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2_第1页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2_第2页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2_第3页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2_第4页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 (2012)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 联合呈现 2012 年 10 月 目 录 从需求出发,促进儿童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3 以慈善之烛点亮生命之光 5 前 言 7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 9 一、研究背景 9 二、研究目的 .10 三、研究方法 .11 第二部分:中国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的提出 12 一、儿童慈善需求难以全面准确确定的主要原因 12 二、目前已有的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 .14 三、中国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雏形 .17 第三部分:中国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的建构过程 22 一、框架的建构方法和目标 22 二、从公益组织的实践中看到的发展趋势 23 三、纵向体系的建立:以流动儿童为例 .33 四、横向体系的建立:如何更好的满足儿童需求? .43 第四部分: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汇总 68 3 / 56 从需求出发 促进儿童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儿童慈善事业深深植根于传统社会爱幼护幼的精神土壤中,并在国家政治经济社 会全面快速发展中获得了新的方向和动力。2008 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现代慈善事 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学术机构、媒体到个人,都对儿童慈善事 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儿童对社会服务的巨大需求呈现出来,为慈善组织运作提 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同时,弱势儿童群体的多元化、需求的多样性,对服务提供方公 益慈善组织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有超过 2.2 亿 0-14 岁的儿童,占全国人口 16.6%。不管是政府还是公益慈善组织, 要想为儿童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首先都需要准确确定儿童需求。从需求层次来看,有贫困 儿童的基本生存需求、困境儿童的特殊权益保护、以及所有儿童都具有的发展需求;从需 求领域来看,有营养、医疗卫生、大病、心理发展、品德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等; 从弱势儿童群体类别来看,有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服 刑人员子女等等,他们分别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这些需求 也在变化着。如何能够实现对各类弱势儿童群体的多元化需求的准确分析和把握,更加有 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项目,成为众多慈善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共 同调研编写的这份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2) ,是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探索的 初步成果。报告提出一个分析框架,从横向和纵向上构建出一个儿童各类需求以及针对这 些需求设计项目所需要的核心技术的坐标轴谱系。 这仅仅是给各位公益界的同仁提出了一个路径,一种方法,抛砖引玉,为业内进一步 的研究和实践,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准确定位现阶段儿童需求,只是专业化道路上的第一步,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中国 儿童少年基金会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公益基金会,将会以此为新的起点,增进与业 内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思考探索,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与大家携手同行!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副理事长 赵东花 2012 年 10 月 以慈善之烛点亮生命之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以慈善组织为载 体的现代慈善事业得到了蓬勃有力的发展。如今,她已走过了 31 年。31 年在人类历史发 展的长河之中只是短暂一瞬。毋庸置疑,慈善事业是年轻的。年轻则蕴含着生机,有着发 展的远大前景,而发展更需要充分把握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机遇。年轻也会遇到挑战和成 长的烦恼,更需要各方呵护和监督。令我们振奋和鼓舞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 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系列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 2015 年) 的发布,都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财富和实践指南。 