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 第四章应用写作的语言和表达方式_第1页
公文 第四章应用写作的语言和表达方式_第2页
公文 第四章应用写作的语言和表达方式_第3页
公文 第四章应用写作的语言和表达方式_第4页
公文 第四章应用写作的语言和表达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应用写作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写作离不开语言,学习应用写作更 应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纯熟地运用语言。也唯 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向人 们传授有关知识, 说明科学道理,向人们宣传正确 的观念,反对错误的论调。我们若能落笔成文,出口成章,无疑会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同时,又能对别人的语言具有 鉴别、欣 赏的能力。所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无论是为 做好工作,还是对个人的成功 处世都是大有裨益的。古人 说 得有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 利其器。 ” 表达方式,亦称表达方法,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现客观事物和主观认识的过程 和手段技巧。写文章,仅有主 题、材料却不会表达或不善于表达,还是做不成文章的。这 就好比一名演员,他有表演的欲念,也有了表演的材料,可缺乏表演技能,那他能是一 名成功者吗?作 为好演员,要紧 的条件之一就是得具备高超的演技。所以,作者当然必 须掌握写作基本功 表达方式,学习应用写作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节 应用写作的语言 一、应用写作语言要求 语言在实际写作运用中,大致区分成两种:一种是应用性的,直接处理具体问题;另一种 是文艺性的,从思想感情上感染别人,产生某种间接的影响。应用写作运用的是前者。应用文 的语言有它自己的特点,虽然具体的应用文种有不同的体式和不同的内容,语言上存在差异, 但可以说这种差异只是“大同小异” ,应用写作对语言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准确恰当 它要求准确地运用语言。准确包含了两个内容: 其一;文面上要准确无误,符合规范。 文面,通常指标点、文字、行款等书面语言的全部形式。应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 别字、不漏字、字体清晰;行款要符合约定俗成的惯例;不随意涂改;不生造词语,不用生僻 字词。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因为即使一个标点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误解。假如我们写作的文面 看起来“眉清目秀” ,干净整洁,那真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了。 其二,意思要恰切。 叙述事件要合乎事实,不变形走样;下结论要恰如其分,严密到位。应用文具有很强的实 用性,只有准确恰当地表达内容,才能准确无误地应用到实践中去。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应 该仔细斟酌掂量,确切地掌握词义,细心辨别词义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感情的褒贬以及 专业术语、行业用语、习惯用词,等等。造句时也要注意周密连贯,注意上下一脉相承、前后 20 照应,正确使用不同的句式,如长短句并用,以陈述句为主,间以问句、感叹句等。我们能够 轻松自如地遣词造句,就有把握做到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 但另一方面,应用写作时常要用到一些模糊词语,这是为了表现客观存在的很多模糊事物, 这类事物的界限是模糊的,不易界定。应用写作使用模糊语言是对事物进行概括,正是对客观 事物另外一种形式的真实反映,而且使表述有余地,更具灵活性。这和语义含混不清、产生歧 义的现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常见的“有关单位” 、 “某些领导” 、 “适当的时候”都属于这种情 况。这种模糊性,是与准确具体相对而言的。实际上有些不可能说得十分具体,一具体反而不 准确了。比如, “我们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认识。 ”“进一步”究竟是多大的程度?这是模糊 的,然而表达的意思却是清楚明晰的,如果庸俗地理解表达的准确,反而不好表达了,如上面 的这句话若写成“我们通过学习,提高了一倍的认识” ,这叫人如何理解?可见模糊语言不模糊, 模糊之中有准确。 (二)简练明快 这是要求应用写作的语言运用要鲜明,让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领会,不产生疑虑。简练 就是力求用最少的话把内容说明白,含“金”量要高,最好是要言不烦,不说废话、空话、套 话。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语言简练, 可以使写作者和读者提高办事效率。