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大纲读书报告_第1页
中国美学史大纲读书报告_第2页
中国美学史大纲读书报告_第3页
中国美学史大纲读书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美学史大纲读书报告 作者:叶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版本:1985 年 11 月版 阅读时间:2013 年 3 月 14 日-5 月 1 日(未 完) 不得不说这是很厚重的一本书,这是我在选择书时所没考虑到的,看到这 本大部头的书后我着实有些后悔,觉得这么大的一块骨头啃下去一定是相当的 费劲,但是想到在八本书中选择这本书作为近期读物的最初目的后还是耐心读 了下去。我当初选择读这本书的原因是觉得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 该对与文学相关的一些学问有基本的了解。老师所列出的其他几本书虽然也各 有各的蕴涵,具有不同的价值,阅读后也会有所启迪,但是似乎只有这一本是 专门系统的介绍一种学说的。初步掌握一定的美学知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所应具备的素养。而且对美学进行系统的涉猎也是进行学术研究所必须的,不 仅很多学校把这本书作为文艺学专业研究生考试的参考书目,学习中国古代美 学对于其他文学研究领域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对阅读“史纲类”书籍方法的一些看法 我对这本书的最初印象是“博而不专”,事实上以我的知识水平很难测出这 本书的专深程度,只是在看到这本书将中国美学数千年的历史用几百页的文字 来表述后便不由得质疑起它的专业深度来了。 中国美学史大纲是一部“史纲” 类的著作,书中对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表述,由于所记 述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庞杂,这就必然涉及到“详与略”和“博与约”的问题。 正如叶朗先生在后记中所写到的“中国美学史上下两千多年,涉及的范围相当 广泛,内容极为丰富。但是一本书的篇幅终究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一个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对每个时代的每一个美学思想家(或每 一本有关美学的著作) ,不分大小主次地排列起来,一一加以简略的介绍。另一 种方法是突出重点,抓住每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美学思想家和美学著作,尽量 把它们讲充分一点。对于那些次要的、二三流的思想家,或者略去,或者附在 重点人物的前后作简略的介绍,或者作为背景材料来处理。 ” 对于“史纲类”书籍的阅读应该讲求一定的方法,并通过正确的方法汲取 到最有价值的的成分。 “中国美学”不等同于”中国美学史“的概念。 “中国美学” 指的是“以中国传统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 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而“中国美学史” 则是主要把美学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整体风貌展现出来。学习美学 的目的是为了对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度的发掘,学习美学史的目的是为了对 美学这门学问进行基本的了解。 “史纲”类的书籍的意义在于将所要记述的东西 按照历史发展的纵向顺序系统的表现出来,以使人们通过厘清历史脉络更容易 地了解和学习这门学问。在历史学的框架下有一个学科叫做“专门史” ,美学史 也属于研究美学的专门史。美学史对于研究美学的作用相当于目录对于一本书 的作用。目录涉及到全书的全部内容,但是仅仅是用简略的语句进行概括并不 过多介绍, “美学史”之于美学也是如此。因此读中国美学史大纲并不能够 对历代美学进行深入的探究,但它却是初学美学不可缺少的。阅读“史纲”类 书籍时应该把其定位为研究相应领域的工具书,用过对历史脉络进行梳理,了 解每个时代的基本概况,在历史的枝干下进行拓展,不断拓宽视野,开掘深度。 二、中国美学史的结构脉络 (一)中国美学史的历史分期 书中把中国美学史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1、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先秦、两汉 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时期,这个发端是哲学的发端。先秦是我国由奴 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是一个产生新的经济、 新的人物、新的思想的时代。在这时期商周的宗教神学统治发生动摇,旧的观 念纷纷瓦解,出现了一个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理论思维十分活跃。这 样的社会条件使得先秦成为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的美学家如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等都是大哲学家,他们的美 学思想是他们哲学体系的一部分。他们提出的范畴和命题为整个中国古典美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代美学家所探讨的理论问题差不多都以萌芽的形式包含 在先秦美学之中。汉代美学是先秦美学和魏晋南北朝美学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 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2、中国古典美学的展开魏晋南北朝至明代 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是相当的漫长,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美学家们围绕 着审美意象这个中心,对人类的活动及其规律展开了多种方面、多种走向、多 种层次的探讨、研究和分析。