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称法律保护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_第1页
企业名称法律保护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_第2页
企业名称法律保护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_第3页
企业名称法律保护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_第4页
企业名称法律保护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页 了解法院 诉讼事务 审判研究 创新举措 特邀监督 企业字号保护的法律要件及认定标准 (点击数:3659) 【提要】企业名称权是企业依法应受保护的商事权利,字号 作为企业名称中最核心、最具有区别性的部分,当其具备“知名” 条件时,可以依法视为企业名称加以保护。对知名字号的证明责 任一般应由主张权利受侵害的原告承担,对于字号知名度的认定 可以参照驰名商标尤其是知名商品的认定标准加以把握,结合该 字号的使用时间、企业规模、盈利状况、进行广告宣传的持续时 间、程度和范围、企业名称或字号受到仿冒的情况等因素进行综 合考量。但行为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恶意使用他人字号的,则对 该字号的保护不必以“知名”为要件。 一、企业名称的法律保护体系 企业名称将整个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不同于商标区分商品或 服务的功能,由于其独特地位和作用,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对企业名称的法 律保护与规范。我国关于企业名称的法律保护体系,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的规定。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 1 条第 2 款规定:“工业产权的保护对象包括专利、实用新型、工业品外 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或原产地名称,以及制止 不正当竞争的权利”,该条款将厂商名称与专利、商标等列为工业产权的 保护对象。该公约第 8 条规定:“厂商名称应该在本联盟一切国家内受到 保护,没有申请或注册义务,也不论其是否为商标的一部分。”从而明确 了企业名称权可以构成一项知识产权。TRIPs 协议是迄今为止有关知识产 权协议中涉及范围最广、内容最全面、保护标准最高的多边协议。TRIPs 协议对企业名称的相关规定有:厂商名称属于工业产权,属于知识产权保 护的范围;厂商名称无须注册,也不论其是否商标的一部分,应受到所有 成员方的国内保护;注册商标不得损害已有的在先权,包括已有的厂商名 称权和版权等;对非法标注商标或厂商名称的商品进口时要扣押。因此, 外国企业的名称在中国应受到保护。对此在理解上应注意两点。其一,只 有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的外国(地区)企业名称,才能受到保护,这是 因为没有实际使用则没有损害,从而救济也无从谈起;其二,虽然根据我 国加入的国际法应对外国企业名称加以保护,但具体的保护内容则由我国 国内法确定,这是由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决定的。一般认为,企业名称不一 定具有像商标那样的显著性,法律不能规定企业名称享有专用权,绝对地 排除第三人使用相同商号。当然必须防止公众误解,但如果企业间相距甚 远,并且只是在当地为公众所知,则使用相同商号不会引起误解。 1 其次是我国法律法规包括行政规章的规定。民法通则将企业名 称作为人格权来规定,加以原则性保护。民法通则第 99 条规定: “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 第 120 条规定:“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 的规定”即适用公民人身权受到侵害后的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企 业名称的保护纳入知识产权法的范畴,该法第 5 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 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三)擅自使用他人 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总体上讲,我国关于 企业名称保护的立法层次不高,除民法通则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 规定外,主要见于国务院制定的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和国家工商行 政管理局制定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1988 年 7 月 1 日实施 的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 10 条规定:“企业法人只准使用一个名 称。企业法人申请登记注册的名称由登记主管机关核定,经核准登记后在 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专用权。”经修订后于 2004 年 7 月 1 日实施的企业 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原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和“办法”抵触 的,相应失效)第 3 条规定:“企业应当依法选择自己的名称,并申请登 记注册。企业自成立之日起享有名称权。”此外,各地还出台了一些地方 性法规,专门规范本地企业名称的登记管理,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上海市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 第三是司法解释的规定。