而慈善的普世性特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光大、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对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和民 生的改善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慈善公益事业都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如何在 实践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之路?需要我们深思。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成立 最早的公募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为我们作出了表率。这份适时推出的儿童慈善 需求研究报告(2012) ,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时代脉搏、紧握行业动态,以 现阶段儿童慈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相结合,为广大从业者开展儿童慈善工作提供扎实有 效的理论依据。仔细阅读该研究报告后,认同其独具的前瞻性、创新性、综合性和指导性。 它将引领我们突破传统救助的思维模式,力求达成儿童公益慈善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以实际 需求为导向,以做大做优做精做强为原则,将其最大限度地与社会公众参与儿童公益慈善 事业的需求与期待紧密契合,从而激发社会公众奉献爱心的原生动力和最大热情,将“人 人可慈善”的现代慈善理念落到实处,进而赋予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 生命力。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作为世界上拥有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家,儿童慈善 事业任重而道远。在这里,寄希望于全行业继承和发扬先进的、开放的组织理念,以敏锐 的行动力引领年轻的慈善行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慈善之烛为亿万 儿童点亮生命之光芒。 民政部副部长 窦玉沛 2012 年 10 月 前 言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2) 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 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一个研究项目。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公益基金会,在儿童教育及福利事业领 域运作了 31 年,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 5 / 56 会公益研究中心在公益研究领域 5 年耕耘,接触以儿童为工作对象的组织机构数百家,为 数十家机构提供战略咨询或建议,从而形成了对儿童领域的深度观察和思考。 项目从 2012 年 5 月起至 10 月止,历经 6 个月的时间,最终产出为一个综合性的、具 有领域内战略高度的框架体系,我们希望该框架对将来儿童慈善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产 生引领性的作用。 整个研究期间,编写组在全国 13 个省市走访了 45 家儿童领域相关组织,深入了解了 他们的项目设计及实施、组织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服务对象状况、当地社 会状况等,从而形成了对于儿童慈善领域的深度认识。但这个框架所依据的信息量远不止 于此,它汇集了研究团队数年来的基础经验和理论思考,是研究团队耕耘多年的成果之精 华。此前知识的积累、问题的思考和案例收集在此都被充分挖掘和利用起来。可以说这份 报告展现了研究队伍在儿童慈善领域的认识与探索过程。 此外,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咨询、访谈了相关学者,参考了兄弟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 很多研究已经站到了领域发展的前沿上,我们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受益匪浅,在此一并表 示感谢! 儿童慈善需求框架研究不仅仅是一次调查资料的集中展示,而是利用资料建构一个理 论框架,最终产出是一个具有理论高度和现实指导力的分析体系。目前对于儿童慈善需求 的基本调查工作已经被众多的组织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但是我们在儿童领域的实践中看到, 儿童慈善领域缺乏的不是数据和资料,而是一个解读数据、整理事实资料的分析体系。本 次研究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开展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儿童慈善领域的工作应该以儿童的基础慈善需求为起点不断的生 长和发展。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儿童慈善领域的工作沿着纵向和横向生长。在纵向上从低 到高,具体表现为由基础慈善向特殊权益发展,然后再向儿童全面发展过渡;在横向上, 由朴素的基础慈善向着专业化的项目运作发展,最终实现各种儿童慈善项目的有深度的专 业化的运作,形成专业技术、服务模式和文化理念。 