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2018粤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2018粤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2018粤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2018粤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同步测试卷(七)第三单元戏剧(A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态文明美: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陈望衡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是生态文明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以生态为载体的文明)。生态文明时代前的自然环境审美,强调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意味。这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一般的重视生命的意味,不会强调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考虑到地球上诸多生命良性的发展。生态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关注的是种群的生命,种群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它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较一般的生命观深刻得多。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自然环境审美,自然环境的美在生态与文明的统一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审美视界较之自然生命的审美视界主要有五个方面不同:第一,强调并凸显自然环境美中的生态性。自然性是自然美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其区别于社会美的关键。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第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生态平衡的高度。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失去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迟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第三,将生命意味的美提升到生态意味的美。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而生态意味的美则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生态的网络系统只存在于人的理解与想象之中,它的审美实现呈不断的发散状态。第四,生态审美导入生态公正理念,体现出生态的兼容性。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而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受到尊重。第五,荒野的审美价值为人们所重视。当荒野被人们接纳并视为生命之根时,其实它已经“人化”了。正是凭借工业文明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成就,加上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生态文明为人们提供的视野与观念,人们才能欣赏荒野的美。(选自光明日报,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经历过的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B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C人的生命是生命意味的立足点,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D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打破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早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生态文明美是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这是当代自然环境审美观的观点。B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是,种群的生命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C自然美能够存在的基础和它跟社会美区别开的关键是自然性,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D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然而生态意味的美却是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视角下,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两者结合则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B因为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所以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不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重视生态,而且它们的实质也是基本相同的。