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_第1页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_第2页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_第3页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_第4页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东莞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百年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传统。所以今天在 谈到校园文化建设时,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继承这一百年来学校 优秀的文化传统。 按理说,一所学校办了一百年,它的传统就应该摆在那里了。但是事实上 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的传统究竟是什么?怎样界定和描述这种传统? 回答这个问题竟然是非常的艰难。 由于中国现当代史的复杂多变性(特别是建国以来学校办学受到了历次运 动的干扰, “突然中止”事件太多,这种现象导致的对文化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它往往造成深刻的文化内伤) ,我们传统往往是间断的,我们学校往往是迂回着 前进的。有时候转了一个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又回到了原点,甚至比原点 还要低。我们讨论问题时,还常常得找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高度。 举个例子说,我们最近在历史档案文献中,找到了我们学校学生三十年代 中期办的一份学生刊物,就叫作莞中学生 ,这个刊物当时是季刊,每期有厚 厚的一本。我们仔细阅读了其中的几期,发现当时学生有充分的自主精神,有 相当高的学术水平。他们研究的问题是那样的有深度,又是那样的贴近社会和 人生。比如说,一九三六年的一期上有这样的几篇文章:“论日本二、二六政 变对中华民族前途的影响” ,这篇文章,竟然预计到了一年后的日本将全面入侵 中国;“谈国防文学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对当时比较前沿的思想动态的了 解竟然是那样的透彻。而今,我们的学生也办了两个刊物, 云雕和莞中风 采 ,这在东莞市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但是与六十多年前学生办的刊物比较, 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今天要达到历史的高度,还得付出非常的努力。十年 前,我们学校开始筹办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一直以来顶着很大的压力。可 是我们在读这本刊物时发现,三十年代我们学校就已经有了话剧社、歌剧社、 音乐社等艺术社团,而且在社会上反映非常之好。那时,我们的学生晚上办夜 校,帮助社区的居民识字、扫盲、学文化,而这些活动全是学生自发组织的。 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学生的这种自治的传统是什么时候丢失的? 审视我们的办学历史,发现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校园文化建设是不连贯 的;办学理念是不一致的。有时候学校的办学理念似乎非常明确,但是过了一 段时间,这种理念就不能够坚持下去了;再过一段时间,这种理念似乎消失了。 后来,又被人重新提起,又在原来的起点重新做起。如何理清我们的办学思路, 明确办学的理念,建设有传统特色的校园文化,这是我们在百年校庆时所面临 的首要任务。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提出来,那就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干预 太多,历次政治运动的非教育因素对学校影响太大。使得任何一位在任的校长 都不可能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完全实施下来(这里,且不讨论是否所有的校长都 有一种明确的办学理念) 。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办学的案例,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做了二十二 年校长,他的办学理念就是一以贯之的,他一直坚持了这种办学理念。苏联的 体制跟我们比较接近,可人家为什么能够坚持得那么好呢?我读了帕夫雷什中 学的一些历史文献,比如说,在一些集会上校长和教师的发言,发现人家说的 都是实实在在的真话。可是看看我们同时期的一些发言,充斥了套话和假话。 很多发言稿都有十分明确的应时性,只要过了几年再拿过来看,就有不忍卒读 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 三个原因:突然中止的事件;政治及上级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干预; 真正的内行治理学校的不多。 重点中学要办出特色来,要办出水平来,首先就得坚持一种办学的理念, 一种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坚定不移的办学理念。学校必须有这个自主权。现在 教育的主管部门在评估一所学校时,所持的标准过于强求统一,甚至连学校规 模、连硬件设施都有强硬的规定,这恐怕是不利于学校建设自己的有特色的校 园文化的。 关于办学理念的问题,仅就校园文化的建设来看,就可以发现不少的问题。 