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单元 检测评估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1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单元 检测评估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2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单元 检测评估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3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单元 检测评估 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a鸦片战争前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19世纪90年代解析:选b。由漫画中“经学难以抵洋枪炮”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b项合适。2鸦片战争爆发后,以林、魏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思想萌发,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是()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外国进行商战解析:选a。“开眼看世界”主要内容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b、c两项都是资产阶级的主张,d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31839年的澳门新闻报曾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则徐)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 材料中“林总督行事”指的是()a主持虎门销烟 b抗击英国侵略者c编译四洲志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选c。材料反映当时中国官府闭关锁国,盲目自大。与此相反,林则徐向西方学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4“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a西学东渐 b中学西传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可变的是“法制”“器械”“工艺”;不可变的是“伦纪”“圣道”“心术”。说明他们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因而是“中体西用”的思想。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产生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b镇压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c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d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解析:选d。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一个政治派别,从阶级属性出发,他们推行洋务运动的目的不会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故a项可以排除;b、c两项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的,只有d项才是根本目的。6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a bc d解析:选d。 体现造反,体现他妥协,他利用儒家的外壳,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变法思想。7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武 b林则徐c洪秀全 d严复解析:选d。“惟适之安”体现的是“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这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发展观是一致的。d项严复的主张与题中观点是一致的,故选d。8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思想观念 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 d文化教育解析:选a。由时间“一战期间”,刊物内容反映作者“求变”,可断定这份刊物是新青年,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故作者所主张的“求变”主要针对思想观念。9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里的“科学”是指()a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b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c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d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解析:选c。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101917年,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宗旨是()a推动人的全面均衡发展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解析:选b。蔡元培提倡的“兼容并包”方针,在当时环境下其实质是“提倡学术自由”,故正确答案为b项。11“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率真”与“质朴”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a bc d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掌握,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从“1917年”“新青年”这些字眼中可断定,表述均正确。12请观察下面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解析:选d。严复和陈独秀都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人物,二人的活动反映出当时的思想解放潮流。13“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登高一呼群山应”、“首传真”可知是说李大钊有首创之功的事件,只有b项符合。c项与史实不符,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的著作。1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解析:选b。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15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文化建设,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向共和”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a. b. c. d. 解析:选a。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技术)制度思想的过程。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二、非选择题(第16题16分,第17题24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材料2: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3: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材料4: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中国近代史(上)请回答:(1)材料1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其目的是什么?(6分)(2)材料2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1,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6分)(3)材料4与材料3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解析:本题以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为主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要抓住材料1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来分析。第(2)问要抓住材料2中“稍变祖宗之法”来分析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第(3)问要围绕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不同内容来分析。答案:(1)阶级:地主阶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2)主张:进行维新变法。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局限性: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3)联系: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南。17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的思想领域先后出现了“新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新思想潮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这几种思潮的基本主张是什么?(8分)(2)分别分析各思潮产生的社会根源。(8分)(3)这些社会思潮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8分)解析:第(1)问,“新思潮”是指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们是向西方学习的开端, “开眼看世界”;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应包括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第(2)问,思潮产生的社会根源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3)问,社会影响,要注意站在阶级立场的角度考虑。答案:(1)“新思想”: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维新思想: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兴西学,改革教育制度。民主革命思想: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平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后期传播社会主义。(2)社会根源:“新思想”:鸦片战争失败,促进中国知识界觉醒;经世致用的思想基础。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剧;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理论的传播。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前维新派和革命派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