我们希望通过该框架体系对现实中的诸多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用理论体系为实践项 目定位,进而为儿童慈善领域的资助方、公益项目运作者提供指导,我们也希望该框架能 够对儿童慈善事业的发展在价值理念和专业化运作方面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由于时间仓促,信息量大,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编 者 2012 年 10 月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小康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逐渐提高,尤其是对 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度逐渐加强,为慈善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一时期, 企业和个人积累的社会财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近几年,数量呈井喷式 爆发的社会组织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国现代慈善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 时期。无论是政府、社会组织还是学术界都积极致力于推动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着力改善民生的方针指导下,国家对儿童福利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从政策和经费 等方面保障弱势儿童福利的实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基本 实现之后,先后提高了孤儿救助养育标准,将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救治纳入医 保体系,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 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强残障儿童救助等。不难发现,国家对儿 童的投入已经覆盖到教育、医疗、学龄期营养等领域。 上述这些,恰恰正是公益慈善组织也在发挥作用的领域。纵览公益组织的慈善项目, 会发现它们也大量集中于助学、大病救助、营养改善等领域。弱势儿童例如孤儿、罹患大 病儿童、残障儿童等,既是民政部门的救助对象,也是众多公益组织的帮扶群体。而像大 病医疗、营养补给、基础教育等领域,既是财政投入的领域,也是公益组织引导社会爱心 资源进行支持的领域。 在这些需求领域,公益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探路者”的角色。随着政府职能的 不断完善,这些需求逐渐被纳入到政府保障体系中。公益组织面临着新的课题和发展空间。 要确定未来的工作领域和发展方向,公益组织首先需要做的是了解有哪些弱势儿童群 体,以及他们不同层面的需求。确定儿童的需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根据第六次人口 普查的数据,中国有 2.2 亿 0-14 岁儿童,占到了人口总体的 16.6%。如果对这部分群体进 行一个需求状况的全面调查、统计和分析几乎无法想象。而单就其中的弱势儿童来说,他 们的困境和需求状态也是不断变化的。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利用资料建构出一个具有理论 高度和现实指导力的对于儿童慈善需求的分析体系,供业内交流使用。 7 / 56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目前中国儿童慈善领域的发展现状的梳理,我们发现,虽然儿童慈善事业发展 迅速,但是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不同儿童群体迫切的需求还没有清晰明确的答案。 一些研究试图对全国所有地域、所有类型的儿童的所有慈善需求一一呈现,但是这样做有 可能既无法提供完整的基础数据又无法提供一个有深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目前的中国儿童慈善领域缺少的不是对某种类型儿童的慈善需求的关注(恰恰相反, 这方面的专项研究报告已经很多,在下一部分会作简单呈现) ,而是缺少一个总领性的、系 统性的儿童慈善需求框架。因此,我们的目的是提出一个系统性、引导性的儿童慈善需求 理论体系,我们称之为“儿童慈善需求框架” ,来引导社会爱心资源的投放和输送,提高社 会公众慈善捐助的使用效率。 该儿童慈善需求框架可以回答这样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儿童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儿童需求的内在结构是怎样的? 资助儿童时应该注意什么?(即公益组织在满足儿童需求的 具体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专业化原则才能取得更好的效 果) 本报告通过实证性研究,归纳现实中的数据和资料,提出一个系统性的儿童慈善需求 框架,为公益组织瞄准儿童慈善需求提供系统的参考;为儿童慈善项目的选择提供清晰的 定位;也为儿童慈善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原则。希望这个理论体系可以作为 后来研究者和实践者可供拓展的系统性的框架模型,共同为中国儿童慈善事业的发展添砖 加瓦。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 关于定性研究,我们采用了多种具体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访谈、参与式观察以及行 动干预研究等。首先,我们阅读了大量儿童研究的文献和调查报告,对研究现状和政策现 状进行梳理;其次,我们在全国 13 个省市访谈和跟踪了 45 家儿童领域相关组织,深入了 解了他们的项目设计及实施、组织的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服务对象的状 况、当地社会状况等。 关于定量研究,主要采用了研究团队从事流动儿童课题研究的调查数据。该调查对北 京市郊区的 6 所流动儿童聚集学校进行了 1276 份问卷的调查工作。这些数据主要用于报告 第三部分纵轴体系的建立。 第二部分:中国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逐渐弥补了一些儿童需求儿童问题 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首先,就困境儿童类别而言,不同类别的困境儿童呈现出 各自不同的需求,如失依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流浪儿童、自闭症儿童、受艾滋病 影响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等。