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育中的能力培养.doc_第1页
初中化学教育中的能力培养.doc_第2页
初中化学教育中的能力培养.doc_第3页
初中化学教育中的能力培养.doc_第4页
初中化学教育中的能力培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教育中的能力培养 摘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学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化学教育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这一模式必须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中心环节,现阶段的能力培养包括科学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关键词思维 实验 学习 科学探究 能力培养 方法什么是能力?能力1是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需要的最直接最基本的那些本领,是高度概括性的,是经过反复训练获得的;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内部条件的那些心理特征,是以智力为基础发展,转化而成的;是指人能够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是依靠自我智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的身心力量。中学化学教学目的中所说的“能力”,从教育学角度看,也是属于智育的范畴。按80年代的观点讲,智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的文化科学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和发展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而确定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二十一世纪2,由于对教学的教育性以及教学负有教育、教养任务的认识普遍提高,现在许多人都认为,“教学”目标应该包括非知能方面的内容,因而“教学”目标的涵义越来越接近“教育”目标,也就是将对学生能力培养定为: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其它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全面发展。这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观点3相融合,未来公民应有的基本能力主要有四种:学会求知的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学会共处的能力;学会生存的能力。下面以二十一世纪的教学目的为例,谈谈化学教学中各种不同的能力是如何培养的。1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4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在教学中培育学生思维的观点是前苏联的赞可夫在他的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5。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是最容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只有对一门学科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学好它。初中化学是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应从第一节课开始,第一节课的一开始给学生设计几个趣味化学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将一块新手帕放如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用镊子将其夹出来,把燃着的火柴往手帕上点,手帕点着了,但火灭了后,手帕还是好好的,一点也没有烧坏。再如“水火相容”在一个烧杯中盛大半杯水,把十几颗氯酸钾晶体放到水底,再用镊子夹取几小粒黄磷放到氯酸钾晶体中,接着用滴管吸取浓硫酸,注到氯酸钾和黄磷的混合物中,水中就会出现火光。再如“取指纹”取干净的白纸一小块,把自己的手指往上一按,再取一支盛有碘酒溶液的大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把按有指纹的纸放在试管口上方,片刻你在纸上留下的指纹就显现出来了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1.2问题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4。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意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景,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时,为什么要用碳酸钙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不能用碳酸钙和硫酸、不能用碳酸钠和盐酸?进而引导学生从浓盐酸的物理性质、硫酸钙的溶解性、以及反应速度进行思考,从而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在选择药品时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设置问题是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设计的问题的种类包括趣味型问题、适度型问题、比较型问题、开放型问题、迷惑型问题、联想型问题等。1.3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往往就没有科学上的新发现。没有分类法和归纳法,就没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没有理想实验方法和演绎法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掌握了辨证的思维方法,并实际运用与认识和实际,就能使我们的主体思维能力发生层次上的飞跃。1.3.1基本思维方法的训练1.3.1.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在家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的涌出,这些知识和要领是有区别和联系的。如在介绍实验室的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集气瓶、细口瓶、滴瓶时,都是存放药品的试剂瓶,以形状不同、瓶口大小不同、毛口的位置不同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使学生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和特点。教师应该经常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思维正确,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1.3.1.2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引起了质疑,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总是希望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寻找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时需要几分钟或稍长时间,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学生的认识过程大部分属于前者,课堂教育更是如此。在很短时间内要完成对若干对象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1.3.1.3推理能力的训练。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思维形式。它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在化学家学 中经常需要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1.3.2学生立体思维训练。立体思维是在基本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以智慧为轴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打开一个又一个的空间。变点、线的思维为立体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培养高效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品质,用科学的思维发明国法开启智慧的大门,打破传统的惰性,产生大量的创造性思维。2.实验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追求的重要条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6,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和训练,可以是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1通过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和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绕有兴趣地学习,从而自觉地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此兴趣的培养是我们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讲,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致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必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也必然产生。在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以其鲜明生动的现象和丰富的内涵,很容易打动学生好奇和好动的心理,从而对实验的现象和操作产生兴趣。如讲述催化剂时,补充“巧燃糖块”的实验7,糖块可以用火点燃,但是一般情况下比较难点燃,沾点香烟灰很快就能燃烧。学生看了会很奇怪,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香烟灰里含有锂,锂是一种很轻的金属,它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能帮助糖燃烧,近一步让学生了解催化剂的专一性,多样性。奇妙的趣味实验的设计,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这门课再次产生兴趣,对于自己动手做实验产生强烈的欲望。同时,演示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防止学生在观察实验是仅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这一偏面性,在演示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实验装置的全貌及仪器的连接顺序。2、注意观察实验的操作顺序和具体步骤。3、注意观察反应物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及反应现象。4、观察生成物的色、态、味及验证产物的方法。