2007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反不正 当竞争法解释”)针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的“知名商品”、“企 业名称”等概念的内涵做出了具体解释,并规定了相应的认定标准以及举 证责任。对于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作虚假宣传、捏造事实损害竞争对 手商业名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损害赔偿,可以参照确定侵犯注册商标专 用权的损害赔偿额的方法进行。2008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 的规定(下称“权利冲突解释”)对于企业名称与商标、企业名称与企业 名称冲突的解决进一步做出了具体规范。 综上,企业名称在我国受到法律多角度的规范。一方面,民法通 则作为基本法明确了企业名称权的性质,相关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更是将 企业名称作为专有权而加以保护;另一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相关 司法解释则主要从损害赔偿的角度对企业名称侵权提供保护。要注意的是, 企业名称在我国虽可视为专有权而得到保护,但这种保护的强度较之商标 权为弱,限定在核准登记的范围内,受到行政区划和行业的限制,即不得 与“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或者登记注册的同行业企业名称字号相同” 2。可见,对企业名称实施专有的保护,目的还是出于防止混淆,这也是 竞争法对标识权利进行保护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字号要得到保护应以“知名”为条件 法律意义上的“企业名称”指的是企业的全称。在我国,企业名称 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 3其中,字号才是企 业名称中最核心、最具有区别性的部分。根据规定,企业名称应当使用符 合国家规范的汉字,不得使用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企业名称中的 字号应当由 2 个以上的字组成。实践中,涉及企业名称的不正当竞争往往 表现为组成字号的汉字与他人的相同。但是,字号性质上毕竟只是企业名 称的一部分,在法律上并未受到单独的保护。前述“反不正当竞争解释” 第 6 条规定:“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 的字号,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 5 条第(3)项规定的企业名称” 。因此,权利人如欲主张“字号”的权利,而非“企业名称”权利的话, 则需具备“知名”的条件。字号的意义在于,通过长期的使用,具有如同 企业名称一样的、可标识不同主体的作用,从而具有了等同于企业名称的 人身属性,并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也就是说,字号必须体现出较强的识 别性,可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加以区分。这构成了字号受到法律保护的一个 前提,在实践中就表现为字号的知名度。 在原告上海沪开电器成套厂与被告上海沪开博能实业有限公司擅自 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纠纷案 4中,原告发现,被告在 20 家网站上以“上海 沪开电气有限公司”的名称发布广告。原告认为,原告企业名称中的“沪 开”字号系原告的企业名称,被告的行为属于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引 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了原告对“沪开”企业字号 依法享有的权利。本案中,原告与被告所处并非同一行业,两者的企业名 称不可能混同,原告实际上主张的是字号的权利,即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 了其对“沪开”字号享有的权利。原告的请求如要得到支持,必须证明两 点:一是被告使用了原告的字号,造成混淆;二是原告的字号具备“知名” 的条件,可受到类似企业名称的保护。而在本案中,原告虽然称被告在 20 个网站上以“上海沪开电气有限公司”的名称发布广告,但据法院查 明,原告并不能证明被告系该 20 个网站中的一个或数个网站的所有者或 经营者,也不能证明其中显示有“上海沪开电气有限公司”的企业名称和 相应信息,是由被告对外发布的。因此,法院并没有认定被告使用了与原 告相同的“沪开”字号。与此同时,原告如主张其“沪开”字号属于反不 正当竞争法第 5 条第(3)项规定的企业名称,则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其 “沪开”字号“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本案中, 原告向法院提供了一份荣誉证书,以证明其知名度。该荣誉证书 载明,原告产品“被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论坛组委会重点推广为全国质量合 格评定用户满意十佳品牌”,但仅据此尚不能充分证明原告字号已达到 “具有一定知名度,为公众知悉”的程度。因此,本案原告主张的字号权 利,并不具备受到保护的前提,故法院驳回了其诉讼请求。 三、知名字号的认定标准 实践中,该类案件审理的难点在于如何判断字号的“知名”。在商 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体系中,对于驰名商标有特别的保护,而对 涉及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及字号的保护,则以“知名”为条件。商标 法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有明确的规范。