我们不能再以统一化和标准化的方式来解决不同类别儿童的 问题。其次,不管是何种类别的儿童,除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他们同样有着全面发展的诉 求。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所有的儿童都应该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机会,如何满 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儿童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的追问就越来越 多,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 一、儿童慈善需求难以全面准确确定的主要原因 确定儿童需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根据第 6 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中国的儿童 数量占到了人口总体的 16.6%。如果对全国 2 亿多的儿童进行一个需求状况的调研和普查 几乎无法想象。而单就其中的弱势儿童来说,他们的需求状态也是不断变化的。另外一些 具体的原因导致我们无法准确的描述儿童的全部慈善需求。 第一,儿童对需求的认知不全面。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孩子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但 是其实孩子本人只能描述出部分需求,因为儿童受到自身阅历和成长经验的限制,很多需 求位于他们的视野之外。比如,一家公益组织带领孩子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做了一次儿童 交往活动,孩子们也因此获得了团队感、增能感等重要的收获,但在活动之前,孩子们并 不知道自己有这些方面的需求。 第二,表层需求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需求。在很多情况下显而易见的需要可能与更深层 的问题或状况有关,但是人们可能并未觉察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大龄孤儿对生活补 9 / 56 助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给他们提供生活资助和物质援助是否有助于他们 的生活改善?其实,对于大龄孤儿来说,一份谋生的技能比一份短期的资助要重要的多。 很多时候受助人可能无法评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孰重孰轻,容易选择首先满足眼前的生 活需要而忽略长远的发展。而专业的公益慈善组织,需要认真的评估到底哪种需求是根本 性的需求。 第三,一些儿童需求的“诊断”需要专业技术。某些困境儿童 的特殊需求需要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把握。例如留守儿童, 他们的需求需要通过以社会心理学为核心的专业技术进行深度综合 分析才能够实现。再如流动儿童,针对他们的需求调查则更多需要 社会学的支持,了解他们在城市的融入状况,他们的教育权益无法 得到保障的状况等等。而对于像自闭症、残障儿童,他们的需求状 况则更多的需要医学背景和心理学背景的知识来加以把握。 第四,一些具体的需求信息的变动性较大,需要长期的跟踪调 研和深入的社会学实践才能够获得。例如流浪儿童的数量和他们的 需要。因为流浪儿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不固定性 和对社会救助的排斥导致很难进入他们的群体、深入他们的生活。 对流浪儿童数量的统计这项基础工作的开展都十分困难,更何况了 解他们的需求状况。 二、目前已有的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 对于儿童需求的研究,很多机构和公益组织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近几年时间里, 有很多综合性的儿童需求调查报告和各个特殊儿童群体专项需求调查报告先后出炉。这些 成果既有综合性的内容,又有单项的调查研究,既有基础需求的调查,又有发展需求的探 索。这些需求报告向我们呈现了儿童领域复杂多样的需求状况。以下通过列表的形式简单 呈现近两年部分有代表性的儿童状况和需求研究报告,并对这些报告所关注的儿童需求进 行简单汇总(见表 1) 。 11 / 56 表 1:近两年儿童需求研究报告列表(以发布时间先后排序) 序号 报告名称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关注对象 主要需求 1 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北京大 学人口研究所 2010/05/04 青少年 获得可靠的生殖健康知识 学校开设相关生殖健康知识课程和讲座 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青少年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得生殖健康治疗 2 心智障碍儿童调查报告 南都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 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 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 2010/11 心智障碍儿童 心智障碍儿童获得早期治疗和康复服务 心智障碍儿童获得教育 3 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调查分析与研究报告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 2011/03 受虐儿童 儿童家庭需要基本的儿童权益及教育理念、方法普及 培训 伤害发生,儿童及相关群体合理化的报案途径 受虐儿童能够获得基本的保护,尤其是家庭内部的暴 力发生后,儿童能够在家庭之外找到庇护,免除多次 伤害 有效的儿童保护体系(包括政策、法律执行、监护权 剥离等) 4 女童遭受性侵害情况的调研报告 广东省妇联、广东省检察院 2012/04 受害女童 