明快是要明白晓畅、不拐弯抹角,让读者读来一路畅通无 阻,迅速领会意思。如“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供销系统把改变服务方式,优化经营服务结构, 作为打翻身仗的突破口,结合城区、港区、沿海、沿路和山区的不同情况,唱地方戏 , 打优势仗 。1994 年全系统完成营业总收入 3.5 亿元,实现综合经济效益 787 万元,同 1992、1993 年比分别增长 43.9和 68.1。 ”这段话是一则调查报告的开头,以不多的文字概 括了当地发展经济的办法和成效,干脆利落,自然本色,确实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通俗平实 应用写作有别于文学创作,在语言运用上也有所反映。应用写作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运用 大量描绘性和抒情性的生动语言来为塑造形象、抒发感情服务,它所要求的是通俗、平实。通 俗,实际是为了易懂。应用文是人们实用的,它宣传政策是为了让人们去实践;它负载信息, 是为了让人们有所行动;它传播知识,是为了让人们对事物有所了解。要是应用文的语言诘屈 聱牙、艰涩难懂,或者文不从字不顺的,那么如何引导人们去了解、去实践、去行动?如今大量 的家用电器走入寻常百姓家,这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的说明书也就随之而来,倘这份 说明书艰深莫测,玄而又玄,岂不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通俗易懂的应用文章才会发挥它应用 的作用。平实,无非就是要求应用文的语言朴素一些,实在一些。不能为了某种“效果”而刻 意追求华丽的词藻,复杂多变的句式,滥用修辞方法。记事,在文学创作上追求曲折起伏、跌 宕有致,以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写人,则层层铺垫、烘托渲染, 让人产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叹。这在应用写作中显然是不适宜的。我 们讲的通俗、平实就是要用平易、自然、大众化的语言如实地表现事物的本来面目。但这并不 是说我们排斥应用写作语言的生动、活泼。一味地要求通俗平实走向极端,那也会使应用文干 瘪、枯燥,没有生气、活力。因而,在应用写作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 用俗语、格言等既能使文章增添文采,同时也能使应用文的语言表达更加丰润,更好地为表现 主旨服务。我们反对的是哗众取宠、辞不达意。一般说来,优秀的应用文在语言表达上都能把 这两者统一起来。从以上部分可以看出,语言表达对应用写作是十分重要的,而提高语言表达 21 能力确非一日之功。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时时注意吸收词语,极大地丰 富自己的“词语库” 。词语丰富了,我们才能从容不迫以意遣词,才能文从字顺。我们还应注意 语法、修辞、标点的学习、使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多练写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 能力。如果一个人将写作看成“灾难”或当作“任务” ,那么他是无法写出好文章的。 二、应用写作的惯用词语 应用写作的特点之一就是有比较明显的外部特征,即相对固定的格式。这在语言表达上表 现为惯用词语的运用。我们已在前文提到,不少应用文体式,特别是公文在结尾时多用结语, 象“当否,请批示”之类。这类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具有稳定性。应用写作中的惯用词语归纳起 来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规范性词语 1称谓词语 我(局)、本(厂)、你(校)、贵(公司)、该(协会)等。 2开端词语 为了、根据、由于、按照(遵照、依照)、据了解、据查、经查实、兹、现、关于、业经、 兹经、经等。 3承接词语 总之、综上所述、鉴于此种情况、据此(为此)等。 4征询词语 当妥、妥否、请核示、请指示(批示)、请回复、是否可以等。 5答复词语 同意、不同意、可行、不可行、照办等。 6结尾词语 此函达(函商)、特此通知(特此通告、特此布告、特此报告、特此通报)、为荷、为盼、为 要等。 7祈请词语 希望、请、务请、希予、即请、希即遵办等。 8文言词语 鉴(鉴于、鉴别)、悉(据悉、收悉、已悉、阅悉、电悉、谨悉、惊悉)、兹(兹有、兹派、兹 介绍、兹将、兹就、兹因)、以(以资、以此、以利)、即(即日、即席、即可、当即、希即、须 即)、就(就近、就地、就绪、就业、就学),等等。 以上这些规范性的词语,不允许人们随意用同义的词语来代替。它已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 相对固定下来了,人们写着顺手,听着顺耳,是很有使用价值的。 (二)介宾短语 在应用写作中,往往要把有关原因、根据、目的、对象等交代清楚,常用介词和名词或名 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用作状语、定语,起限制、修饰作用,根据具体需要从不同 方面对被表述对象和内容进行限定,从而使其明确和严密,又使得文字精练,句子精悍。 (三)简缩词语 22 使用简缩词语也是应用写作习惯用语的一个特点,尤以公文写作最为频繁。汉语中有多音 节词,如总工程师、产品合格率、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粮食学校、文化教育、基 本建设、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等等。