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进入的主要因素:资本密度(阻碍) ,广告密度(阻碍或不明显) ,市场集中 度(争议) ,产业利润率(促进或者不明显,如果不明显可能说明该产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 垒或者存在政府行为) ,产业规模(阻碍) ,国有企业(阻碍) ,外资企业(促进) ,私有资 本(阻碍) ,劳动密集型(促进) ,研发(阻碍或不明显) ,产业平均资本规模(阻碍) , 影响企业退出的主要因素:集中度(阻碍) ,国有企业(阻碍) ,私有资本(促进) ,外 资(促进) ,利润率(阻碍) 主要可关注资本规模壁垒和行政性制度壁垒,这样可以对政府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对 不同行业或者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都有可能不同,可以比较 一下,然后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王皓等(2010)通过比较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行业 的进入退出率不同,进而考察企业进入退出对宏观就业的影响。我国对企业进入退出的分 析大部分还只局限在一个具体的行业,而没有对不同行业进行比较分析。此外对于影响因 素产生的正负效应也存在争议。 理论模型:Orr 首先构造了进入的理论模型,他将加拿大制造业中 71 个三位数产业的 企业净进入的对数形式作为因变量,把进入壁垒、获利机会和结构要素作为解释变量分析 了影响进入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资本需求、广告密度和高集中度是明显的进入壁垒, 研发密度和市场风险也会阻碍企业的进入,而前一期的利润率和前一期的产业产值增长率 对企业的进入有正的但不显著的影响。以后关于进入的研究基本都遵循 Orr 的这种思路。 主要文献: shaPiroand Kheman(1987 )对加拿大制造业样本中所包含的 143 个四位数产业在 19721976 年间的进入与退出流量做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阻止进入的产业特征也同样阻 止退出。产业的利润率对进入有显著的正作用,而高市场集中度对进入和退出则有着显著 的负作用。另外,绝对资本需求量,相对于市场容量而言较大的最小最优规模以及高比率 的多工厂企业都显著地减少了进入与退出流量。产业越大,进入与退出流量也越大。 美国:Duetsch(1975 )按照和 Orr 类似的方法对美国制造业行业的净进入进行了分析, 他采用了 1955-1963 年以及 1963-1967 年分别 134 个和 307 个四位数产业的数据,他发现: 产业的需求增长率会明显吸引新企业的进入,主要由广告导致的产品差异化会显著阻碍新 企业的进入,同时,新企业倾向于进入高集中度行业。keSSideS(1986)对美国 19721977 年 间的美国 266 个产业的进入问题的研究,发现的证据表明,对广告的必要投资属于一种进 入的沉淀成本。 AcSandAudretseh(1959)研究了美国 1978-1980 年间小企业进入 247 个四位数产业的决 定因素。研究表明,产业资本密度和产业广告密度可能被认作是阻止进入的因素,但它们 对小企业的进入却没有显著的影响。小企业的进入显著较多的产业,其产业销售增长率也 较大,产业利润率也较高。不过利润率仅对拥有 250 个以上员工的企业进入有显著的影响。 而在小企业进入率显著较低的产业中,每单位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金额也较大, 产业的销售集中程度也较高。 Dunneetal(1988)利用美国制造业五次普查(1963 年,1967 年,1972 年,1977 年和 1982 年 )的数据对美国企业的市场进入和退出做了一个综合性描述,研究表明进入与退出 率的跨产业的重大变化,并且各产业的进入与退出率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的趋势,即具有高 进入率的产业也具有高退出率。 Lieberman,MarvinB(1990)使用了一个描述 30 种化学产品生产商的样本。研究表明在 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企业更可能退出。大企业比小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削减生产 能力的对策。对多工厂企业,其规模相对于产业中最大的工厂来说规模越小,则其更有可 能关闭,而对于单工厂企业,退出的概率并不随企业规模的增加而上升。 英国:Geroski(1991)对外国企业进入和本国( 英国)企业进入做了区分。格罗斯基将本国 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进入看作是期望利润、市场大小和产业增长的函数。研究表明各产业的 进入壁垒存在多种变化,且研究结果不支持外国企业的竞争是国内市场绩效一个重要决定 因素的观点。 德国、:schwalbach(1991)利用一个包括 1983-1985 年间德国四位数制造业的样本。研究 表明高利润吸引进入,而规模经济性和研究与开发投资阻碍进入。产业增长越快,进入者 也越多。与其研究相比,产品差别化程度越高,进入者也越显著。与直觉相反的是,规模 较大产业的进入者却较少。 日本:mawaki (1991)考察了进入率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决定因素。