受获得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训练 对于遭受性侵犯的女童有着特殊的需求,尤其是需要 获得心理救济和法律救济 5 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 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2012/04 自闭症儿童 基本的医疗需求,包括诊断、评估、个别训练及关于 治疗的相关知识 获得基本养护、康复服务 获得特殊教育服务 获得保障和经济救助 6 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 2012 报告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 2012/05/21 农村儿童 营养和健康 7 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2)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2012/05/31 中国儿童 儿童福利政策法规的完善 8 北京打工子女社区教育需求调查报告 木兰社区活动中心、新公民计划 2012/06 打工子女 音体美设施和器材 课外辅导 图书 多样化的社区活动 9 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报告 全国农民工文化送温暖行动组委会、中国人口宣教中心 2012/07/02 留守儿童 情感需求及健康人格的构建 10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 卫生部 2012/09/12 出生缺陷患儿 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母婴保健 三、中国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雏形 面对上述列表中的成果,我们发现,目前在儿童需求领域的调查已经非常专业化,各 个领域都有专业的团队进行调查研究,每个方向都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的问题。 启动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进入公益组织的实际运作层面,在这些基础调查报告信息之 上,进行更高层面上的分析加工,产生出一个更具有综合性、指导性的“儿童慈善需求分 析框架” ,其特征是:综合性、系统性、有深度、引领性。 公益慈善已经远远不是一个简单赠与,即通过给钱来满足单项需求的过程,也难以通 过简单的需求调查来指导公益实践。儿童公益慈善领域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专业深度的领域, 儿童需求的判断首先应在一个体系化的框架中进行。质性的判别、以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 分析、行动指导框架的建立,已经优先于简单的数据收集。 基于这样的原则,本研究力求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呈现儿童需求的总体“生态” ,即系统化的需求状况。我 们希望能够将众多的儿童慈善需求整合为一个需求体系,在其间建 立一个有机的联系 “综合性需求体系” 。 第二,如何满足儿童需求,即在单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专业化 技术、系统化服务模式和文化价值的体现,我们称之为“单项目体 系” 。我们认为,要实现效果的最优,就需要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专 业化、系统化的做法。 两方面沿两个方向伸展开,纵向是综合性需求体系的建立,横 向是单项目体系的完善。 1、纵向:儿童综合性需求体系 儿童综合性需求体系是指所有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 情感、技能、发展等各个层面的需求总和,而所有这些需求又具有 一定的内在关系,并且处于一种互动转换的过程,儿童综合性需求 体系就是在呈现儿童不同的需求基础上,将儿童需求进行分层和提 炼,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通过研究现有报告和实际调研发现,儿童的需求虽然非常多样, 还是可以根据其被满足的方式和内在联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用钱可以满足的基本需求,这方面的需求往往与贫困、 灾难联系在一起,可称之为“基础慈善需求” 。例如,救灾、基本生 活费的提供、营养满足、大病的救治、学费的提供等。这些需求只 要提供足够的资金基本就可以得到满足。 第二,那些不是通过钱就能够满足的需求,但仍然属于基本生 存层面的需求,它们通常与特殊的困境相关联,属于一些专项的权 益,可称之为“特殊权益需求” 。例如:留守女童、流浪儿童、流动 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残障儿童、受毒品艾滋病影响儿童等。每 一类群体分别处于不同的困境,面临不同的需求缺陷,因所处的特 殊境遇而产生的需求我们称之为“特殊权益需求” 。 第三,最难以通过金钱满足的是儿童发展需求。在保障基本生 存基础之上如何通过专业化的公益方式促进儿童发展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问题。发展需求虽不再与贫困、失能、特殊的困境直接关联, 但却同样是困境孩子也面临的需求。同时,这些需求也是普通儿童 所具有的。这些需求可称之为“发展需求” 。例如,艺术能力的培养、 团队意识的培养、思想品质的培养、公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儿童 参与和表达的机会、现代生活方式的适应、人生意义的探寻等等。 发展,是帮助的最高境界,是提供儿童服务的最终目标。 以上三个需求层面可以通过下图综合性地表达出来(见图 1): 基础慈善需求:因缺乏资金而造成的基本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特殊权益需求:因陷于某种特殊的困境所形成的独特需求。 发展需求:所有儿童都涉及到的高层次需求,为了体现公益性,在此主要关注困境 儿童在发展方面的需求。 基础慈善 特殊权益 发展需求 图 1:儿童综合性需求体系示意图(圆圈表示各种具体需求,圆 圈的大小不同代表需求的多样性) 2、横向:儿童慈善单项目体系 “单项目体系”就是在满足一个具体的需求过程中,也就是在开展某个具体项目的过 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做法,在操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式,以及服务项目背后的文化理念。 