我们在说到校园文化传统时,一般得考虑: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包含哪几个层 面?怎样使这些传统能够得以连续和传承? 第一、器物层面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 样和言语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质 财富,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 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 一所百年老校总得有自己一种比较稳定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具有人 文性和教育性。 首先是校园的自然环境。校园的自然环境与校园的文化生活是紧密相关联 的。要让我们的学生参与这种自然环境的营造和维护,从而使他们有一种保护 大自然的自觉。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老树,老花园,老植物园等等。如果让我们 的校友回忆起往事时,关切地问起我们在校时栽下的那棵树,现在长得怎么样 了,校园某个角落的那块草坪现在怎么样了,那自然环境事实上就已经参与教 育了,就能够对我们学生说话了。 学校所有的建筑物也应该和谐统一,百年老校应该有一种厚重的文化气氛, 后来的建筑物应该服从这种统一性。走进这所校园的人可以强烈地感受这里有 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这种积淀不是花钱就能办得到的。这需要时间,需要积累, 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遗憾的是这些也是我们没有坚持的。这些年盖房子,投资 了不少的钱,房子的档次也不低。孤立地看,每一座楼房都相当不错,可是整 体地看,似乎就少了一些东西。少了什么?少了文化,少了统一的文化基调。 百年的文化氛围在哪里?百年的文化积淀在哪里?百年传统不能只是停留在我 们的口头上,而要体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硬件建设的环境之中。 现在看来,以绿瓦楼为建设的中心,黄色的墙,绿色的瓦,中式的而古朴 的建筑应该成为这所学校的基调。校园的围墙,也应该是黄墙绿瓦(琉璃瓦) , 这比较容易给人有厚重的文化感。 此外像学校的雕塑、学校的宣传橱窗,都必须能够有这样的特色。要让校 园的器物能够说话,让学校的墙壁能够说话。让见证了学校历史的它们能够叙 说关于校园文化的故事。 这种靠时间积累起来的历史,不是任何一所新校花钱就能办得到的。因为 这种文化,需要积累,需要积淀。这是一种贵族的气派,不是暴发户的可以比 拟的。 我们最近在努力建设绿色学校,又请了一些专家在进行校园环境的整体设 计和规划工作。目的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创设一些文化的东西, 来重新建构一所老校的特色,来弥补我们以往的缺失。 仅仅就一个层面来看,我们就可以发现,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是非常之大 的。 第二、制度层面。 百年老校应该有一种传统的秩序。 制度的规范性、人文性、教育性。 我们学校的管理特色是什么呢?是既有序,又有情,是具有人情味的规范。 学校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宽松的,在这种宽松的基础上,形成了和谐的人 文环境。为什么要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认为教师对教育的参与,不只是在学 校的空间内,在规定的时间。在校园外,在家庭中,在社会上,都需要一种热 情的投入与参与。例如读书备课,这是教师终身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 某位教师的课上得非常之好时,说他是用了自己的一生的经历在备课。这是不 可能有地点和时间的规定的。终身学习也不只是在校园内完成的。如果我们严 格规定坐班制,再加上严格的检查的与考勤。老师们就会觉得这里有一种不信 任。这就等于承认了一种假定:你在学校(固定的空间)必须坐满八小时(固 定的时间) 。这是否就意味着校外就可以不管了呢?人的积极性是一种很怪的东 西,一个人可以就坐在那里,但是他是出了百分之百的力,还是只出了百分之 七十、八十的力,这你是看不出来的。完全在于他自己。所以说,关键的问题 是要如何调动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可是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样遭遇了一种困境。我们周边的学校都是实 行的严格管理的制度。确实有那么一些教师是不太自觉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 展,外面的机会越来越多,诱惑也越来越多。给了教师自主的时间,你不能保 证他们一定会在一种信任之中将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的时间用于教学教育,你 就不能保证它们不会在这些时间里干一些别的什么。 什么样的管理制度才是最好的?不仅能够管理人,还能够教育人的制度才 是最好的。可是怎样建立这样的制度呢? 还有一个数字化管理的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个问题越来越迫近 我们了。科学的管理一定是数字化的、信息化的,它还将会是无纸化的,但是 管理的人文性如何体现呢,教育作用又如何体现呢?这正是我们目前所要考虑 的问题。 第三个层面就是校园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传统首先是习俗和节日,这是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节日须与一定的仪式相配合。