C所谓自然环境审美,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就是自然环境美在生态文明;自然环境的美,应当体现通常所说的生态与文明的统一。D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生态审美导入生态公正思想,体现出生态的兼容性,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也获得尊重。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建州都督王杲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注】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赔累:赔钱亏累。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振恤”,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作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译文:_(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虞丞相挽词三首(其一)杨万里负荷便宜重,经纶别有源。雪山真将相,赤壁再乾坤。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世无生仲达,好来未须论。【注】虞丞相:名允文,南宋抗金名臣。虞允文曾率军赢得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大捷,在南宋朝野获得极高声誉。乾道八年秋,赴四川综理军政事务,后病逝。谥号忠肃。雪山:杜甫在八哀诗中赞严武平定吐蕃叛乱:“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仲达:司马懿的字。三国时有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8这首挽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_9联系全诗,赏析“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一联的意境。(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描写诗人因品德高尚被众小人嫉妒诬陷的诗句是“_,_”。(2)李白的蜀道难中“_,_”两句通过人的动作从行人的感受角度衬托出蜀道之高危。(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句是“_,_”。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莲花布鞋马犇落了一场雨,平添了几分凉意,尤其是近几日。更准确地说,此时用“凉”已不妥帖,应改为“寒”,是平添了几分寒意。我正打理着窗台上的秋菊,暗想,晚上弄几盅老酒,边饮边赏,岂不是雅事?正思忖间,一阵电话铃声把我从遐想中拖拽出来。尾号:9654。是老友徐东南。东南是苏北人,用他们当地方言念这几个数字,谐音是“酒足误事”。东南自打认识我,就没换过号,他总说“小酒怡情,大酒伤身,酒足误事”。从某种程度上讲,“9654”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与告诫。他还和我约定,见了这个号码就意味着想和兄弟小酌一杯。而这次不同,他让我去他家,我觉得奇怪。不容多想,我端了一盆秋菊直奔徐家。东南的娘在他十几岁时就病逝了,而东南的妻子在怀孕6个月的时候遭遇了车祸,两条命都没保住。东南和他那耳朵有点背的爹相依为命也有20年了。说白了,这是一个由两个光棍组成的家。这也是他让我来家里吃饭,我感到奇怪的原因。一踏入他家的门,我的注意力就被鞋架最上层规规矩矩摆放的一双女式手工布鞋吸引住了鞋面绣有粉色的莲花,针法细密。这个家里有了新的女人!我情不自禁地向几个房间环视。“贤弟,快来,昨天一个同乡带来了无肠公子,所以特邀你来寒舍品尝。”东南故意文绉绉的,以此来彰显他来自南方的“公子才情”。我没多说话,只是举了举手里的秋菊。卧室的门半掩着,老爷子坐在床边,腿上摊放着一本旧相册,静静地翻着,偶尔凑近,小心地、轻轻地抚摸着。我刚想打招呼,东南却向我摆摆手,示意我在客厅里坐下。东南进了厨房,打开蒲包,里面有十只蟹,公母各半。他在水池里放了些水,把蟹倒出来,那些蟹立刻张牙舞爪来回横行。“重阳过后,螃蟹无论公母,无不肥大,味道一个赛一个。”东南话音未落,出来方便的老爷子一眼看见了螃蟹,抬手指点着说:“你娘从来不吃螃蟹,你忘了?咱们吃蟹,你娘她吃什么?”东南赶紧大声说:“知道,知道。”停顿一下,又说:“她爱吃阳春面,一会儿单做。”老爷子抬起的手放下了。我的猜测是对的,这个家有新女人了。也就是说,东南有继母了。从卫生间出来,老爷子突然一拍脑门,讪笑着自嘲:“瞧我这记性,你娘不是去哈尔滨旅游了吗?”他歉意地看了我一眼,说:“咱们吃蟹,咱们吃蟹。”老爷子回卧室了,不一会儿,卧室里传出了他可以撼动楼板的声音:“喂,老伴儿啊,昨天的电话撂下也没多久,但还是忍不住想打一个。今天都去哪儿了?快给我讲讲。”话音刚落,老爷子就从卧室出来,抬腿又进隔壁的房间。“啊。老头子。”竟然是细细的女声,“今天去了中央大街,你当年邮过中央大街的风光明信片给我,所以我瞅着这里什么都眼熟。”我听出来了,是老爷子在装老太太的声音。老爷子从隔壁的房间出来,又进入卧室:“老伴儿啊,秋天了,那边早晚凉啊,穿上那年我送你的毛衫,就是右下边有朵莲花的那件。对,对,对了,你走时忘了拿上莲花布鞋,带上它多好啊,走路轻便,和毛衫又配套”我完全可以想象老爷子在卧室说这番话时的表情。我的眼睛不自觉地向鞋架上望了望。老爷子还在说着什么,东南已经端起泡好的普洱踱过来。他一脸庄重地苦笑。本来不想解释,略略沉吟,还是语气稍稍沉重地开了口:“老弟,弄糊涂了吧?家里仍然只有我和我爹。”我更为惊诧,直指那双莲花布鞋。东南说:“过去,我爹天天写信,写上我家的地址和我娘的名字,邮出去。待收到信,他会放进一个专门放我娘东西的柜子。自打我给我爹买了这部手机,他每天都会像刚才那样和我死去多年的娘通电话”那天的蟹、酒以及屋里的空气都有点苦涩。(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布局精巧。先是“家里有了新的女人”,进而“东南有继母了”,设置悬念,扣人心弦,作者最后才抖开包袱,使读者豁然开朗。B作者多次运用细节描写,精妙传神。老爷子“摊放”相册“抚摸”,徐东南“踱过来”“庄重地苦笑”“沉重地开了口”便是明证。C小说中的“我”是线索性人物,以旁观者的视角,客观、冷静地介绍了徐东南老父亲的生活与精神状态,是小说中至关重要的角色。D这篇小说情节起伏,一波三折。