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僵局问题的研究综述.doc_第1页
我国公司僵局问题的研究综述.doc_第2页
我国公司僵局问题的研究综述.doc_第3页
我国公司僵局问题的研究综述.doc_第4页
我国公司僵局问题的研究综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我国公司僵局问题的研究综述 姓 名: 刘晓霏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法 学 班 级: 法学52班 学 号: 2265207 指导教师: 付坚强 职称: 讲师 2008年 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我国公司僵局问题的研究综述 法学专业学生 刘晓霏指导教师 付坚强 摘要:公司僵局是英美法上的一个概念,是闭锁公司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最有可能产生的现象。公司僵局产生的原因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但其深层次原因是公司的制度安排和闭锁公司的组织形式。打破公司僵局的法理基础主要有期待权落空理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公司契约理论、关系合同理论和救济先于权利理论。解决公司僵局的途径可分为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后者又分为司法法律途径和非司法法律途径。具体方式有通过章程防范、裁判解散公司、判决公司分立、强制股权收购及其他可替代性措施。关键词:公司僵局;法理基础;解决途径the summarize on the matter of corporation deadlock in chinastudent majoring in law liu xiaofeitutor fu jianqiangabstract: company deadlock, the block system company in particular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is most likely to produce, is a concept exists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aw. there ar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reasons on the company deadlock, but its deep level reason is companys system arrangement and the block system companys organization form. legal principle theory of breaking the company deadlock is the dashed expectation rights theory, the company society responsibility theory, the company contract theory, the relational contract theory and the relief is before the right theory. the way to resolve the company deadlock can be divide into anticipation the guard and afterwards melts, the latter divided into the judicial law way and the non-judicial law way. the concrete way is through the regulation guard, the referee dismisses the company, and the decision company establishes separately, the compulsion stockholders rights purchase and other interchangeability measure.key words: corporation deadlock; the elements of nomology; method of solution公司僵局是公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问题,也是美国公司法上一项常见的处理制度。但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无成文法上的解决机制。公司法修改后,规定了股东在此情形下可以请求司法机关介入以解散公司的方式解决。虽然填补了这上面的空白,但立法仅以寥寥数字予以规定,既缺乏操作性,有无具体程序上的保证,无疑给实践带来巨大困难。针对此问题,学术界对公司僵局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展开了广泛讨论,并在借鉴国外相关处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多我国公司僵局的解决途径。本文将从公司僵局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打破公司僵局的法理基础、公司僵局的解决途径几个方面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出目前我国公司僵局问题的研究成果。一、公司僵局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公司僵局是英美法上的一个概念。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理论上,对公司僵局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据此探究出产生公司僵局的诸多原因。现从以下两方面具体阐述:(一)概念据布莱克法律辞典,公司僵局是指公司的活动被一个或者多个股东或董事的派系停止的状态,因为他们反对公司政策的某个重大方面。