总体来说就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儿童某项需求应该如何去做。单项目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的内涵: 第一,运作项目的专业性。尤其是在不能单独靠钱就可以解决的项目中,更是需要专 业性。例如,如何使流浪儿童愿意接受你的影响,因为很多流浪儿童连父母的管束都很反 感,他们往往不愿意接受救助中心的帮助,而是不断的逃离,反复流浪。再如,如何避免 在慈善资助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尽管基础慈善可以通过给钱基本解决问题,但是,给 钱的一个最大危害就是会造成受助人对资助的依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养懒” 。因此,在 资助儿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特定的技术来“给钱” 。这些都是运作项目时需要考虑和具备的 专业技术。 第二,项目不断深化形成整体服务体系。一个好的项目往往在满足某一个具体需求的 过程中会不断深入了解受助人的一系列需求,会通过一点形成一个资助体系,将相关的志 愿者动员、资助者回馈、社工技术的运用、后续工作等一整套内容都做出来,这其实也是 在最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 第三,儿童救助与文化理念。在儿童慈善项目中尤其需要赋予高层次的文化理念,因 为为儿童服务的项目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人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 文化理念做引导,很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终生影响。我们所强调的文化理念不一定 是某种特定的理论,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只要是遵循科学和理性的规律以及尊重人性的 立场衍生出的相对具体的价值原则都可称之为文化理念。例如,帮助孩子的过程中,从不 同的组织中看到了这样一些说法:“陪伴孩子成长” 、 “让他们形成对社会的感恩意识” 、 “让孩子们学会坚强、敢于接受挫折”这都是文化的成分。 除了这三方面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需要满足的条件。但这三方面是最为重要的核心成 分,本研究在“单项目体系”中将重点关注这三个方面。 3、 “综合性需求体系”与“单项目体系”的整合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发现,综合性需求体系是由低到高发展的方向,而单项 目体系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当将这两个方面分别沿着纵向和横向展现出来,就成为本 报告提出的“儿童慈善需求框架” (见表 2) 。这里展现的儿童慈善需求框架只是一个雏形, 只是呈现出横向和纵向两种趋势各自的划分维度,其中的具体内容需要通过实证资料逐渐 完善。例如每一类单项目体系中专业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服务体系的模式是怎样的, 文化价值理念都有哪些,我们会在之后的框架建构过程中具体呈现。 表 2:中国儿童慈善需求框架雏形 儿童综合需求体系 单项目体系 文化理念 服务模式发展需求 专业技术 文化理念 服务模式特殊权益需求 专业技术 文化理念 服务模式基础慈善需求 专业技术 第三部分:中国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的建构过程 一、框架的建构方法和目标 上面呈现的儿童慈善需求框架是研究团队经过大量访谈和调研,归纳分析客观事件和 现象抽象出的理论模型。这个框架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资料加工和理论分析的过程,在这 部分我们试图呈现这个过程,以便读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儿童慈善需求框架的科学性 和合理性。 本研究的工作方法首先是基于编写组多年来在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理论积累以及对 众多公益组织的深度了解提出一个理论假设;之后,通过对本次在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公 益组织收集的数据和资料的深度剖析,运用归纳的方式建立分析框架。该框架可以实现以 下功能: 归纳整理众多的事实。即把儿童慈善领域的工作通过这个框 架整合起来,为实践工作者提供一个可以进行项目定位的工 具,并让后来者对此前儿童慈善领域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把 握。 指导公益领域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项目设计和运作。使他 们能够运用更简洁的方法进入到一个更为专业化、更有深度、 更有针对性的公益慈善道路上来。 增强公益组织、尤其是儿童领域公益组织的专业性和影响力。 通过此框架,公益组织自身对儿童慈善领域的问题能有一个 更加清晰的把握,并能够影响捐赠人,让他们的资源和公益 组织的专业性结合起来,以实现公益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也 就是说在筹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公益组织在价值理念和专业 运作方面的作用。 二、从公益组织的实践中看到的发展趋势 1、纵向的趋势 纵向的发展趋势是指儿童慈善项目往往从基础慈善做起,进而延伸至特殊权益保护和 儿童发展,呈现出一个上升的势态。编写组在对诸多的儿童慈善项目进行调研之后发现, 无论是从单一项目的发展程度还是从总体的儿童慈善项目的分布都呈现出三个层次:基础 慈善、特殊权益、发展。 很多儿童公益组织在涉足儿童慈善领域之初往往从基础慈善做起,项目常常集中于医 疗救助、儿童营养、应急救灾、资助基础教育等领域。