另外,演示实验结束后请部分学生回答有关问题。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观察时能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有目的、有次序、有重点地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同时,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运用好演示实验,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再结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恰当启发,则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落到实处。22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训练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科学的态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就基本实验技能获得来说,主要是通过学生个体来“做”的方法获得的8。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验活动,才能真正掌握技能。这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培养使用仪器和药品的能力。使用仪器和药品的能力是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必须学好、练好,要利用一切可以动手练习的机会,如分组实验、随堂实验、课外小组实验以及由同学们自己安排的家庭小实验。因为只要是亲手做的实验就必然会涉及到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取用,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第二、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中学化学实验中涉及到的基本操作主要包括溶解、振荡、搅拌、加热、过滤、倾倒、蒸发、结晶、溶液的配制、仪器的配制及气体的收集等。这些基本操作要达到“学会”和“熟练”的程度,都需要经过有计划、有步骤、反复多次地练习和实践。第三、实验设计的能力,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设计的实验方案要充分注意到“现象明显、操作方便、程序合理、安全可靠”这一基本要求。如:在学完H2、O2、CO2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后,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气体的方案:CH3COONa固体和NaOH固体在CaO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可产生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甲烷气体。或用“实验方法”证明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第四、实验记录和总结的能力,实验的记录主要用于学生的独立操作的实验活动中,学生的分组实验则是让学生独立操作、获得技能的最主要的途经,做实验时,引导学生坚持做到“四带”和“四勤”,所谓“四带”即“带书、带笔、带记录本、带预习报告”。所谓“四勤”就是要勤动手、勤观察、勤记录、勤思考。记录观察时,一定要记录真现象,凡实验不成功的要把实际情况记录下来,查找失败的原因,重做,反复做直到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填写实验报告时不能弄虚作假。学生实验是培养科学态度和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一环9。教科书中规定的学生实验是紧密配合学生课堂学习,为培养学生动的能力而精心设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人人做实验,做全、做好第一个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复习有关知识内容,预习实验内容,对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照单配药”收效甚微。通过学生实验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多种途径的有机统一。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训练的手段,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3、学习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目标划分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三个方面,它要求突出阅读与交流表达、科学探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合作与组织等能力的培养。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10。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11,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要去研究的课题。31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预习、课后复习及学习化学课外书籍都离不开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化学的阅读的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和训练学生。常见的化学阅读方法有:311“要领式”阅读法。要领就是内容的关键之处。指导学生阅读,引导他们分析学习材料的要点,并能以精练的语言作提要。如“催化剂”这一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通过三个对照实验:(1)二氧化锰无氧气放出;(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较慢);(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较快)。再引导学生剖析“改变”、“两个不变”,从而顺利理解这一概念并顺理成章地掌握了催化剂为什么要写在文字表达式的短线上。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还应经常进行对比阅读,如对比原子与分子、元素与元素符号、纯净物与混合物等。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悟性,能较敏锐地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较好地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312“连线式”阅读法。阅读时,指导学生抓出学习材料前后环节的联系,把每一环节或层次的要点有机地连成知识链,整理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梗概。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大都可按结构(或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的基本线索去阅读。313“问题提纲式”阅读法。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清阅读的主次、重点和难点,指导阅读时可以根据阅读材料内容的系统性,列出问题的纲要,让学生依提纲阅读。如“煤和石油”可给出如下提纲: 煤形成: 用途:主要元素:_物(混合、纯净);石油形成:主要元素:外观:用途:_物(混合、纯净)阅读一般性材料,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几种常见的金属”,笔者采取的作法:不给出阅读提纲,由学生阅读课本后,归纳出该节的主要内容,最后由教师综合,经师生共同讨论完成整个教学。这种阅读方法相对于精读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为取得较好的泛读效果,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给出阅读提纲,组织阅读的讨论,对关键问题穷追猛打。314“比较式”阅读法。通过比较更容易区别和把握阅读材料的本质特征,使容易混淆的概念、术语明晰化,有利于理解、记忆和掌握。如阅读“原子”时,可与“分子”进行比较;阅读“氢气”时,可与氧气在性质和制法上进行比较。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习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形成、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既要重视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的培养,也要重视阅读效果的反馈,要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如可布置一些章节小结的作业,这样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本,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整理,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坚持不懈的阅读能力培养将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32科学记忆能力的培养12。化学知识的记忆量比较大,有人将化学称作是“理科中的文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忆方法一般有:1、理解记忆法;2、简化记忆法;3、分散记忆法;4、联系实验记忆法;5、对比记忆法;6、韵语记忆法;7、归类记忆法;8、图解或列表记忆法。33记笔记能力的培养。记笔记是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笔记方法,既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又能便于课后复习。培养和训练学生记笔记要做到: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指导学生在笔记中留出一些空白,用于日后补充;2、明确记什么。在课堂学习中,主要记思路,记重点、难点,记问题。让学生正确处理好“看、听、想、记”四者之间的关系;3、提高记笔记的速度。在笔记中字不一定要写的很好,可用简单的图形、符号、箭头、连线,把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列成表;4、学习使用和整理笔记。课后要及时检查笔记中的遗漏,查阅有关资料充实笔记内容,是笔记变得完整。4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13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2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要 素目 标提出问题1、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2、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猜想与假设1、 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2、具体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做初步论证的意识。