仪式的庄严和严格久而久之便能沉淀成一种 文化。比如,毕业典礼,爱鸟节、爱书节、母亲节等等。必须让学生熟悉一定 的形式,从这些形式体验一种文化的传承。这种节日和仪式应该指向人的教育, 服务于一定的教育目的。 我校现有的艺术节和科技节,严格地说来这不是节日,而是一种系列的活 动。这些活动已经持续了十余年来,其实这只是一种校园文化传统的恢复。前 面我们已经提到了,早在三十年代,我们学校的艺术教育活动就一定达到了相 当高的层次。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主要考虑的是使艺术教育在形成学校传统,对学生进 行艺术熏陶,提升其人文素养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样,我们必须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 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艺术节既有传统的因袭,又要年年有所创新。其理念 与指导思想是一贯的,但其内容和形式每年都应该有所创新。 娱乐与教养的关系,艺术节弄不好很容易成为学生一次渲泄的机会,一种 纯娱乐的机会。如果仅仅只满足于让学生参与一些文艺表演活动,那就很容易 滑到这一步的。这显然就背离办艺术节的宗旨的,我们应该以艺术来育人,以 艺术来陶冶学生的性情,美化学生的心灵。 艺术教育要服务于学校育人的总体目标,这是艺术节的基本定位。 我们也是在开展艺术节的活动中,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比如说,艺术 节一直有一个保留节目:诗歌朗诵会。从前我们只满足于凑齐一台节目。能够 使朗诵达到一定的层次就满足了。从前年起,我们将朗诵会定位于主题朗诵会, 每次朗诵会围绕一定的主题,精选朗诵的内容,精心设计舞台背景,设计朗诵 者的服装,设置与主题一致的背景音乐。比如说,早几年的“中国文化之旅” 诗歌朗诵会,以及“爱与和平”主题朗诵会,我们将朗诵的节目文字材料印发 给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欣赏朗诵会的同时接受一次美的熏陶和一次真正的人文 精神的教育。 我们学校从几年前开始开展了“星海音乐角”的活动,这也是在多年艺术 教育的实践中逐渐找到的好形式。学校专门开辟一个角落,在夕阳即将降落的 时刻,青青的草地,温柔的阳光,让我们的学生在钢琴旁静静地围坐着,听同 学演绎音乐大师们讲述的故事。 这就是我们所要追寻的品味!这就是一种办学理念的体现。就是校园文化 的一次重要构建。 构成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的还有这所学校的英雄和故事。这也是我们从前 忽略了的问题。 一所学校的光荣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就建立关于这所学校的英雄和传说中。 如果一所学校没有自己的英雄,没有自己的故事和传说。这所学校就没有历史。 衡量一所学校成功与否,也要看这一点。近年来,我们的教育之所以不成功, 就因为说起英雄来,我们似乎找不到话题。我们有些教师老是将那些考试的前 几名作为英雄,这样的英雄学生不认同,不佩服。 在我们学校的百年历史上,有很多的英雄。比如蒋光鼐就是我们的英雄, 这是一个民族的大英雄,他虽然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一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 说,他最佩服的人就是蒋先生。在民族危难的时刻,能挺身而出,担当其拯救 民族的大任。保卫上海一仗,打得多艰难,为了民族的尊严,十九路军牺牲了 将近一万人。只要想一想,四个月前,东北军几乎没有抵抗就放弃了东北,理 由是打不赢。就知道蒋先生是多么的可贵!这样的英雄,应该要传颂。可是我 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太不够。我们不能够将他的故事演绎得叫人感动,我们 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敢歌颂他,这是我们教育资源的浪费,是校史资 源的浪费,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们老是让学生感到我们在说教,而没能真 正地打动他们。 王志东也是我们的英雄,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英雄。记得在一次财富对话 的栏目中,当主持人问道,在创业之初,你感到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时,王说, 是词汇,当时不但没有案例,连词汇都没有。王虽然暂时地失败了,但他是失 败了的英雄。他是一个在信息时代创造词汇的英雄。他是第一个将 window 汉化 的人,是创造第一个中文平台的人,是第一个建设中文网络平台的人,还是第 一个引领中文网络去与世界全面接轨的人,如果没有他,中国的信息时代的到 来会要迟缓一些时间。可是对于他的意义的认识,我们又能让学生把握多少呢? 还有前面握提到的在三十年代中期,我们的学生能够达到的那个高度,都 是一些美好的传说。要让这些东西深入学生的人心,让这些东西众口流传。 一所老校的文化就在这些传说和故事中,渐渐地流入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 心田。文化就这样积淀下来了。校长会要退休的,教师会要老的,学生是会要 长大的,但文化却可以永远不老,将永远地流传下去。 这些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少了。我们非但没有让真正的 英雄成为故事和传说,还人为地制造了一些假英雄。我们的学生拒绝接受这些 英雄。而在叙说真正的英雄故事时,我们又把他们摆在了说教的层面上,学生 也不相信。当我们所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