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书法练字_第1页
兰亭序书法练字_第2页
兰亭序书法练字_第3页
兰亭序书法练字_第4页
兰亭序书法练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序简介 王羲之的行书有如行云流水,其中又以兰亭叙为最极 品;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右军宦游山阴,与孙统承、 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修袚褉之礼。饮 酒赋诗,由他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乘兴而书写了一 篇序,记序盛会,共三百二十四字,其中二十个之字 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此帖下笔有如神助,有遒媚劲 健,绝代所无之誉。 右军将之传给子孙,直至七代孙智永,遗付给辩才, 后来被唐太宗骗入内廷,唐太宗对他的字着迷不已, 曾命搨书人赵模等各搨数本赐给王、臣、真迹则陪他殉葬 在昭陵了。武后时,韫桓掘发,真迹又复出,收入玄宗内 府,且刻石置于学士院,称为定武兰序 ,经历宋、金而 亡。但此本和今天流传下来的墨本各不相同,很难确定究 竟原来是什么样子。兰亭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gu )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 山阴之兰亭,修禊(x)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 (xin)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tun)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 shn)曲水,列坐 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 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i )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 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 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 (sh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 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 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 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 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 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 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 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 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 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 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 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 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 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 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 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 “死生是件大事。 “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 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 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 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 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 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 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 20 20 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祭侄季明文稿 (唐)颜真卿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wu)戍(sh) ,九月庚午, 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 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 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夙(s)标幼德,宗庙瑚(h)琏 (lin) ,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 。每慰人心方期,戬 (jin) 穀(g )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 ,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恐涂去) ,俾(b)尔传言。尔既归止,爰 (yun)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 c) (贼臣拥众 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 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sh)毒?念尔 遘(gu)残,百身何赎( sh)?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 ,泉明(尔之涂去) 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 。携尔首榇(chn )梓(z ) , 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cu)切,震悼心颜, 方俟(q )远日(涂去二字不辩) ,卜(再涂一字不可辩) 尔幽宅(抚涂去) ,魂而有知,无嗟(ji)久客。呜呼哀 哉! 尚飨(xing )!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 ,书于唐肃宗乾元元 年(公元 758 年) 。纸本,行书,纵 28 2 厘米,横 755 厘米,共 23 行,234 字。钤有“赵氏子昂” 、 “大雅” 、 “鲜于” 、 “枢”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 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 宫博物院。 颜真卿(709 785) ,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开元间中进士,迁殿中侍御史, 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 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 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 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 77 岁。德宗 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 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 季明所作。唐天宝十四年(755) ,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 颜真卿联络其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 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 颜杲卿见安禄山之面,愤而斥责,安禄山气恨交加,命人 用铁钩将颜杲卿的舌头钩断,颜杲卿仍是怒骂不绝,安禄 山遂将其父子二人一同凌剐而死,颜氏一门被害者三十余 口。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 758 年) ,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 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祭侄稿卷面并不清爽,字迹匆促,涂抹删补之处 时时可见。纵观全篇,悲愤慷慨之气溢于笔端,满纸都是 对叛贼的仇恨,对亲人的痛悼。颜真卿完全是情之所至, 开篇书写时,心气尚显平静,写得大小匀称,浓纤得体; 随着言词的深入,行草书渐趋相杂,至“贼臣不救,孤城 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再也抑制不住满腔悲愤,像 火山迸发,狂涛倾泻,字形时大时小,行距忽宽忽窄,用 墨或燥或润,笔锋有藏有露,至“呜呼哀哉” ,节奏达到了 高潮,随情挥洒,任笔涂抹,苍凉悲壮,跃然纸上。起首 的凝重,篇末的忘情,无不是书者心绪自然流露。真可谓 以文哭,以墨哭,血泪滴于笔,浩气充于文。 此帖原系祭文草稿,颜真卿本无意作书。但正因无意 作书,不工而极工。整幅字写得气势凝重而又神采飞动, 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以真挚情感主运笔 20 20 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 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 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 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 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元鲜于枢跋语 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