其中有些组织在项目过程中开始探 索深化,调整项目设计,由向儿童提供资金支持、物质支持,逐渐开始转移到关注儿童的 心理需求,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多的组织不再单单是资助儿童的生 活费、医疗费、学费,而是探索一种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和自立的项目方式。还有一些组 织专门针对某一类特殊困境中的儿童开展项目,这类项目往往也是在满足儿童基础的生存 需要之后会关注该类儿童的特殊的权益需求,进而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我们从诸多的调 研资料中归纳发现这种趋势,发现这种情况不是个案,是一个总体的发展方向。这些运作 前沿的机构,在满足目标群体基础生存的需要之后,纷纷开始向发展迈进。同时,这种趋 势是步步积累和不断探索的过程,整个过程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基础慈善是儿童慈善项目的起点 众所周知,生存是一切需求的基础。当前我国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基本生存条件影响 了儿童健康成长。有关数据 1显示:全国因疾病死亡的农村儿童 50.5%未得到治疗或仅在门 诊治疗;在贫困地区,儿童罹患重疾死亡率高达 54%;贫困儿童罹患重疾后的死亡率比城 市儿童高约 9 倍。因此,只有做好了保障儿童生存的基础慈善工作,儿童才有机会得到更 好的发展。目前,保障贫困儿童的基本生存成为众多公益慈善项目的目标。 为了保障贫困儿童的医疗救助,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2005 年开始实施“红十字天使计划” ,用于救助受到疾病困扰的儿童。此外,2012 年,神华公益基金会携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在全国开展的旨在帮助贫困家庭 014 周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 儿童,即“神华爱心行动” 。 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吃好饭、更加营养” ,邓飞等 500 多名记者和国内数十家媒体 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免费午餐项目。 为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降低婴幼儿贫血率,提高儿童家长科学喂养知 识的普及程度,全国妇联、卫生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 2011 年起,共同开展“消除婴 幼儿贫血行动”项目。 为了改善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住宿条件,为每个寄宿生提供一个温暖 的家,满足最基本的住宿生活需要,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筑巢行动” 。 生存需求的基础性和迫切性,决定了基础慈善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是儿童慈善的起点 在于解决儿童的吃、穿、住、教育、医疗等需求。基础慈善是儿童慈善的起点。 (2)保障特殊权益是儿童慈善的关键点 基础慈善项目的开展为广大的困境儿童提供了与普通孩子平等的生存机会,为保障儿 童的基础权益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是基础慈善项目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政府对于儿童领域的基础投入不断加大,公益组织面临新的课题。在基 础教育方面,2001 年起,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政 策。这一政策和配套的财政投入基本保障了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学上,而春蕾计划和希望工 1数据来源:2011 年 2 月 28 日全国人大建立全国儿童医疗保险制度的议案 程最初的目的已经基本实现。大病救助和营养改善方面的情况也非常类似,政府逐步出台 相应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保障儿童的相应需求。面对政府职能不断完善,公益组织必须进 一步挖掘儿童的需求,适时调整和转变,做出项目改革。 另一方面,儿童的特殊权益需求日益凸显。在满足了儿童基础慈善需求之后,不同类 型的儿童因为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地域条件等因素,逐渐体现出不同的特殊权益需求。 比如,对于孤儿来说,政府每个月提供 600 元或 1000 元的补助,保障他们的衣食住行,这 样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吗?他们真正缺少的是家庭的温馨和家人的关爱。再如留守儿童, 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起初,我们会给他们送一些学习用品,送一些慰问金。经过深入了 解,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是亲情的沟通和交流。再比如流浪儿童,他们虽然缺少 生存的基本保障,但是在调查中很多流浪儿童拒绝接受来自外界的帮助,他们从救助站不 断的逃离、反复流浪,并表示很喜欢从垃圾桶里找食物的生活。其实,流浪儿童最需要的 是一个权威的影响,一个能够让他们安定下来不再选择流浪的环境和空间。留守女童遭受 性侵害的事件层出不穷,她们的人身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 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困境儿童来说,在满足了他们基础的生存需求之后还需要关注 他们差异化的权益需求,找准不同儿童的特殊权益需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满足这些需求 是公益组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成为解决儿童慈善的关键问题。 (3)发展是儿童慈善的核心 某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校长告诉我们,因为偶然的机会他走进了位于唐家岭的这所学校, 当时就被这里的教育状况和孩子们的知识水平震惊了,所有孩子都交白卷。“可怕的不是 不会,而是孩子们不愿意去思考。”