为了方便使用,往往将这些多音节词简缩而 成为:总工、合格率、供销社、农资公司、粮校、文教、基建、中纪委。这样一来,写、说、 听、记都比较快捷方便了。但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简缩词语,如“开发智力”并不能简缩为“开 智” 。 (四)模糊词语 模糊词语在应用写作中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这在前文已讲过。在应用写作中经常运用的模 糊词语大致有以下几种: 1表时间:现在、曾经、过去、将来、同时、有时、适时、今冬明春、年年、每时每刻、 一度、再度等。 2表范围:有关、各、左右、上下、普遍等。 3表程度:很、非常、一般、更加、显著、明显、极其、特别、进一步、逐步、基本上、 总体上、大体上、何等、略微、总的来说、尽快、尽早、尽最大的力量等。 4表数量:许多、广大、几乎所有、多些、一些、某些、半数、接近半数、少数、个别等。 5表频率:多次、屡次、经常、连续、不断、反复、再三、三番五次等。 6表条件:按有关规定、符合一定条件者、在可能的情况下等。 (五)否定词语 否定词语表示对人对事物作出否定的判断,和肯定正好相对。常用的否定词有“不是” 、 “没” 、 “没有” ,有时也用“非” 、 “无” 、 “未”等。就表达效果来说,在句子中用单个否定词, 表示否定,但有时也表示肯定,如“今年产量提高不少” ,语气较肯定句委婉些。句子中出现两 个否定词组成双重否定句,语气反击更强烈,如“这样做没什么不好” 。 三、应用写作中数词的运用 在现实中,各行业、各部门都离不开数量的观念,如人口数量、工农业产品数量、基本建 设投资量、客运量、学生人数等,这些数量都对国计民生、大小单位的工作安排产生极大影响。 在经济领域,更是时刻离不了数量。应用写作恰好对数量十分敏感,因为数量的运用往往可以 简洁、准确、直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中了解事物规律。在运用数量 词时,我们要注意数词和量词的搭配。比如,人们常说一头牛、一匹马、一只鸭,而不说一只 牛、一头马、一匹鸭。而且,我们还应注意区分表示事物的量“只” 、 “个” 、 “匹” 、 “头” 、 “枚” 等同表示动作的量的“次” “回” 、 “趟” 、 “遍” 、 “下” ,不能混用。数字有基数、序数、分数、 倍数、确数、概数等区别,不能混用。如“二”字和“两”字。这两个数字,意义上几乎没有 什么差别,但在具体用法上有所不同。它们的相同处是度量衡单位称数时一般可以通用,不同 处是序数、小数、分数只能用“二”字,不能用“两”字,如“第二”(序数)、 “零点二”(小 数)、 “二分之一”(分数),不能写成“第两” 、 “零点两” 、 “两分之一” 。概数和一位数的基数又 只能用“两” ,不能用“二” ,如“过两天”(概数),意思是“过几天” ,不能写作“过二天” 。 “两种思潮” 、 “两个地区” 、 “两条道路”(一位数的基数),不能写作“二种思潮” 、 “二个地区” 、 23 “二条道路” 。 数字的增减要注意用词的准确,就是要正确地使用倍数、分数。增加数字时,要把除原数 外的增加数和增加后的和数表达准确。如“增加、提高、上升、增大、扩大”等词后面带“到” 、 “至” 、 “为”字的,是用来说明加上增加数的和数;带“了”或不带“了”字,是用来说明除 原数外的增加数。例如:“增加为(增加到)过去的二倍” 。意思是过去为一,现在为二。 “增加 两倍(增加了两倍)” 。意思是过去为一,现在为三。 “超额百分之八十” ,意思是定额为一百,实 际为一百八十。数字的减少,如“减少” 、 “降低” 、 “缩小”等词后面带“到” 、 “至” 、 “为”字, 是用来说明原数减少后的差数;带“了”字或不带“了”字,是用来说明后面数字是减少数。 例如:“降低到百分之八十” ,意思是原来是一百,现在是八十。 “降低(降低了)百分之八十” , 意思是原来是一百,现在是二十。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用“降低倍”或“减少倍”的说 法,为减少一倍就意味着一减一等于零,如果减少或降低几倍就不可理解了。应改用“降低或 减少百分之几”来表示。 为了使数量的表达更为准确,国家有关单位对数字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我们在使用时一 定要加以注意。有些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表示年代、时间,如公元前 8 世纪,公元 1995 年,1997 年 7 月 1 日,下午 3 点 50 分,鲁迅(1881.9.251936.10.19)等;表示计数 和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如:34,2.5 倍,37.5,1936 万平方公里,45.5 万人民币,270 美元,1314 次特别快车,12 个月等,还规定年份不能用简 写,如 1995 年不能写作 95 年。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六。农历和中国清代以前的历史年 用汉字,如正月十五,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但中国纪年和日本年号用阿拉伯数字,如民国 38 年(1949 年 ),昭和 16 年(1941 年)。5 位以上的数字要用万、亿单位来表示,如 345000000 公里应写为 3.45 亿公里。