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上的三重互动.doc_第1页
网络平台上的三重互动.doc_第2页
网络平台上的三重互动.doc_第3页
网络平台上的三重互动.doc_第4页
网络平台上的三重互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平台上的三重互动*年来通过观摩、学习和实践发现,一般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都是制作一个CAI课件,老师往往要化很多时间来寻找资料、设计、制作CAI课件,学生只是在一节课上共享老师的资源,真正的参与其实很有限。一种是利用网络教学,完全进行人机对话,这又失去了传统教学的优点,即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个人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如何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在信息化平台上动起来呢?笔者就此通过分组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以实现组内生生互动,组与组的互动,师生互动三重互动,并以此开了一节展示课。下面就以这节课的设计为例来谈谈网络平台互动的的一些思考。 一、设计思想:利用网络技术 构建历史教学 我选择了上海余版高中历史第六分册“冷战的结束”一节做主题。该主题已触摸到了时代的脉搏,正可以此内容作开放性学习。为改变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受众地位,让他们参与其中培养自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成为教学的主体,我作了了如下设想。 1、从学生个体设计出发:人人动手、人人参与 本节内容可分成几个专题来进行探讨,讨论依学生程度可深可浅,丰富的网络资源正可拓宽学生探索的空间。为做到人人参与,我把学生分成9组,每组5人,一组一台电脑。我把本节中的三个专题“东欧剧变和德国的统一、苏联解体、向新格局过渡的世界”交给学生来完成,每三组负责一个专题。每个小组上网查询与本专题有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甚至影视资料,小组内对所查资料进行讨论鉴别、取舍,把认为需要的下载,放在D盘共享文件中以便交流。小组查阅探讨专题结束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电脑操作熟练的同学负责操作,擅长演讲的同学准备在全班交流时展示和解说的内容,其余同学做好记录,以备课后实现资源共享、汇集和查阅。这样就把原属于教师单独完成的一部分探索工作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学生在动手操作、鉴别资料时都需进行积极的思索,进行判断并作出取舍,这无疑有利于学生思辩能力的培养,做到动手又动脑,这是教师单独制作CAI课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从生生合作关系设计出发 : 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本课教学流程是分组上网-小组展示资料-教师小结班级讨论教师总结。整个教学流程的合作性,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从生生合作关系看,这种方式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性,使开放性学习成为现实。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生生之间的合作空间较小,形式单一。在这里既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也包括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在各组内,组员分工明确,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来完成本小组的专题研究。这要求组员必须有团队协作精神,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无疑能促进生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习兴趣。在组与组之间,所查阅的内容都进行了分工,每3组查阅一个小专题,之后每小组都把资料进行展示和传阅(所有文件都放在共享文件中)。这样组与组之间就有了互动,通过资源共享来完成本节的学习,即全班同学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并从中学会合作。 3、 从师生合作设计出发: 既是辅导也是共学关系 在这里,教师改变了传统角色中的权威地位,既是教师也是学生的亲密合作者,不仅是教与被教的关系同时也是建立同学或者说共学关系。在小组进行查阅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其中,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如下载、保存、搜索等),也包括对资料的筛选、剪辑和整理。并参与他们的讨论。但由于学生本身知识的限制,所查阅的资料一般来说比较零散,往往抓不住历史事件的本质。因此我首先做了大量工作,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制作了一个Ppt课件,在小组展示本专题内容之后,打开课件进行小结,以把学生引回到主题,实现师生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是亲密的合作者,学生展示他们从网络中查阅的资料,教师也展示课前准备的课件,对每一专题内容提供网站,然后进行小结,或对某些问题提供参考答案。这样整堂课以教师的课件为主线,各小组进行资料展示,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二、教学流程: 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 (1-3组)查找东欧剧变 德国统一 (4-6组)查找苏联解体 分组上网 提问导入课题 (7-9组)查找世界局势展望 世界经济全球化 向新格局过渡的世界 苏东剧变启示(学生先展示、教师总结) 班级讨论 区域集团化 教学片段一: (A组)”快,到google上搜索。” “键入东欧剧变的关键词。” “呀,这么多,看哪一个呢?”