搭建教育教学舞台,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场所与机会,促进他们尽快成长。 (三)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1、继续完善院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障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 2、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和聘用合同制,实行竞争上岗。根据教师实绩,实行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合理分流富余人员。增强激励机制,改革结构工资制度,完善考评和奖励制度。贯彻“优质优酬”的原则,奖励政策向教育教学一线,向科研、向创造性工作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3、逐步建立并完善支撑学校科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执行机制,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认真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资产及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提升学校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的能力。 4、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结合,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决策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步建成服务决策、服务战线和服务社会的中职教育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管理现代化。 (四)关注学生人格培养 1、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培养合格“职业人”的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拓展途径,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改进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为核心,深入开展以诚信、敬业、合作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的整体推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德育课程改革,发挥专业教学和实训实习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整体工作水平。实施“全员、全纳、全程”德育,全面推行德育导师制。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四位一体、共同参与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网络。加强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服务工作,在保证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相结合,将中国传统美德和现代工业文化相结合,将职业素养与企业管理文化相结合,真正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五)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省级精品专业、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力度,积极拓展与县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增强适应性。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加强专业建设。积极拓展与县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发24个新专业,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提升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2、继续贯彻“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改思想,根据新形势职业岗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对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材进行改革。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的 目标的完整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学资源库建设,重点促成各专业核心课程成为省、市、校级精品课程,各专业主干课程成为重点建设课;教材要体现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进行专业模块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双证制、多证制,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纳入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取证的指导,鼓励学生取得多种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巩固发展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形成稳定优良的实训就业基地 5、加强科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项目;加大专业校本教研的力度,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改革、校本教材开发等研究。学校的主要领导领导班子 要参加一项或几项科研课题。保证教科研经费的落实,对确有成效的教科研成果给予奖励。 6、加强教学的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监控和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