应当使用汉字的情况是: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词、 简缩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如四绝句、十滴水、八国联军、 “一二九”运动、第一书记、 差十万八千里、七上八下,等等。表示概数,如三五天、八岁、十之八九等,不要用顿号隔开。 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也可以用汉字,如二本书、去 过一趟、三条意见等。 第二节 应用写作的表达方式 一、应用写作中的叙述 叙述,就是把人物经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情况表述出来。它的思考方式是“怎么样” 。 叙述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叙述的方式有多种,从记叙的顺序安排上看,有顺序、倒叙、插叙;从记叙的详略程度看, 有详叙和略叙;从记叙的线索关系上看,有合叙、分叙;从记叙的不同角度上看,有直叙、婉 叙;从记叙的结构形式看,有纵叙、横叙。这里对顺序、倒叙、插叙、详叙、略叙作简要地介 绍。 (一)顺叙 顺叙是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等过程的先后顺序来记叙。这种表达,有 24 头有尾有过程,层次清楚,顺序井然。 (二)倒叙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高潮或后发生的事情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依事情的原本顺序进行 叙述。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比较曲折重大的事情的叙述中,具有“悬念”的效果,诱发读者追踪 寻源的兴趣。这种写法要注意倒叙部分、顺叙部分的过渡衔接,以免内容紊乱。 (三)插叙 插叙是把其他事情插入正在叙述的事件之中的叙述。插入的事情一般与正在叙述的事情相 关联。使用插叙,能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更清楚完整,内容更丰富饱满。但插叙不宜长,否则就 会旁枝溢出,喧宾夺主了。 (四)详叙 详叙是对人物或事件发展的详细的叙述。它是根据文章主旨的需要,把有关材料写得具体 些、详尽些,以突出中心,增强表现力。 (五)略叙 略叙,是把非本质的、琐细的现象与过程排除在外,只保留本质的重大的现象与过程,其 内容比较抽象,简明扼要,文字也比较精炼、简洁。这样写可以突出、鲜明地交代事物和现象 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最为实质性的内容,同时也可使有关方面都有所交代,使内容更为完整。 详叙和略叙应完美地统一于篇章之中,使文章疏密有致,详略得当,效果增强。 叙述的方式还有多种,其实都是叙述的具体变化,不再多述。在写作时,这些叙述方式经 常是几种互相交错使用,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定。 叙述人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还有一个由谁来叙述的问题,需要确定人称。叙述的人称有 三种。第一人称的叙述,作者以当事人的身份出现,叙述的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给人以 亲切、真实之感。其称谓一般是“我” 、 “我们” ,也有将人称代词和名词合用,构成复指,加强 语气,如“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 “我们全体医护人员”等。第一人称在新闻报道、书信、法 律文书等应用写作中较多运用。第二人称,其称谓是“你” 、 “你们” ,一般用于自己较熟悉的对 象或特指对象,有比较强烈的亲切感。在应用写作中,一般用于书信、电报等,如慰问信、贺 电等。相对而言,第二人称在应用写作中使用范围较窄。第三人称的叙述,其称谓是“他” 、 “她” 、 “他们” 一般用于反映事物的全貌,作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用叙述他人的口吻, 把人物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反映出来。第三人称的叙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客 观性和灵活性。 三种人称,有时单一使用,有时配合使用,只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就能收到较好的 叙述效果。 叙述可说是应用写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其主要作用是: 第一,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如公务文体、事务文体的“报 告” 、 “简报” 、 “总结” ,新闻文体的“通讯” 、 “特写”中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典型事迹, “通报”中受批评处分者所犯的错误, “表扬信”中的好人好事等,都要运用叙述这一表达方式。 第二,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发展过程、因果关系等,总之可以让读者了解事态全 貌,从而显示其本质。 25 第三,陈述事实,为议论作基础,为主旨提供依据。这主要体现在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中, 如新闻文体的“评论”就是陈述事实的同时进行分析、提出观点的。 “通报”的决定也是根据情 节的轻重对有关人员作出处理的。 正因如此,我们在使用叙述这一方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实可靠 应用写作的叙述都将成为观点成立的依据。因此,真实可靠是叙述的关键,缺乏真实的叙 述不但没有价值,还会带来危害。要做到真实,就必须实事求是,如实叙述事情的本来面目。 要真实地叙述,就应有真实的材料,材料的真实决定了叙述的真实。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改造 我们的学习中所说的那样:“就需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 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 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 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我们就是要以这种态度来叙述事实。 这样才能让叙述为表达正确的主旨服务。 (二)清楚完整 我们面对的生活复杂多样,要求我们叙述的人物和事件纷繁复杂,因而我们要善于辨别主 次,在众多的头绪中理出一条主线,并让这条主线贯穿全文。所叙事情,不管是全面的,还是 局部的,甚至是片断,都应相对完整,几个要素交代明白。要省略其中一些要素的话,也应充 分考虑到是否会影响读者的理解。如此,我们才能将所述事实完整而清晰地告诉读者。 (三)详略得当 应用写作中所涉及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人物所发挥的作用各异。我们叙述时就要把 这些反映体现出来,从具体需要出发,有所侧重,当详细处不可轻描淡写,当简略处不能冗长 累赘。总之要有详有略,适宜得体。 (四)起伏生动 应用写作的叙述当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中的叙述,但也不是一味地平铺直叙,以至人物全无 生气,事物没有情趣。其实每个人都有血肉、有思想,每件事都起伏、变化着发展。因此,我 们在叙述时要努力运用不同的叙述方法,表现出人物事件的立体效应,叙述过程有快慢、有抑 扬、有张弛,尽可能使文章有声有色、多彩多姿。 二、应用写作中的说明 说明是一种对客观事物进行介绍或解说的表达方式,通过简明的文字,让读者认识事物的 形状、性质、特点、状态、成因、功能,以及同一事物中此部分和他部分,不同事物之间的关 系等。被说明的对象既可以是具体的实物,如山水风光、器械物品、飞禽走兽等;也可以是抽 象的事理,如立场、观点、科学知识、生活百科等。说明不同于记叙、描写。记叙侧重具体反 映事物的发展过程。描写着力于对人物、事物、环境的刻画与描摹,并显现某种情态。而说明 却只是对事物或现象作直接而理性的解说。 说明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广泛存在。说明在应用写作中也是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大到对党 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阐释,小到对日用消费品功能、使用的说明介绍,大大小小简短复杂的 应用文都可能运用这一方式。说明何以在应用写作中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呢?这是因为它可以从多 26 方面展开内容,充分显示事物的客观性,把意义点明,使主旨更加透彻明白,增强可信性和说 服力。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作为一种构成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在应用文中不少体式是以说明为主的,如通知、 批示、解说词、商品说明书、广告中的一部分等。通常称为说明文的这类文章也是以说明为主 的,如张衡的地动仪 、茅以升的中国石桥等;还有一些著名的论著,如沈括的梦溪笔 谈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通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至于当今科学工作者的论著以及 科普读物更是不胜枚举了。 第二,为叙述和描写介绍背景材料、人物经历、环境方位、物体功用等,能使读者加深对 文章叙述、描写的理解,从而便于读者把握主旨。比如事故调查分析报告的写作,通常要把事 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后果、现场勘查的具体情况作出介绍说明,为分析事故的原因、定性及 今后防范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三,为议论作必要的准备。介绍事件或背景、援引论据或作诠释性的注释,在公务文体、 事务文体中使用较多,如“通报” 、 “会议纪要” 、 “简报” 、 “总结” 、 “调查报告”等。实际写作 时,说明往往和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结合使用。 说明的种类很多。从方法上看,有定义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举例说明、诠释说明、 引用说明、数据说明等;从形式上看,有图表说明、实物说明;从用途上看,有实验说明、文 艺说明、游览说明等;从角度来看,有概貌说明、程序说明、分解说明、综合说明等。