通过利用一个包 含 19791984 年间日本的 135 个三位数产业的样本。研究表明在日本净进入产业受到都属 于滞后的利润率和产业增长率的显著的正影响,其中滞后产业增长的效果尤其显著,这些 结论与其他国家的结论相类似。另外,GNP 增长率对产业净进入具有独立的、显著的正效 应。 瑞典:stinaNystrsm(2007)对 1997-2001 年间瑞典五位数 750 个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进 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其结果和以前的实证研究是一致的,进入和退出率在产业间变化是相 当大的。服务业的进入和退出率比制造业要高,且进入和退出率的相关性也是高的,同时 也表明进入率变化比退出率要大。通过应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表明不可观察的具体 产业特征是产业间进入和退出率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无形资产投资是竞争的一个途径, 规模经济往往阻碍进入。 (2)新兴经济国家: 韩国:Kap YoungJeong退出在利润较低的行业进行的更快,在沉淀成本较多的行业发生的比较 缓慢;再者, 进入和退出是高度相关的。 1.2.2 国内研究现状 Tzyy JaneLay(2001)对中国台湾 1987-1998 的 20 个两位数产业的 780,472 样本进行了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进入与退出障碍决定进入与退出率,但它们之间不具有对称性。同 时,也显示潜在的进入者或退出的沉没成本引导着进入与退出率的快速变动。新企业进入 对于取代无效率的生产者的市场选择过程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显著的取代效应。资本密度 对于企业进入具有阻碍作用,对退出也同样具有阻碍作用。最优规模在阻止企业进入与退 出并不是关键性的因素,规模经济对企业进入与退出有不同的影响。此外,现有激励新企 业进入的政策和进入后企业的发展也可以减少市场结构效应和进入与退出的壁垒。 杨蕙馨(2004)对 1985-2000 年间中国汽车与电冰箱产业的企业进入与退出问题进行了研 究。研究表明市场进入退出与竞争程度、不同类型的需求( 个人或非个人消费者) 、管制或 公共政策、经济景气(市场增长 )、定价权等有关。同时也表明 利润率(盈利状况)不是激励厂 商进入的重要动机,负利润( 亏损) 也并不能导致厂商退出 。资本密集程度对于进入会产生 阻碍作用,而产业的销售收入与进入不相关。作者认为深植在中国经济体制中的根深蒂固 的制度性结构因素和国家经济政策因素在中国企业的进入退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德志,闰冰(2004)采用 1998-2002 年中国工业产业中 37 个 3 位数行业数据,利用 Orr 经典理论模型构建了一个解释和度量转轨经济条件下中国工业企业进入与退出原因及 规模的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企业进入与退出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情 况有所不同,中国工业企业仍然存在明显的最小规模经济壁垒,受到产业增长的影响,进 入率逐年提高,但对于固定资产以及利润和销售额的反应不明显,国有企业对企业的进入 与退出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作者认为主要是导致国有企业的软预算问题不能得到根除,社 会资源被占用,阻碍了新企业进入和国有企业的退出。 黄健柏,陈伟刚,江飞涛(2006)提出了一个研究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之间双向动态 关系的分析框架,对 1999 年 2006 年 3 位数钢铁产业的各亚产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钢铁产业各亚产业的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具有双向动态且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进入对 行业利润率的影响更强,这说明产业中的竞争强度较低,而可观测到的利润率对企业进入 的驱动作用则较弱,这说明产业中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和更多的政府行为,且各行业的进 入强度主要取决于进入壁垒的坚固程度。 李世英(2005)通过对 1998-2002 年间 2s 个 3 位数中国制造业产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 析。研究表明作为规模经济的进入壁垒与产业的市场绩效具有反向关系,而企业的研究和 开发对市场绩效具有正向作用。现有可观察的产业利润率与净进入率具有反向关系,这表 明单个企业根据现有的产业利润率所做出的进入决策对产业绩效的增进具有积极的作用, 说明中国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日益成熟。 