而麦尔廉- 韦伯斯特法律词典则认为公司僵局是指由于股票投票中, 拥有同等权利的一些股东之间或股东派别之间意见相左、毫不妥协,而产生的公司董事不能行使职能的停滞状态。事实上, 英美法系下的公司僵局有着丰富内涵和外延。如美国公司法学者汉密尔顿认为, 所谓“僵局”是指能有效阻止公司采取行动的控制安排。休斯顿大学法学教授t. s.柯文顿把公司僵局定义为“在公司运营中无法获得必要的表决以对关键性的业务做出决定”。综上可以得出,公司僵局的产生是基于管理层、决策层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我国公司法上没有公司僵局的规定,学界较早比较系统地论述公司僵局问题的学者为中国政法大学的赵旭东教授,他将其定义为:“因股东间或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导致公司的有效运行机制失灵,股东会或董事会因对方的拒绝参会而无法有效召集,任何一方的提议都不被对方接受和认可,即使能够举行会议也无法通过任何议案,公司的一切事务处于一种瘫痪状态。”1501 我国学者基本上都赞同赵旭东教授的解释,表述如下:公司僵局是指因股东之间或董事之间或者他们之间出现自身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导致公司的运作机制失灵,股东会、董事会因对方的拒绝参会而无法有效召集;或虽能如期举行会议,因任何一方的提议都不被对方接受和认可,也无法形成任何决议,公司运营陷于瘫痪,已经不能够为股东和债权人的最佳利益行事的一种僵持状态。公司僵局的出现是和公司的目标相违背的,并且对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产生重大危害:因经营决策无法做出,公司的业务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因管理的瘫痪和混乱,公司的财产在持续的耗损和流失;因相互之间的争斗,股东和董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无谓地耗费,各方之间已丧失了最起码的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已完全破裂。1 因此深入分析公司僵局的原因,探究打破僵局的法理基础,从而提出预防和化解之道成为必要。(二)产生原因李泫永、官欣荣在公司僵局与司法救济中指出公司僵局产生的原因是:(1)有限责任公司封闭的特性,(2)法定资本制和资本不变原则,(3)现行的法制缺陷。2清华大学法学博士鲍为民通过研究美国公司僵局制度得出:“从表面上看,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来自股东或董事之间的分歧和对立,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来自于公司法的制度安排和闭锁公司的组织形式。”3首先,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公司决策原则,即体现资本民主的“股份多数决”给公司僵局的形成提供了制度土壤。其次,体现资本维持和充实的“股东不得抽回出资”原则和闭锁公司的组织模式导致了在公司僵局形成前,股东难以避免僵局的产生;在僵局形成后,股东又难以靠自身力量打破僵局;最后,尽管法律赋予股东自愿解散公司的权利,但股东往往未在章程中一一罗列未来可能的各种情形,从而在形成僵局时无法援引章程解散公司来打破僵局。上述两种观点虽然研究的出发点不同,表述的侧重点也有区别,但实质的结论却是不谋而合的,即:公司法的制度安排和闭锁公司的组织形式。范黎红则独辟蹊径,从公司管理层入手,认为公司僵局根源于公司内部存在的尖锐矛盾损害了公司的人合性。公司人合性的丧失,是造成公司僵局的本质因素。4温玉娟在总结了诸多学者的观点之后认为,公司僵局产生的一般原因是:(1)资本多数决原则 (2)法定资本制度 (3)封闭公司的封闭性和人合性;我国的特殊原因是:(1)公司章程缺乏对僵局的预先防范规定,(2)股东素质的现实状况。5二、打破公司僵局的法理基础为了打破公司僵局,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的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理论来予以论证,有些理论还为司法的介入提供了学理上的支持。各国学者所提出的相关理论主要有期待权落空理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公司契约理论、关系合同理论及救济先于权利理论,具体阐述如下:(一)期待权落空理论该理论是借鉴了英美法系中股东的“期待利益”,从美国公司法中发展而来。该理论认为, 公司是以章程这一契约化载体为中介而形成的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以及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契约, 对于该契约的全面、实际履行, 每一位股东均有期待的权利和利益。该理论的支持者李泫永、官欣荣进一步主张,“股东可以基于一定的缔约环境或情势而成立公司,也可以因缔约环境或情势发生重大变更而解散公司,但只能在特定的事由发生导致其期待利益落空时,才可以请求解散公司”等司法救济。6公司陷入僵局,股东应有的参加公司决策和管理的权利以及获得股利等利益之期待落空,因此,应当赋予其请求救济以至申请司法解散公司的权利。(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肇始于20 世纪初美国的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对传统公司法理论产生冲击。美国知名财产法学者约瑟夫w欣格( josephw. singer)教授提出,公司应当被看作一个“公共企业”( common enterp rise) ,并且所有的当事人都必须对公共事务拥有发言权,而财产所有人对社会以及那些他们与之建立了持续的相互依赖关系的人们负有社会责任,其核心的观点是保护对于构成“公共企业”的所有关系的信赖。7611-751它主张现代社会中的公司不仅仅是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工具,而应是最大限度地顾及和实践包括股东在内的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组织体系或制度安排,并通过强化董事对相关利益者的义务、改革公司的经营管理结构,将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落实到公司治理之中。