现重点 介绍几种说明方法: (一)概貌说明 这种方法是将所说明的对象从外观上概括地介绍给读者,给人以总体印象,它注重事物的 整体性。如中国石拱桥的开头部分是这样写的: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象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通过彩虹就 能上天。我国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 、 “飞虹” ,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 波” 。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 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这样写先声夺人,立刻给读者留下了石拱桥“形式优美” 、 “结构坚固”的深刻印象,而这 正是作者的说明目的。 (二)程序说明 这是对所说明的对象从制作过程或工艺流程乃至施工进程的解说。这种说明十分注意程序 之间的连接,同时也要常常运用相应的术语。实验报告的写法,主要是以程序步骤说明为主。 大家比较熟悉的叶圣陶先生的景泰蓝的制作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工序进行介绍的。 (三)分解说明 这是对完整的事物进行划段解说。这种说明往往需要阶段分解准确,或以时间为序,或以 空间为序、或以事物内部逻辑关系为序来划段。各个阶段解说的事理要有一致性,解说的语言 也要有一致性,要考虑前后的顺序是否合理,更需要注意突出每个阶段或每个部分的本质特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类说明书大都是以这种方式介绍商品的名称、构造、各部分功能、 使用和保养(或贮藏)方法等。 (四)举例说明 27 这是一种通过举例的方法来解说事物的写法。采用这种方法应注意抓住所举实例与说明对 象的相似点,如有些例行公文要求填报多种统计报表,为使报表填写准确、生动,常在填表说 明中举例说明。 (五)比较说明 这是把两种或多种事物进行比较以显示说明对象本质特征的写法。进行比较时应兼顾事物 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以使读者达到在比较中更鲜明、更清晰地认识事物的目的。比较说明又 有横比、纵比之分。横比说明是将两种可以作比的事物拿来进行比较,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 点。纵比说明是将一事物的不同时期的情况拿来进行比较,以说明某种问题变化状况。简报、 总结、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经常利用多种数据进行纵横比较,说明本期工作的本质特征。 (六)图表说明 这是用图表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意义的方法。它具直观性和生动性,易于把复杂的事物 或事理说清楚,便于读者明了和接受。图表分为图和表两种。图,即图片、照片;表,即表格, 如统计表、历史年表等。图片常配有简短扼要的文字说明;表格常和精确的数据结合使用。图 表说明在应用文体中是很普遍的说明方法。 以上这些说明方式经常配合使用,如前文所引的中国石拱桥的开头部分,既有概貌说 明,也有比喻说明。 因为说明在应用写作中使用广泛,我们就更应该正确有效地使用它,为此,我们应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识要有科学性。说明是在向读者介绍事物、阐释事理,实际是在向人们传播知识, 即教人以知。那么,说明的内容就应该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征,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实际, 做到概念准确,判断合理,分类明晰,等等。而且,这些知识都应是经过人们的科学实验或社 会实践已证明了的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规律。 第二,内容要有实用性。因为应用文体大多直接用于工作、生产、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 而说明又是介绍有关知识和情况的,它比其他几种表达方式具有更直接的实用效能。这表现在 它介绍的有关情况同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直接密切的关系。以事故调查报告为例,事故勘查说明 必须成为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的直接有力的证据。再者,说明的实用性还表现为对人物 实践活动的直接指导上。例如,人们总是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操作某种机器,否则,不是使用 不灵就是机器报废,甚至会出现事故。 第三,语言要有通俗性。这是由说明的科学性、实用性决定的。因为就一般情况而言,它 所介绍传播的科学知识是面向读者的,要能使广大群众所接受并发挥实际作用,就必须把话说 得明白易懂,能为各个文化层次的读者理解。 第四,解说要有条理性。说明即客观冷静地对事物的特征、性质、原因、结果、功用、过 程、规则等进行解释、介绍,让人们用最少的时间更便捷的方法获得正确可靠的知识。我们解 说的过程本身就要符合所介绍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要适应人们的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符合 人们认知事物的普遍规律,这就是说明的条理。