主体部分是在徐东南家里发生的事,所以开篇介绍了“9654”的含义那一部分,属于画蛇添足。E小说结尾“苦涩”二字,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指老爷子的“苦”,又指徐东南的“苦”,也与开头的“寒”“凉”照应。(2)小说中的“老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_(3)小说中多次出现“莲花布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_(4)有人说,徐东南不改变父亲的生活状态,是为了给他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生活空间;也有人说,让老人长久地陷入思念的痛苦之中,是儿女的不当。你怎么评价徐东南的做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分析。(8分)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张岱年: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求真之志李存山张岱年1909年出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1995年,86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最有意义的第一次是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这是平生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一个在书斋和讲堂度过一生的哲学家,为什么在晚年还如此欣慰地忆起听到抗战胜利消息的那一天?因为这其中包含着诸多亲历的苦难和辛酸,包含着对抗战胜利的殷切期盼,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张岱年在八十自述中说:“我少年时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痛感国耻的严重,于是萌发了爱国之心,唤起了爱国主义的情感。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自审没有从事政治活动的才能,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张岱年始终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20世纪30年代,张岱年发表多篇哲学论文。1933年,他在大公报上发表论外界的实在,用经验证明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来论证“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外界的客观实在性。当时,日本的铁蹄已迫近平津城下。张岱年的哲学论文正是在国难深重的关头,把“求真之诚”与坚定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信念联系在一起。1935年,国闻周报分两期连载张岱年的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他在文中说:“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际,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唯有赖文化之再生,然后中华民族才能复兴。”“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民族再兴只是空谈。”张岱年厚重的历史使命感跃然纸上。1937年7月29日,日军入侵北平。清华师生纷纷离校,张岱年与学校失去联系,未能随校南行,滞留北平。虽然时局动荡,生活艰辛,但张岱年和滞留北平的一些学者抱定一个信念:不与敌伪合作,不到伪北大和伪师大去教书。张岱年后来回忆:“我当时想,今日固然是国家艰难之秋,实亦民族中兴之机,个人不应颓唐丧气,因此勤力攻读,专心撰述,以期有补于来日。”他为什么怀有如此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胜利信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张岱年认为这是日本正在加速自取灭亡,中国抗战胜利在望。于是,他动笔撰写其在哲学理论上的专著天人新论,意为“将欲穷究天人之故,畅发体用之蕴,以继往哲,以开新风”。此专著原计划写“方法论”“知论”“天论”“人论”四部分,但到抗战胜利,终因“乱世治学”“生事颇窘”,仅写成哲学思维论事理论知实论品德论四部论稿,后又以天人简论来简述其历年致思的哲学要旨。1943年,张岱年会晤私立中国大学校长何其巩。何其巩得知张岱年著有中国哲学大纲,恐其在战乱中遗失,建议张岱年到中国大学讲课,借此将大纲印为讲义。张岱年欣然同意,大纲作为讲义第一次排印。此书历经坎坷,先后以“宇同”和“张岱年”的署名公开出版。后又多次重版,至今仍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代表性著作。张岱年在抗战时期写有一首新诗,诗中说:“东南起太平洋之滨,西北越昆仑山之巅,吾族经营此大地,已逾五千年。我们创造了崇高的伟大文明,我们从来有光辉的革命传统。我们的成就是人类的光荣,我们的努力将永久延续以至于无穷。我们的理想是世界大同,我们的愿望是永久和平。然而我们的疆土与文明不容许任何侵犯,我们誓以神圣的血液为之作干城。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照耀一切的巨星。”一位哲学家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中写出这样的诗句,可想而知,他抱定必胜的信念。因而,当他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时必定欢欣鼓舞,以至日本投降日成为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张岱年一生中最难忘的“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是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直到晚年,他回忆起这个“第一次”,仍会生起欣慰之感。B张岱年走上学术道路,进行学术研究,出发点是为了救国。终其一生,他的学术研究始终没有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脱离过。