基于此,我国著名法学家刘俊海指出,作为公司权力配置和决策机制共同作用的一种结果,公司僵局实质上就是公司治理中出现的极端情况。在公司僵局中,受到损害的不仅仅是公司中股东的利益,而且包括所有与公司的兴衰存亡存在利害关系的人的利益。为促进公司与外界的和谐相处,并最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社会某方面的公共利益,应当打破公司僵局,将其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86-7(三)公司契约理论公司契约理论源于罗马法,经过现近代两大法系国家法律的认可,已经成为现代公司法的通说。该理论认为:公司实际上是股东之间所缔结的契约,他们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际上取决于他们之间所缔结的契约。我国学说大多采取公司实在说而否认公司契约理论。为了解决公司内部所存在的问题,张民安教授指出,“我国公司法应当像两大法系国家那样将公司也看作是一种契约,该种契约同一般契约并没有什么区别”。9该理论强调契约自由的精神,即公司的交易者是自愿参与到公司中来并在互利的期望和承诺的基础上合作,参与公司的股东在塑造他们之间的合约安排时应当是完全自由或原则上是自由的,公司法只是一套非强制性的模范条款。因此,在是否选择退出公司方面,股东亦享有完全的自由。当股东的权益因公司僵局而陷入泥沼无法自拔时,解除公司契约应为股东的一种选择。 (四)关系合同理论传统的契约理论将合同视为不连续交易,然而现实中许多合同长期存续,合同各方接触频繁,缔约方的利益需求因外界情形变化而经常调整,这种传统合同法无法解释的合同,被麦克尼尔教授称为“关系合同”,如婚姻、雇佣、特许经营、合伙等合同。该理论主张,只要缔结了这种关系合同,就不能期待一次缔约,终生受用,而必须应时而变。 国内有学者把它称为“公司合同” 1019。公司合同的长期性、封闭性、复杂性和不断调整变化的特点就为公司僵局埋下了隐患。在“关系合同理论”看来,此时的僵局就相当于一种合同的纠纷,而由法院来解决合同纠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五)救济先于权利理论该理论以民法上的“个人行使权利的边界应以不损及他人及社会公共利益为限,否则法律将予以限制和干预”为支撑,认为“没有保障的权利是没有意义的,保护重于赋予”。 1186公司僵局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是各方股东或董事行使法律赋予或是彼此间协议及公司章程授予的权利的结果。股东或董事合法行使其表决权无可指责,然而行权的后果却使得其行权的对象公司遭受财产上和非财产上的损失和不利益,而且最终将殃及行权者本人,因而这样的结果是极不可取的。面对不仅殃及行权者自身,而且波及具有独立人格的团体法人公司以及公司的众多利益相关者这样的行权后果,法律无论是为救济股东自身权利计,抑或是为保护他人之利益计,对公司僵局进行司法干预并施以救济皆是正当的,也是必要的。三、打破公司僵局的途径学者们关于打破公司僵局的法理基础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破解公司僵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期待权落空理论、关系合同理论为司法介入公司僵局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我国学者在打破公司僵局的途径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笔者综合各种救济途径,试从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两方面进行综述。(一)事前防范李曙光提出,由于新公司法给了公司章程更大的自治空间,根据新公司法中体现的“约定优于法定”的授权性规定精神,股东可以通过发挥公司章程中“约定性条款”的作用为预防公司僵局、破解公司僵局、确保公司正常运营提供有效的途径。12还有学者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在公司章程中科学合理地设计表决权制度和设置公司的治理机构,以做到既不违反法律,又能达到预防公司僵局的最佳效果。13 上述主张公司僵局的解决应通过事前防范的方法,虽然具有避免漫长的争讼、减少诉讼负担、保存公司财产、维护债权人及其他社会相关利益者的权益的优点,但是当公司章程没有规定预防公司僵局的应对措施或公司章程的预防措施仍不足以阻止公司僵局的发生时,公司股东就必须另寻破解公司僵局的其他法律救济措施。因此,公司僵局的事后化解是必不可少的救济途径。(二)事后化解1.司法途径(1)司法介入的相关问题在支持司法介入的学者中,范黎红首先提出,我国司法介入公司纠纷应采取分类介入的模式。在论司法对公司僵局纠纷的分类介入中,他对两大法系司法介入公司僵局纠纷进行了比较,综合两大法系提出对公司僵局纠纷采取分类介入的模式:对违反法定或约定义务造成的公司僵局纠纷,司法完全干预,体现国家公权力对公平这一法律终极目标的维护;对纯粹商业意见分歧造成的公司僵局纠纷,司法谨慎介入;对基于公司运营以外的其他因素导致的公司僵局纠纷,若纠纷导致当事人缔结关系的基础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法官则应当在自由心证的基础上考虑同意一方股东的退出请求或者解散公司。4鲍为民通过研究美国法上的公司僵局处理制度,认为我国在公司僵局的司法介入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自力救济优先原则。这是指在公司僵局形成后,首先要由当事人自行协商,通过设置诸如“经过连续的两次股东会”等程序性要求来给予股东对僵持意见的充分考虑和协商时间;如果协商不成则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转让股份的方式解决僵局。第二,商事主体维持原则。解散公司对僵局而言无疑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案,但对那些经营状况良好或者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公司,因为其内部决策和管理机制的暂时失灵即终止其“生命”,显然成本过高、浪费了资源。第三,限制股东诉讼解散公司原则。