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 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从原告举证的 角度进一步细化了该认定标准,包括:使用商标的商品的市场份额、销售 区域、利税;商标的持续使用时间;商标的宣传或者促销活动的方式、持 续时间、程度、资金投入和地域范围、商标曾被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 录;商标享有的市场声誉,等等。 6对于如何认定知名商品,反不正当竞 争法解释明确规定:“应当考虑该商品的销售时间、销售区域、销售额和 销售对象,进行任何宣传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域范围,作为知名商品受 保护的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7可见,司法实践中认定商品的 “知名”与认定商标的“驰名”有相通之处,两者的审查内容基本重合。 当然,考虑到驰名商标和知名商品在“知名”的范围、影响程度上有所区 别,在实际判断时有必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客观看待。目前立 法和司法解释对如何认定知名商品并没有做出规定。笔者认为,实践中可 以参照驰名商标尤其是知名商品的认定标准而加以把握。具体而言,判断 是否“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 需结合使用该字号的时间、企业的规模、盈利状况、进行广告宣传的持续 时间、程度和范围、企业名称或字号受到仿冒的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 量。同时应注意,字号的知名度有一定的范围限定,与企业的登记地域、 行业领域相关联,客观上也不能苛之过严。 在上诉人上海鲜迪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与被上诉人上海家家乐工贸有 限公司侵犯企业名称权纠纷案 8中,一审法院认为家家乐公司的“家家乐” 字号已经过一定时间的市场经营、培育和积累,为相关经营者及消费者群 体所知悉,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故该字号可认定为受法律保护的企 业名称。二审法院则认为,仅凭“家家乐”字号的使用时间,尚不足以证 明其已达到“知名”。在补充查明家家乐公司的年销售额、利润、纳税额、 广告宣传情况等事实的基础上,二审法院认为,无论是从家家乐公司的销 售、经营情况,还是从其广告宣传的影响和效应,都难以得出“家家乐” 字号已在本市知名的结论,从而表达出与一审法院不同的法律观点。 曾有观点认为,可以通过推定的方式认定是否“知名”,即只要字 号或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被他人擅自使用,就推定其具有知名度。 当前司法实践中,已摈弃了这一观点,而强调“知名”应通过举证证明。 9但笔者认为,对“推定说”中的合理成分,仍应予以重视。立足于制止 不正当竞争和防止市场混淆的立法意图,司法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当事人所 实施行为的正当性。如有论者指出,对于恶意仿冒的,即使超出了知名的 地域范围,也可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成立。 10此外,前述“权利冲突解释” 第 2 条规定:原告以他人企业名称与其在先的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足 以使相关公众对其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 5 条第(3)项 的规定为由提起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 108 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受 理。有作者即指出,该条规定不仅明确了法院的受案范围包括企业名称侵 犯在先企业名称权的情形,也为法院审理此类纠纷提供了适用法律的依据, 从而将企业名称的保护由知名字号扩展到在先企业名称,降低了企业名称 跨区域保护的门槛。 11 当然,严格地说,“权利冲突解释”规范的只是“企业名称”,保 护范围仅限于对他人企业名称的全部使用而不是部分使用(如仅使用字号), 因此,对类似仿冒行为的打击力度仍有不足。对于字号而言,笔者认为, 如果当事人自有的字号标识客观上被他人使用并导致混淆,且在后使用者 主观上不能证明属善意,则即使该字号达不到“知名”的条件而受到法律 的特别保护,合法使用者对于其标识享有的“利益”仍可依据反不正当竞 争法的原则规定而受到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法律上的救济。前述“家 家乐”案对此问题也表明了立场。二审判决明确指出:当在后使用者违反 诚实信用原则,且其行为造成相应损害后果时,在先使用者可以依据法律 的原则条款而得到保护。但具体到该案,“家家乐”三字本身是常见名词, 这一标识的显著性是比较弱的。同时,鲜迪公司也提到,其使用“家家乐” 是想给消费者造成与业内著名的“家乐”、“太太乐”品牌齐名的印象。 鲜迪公司的目的是否正当且不论,结合其产品的包装装潢来看,该说法与 事实较为吻合。因此,鲜迪公司的行为即便不当,也没有侵犯家家乐公司 的权利。故对家家乐公司无适用法律的原则条款来实施救济的必要。 最后,要指出的是,客观上,原告对其字号的市场知名度负举证责 任,但对该举证责任不应过分苛求。对于那些已达到家喻户晓、众所周知 的程度,为公众广为知晓的企业字号,应相应减轻权利人的举证责任。如 原告上海雷允上药业西区有限公司等与被告上海雷允上豫园健康股份有限 公司侵犯企业名称权纠纷一案 12,法院认为,“雷允上”作为老字号、老 品牌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6 条规定之要件, 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 5 条第(3)项规定的“企业名称”,应 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虽然原告未能提供其企业名称具有知名度的证据原件, 但原告所拥有的 “雷允上” 字号的知名度属众所周知,故对原告的字号 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事实予以确认。该案中,法官在审理中能动司法,适当 引入司法认知,结合常识做出的判断,应该说是符合事实的。 作者简介 袁秀挺,民五庭审判员,法学博士。 