C张岱年满怀爱国主义情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他认为,有了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就能够拯救中华民族。D北平沦陷期间,张岱年尽管生活艰辛,但毫不颓唐丧气,反倒更加勤力攻读,专心撰述,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E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让张岱年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抗战胜利后,他开始撰写自己的哲学理论专著,意欲开创新的社会风气。(2)张岱年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答:_(3)文章结尾段引用了张岱年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张岱年的什么思想?在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分)答:_(4)张岱年认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靠的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答:_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灵江两岸水系通过环境整治,沿江布局4个公园,打造成“十里灵江、十里画廊”。灵湖上有汀州绿岛,驾舟浮水如同进入_的画境之中。夏日,黄山脚下国家4A级芙蓉风景区群峰嵯峨,怪石罗列,湖泊静谧幽深,在夏日阳光的映射下,_相映成趣,令游人流连忘返。从“金山银水”的阿勒泰到“塞外江南”的伊犁河谷,再到“万山之祖”的帕米尔高原,当地群众见证了“金山银水”与“_”和谐共存的情形。A绿水青山湖光山色山清水秀B湖光山色绿水青山山清水秀C绿水青山山清水秀湖光山色D山清水秀湖光山色绿水青山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美国从一开始就对亚投行表示否定和拒绝,直到3月中旬,英法等欧洲国家先后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之后,美国才意识到这些传统盟友不仅急于和中国合作,而且似乎还很急于摆脱自己。B在哈尔滨举办的日本电影周以及后来在我国其他城市陆续上映的几部日本影片,都是近几年日本电影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C正在审议中的法官修正草案规定法官的任职条件是,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和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两年。D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从严监管,企业遵纪守法,更重要的还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起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和相关制度。15依次填入下面两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有记者问怎样看待小说家与评论家的关系,莫言笑笑说:“我想,小说家就是一些这样那样的母鸡,_。”(2)某些棋手对于胜负耿耿于怀,_。相反,命悬一线的局面更加激起了他们的强大斗志。这些母鸡下出来的蛋就是小说小说就是这些母鸡下出来的蛋即使处在极度劣势之中亦不轻言放弃因而处在极度劣势之中亦不轻言放弃ABCD16在下面两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一尊雕像和一把尺子,_,这个事物是什么?答案是“法”。雕像是西方人熟知的正义女神,她一手提天平,代表正义与公平;一手持剑,代表制裁力。_,如管子中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中国人习惯将法律比作尺子等度量工具。施乃康说,雕像与尺子的形象恰好说明,中国与西方国家对法律的不同认知。_,而中国人多数习惯将法律作为工具理解。17下面是关于音乐的思维导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6分)答: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个小朋友拿着两个苹果,妈妈问:“给妈妈一个好不好?”小朋友看着妈妈,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此刻,妈妈的内心有种莫名的失落。孩子慢慢嚼完嘴里的苹果后,对妈妈说:“这个最甜的给妈妈。”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A。A项,偷换概念。原文是“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2解析:选D。D项,该项对“生命意味的美”和“生态意味的美”理解和分析恰好与原文第四段中第三方面内容意思相反。3解析:选B。B项,原文第三段为“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4导学号30250036解析:选D。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所在的语段,大体了解基本意思,然后按内容进行必要的切分。也可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进行断句,比如“矣”“否则”等。5导学号30250037解析:选D。“致仕”指官员退休回家。6解析:选C。“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不是张学颜下令。7(1)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2)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参考译文:张学颜,字子愚,是肥乡人。