石慧(2006)通过对 2000-2004 年(其中 2004 年的月度数据是到 8 月份的,而前三年都是 整年的数据)间的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与焦炼化、饮料制造业和纺织业四个国民经济 行业分类中的十分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月度数据进行研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化 纤、炼油和饮料制造业这些不完全竞争性特征较为明显的市场上,在位厂商有可能运用过 剩生产能力来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而在纺织业这种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上,在位厂商 则不太可能利用过剩生产能力来阻止新厂商的进入。实证结果还表明,规模经济对所检验 的四种竞争程度不同的市场进入都具有阻碍作用;产品差异化程度对纺织业影响最为显著; 产业增长对四种类型的市场进入都成为一种进入吸引因素。 刘国鹏(2008)对 2004 年 153 个四位数制造业行业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进入 壁垒和退出壁垒之间的对称关系假说在我国并没有得到支持。资本密度、企业规模、集中 度和研发密度这些一般性壁垒因素对企业的退出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但除了企业规模对进 入有明显的壁垒效应外,集中度和研发密度对企业进入却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资本密度 对企业进入的阻碍作用也不显著。国有经济比重不高的行业,国有经济反而显示出显著的 壁垒特征; 而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行业,国有经济本身可能并不是新企业进入的政策性壁垒, 进入壁垒更可能来源于行业本身所特有的结构性壁垒。 吴三忙(2009)利用中国 26 个制造业 2003-2006 年的面板数 (PanelData)分析中国制造业 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证实净进入率与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率、产业 平均资本规模、产业国有资产比重呈现负相关关系,同产业预期资金利润率呈现正相关关 系。这表明资金利润率和行业风险等已经成为决定企业进入和退出产业的主要因素,中国 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是资本规模壁垒和行政性制度壁垒仍阻碍企业有效进入和退 出。 从实证角度研究中国企业进入与退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研究对象基本一致,都集中 在中国工业范围内,有的以整个工业为研究对象,有的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还有的以制 造业若干个具体产业为研究对象。第二、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基本一致,主要以多元线性 回归为主。从产业角度看,多元线性回归对进入与退出的分析,不能区分各个产业本身所 具有的产业特性对企业进入与退出造成的影响。第三、研究结论差别较大。无论是一般意 义上的产业研究还是从特定产业角度进行的研究,在研究结论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较为 突出的一点是,产业利润率对企业进入的影响明显还是不明显,是正向影响还是反向影响。 再如,产业发展速度对企业进入的影响明显还是不明显,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等等。这 一方面表明对企业进入、退出问题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具体;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 目前产业市场结构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影响企业进入、退出的障碍表现出复杂的作用特 性。 企业进入与退出的理论 企业进入与退出的衡量方法 企业进入与退出壁垒 对企业进入和退出状态的界定主要有三种方法: 1.企业有三种状态: 进入、存活和退出。令t 为考察时间段,T- t 和t分别是起点和终点 时刻。如果企业在第T- t 年和第t年同时出现,就界定为存活企业(又称为在位企业);如果 企业在第T- t 年没有出现,但是在第t年出现,就界定为进入企业;如果企业在数据库中第 T- t 年出现,但是在第t年消失并且再也没有出现过,就界定为退出企业。 2.横截面数据。 中国经济普查年鉴在公布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目的同时,将“企业 法人单位数”按照企业的经营状态分为“营业” 、 “停业” 、 “筹建” 、 “当年关闭” 、 “当年破 产”和“其他”6 种,其中, “筹建”可近似看作是下期企业的纯进入数目, “当年关闭” 和“当年破产”视为当期企业的纯退出数目, 纯进入和纯退出是衡量企业进入和退出比较 理想的指标,因此,可将“筹建”数目与当期企业总数之比来衡量企业的进入, “当年关闭” 和“当年破产”数目之和与当期企业总数之比来衡量企业的退出。 3. 用净进入率(NER)作为企业进入退出的替代衡量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NERt=(NM t-NMt-1)/NM t-1 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