1 参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起草的发展中国家商标、商号 及不正当竞争示范法的解释说明。 2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 33 条第(1)项。 3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 9 条。 4 该案案号:(2008)沪二中民五(知)初字第 253 号。 5 参见商标法第 14 条。 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 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5 条。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 条。 8 该案案号:(2010)沪二中民五(知)终字第 6 号。 9 参见蒋志培、孔祥俊、王永昌:关于审理不正当竞 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载法 律适用2007 年第 3 期,第 22 页。 10 同上。 11 李国泉、孙巾淋:企业名称冲突的司法救济,载 人民司法2009 年第 22 期,第 41 页。 12 该案案号:(2008)黄民三(知)初字第 10 号。 中国版权交易中心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机构概况 l 综合性的国家版权公共服务机构 l 1998 年 8 月经中编办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 l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直属事业单位 l 国家版权登记机构,我国唯一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著作权质权登记机构 l 设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鉴定委员会 l 管理中国标准录音制品编码(ISRC)中心 l 承担全国版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l 代管中华版权代理中心,下设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中国版权杂志社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 中心领导 主 任: 段桂鉴 副主任: 邹建华 索来军 魏红 范继红 纪委书记: 段即克 机构设置 主要职能 l 国内外著作权登记业务 1、 全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软件著作权转让或专有许可合同登记, 软件登记事项变更或补充申请、撤销计算机软件登记请求、撤回计算机软件登记申请、撤 销或放弃计算机软件登记申请 , 补发或者换发软件登记证书和软件著作权登记查询 。 业务部门:软件登记部 2、 面向全国和海外 各类作品著作权登记 ,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 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影视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 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模型作品等,以及录音制品登记和专有权 登记 等。 业务部门:著作权登记部 3、著作权质权登记,包括软件著作权质权登记和其他各类作品著作权质权登记。 业务部门:软件登记部、著作权登记部 4、出版境外音像制品合同认证登记及其他登记 。 业务部门:著作权登记部 l 数字版权登记 提供数字作品版权登记及相关服务。 业务部门:数字作品版权登记部 l 网络监测取证 提供网络视频音频作品及其它作品的版权监测及调查取证服务,提供音视频作品的网络监 测取证、发送删除通知函、跟踪删除结果等服务。 业务部门:法律部 l 作品保管服务 接受申请人对创作完成的作品或作品片段的保管申请后,对作品或作品片段予以保管并出 具保管凭证。保管凭证是作品相关信息的客观记载,可以在作品的创作、使用和传播过程 中即时发挥证明的作用。作品保管是一项方便、快捷、安全的版权证明服务。 业务部门:著作权登记部 l 软件著作权登记信息分析服务 软件著作权登记信息分析: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年度全国或指定区域内的软件著作权登记 信息整体分析,提供某一行业、领域软件登记信息分析 。 软件著作权登记数据统计:按月、季度、半年或全年实时提供指定区域内的软件著作权登 记数据统计分析。 业务部门:软件登记部 l 版权法律服务 1、 版权鉴定。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批复文件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具有我 国最高人民法院认可的鉴定资质,负责组织专家力量,对作品的异同性进行鉴定,为司法 机关、行政管理机关的司法审判和行政执法提供 证据 。 业务部门: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鉴定委员会 2、 网络游戏侵权认定 。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版权局)批复文件,对公安、司法 机关要求就网络游戏“私服”、“外挂”等侵权行为进行鉴定 。 业务部门:法律部 3、 正版认证。按照程序为版权产品进行正版标识和认证,以技术手段为权利人、执法机 构和消费者甄别盗版、追踪盗版产品等提供证据。 业务部门:法律部 l 区域版权产业研究咨询服务 开展区域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查研究,以国家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对各地区版权产业发 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参考性建议,为政府机构、大型版权相关企业及海外机构提供 专项或综合性的版权产业咨询报告。 