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资料和注释打开看看”。 “看看,看看。”“好长哦,还有东欧剧变情况简表,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东欧原来是指这些国家,我以前一直搞不清楚。我们把这篇文章下载吧。“ “好的,全选,保存在D盘共享文档里,把标题记录下来,一会把我们查的文章建一个目录。” (C组)“这篇文章太长了,展示的时候我们主要说哪一些内容呢?中间这两段怎样?” “不好,你们看共享文档,苏联解体的过程别的小组查了很多很详细,我们就不要重复了。我们要和他们不一样。” “有了,那我们就把后面的教训部分总结一下。” “好主意,再查一点相关的内容,然后我们自己总结一下,提炼出几点来。” 教学片段二: (B组)“我们小组主要是查到了很多有关(紧张停顿)有关苏联解体的图、图片。”深呼吸(笑声),“这张是红旗从隆冬的莫斯科红场飘落,一个帝国就这样土崩瓦解,这时,苏联人的感情是复杂的,对联盟的解体态度也很不一致。有人在高声呼喊口号:苏联万岁!一对来自乌克兰的老年夫妇说:怎么能没有联盟呢?苏联分裂成个国家,就不再是一个大国了。几名女青年说:换旗是自然的,因为苏联已经不存在了。来自格鲁吉亚的一个俄罗斯人反对易旗,这时,人群中开始争论起来。一位中年妇女无可奈何地说:挂什么旗都可以,只要让人们有吃的就行,因为我有六个孩子。一位来自萨拉托夫的青年工人说:这么大的事件应当举行一个仪式,现在的做法未免太简单了。要知道我们几代人生活在这面旗帜下,我从小就知道我是苏联人,没想到这么突然就改变了祖国。另一个人说:举行不举行仪式无所谓,重要的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说空话不干实事” 师:(打开先做好的课件,展示苏联解体的变化图)刚才小组向我们展示了苏联解体的有关资料和图片,也分析了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些因素。苏东巨变后社会主义进程出现低潮,有人讲社会主义将灭亡,对此我们从中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总结刚才的内容,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几点:(课件展示)苏东巨变的启示<1>国家颁布的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2>党的决策者的政治素质和主观能动性与国家前途相辅相成;<3>只有不断改革与探索,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E组)“大家好,我代表本小组向大家作一个展示。我们查阅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个专题。”一边打开网页界面一边解说:“我们查到了关于全球化专题的很多内容,比如在人民书城专题汇总中就有一个全球化文化专题,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我们结合世界格局的变化,重点阅读了其中的一篇全球化与第三世界,正如文中所说:经济国际化或全球化的趋势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的阶段,具有巨大的社会进步意义。但西方的全球化给第三世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分组而坐,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积极性非常高,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他们通过网络自己去发现,去摸索,在查找到资料的时候也不断进行讨论资料的取舍,为了找到最精辟的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而群策群力,他们为找到一个相关网站、一张图片而欢呼。小组之间资源共享,互相合作,为了在展示时更加出色,小组之间既互相合作也暗暗竞争,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亲自实践,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也培养了的动手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同时,我也做了一个课件,学生分组查阅,而且专业知识有限,查阅资料比较分散,通过对每一个小专题的总结和讲解及更深刻的剖析,把学生引回到主题上来。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人人参与,师生互动和教师的引导比较好,基本达到课前设计生与生、组与组、师与生三重互动的目标。 但课后我再对本节进行反思发现有几个方面的问题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首先是历史资源非常丰富,在课堂上查阅,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如何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如稍有偏差教师就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更可能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喜欢的内容上。如本节课上有一个小组就只查阅了大量图片。从展示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小组只是查阅了一些零星或片面的内容和观点,对知识点没有全面整体的把握。这就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同时也良莠不齐。学生的历史知识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