制定计划1、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2、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进行实验1、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2、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3、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收集证据1、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2、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3、能独立地或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4、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解释与结论1、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2、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4、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识结构。反思与评价1、 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表达与交流1、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2、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进行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以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与此相适应的新的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意识到:化学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传授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即“双基教学”,而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变学生的“授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按照化学学科的特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打下基础;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41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探究因素14。化学是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不能满足于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还应注意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设计实验,注意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实验探究是指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化,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活动。实验探究一般按这样的流程进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实验探究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有益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案例一: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对蜡烛进行的活动与探究。在让学生明确实验探究的流程后,学生就开始猜想、制定计划,并根据各自不同设计向实验室索求不同实验用品,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方案,并各自进行了实验,然后根据现象得出不同方面的结论。方案1 研究的问题:蜡烛燃烧后的现象。 猜 想:蜡烛燃烧后会产生火焰; 蜡烛会熔化。 制定计划:要观察蜡烛的状态、颜色,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要观察蜡烛燃烧时会发生哪些现象,得到了什么; 要知道熔化后的蜡烛跟原来的蜡烛是否相同。进行实验:取出蜡烛,观察蜡烛的状态、颜色,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点燃石蜡,观察有什么现象;将一块白瓷片压在火焰上方;将熔化的石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会儿,观察有什么现象,再移开火焰,继续观察现象。吹灭火焰记录现象: 略。解释与结论:略。方案2 研究的问题:蜡烛燃烧后的产物。 猜 想:蜡烛会熔化; 蜡烛燃烧后会生成一些无色气体。 制定计划:要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要观察蜡烛燃烧时熔化的现象,并观察熔化石蜡; 要取得蜡烛燃烧后的产物,并验证它的性质。进行实验:取出蜡烛,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点燃石蜡,用干燥干净的小烧杯底部压在火焰上方一瞬间后,观察现象;用干而冷的烧杯倒放在外焰上方,稍微烤一下,观察现象;用内壁蘸有石灰水的小烧杯靠近火焰侧面,迅速倒转,再倒入少量石灰水,观察现象;吹灭火焰。记录现象:略。解释与结论:略。从上述两种方案可看出,由于学生各自能力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故探究的目的与方法都有差异。作为教师应该认可这种差异,哪怕有些设计有一定缺陷,我们都应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设计、探究意识,然后在反思与评价,以及表达与交流的环节中,可将学生组织起来,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从而得出更全面的结论,对蜡烛形成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也借此展开对深层次问题的探究。42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15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有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兴趣,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思考实验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原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思、疑、问,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传统的化学教学和测试中往往要求只有一个答案或解释,一个学生由小学到大学,经历无数次的考试,“唯一正确答案”的观念已深深植入脑海中,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有许多事物往往会有很多正确答案,这要根据你所追求的目的而定。如果你认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当你找到一个答案后就会停止对其他答案的探索,这就会大大限制学生的认识,抑制学生能力的发展。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分别问小学生和高中生同一个问题。“教室里有30张桌子和30张椅子,问教室里有多少人?”,小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而高中生竟有90%的学生马上回答30人,答案如此统一,让心理学家感到意外。其实教室里有多少桌椅与教师里的人数是无关的,高中生的答案之所以比小学生的答案统一,原因就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年级越高的学生思维能力越单一,越闭塞,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不同角度去寻求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怎样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本题要求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没有限定鉴别方法和基本手段,也没有要求最佳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入手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得出不同的答案。方法一:观察法。浓硫酸为粘稠液体,稀硫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方法二:称量法(或手提法)。相同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浓硫酸重。方法三:放置法。将浓硫酸和稀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变重的是浓硫酸。方法四:溶解法。将浓硫酸和稀硫酸分别溶于水,放热明显的是浓硫酸。方法五:炭化法。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和稀硫酸在白纸上写字,字迹变黑的为浓硫酸。本题虽然简单,但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这类题目的教学既能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43提倡自主探究,发展学生个性16。生活、生产实际中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现象和科学道理,它既是我们学习的资源,又是我们拓展、利用知识的场所。科学探究的问题来自于对周围现象的观察和基于生活经验之上的对现象的理解;学生从生活、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或是从生活、生产实际中获取解答问题的资料、证据,既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会探究,又可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风,树立对社会、自然的责任感。学生把课堂所学的探究方法较好地运用到课外,又把课外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关化学的问题自主地拿到课内来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主动地、如饥似渴地阅读参考书、查找资料、搜集数据信息,获取新知识,甚至废寝忘食地在实验室度过节假日,学生在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互相评价中主动学会了探究。通过活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通过活动,学生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通过研究过程的表述与展示过程,学生获得了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素质得到了提高。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生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与活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