业务部门:版权产业研究部 l 版权价值评估咨询服务 依据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和著作权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为版权价值评估提 供咨询服务。接受作品著作权人、与著作权有关权益权利人或评估机构的委托,为版权价 值评估提供版权专业咨询意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业务部门:版权价值评估项目办公室 l 版权资产管理咨询服务 为企业提供含版权资产梳理,版权管理流程、机制、标准制定,版权资产管理专业培训, 版权资产价值运营开发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 业务部门:版权管理事业部 中国标准录音制品编码中心(中国 ISRC 中心)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为中国标准录音制品编码 (GB/T13396-2009)的执行机构,负责中国 ISRC 编码的分配、管理与维护以及相关数据 库的建立和运维;作为国际 ISRC 中心承认的中国国家注册中心,遵守国际 ISRC 中心章程, 履行相应职责。 业务部门:中国 ISRC 中心 全国版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承担全国版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负责组织制定版权标准体系表 ,组织版权 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及标准审查 、报批,拟定并组织实施标准宣贯计划 ,与国际标准化组 织相应技术委员会的对口联系工作等。 业务部门:全国版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中华版权代理中心 机构概况 中华版权代理中心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直属事业单位。其前身是中华 版权代理总公司,成立于 1988 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1998 年成立时,中华版权代理中心 划归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管理。 主要职责是,维护著作权人的权益,面向社会和产业界提供版权公共服务;建立海外窗口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国内各类作品的版权输出,为各类优秀作品的引进提供服务;开 展互联网环境下版权监测和费用结算服务等业务。 组织机构 中心领导 主 任: 段桂鉴 党委书记: 邹建华 副 主 任: 魏 红 机构设置 主要机构和职能 综合事业部 开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批准的版权相关培训;提供软件资产管理咨询 服务;开展版权国际交流与合作业务;负责中心宣传研讨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 版权管理事业部 提供版权资产管理咨询服务; 开展国内特殊作品的收购、交流与利用;开展国有著作权作 品和孤儿作品的管理。 出版事业部 从事版权引进与输出业务,开展版权国际贸易与交流;提供境外作品信息服务;开展与版 权贸易和版权代理有关的政策性、公益性服务。针对文字作品提供稿酬的费用结算服务。 法律事务部 代理各类版权纠纷处理,包括和解、民事诉讼、行政投诉等,提供法律咨询、项目顾问和 常年法律顾问等服务。 登记代理事业部 进行各类作品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登记代理 ;与各地方合作,带动地方登记代理工作 发展 ; 提供艺术品保真数字信息备案和比对服务 ,建立 “艺术品保真数字信息数据库” ,融合科技手段开展对艺术品版权的保护。 影视事业部 提供适用于数字、网络出版形式下境外影视节目引进报审的代理服务,包括涉外音像制品 合同登记代理;代理涉外电子出版物合同登记;开展影视作品版权费用结算服务;开展影 视版权产业联盟有关工作,为影视行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动漫事业部 从事动漫作品版权引进与输出业务, 为动漫产业传播、制作作品提供版权服务 ,组织国 内外动漫产业研讨和交流,提供国内外动漫作品版权费用结算服务;下设日本部。 游戏事业部 开展 中国网络游戏版权保护联盟相关工作,通过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版权登记、版权鉴定、 网络监测等公共服务,为联盟成员的版权保护和维权提供支持,重点协助联盟成员打击 “私服”“外挂”等侵权行为。 音乐事业部 为音乐著作权人提供版权登记代理、 ISRC 申领代理 、代理收费、 版权分销和费用结算 等一站式服务 ,负责“华云音乐”平台(中华版权代理中心音乐版权费用结算中心)的运 营工作。 设计事业部 面向设计领域提供各项版权服务,包括登记代理、法律咨询、法律顾问、代理维权等。 美国业务部 负责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美国窗口对接,协助美国窗口为美国本土企业提供中国的版权服 务,主要包括:登记推广与代理、法律服务与维权、中美版权贸易代理、举办版权交流研 讨活动等。 网站地址: 所属区域:Array 天桥艺术大厦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登记大厅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南大街 1 号天桥艺术大厦 A 座一层 邮编: 100050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雍和版权登记大厅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 28 号 F 座一层 邮编:100007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南大街 1 号天桥艺术大厦 A 座 电话:总机) 邮编:100050 软件登记部 主任:李金兰 副主任:卢朝阳 咨询电话64097080 核费咨询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箱: 著作权登记部 主任:李明英 副主任:张 辉 作品登记3008/5080 合同登记5055 质权登记83197932 