但讲究条理并非固定不变,大千世界万物各有 特色,说明的条理也该因物施“说”了,可以空间为序,可以时间为序,可以逻辑关系为序, 还可综合多种顺序为一体,不一而足。 28 三、应用写作中的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及逻辑推理阐明道理,表明自己见解主张,以及驳斥别人观 点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议论中主要用议论来完成说理。在应用写作中,议论作为一种常用的表 达方式,在分析情况、讲明道理、阐明观点、得出结论时往往都要用到它。议论常常和叙述、 描写等其他方式综合运用,象调查报告、总结、新闻评论、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等 文体都这样。在叙述或描写的时候,议论往往表示一个判断,作者用它来表明对人物、事情的 认识或评价,可以起到揭示文章层次意义和主旨的作用。而在说明的时候,议论则往往被用来 阐述要说明的中心意义,或者用来对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作简要的评说。例如在一则医疗事故 的通报中就体现了这一点: 说明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议论,简要评说诊断并不困难。 叙述 地区卫生院胡工作马虎,处理草率,在没有明确诊断以前,滥用麻醉剂杜冷丁,掩盖 了临床症状,延误了病人的治疗时间,造成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 议论这种对人民生命财产 极不负责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议论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是论点。它是作者对所论问题提出的看法,是提出来准备让读者接受的道理。论点又可 以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可以在一篇文章的开头提出,也可以在末尾以结论的形式 提出,可以在文章论说过程中出现,多以一个判断性的语句出现在文章明显的位置上。但也有 这样的情况,中心论点并不用语句明显地概括出来,而是蕴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经读者归纳才 能得到。分论点是中心论点分化出来的,常常是文章每一部分开始提出的小论点。这些分论点 实则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集合、概括、归纳起来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 间是主从关系。几个分论点之间或呈并列关系,从不同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或呈递进关系, 层层深入地证明中心论点。 二是论据。它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它是论点的基础,没有它,论点无法成 立。只有论据有力、令人信服,才是成功的议论,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论据一般包括理论材 料(即道理、观念等)和事实材料。 三是论证。它是以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反映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 包括论点提出的原因,对论点的基本解说,证明论点的正确,归纳论证的结果等几部分。论证 分为两种形式:立论和驳论。立论就是正面证明白己的观点。因为它主要致力于“立” ,故称立 论。驳论是通过反驳对立的、错误的观点,从而证明自己见解、主张的正确性。驳论有三种反 驳方式: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这三种既可单用,也可兼用。立论和驳论是对立的, 但又是统一的,它们相辅相成。在以立论为主的文章里,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观点;在以驳论为 主的文章里,驳斥对方的论点就必然要阐述、确立与之对立的观点,破中有立。 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运用一定的论证方法,才能做到论证周到严密,令人信服。常 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例证法。也叫举例法,是以事实为论据,用典型的事例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 2归纳法。它是以事实为论据,从许多“个别”事例中“ 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的论 证方法,即先分析后综合。 3演绎法。它是以推理的方式,从“一般”性结论“演绎 ”出“个别”的论断,即先综合 29 后分析。 4引证法。它是以引用经典、名人著作中的言论,科学的定义、公理、格言、谚语来证明 论点的方法。由于这些引文经过实践检验,已为世人所共认,所以它本身已无须再进行论证了。 这种方法在推理时常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