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0 断句题高效演练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0 断句题高效演练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0 断句题高效演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语题(含古代文化常识)高效演练一、客观型断句题客观型断句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去掉标点,设置的停顿一般为8处左右,难度不大。学生在解题时只要遵循“3步骤”,抓住“两点”,熟练运用其中的技巧,同时巧用排除法即可准确选定答案。1(2016全国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解析文言断句的前提是通读文段,明确大意。“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结构完整,可排除A、D两项。“每扬言事由己发”为“承宪妻”的行为,目的是“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用以”前面应断开,可以排除B项。答案为C项。答案C2(2016山东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解析“夫”为句首发语词,下面从“冠”“衣”“身服”“首服”等角度进行评论,“不务”为“不必追求”“不致力”的意思,据此可正确断句。答案A3(2016天津卷)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解析文言断句应在通读文段,把握大意的基础上,借助文中充当主语的代词、名词及起连接作用的连词等的帮助,逐项排除错项,找出正确的点断句子。“而有母不待求母”说有母亲在身边不用寻找母亲的现象,据此可知A、D两项中“不待”后点断错误,应排除。“未尝失母”为完整句子,“未尝”后点断错误,据此排除C项。正确选项为B。答案B4(2015全国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解析解题时,在通读的前提下,要抓住三点:一是名词或代词,做主语时在前边提顿,做宾语时在后边提顿。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二是谓词,主要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一般情况下,出现谓词,就是一次停顿。三是特殊结构,如介宾结构后置,后边必须停顿。本题中,“高丽入贡”与“高丽入贡使者”看似都可停顿,然“高丽入贡使者”是一偏正短语,不是一个句子,在此停顿不合语法规范,据此可排除C、D两项。从语意上看,“宰相谓其所论”语意不完整,因此在此停顿不合语意,所以可排除B项。答案A二、主观型断句题主观型断句题有两类:一类是提供语境的主观型断句题,即从选文中截取一段话,去掉标点,设置试题,一般停顿8处左右,分值为35分,如2016年高考浙江卷;另一类是提供非充分语境的主观断句题,即指不在前文给出的阅读文段中选取材料,而是另选一个小文段,要求学生进行断句。如2015年高考四川卷。此题型与客观型选择题相似,难度稍大,学生在做题时,尝试用“3步骤”解题。5(2015四川卷)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4分)楚有贤臣屈原,被_谗_放_逐_乃_著_离_骚_八_篇_言_己_离_别_愁_思_申_杼_其_心_自_明_无_罪_因_以_讽_谏_冀_君_觉_悟_卒_不_省_察_遂_赴_汨_罗_死_焉。(选自隋书经籍志四)解析首先,通读文段,大致了解内容,然后借助虚词“乃”“因”“卒”“遂”和词语间的语法关系,结合句意逐步断开。答案(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6(2015浙江卷)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先 是 郡 将 欲 楼 居 材 既 具 侯 命 取 以 为 阁 辟 其 门 而 重 之 凡 学 之 所 宜 有 无 一 不 备解析解答本题要先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理解这句话的大致意思,然后找出几个可以做主语的词“郡”“材”“侯”,“先是”是一种常见说法,其后通常要断开,另外“凡”往往在句首。综合起来判断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