在这个时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魏晋南北朝和明 代后期。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随着统一的王朝的瓦解,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也被动摇。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解放的局面。这是先秦之 后第二度的百家争鸣的时代。理论思维十分活跃。这样的社会条件使得魏晋南 北朝成为中国美学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明代后期,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城市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于此相适应,在思想领域中出现了思想解放的潮流。这种思想解放的潮流有力 的冲击着教条主义美学和复古主义美学,拓展了人们的理论视野。再加上明末 一系列社会变动,造成了一种“天崩地坼”的时代气氛,极大地刺激了思想界, 促使理论思维重新活跃起来。这一切都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准备了重要的条 件。 3、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清代前期 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 出现了王夫之的美学体系和叶燮的美学体系。它们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性的 形态,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高峰。 4、中国近代美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中国近代美学,主要就是梁启超的美 学、王国维的美学以及鲁迅、蔡元培的美学。这些近代美学家的共同特点是热 衷于学习和介绍西方美学。但他们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范围 对于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范围,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认为中 国美学史主要应该研究历史上关于美学的理论。另外一种看法认为不仅要研究 历史上那些美学理论著作,而且要研究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 出来的审美意识。在作者看来前一种论调过于狭隘,后一种观点则又太过宽泛 了。因此作者提出既然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所以美学史就应该研究每个时代 所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每个时代的审美意识,总是集中的表现在每个 时代的一些大思想家的美学思想中。而这些大思想家的美学思想,有往往凝聚 为若干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一部美学史,主要就是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产 生、发展、转化的历史。我们在研究中国美学史时,应该着重研究每个历史时 期出现的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因此作者在书中将中国美学史分为四个大的阶 段,而对于每个朝代的美学,作者只取影响较大,成就突出的美学家的美学理 论和最具典型意义作品所体现出的美学意蕴进行表述。这样就避免了在对历史 进行梳理时形成流水账式的平白的罗列,形成了主次有别、详略得当的效果。 三、对于中国美学史的一些看法 在读这本书之前, “美学”这一名词对于我来说是模糊的。在我看来美学是 关于“美”的一门学问,而“美”的概念又是抽象的,所以我想当然的认为美 学是天马行空的阐释理论的。出于对晦涩枯燥理论的排斥,我一直没有接触过 关于美学的书籍。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把美学视为“纯粹理论罗列”的看法 发生了改观。这是一部研究美学的“史学”著作,而不是探究深层次的美学专 著。通过对美学史的浏览,我大致了解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 况。我觉得顺着历史的进程能够略观美学发展的轮廓阅读美学史的目的也就达 到了。要想对美学进行研究只读美学史是不够的,而应读较为成熟的专门美学 理论书籍。 作者在书中说研究中国古典美学既要关注文学作品中所流露出的美学意蕴, 又要掌握古代思想家的美学理论。但是通过作者对整个中国美学史的综述,我 发现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家的却是寥寥无几。在我国古代,散文和诗歌是文人们 最钟情的两种文体,而理论著作则为数不多。这可能是因为古人不用担心评职 称时要求的论文和专著数量吧。显然作者在书中对于文学作品表现出的美的意 蕴的分析要远多于对古代美学理论的总结。前人没有太多的美学理论流传下来, 对现代美学家们来说算是一种遗憾,但也给他们创造了机会。因为在中国美学 理论这一领域中,尚没有占统治地位的绝对权威,在那块古老的土地上还有广 阔的空地留给今人去开垦。遗憾的是人们不能从当世者的理论中去感受那一时 代的美学特征,因而不得不钻到先人作品中逐字逐句扣出那些美学命题了。现 代人既然无法从前人理论中体味老子的“涤除玄鉴” 、孔子的“善美与文质”和 魏晋时期的“气韵生动”了,那在研究中国古典美学时就必须依靠对文学作品 的解读了。这也使得美学研究和文学研究的关系变得密切起来。在作者对文学 作品美学意蕴的论述中,我发现实际上文学的许多方面可以从美学的角度来阐 释,从美学领域另辟蹊径的观察视角常可以使文学研究获得许多全新的启示。 作者在书中说研究中国美学史的意义在于建立现代美学体系,并提出了现 代美学体系应该体现的四条原则。我觉得确切的说应该是建立现代美学研究体 系。正如中国古代缺少美学理论研究却不缺少美学一样,美学体系是社会发展 过程中的自然生发,不能够刻意的去创造。我们的活动可能会成为这个时代美 学体系的一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