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诗人简介.ppt_第1页
唐朝著名诗人简介.ppt_第2页
唐朝著名诗人简介.ppt_第3页
唐朝著名诗人简介.ppt_第4页
唐朝著名诗人简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朝著名诗人简介 唐诗分期 l初唐时期 (618年712年) l盛唐时期 (612年7762年) l中唐时期(762年827年) l晚唐时期(827年859年) 初唐时期 l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 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 诗的形式。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经过 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 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 。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 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 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l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 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 ,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l杨炯(公元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 属陕西)人,初唐四杰之一。唐高宗显庆六年(公 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 (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 士,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年),降官 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 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 ,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 杨盈川”。 l卢照邻(632年695年),唐代诗人。字升之,自 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 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 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l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 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 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 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 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 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 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 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 名的讨武氏檄。 l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 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 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 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 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l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 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 ,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 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 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 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 。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 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 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 (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 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 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 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 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 书)。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 “伯玉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 盛唐时期 l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盛唐 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 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 叹息。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 共同 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l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 然、高适、岑参等。岑参以写边塞诗 见长,高适 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真正能代表盛唐诗 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 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l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 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 园诗人王维和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 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 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 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 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 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 “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 ,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 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 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 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 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 ,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 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 世。 l王维(701?761),字摩诘( ji),盛唐时期 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 ),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 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 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 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 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l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 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 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 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 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l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他是继屈原以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身长 七尺有余(约1.83米),汉族,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 城,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 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 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 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 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 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 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 旻的。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l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世称杜少陵, 杜工部。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 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 并称“李杜”。 l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 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 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 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 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 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 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 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 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l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 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夫 子王江宁”之称。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山。 l高适(700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 、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 商丘一带)。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 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 向上的时代精神。 l岑参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 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 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 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 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 言歌行。 中唐时期 l中唐(762年827年)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 、元稹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在诗 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 ,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 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李贺是 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 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 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 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l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 、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 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 阳人(有待考证)。 l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 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 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 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 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 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l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 ,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 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 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 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 他紫金鱼袋。 l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 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l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 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 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 ,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 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琵琶行中的“千呼 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较为有名。 l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 今浙江德清)人,汉族。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 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代表作有游子 吟。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 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l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仙。范阳 (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贾岛 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 处。” l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 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 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 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 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等。 l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 ,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唐代文 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 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 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 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 l李贺(790816)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 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 并称唐代“三李” l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 吉 l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 (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晚唐时期 l是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活跃的时代。杜牧的 诗歌将清新与冷峻熔为一炉,这非常适合 他在诗歌中表达政治抱负和激情。李商隐 则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 格,体现出自己在仕途上历尽的坎坷,诗 歌常流露出伤感的情调。他著名的无题 诗究竟是爱情之作,还是隐喻政治内容 ,中国诗歌评论界至今还有争论。 l温庭筠 (约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 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 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 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 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 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 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 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 “温韦”。 l李商隐(约812 约858),汉族,字义山,号玉溪 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婉约派,祖籍怀州河 内(今河南沁阳市或博爱县),生于河南荥阳(今 郑州荥阳)。 l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 )进士及第。曾任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