涉外音像3042 作品保管3008 档案查询5020 传真电话电子邮箱: 数字作品版权登记部(技术部) 副主任(主持工作):张建东 电话转 30835078 传真法律部 网络监测取证部 主任:孙洁 副主任:梁飞 电话转 5125、5122、5121 传真营业部 主任:林晓蓁 电话:010- 83197903 传真版权产业研究与测评部 主任:王加胜 电话:办公室 主任: 陈云 副主任:张文娟 电话转办公室 传真人事部 主任:赵香 电话计财处 处长:贺禹琪 电话传真版权鉴定委员会 主任:索来军 联系人:梁飞 秘书处电话68003569、68003556 中华版权代理中心 综合事业部 总经理:姜川 电话64097331/84195505 传真Email: 出版事业部 总经理: 赵秀清 副总经理:范雯 电话:68003887-5106传真版权管理事业部 总经理:陈雨佳 电话传真影视事业部 总经理:那玲 副总经理:曹爽 电话:010-680038875092 手机传真登记代理事业部 总经理:李婷 副总经理:张天举 副总经理:陈婕 电话:手机座机 68003560 (308 室) 传真法律事务部 总经理:孙洁 副总经理:梁飞 电话转 5125、5122、5121 传真动漫事业部 总经理:森田荣光 电话游戏事业部 总经理:戴晓鸥 电话传真音乐事业部 总经理:杨超 副总经理:郭小龙(兼) 业务负责人:李珊 电话:010-51453781 业务邮箱: 衍生品事业部 总经理:郑文军 副总经理:吴玥 电话邮箱: 副总经理:李慧 电话邮箱: 副总经理:尹欣 电话邮箱:93248842 业务电话18810249043 业务邮箱: 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 软件事业部: 总经理:贺传军 电话68003887-5050(405 室(雍 和大厦 E 座 305 室) 副总经理:蔡志明 电话(雍和大厦 E 座 303 室) 副总经理:贾森 电话010-68003944(雍和大厦 E 座 303 室) 副总经理:王禺植 电话68003887-5405405 室) 传真(405 室) 中国版权交易中心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机构概况 l 综合性的国家版权公共服务机构 l 1998 年 8 月经中编办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 l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直属事业单位 l 国家版权登记机构,我国唯一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著作权质权登记机构 l 设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鉴定委员会 l 管理中国标准录音制品编码(ISRC)中心 l 承担全国版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l 代管中华版权代理中心,下设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中国版权杂志社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 中心领导 主 任: 段桂鉴 副主任: 邹建华 索来军 魏红 范继红 纪委书记: 段即克 机构设置 主要职能 l 国内外著作权登记业务 1、 全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软件著作权转让或专有许可合同登记, 软件登记事项变更或补充申请、撤销计算机软件登记请求、撤回计算机软件登记申请、撤 销或放弃计算机软件登记申请 , 补发或者换发软件登记证书和软件著作权登记查询 。 业务部门:软件登记部 2、 面向全国和海外 各类作品著作权登记 ,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 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影视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 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模型作品等,以及录音制品登记和专有权 登记 等。 业务部门:著作权登记部 3、著作权质权登记,包括软件著作权质权登记和其他各类作品著作权质权登记。 业务部门:软件登记部、著作权登记部 4、出版境外音像制品合同认证登记及其他登记 。 业务部门:著作权登记部 l 数字版权登记 提供数字作品版权登记及相关服务。 业务部门:数字作品版权登记部 l 网络监测取证 提供网络视频音频作品及其它作品的版权监测及调查取证服务,提供音视频作品的网络监 测取证、发送删除通知函、跟踪删除结果等服务。 业务部门:法律部 l 作品保管服务 接受申请人对创作完成的作品或作品片段的保管申请后,对作品或作品片段予以保管并出 具保管凭证。保管凭证是作品相关信息的客观记载,可以在作品的创作、使用和传播过程 中即时发挥证明的作用。作品保管是一项方便、快捷、安全的版权证明服务。 业务部门:著作权登记部 l 软件著作权登记信息分析服务 软件著作权登记信息分析: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年度全国或指定区域内的软件著作权登记 信息整体分析,提供某一行业、领域软件登记信息分析 。 软件著作权登记数据统计:按月、季度、半年或全年实时提供指定区域内的软件著作权登 记数据统计分析。 业务部门:软件登记部 l 版权法律服务 1、 版权鉴定。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批复文件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具有我 国最高人民法院认可的鉴定资质,负责组织专家力量,对作品的异同性进行鉴定,为司法 机关、行政管理机关的司法审判和行政执法提供 证据 。 业务部门: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鉴定委员会 2、 网络游戏侵权认定 。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版权局)批复文件,对公安、司法 机关要求就网络游戏“私服”、“外挂”等侵权行为进行鉴定 。 业务部门:法律部 3、 正版认证。按照程序为版权产品进行正版标识和认证,以技术手段为权利人、执法机 构和消费者甄别盗版、追踪盗版产品等提供证据。 