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人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王杲更加恨了,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贾汝翼拒绝王杲赠送的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杲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各部落听说大军将要出动,都逃窜藏匿在山谷。王杲害怕,十二月约了海西王台送还俘虏、物资讲和,张学颜因此安抚他。当时张居正掌握国政,认为张学颜精于心计,十分倚重信任他。张学颜写了会计录用来查考核算出纳。又上奏一条条详细地测量土地的条例,处理两京、山东、陕西功臣皇族的庄田,清理超额、脱漏、假借各种弊端。又贯彻到全国,获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多万顷。百姓穷困赔钱亏累的,用湖陂赋税来抵偿。从正德、嘉靖耗费亏空以后,到万历十年,被认为最富裕,张学颜出过力。张学颜八次上疏请求退休,朝廷允许他退休回去。在家中去世。8导学号30250038用典。颔联运用严武平定吐蕃叛乱与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两个典故,十分贴切,概括地道出虞允文平生行迹与功业,气魄宏大,语言遒劲。尾联用诸葛亮死后吓走司马懿的典故,突出了虞允文的才略过人,世无敌手。9“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写虞允文身亡,埋骨地下,只有一弯冷月相伴,场景极为凄凉寂寞。这与前面的功高盖世的业绩形成鲜明的对照,不仅使诗意曲折跌宕,而且切合悼词口吻,在对比中抒发诗人无限的感慨;既表达了对一代名臣的沉痛悼念,又饱含着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10(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11(1)解析:选AB。C项,“客观、冷静”理解有误。D项,“画蛇添足”理解有误,这一部分为下文的故事展开起到了铺垫作用。E项,“苦涩”二字表述的不够全面,还应该有“我”体会到的“苦”。(2)对老伴儿深深的思念与爱恋。老伴儿已经去世二十年了,老爷子还记着她爱吃什么,还“打电话”给亡妻,叮嘱她早晚凉,穿毛衫。生活寂寞,内心孤独。“翻看”“抚摸”照片,没有电话之前一直给老伴写信,有电话以后,每天都给老伴儿“打电话”。沉湎于往事,执拗地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告诉徐东南“你娘从来不吃螃蟹”,又说“你娘不是去哈尔滨旅游了吗”,打电话时,自己说完又跑到隔壁的房间装老太太的声音说话。(3)“莲花布鞋”是文章的线索,串联了文章,并层层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一双摆放在鞋架上的“莲花布鞋”,电话里提及要与那件有莲花的毛衫配套的“莲花布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深爱妻子,时刻感受到亡妻存在的痴心老者的形象;“莲花布鞋”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媒介,也是徐东南父亲对母亲爱的具象化体现。一双鞋是爱的缩影。(4)(示例1)我认为徐东南不改变父亲的生活状态,是为了给父亲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生活空间。理由:文本:父亲抚摸相册、沉浸在思念中时,徐东南不让“我”打断父亲;父亲说“你娘从来不吃螃蟹”时,徐东南配合说“她爱吃阳春面,一会儿单做”;父亲往返于两个房间打电话,徐东南也不加以制止。分析:徐东南知道父亲二十年来一直思念老伴儿,自己已经沉浸其中而又自得其乐,这本身就是老人家晚年的“幸福”生活,所以他极力配合父亲,帮助父亲营造一个母亲还活在这个家里的氛围,让父亲的幻想更接近真实,这种默默的支持是对老人的理解与尊重。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用善意的谎言来营造一种氛围,不轻易改变亲人与朋友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这应该是对他们最好的理解与尊重。(示例2)我认为徐东南让老人长久地陷入思念的痛苦中,是作为儿子的不当。理由:文本:父亲抚摸相册、沉浸在思念中时,徐东南不让“我”打断父亲;父亲说“你娘从来不吃螃蟹”时,徐东南配合说“她爱吃阳春面,一会儿单做”;徐东南母亲去世二十多年了,过去他的父亲天天写信,现在又每天都打电话,徐东南不加以制止。分析:老人想念去世的老伴儿,其情可贵,但这不是一份真实的生活。父亲不厌其烦地给老伴儿打电话,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这样下去会给老人的身体和精神带来影响。徐东南如果一味地配合父亲,不做改变,只能让老人陷入无限的思念与痛苦中,他应该适当地加以干预和改变,让父亲走出幻境,拥有现实生活的快乐。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鼓励遇到磨难的亲人与朋友,让他们直面生活,走向现实,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和快乐。12(1)解析:选BD。A项,“一生中最难忘的”说法有失严谨,由原文“86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可知,抗战胜利是他难忘的“第一次”之一,但是否是“最难忘的”文中没有提及。C项,“有了,就能够”表述过于绝对。由原文“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际,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可知,“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对拯救中华民族而言,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E项,“抗战胜利后,他开始撰写自己的哲学理论专著,意欲开创新的社会风气”表述错误,原文说张岱年的哲学理论专著的撰写始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2)解析:通过阅读可知,文章主要叙述了传主张岱年的爱国之举,颂扬了他的爱国情怀。其爱国情怀主要体现在他以学术为救国之策上,分析时可以从他走上学术研究之路的初衷和开展学术研究的举措入手。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