如果一味纵容股东提起解散公司的诉讼,一方面可能导致股东为达到其他目的而滥用该权利,如以此作为退出公司前讨价还价的手段;另一方面,判决解散公司往往会不合理地施惠于僵局的一派股东而牺牲另一派股东的利益。3(2)具体方式第一,判决解散公司。多数学者以新公司法183条为依据,在理论上和内容上进行扩展提出应采用判决解散公司的方式,并且对判决解散公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模式进行了分析。第二,判决公司分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郑泰安,李鹏独树一帜,认为公司分立作为解决公司僵局的司法手段比公司解散有较为明显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其一, 公司分立能够保全公司, 避免因解散公司而丧失公司的商誉、营运价值, 减少司法干预的成本。从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来看, 主要在于公司“人合”性基础的丧失, 并非公司本身没有存在的价值。解散可能将使一个本具发展潜力的公司毁掉, 实属下策。其二, 强制解散公司有可能不合理的损害一方股东的利益而施惠于另一方。其三,公司解散对财产的分配是盲目的, 只考虑财产本身的价值, 得到的或许就是财产的简单相加。而公司分立既要考虑财产的价值, 更还要看重财产之间的有机整合, 使它们具有一定的营运价值, 否则, 分立也就失去了意义。毫无疑问, 公司解散后再试图重新设立公司, 远不如公司分立简洁有效。该学者进一步提出了以强制公司分立解决公司僵局的构成要件即公司股份总数10%以上的股东提出诉讼请求,由申请股东证明股东确已陷入僵局, 当事人无法自行恢复,公司须可被分立,须由公司提出答辩。14第三,强制股权收购。支持这一方式的学者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中,鲍为民认为强制股权收购应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司法介入模式,他提出“我国应该建立一种以强制股权置换和强制解散公司为主体的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至于法院任命破产管理人或者监管人、任命临时董事以及行使直接司法管辖权等,就我国目前的法律传统和环境来看,还没有适用这些制度的条件,不应不加选择地一概引进” 。3他同时还证实了该制度的合理性:强制股权收购制度不仅使受害股东能够以公平合理的价值退出公司,而且不会影响公司的存续,既可以使公司僵局得以解决,又避免了公司解散的命运,充分保存了公司的营运价值,是一种“双赢”的救济措施。陈斯认为,新公司法73条、75条的规定可以认为是我国公司法的一个重大突破,因为该条实际上为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公司股份的强制收购提供了法律依据。15第四,其他可替代措施。黄美园,周彦提出了判令变更公司章程、判令公司决议无效以及允许股东享有某种权利等措施;兰艳、唐烈英、高汗等人认为,指定临时接管人和任命临时董事是可行的;2.非司法法律途径(1)仲裁支持这一方式的主要有陈开梓、兰艳等人。主要基于以下理由:首先,仲裁不公开进行,而且应当事人的要求裁决中可以不写明事实和理由,有利于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以及当事人的隐私;其次,仲裁程序灵活简便,可以迅速解决引发公司僵局的争议,以节省当事人的时间,使公司与其成员能尽快摆脱僵局,而且通常仲裁费用较少;再者,仲裁员熟悉企业事务与公司运作,能够对公司僵局作出专业性判断和解决;最后,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双方具有约束力,可以有效解决公司僵局。(2)调解彭春凝在公司僵局救济的模式选择调解中指出,无论采用何种救济措施法院对公司僵局的介入实质上都会侵犯股东的自治权益 。封闭公司僵局的起因是因为误解和缺乏沟通,法院的介入会激化矛盾,即使获胜一方得到或维护了自己的权利,但他和其他股东之间的关系都被彻底破坏了,而调解具有面向未来的特点,它更适合于调解当事人不愿和不能中断相互关系的争议。在公司僵局使公司“人合性”基础出现危机时,本着非解散措施优先的原则,尽可能进行调解。16 四、结语 我国新公司法对公司僵局的司法解决办法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该条就是公司法关于打破公司僵局的唯一规定,其赋予了持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在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时,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散公司的权利。因此,请求解散公司成了现实中最普遍的公司僵局处理方法。但由于司法实践的不足及立法技术的不成熟,对公司僵局中解散公司之诉并没有具体的程序上的规定,给司法实践造成极大的不便,仍需通过司法解释对此规定加以完善。学界提出的解决方案大多是借鉴英美法系的做法,英美法系国家的法院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力度是大陆法系法院难以企及的,美国公司法上的“任命破产管理人或者监管人”、“任命临时董事”以及“直接司法管辖权”等解决公司僵局的措施,对于秉承大陆法系传统的我国法院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方案都可以照搬适用。应在多大的范围和程度上介入公司管理层面这是在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中需要回答的问题。在我国法律对于公司僵局的处理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深究每个方案的可行之处,并联系我国实际,构建适合我国特殊情况的公司僵局处理机制。参考文献:1 赵旭东. 公司法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01.2 李泫永,官欣荣. 公司僵局与司法救济j. 法学, 2004(4).3 鲍为民. 美国法上的公司僵局处理制度及其启示j. 法商研究, 2005(3).4 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