业务部门:法律部 l 区域版权产业研究咨询服务 开展区域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查研究,以国家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对各地区版权产业发 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参考性建议,为政府机构、大型版权相关企业及海外机构提供 专项或综合性的版权产业咨询报告。 业务部门:版权产业研究部 l 版权价值评估咨询服务 依据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和著作权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为版权价值评估提 供咨询服务。接受作品著作权人、与著作权有关权益权利人或评估机构的委托,为版权价 值评估提供版权专业咨询意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业务部门:版权价值评估项目办公室 l 版权资产管理咨询服务 为企业提供含版权资产梳理,版权管理流程、机制、标准制定,版权资产管理专业培训, 版权资产价值运营开发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 业务部门:版权管理事业部 中国标准录音制品编码中心(中国 ISRC 中心)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为中国标准录音制品编码 (GB/T13396-2009)的执行机构,负责中国 ISRC 编码的分配、管理与维护以及相关数据 库的建立和运维;作为国际 ISRC 中心承认的中国国家注册中心,遵守国际 ISRC 中心章程, 履行相应职责。 业务部门:中国 ISRC 中心 全国版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承担全国版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负责组织制定版权标准体系表 ,组织版权 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及标准审查 、报批,拟定并组织实施标准宣贯计划 ,与国际标准化组 织相应技术委员会的对口联系工作等。 业务部门:全国版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中华版权代理中心 机构概况 中华版权代理中心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直属事业单位。其前身是中华 版权代理总公司,成立于 1988 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1998 年成立时,中华版权代理中心 划归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管理。 主要职责是,维护著作权人的权益,面向社会和产业界提供版权公共服务;建立海外窗口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国内各类作品的版权输出,为各类优秀作品的引进提供服务;开 展互联网环境下版权监测和费用结算服务等业务。 组织机构 中心领导 主 任: 段桂鉴 党委书记: 邹建华 副 主 任: 魏 红 机构设置 主要机构和职能 综合事业部 开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批准的版权相关培训;提供软件资产管理咨询 服务;开展版权国际交流与合作业务;负责中心宣传研讨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 版权管理事业部 提供版权资产管理咨询服务; 开展国内特殊作品的收购、交流与利用;开展国有著作权作 品和孤儿作品的管理。 出版事业部 从事版权引进与输出业务,开展版权国际贸易与交流;提供境外作品信息服务;开展与版 权贸易和版权代理有关的政策性、公益性服务。针对文字作品提供稿酬的费用结算服务。 法律事务部 代理各类版权纠纷处理,包括和解、民事诉讼、行政投诉等,提供法律咨询、项目顾问和 常年法律顾问等服务。 登记代理事业部 进行各类作品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登记代理 ;与各地方合作,带动地方登记代理工作 发展 ; 提供艺术品保真数字信息备案和比对服务 ,建立 “艺术品保真数字信息数据库” ,融合科技手段开展对艺术品版权的保护。 影视事业部 提供适用于数字、网络出版形式下境外影视节目引进报审的代理服务,包括涉外音像制品 合同登记代理;代理涉外电子出版物合同登记;开展影视作品版权费用结算服务;开展影 视版权产业联盟有关工作,为影视行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动漫事业部 从事动漫作品版权引进与输出业务, 为动漫产业传播、制作作品提供版权服务 ,组织国 内外动漫产业研讨和交流,提供国内外动漫作品版权费用结算服务;下设日本部。 游戏事业部 开展 中国网络游戏版权保护联盟相关工作,通过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版权登记、版权鉴定、 网络监测等公共服务,为联盟成员的版权保护和维权提供支持,重点协助联盟成员打击 “私服”“外挂”等侵权行为。 音乐事业部 为音乐著作权人提供版权登记代理、 ISRC 申领代理 、代理收费、 版权分销和费用结算 等一站式服务 ,负责“华云音乐”平台(中华版权代理中心音乐版权费用结算中心)的运 营工作。 设计事业部 面向设计领域提供各项版权服务,包括登记代理、法律咨询、法律顾问、代理维权等。 美国业务部 负责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美国窗口对接,协助美国窗口为美国本土企业提供中国的版权服 务,主要包括:登记推广与代理、法律服务与维权、中美版权贸易代理、举办版权交流研 讨活动等。 网站地址: 所属区域:Array 天桥艺术大厦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登记大厅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南大街 1 号天桥艺术大厦 A 座一层 邮编: 100050 中国版权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