后来许多媒体报道了他和这个学校的事情,于是社会 上很多人捐资助学,喜欢送书本、铅笔盒、书包。但这位校长觉得这种方式没办法改变状 况,“孩子没有书包,拿个塑料袋也能上学。他们需要的是好老师。”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孩子其实缺的不是书包、文具,而是 一个好老师,和对未来的希望。因此,儿童对于高质量教育资源的 渴求和对获得自身发展的需求超过对物质方面的基础慈善需求。而 如果我们仅仅解决了儿童的书包问题,而没有提供塑造儿童灵魂的 工程师,没有教给儿童自我发展的技能和自我超越的品质,那么这 一代的困境儿童长大后只会成为下一代困境儿童的父母。 从实际项目中我们看到,致力于促进儿童发展的项目设计往往也是解决一些基础慈善 问题的有效手段。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孤儿救助是当地儿童慈善的重难点问题。简单的给钱和提供 物资援助,孩子很快就会回到原来的生存状况。即使是政府持续性的补助,每个月给 1000 元钱,这往往会导致很多孤儿不求上进,没有动力去掌握求生的技巧。等成年之后,没有 政府的补助,他们的生活会非常艰辛。 到底通过什么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孤儿的问题? 在当地的调查发现,很多大龄孤儿缺乏必备的现代生活的生存技能和职业技术技能。 他们有时候连汉语都说不流利,或者基本的交通规则都不懂。而很多人在长大之后选择到 城市打工,由于缺乏上述基本生活技巧,生存和生活面临诸多困难,有的人甚至走上犯罪 的道路。 于是,一些公益组织开始在这些地方对孩子进行职业教育、职业培训。通过培训给他 们教授基本的生存知识、生存能力,使他们获得一门生存的基本的手艺,从而不仅仅解决 了孤儿的生存问题,也解决了他们的发展问题。 这个案例中,通过发展型的项目让孤儿掌握了生存技能,在为他们的人生提供更多可 能性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孤儿的生存问题。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把着眼点放在发 展上,往往可以帮助解决目标群体的生存需求等基础需求。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帮助弱势儿 童获得独立的生存能力,从而使其获取长期稳定的生活收入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随着儿童日益增长的艺术修养、团队意识、公民意识与能力的 塑造等需求的显现,设计实施儿童发展类项目,用发展的手段解决 基础慈善和特殊权益的需求,让儿童更多的参与和表达、促进他们 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寻找到人生意义成为儿童慈善的核心。发展, 既是综合解决儿童问题的“扳机” ,也是儿童慈善的核心思想。因为, 发展是帮助的最高境界,是提供儿童服务的最终目标。 (4)基础慈善、特殊权益与发展三者必须有机融合 综上所述,基础慈善、特殊权益与发展是儿童慈善中三个重要的方面。基础慈善、特 殊权益和发展类的项目不是相互割裂或排斥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已经看到, 越来越多的基础慈善类项目做到后期都开始关注儿童的发展,也看到很多关注某一类特殊 群体儿童的项目也会在满足其基础层面的需求和特殊权益的需求基础上为儿童提供更多发 展的空间和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一些特别关注发展的项目往往也不会忽视对儿童基础 慈善需求的满足。比如很多以体育运动、游戏活动等形式促进儿童技能和心理发展的项目 在很大程度上也注意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并在项目中提供基本的物质设施。 【案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让我玩”公益项目 为帮助流动青少年在团队体育中学习增强自信、沟通协作和设 立目标等重要生活技能,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挑战和融入社会,中 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耐克公司于2006年共同发起了“让我玩”体育 公益项目。项目倡导体育运动在青少年个性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方 面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动体育作为体验式教育手段在校园中的实践, 并创建了在运动中成长-青少年发展工具书及体育教师培训手册 等诸多可供广泛推广的工具书,帮助一线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即 时采用和参考。项目目前在全国24个城市的440多所学校开展,累计 有近100万名青少年直接参与并受益。 项目内容具体包括: 1、每年为1000多名校长和教师提供培训和交流,实践“以儿童 为中心”的教学手段。 2、为项目学校提供超过2万套体育器材包和一定资金用于支持校 园体育文化建设。 3、每年举办超过1500多场的校内、校际足篮球训练营和联赛, 为学生提供真正的运动成长体验。 4、每年选拔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校外课外辅导员,开阔孩 子们的眼界、传递社会关爱。 这就是我们在公益组织实践中看到的纵向发展趋势,即儿童的慈善需求分为三个层面: 基础慈善、特殊权益和发展。这三个层面形成一种相互支持和相互融合的模式。我们可以 此为工具,分析现实中诸多的儿童慈善项目处于哪一个层面,判断项目的发展空间和趋势。 2、横向的趋势 横向的趋势是指公益组织在探索如何能够更好满足儿童的慈善需求的横向上不断的前 进。通过对很多组织的调研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个层面的儿童慈善项目,在满足儿童需求 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提升运作技术,用更加专业化的方式来实现帮助儿童的目标;同时无论 是哪一个层面的项目都会渐渐形成一种服务模式,即运作同一层次的项目所遵循的一些特 定的原则和条件,最终形成一种规范;最后,有些儿童慈善项目往往会形成一种有重要影 响的文化理念,即在开展项目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价值和原则。 在横向上的发展趋势不像纵向那样有一个递进层次,而是更加接近于一种并列分布的 状况,即追求专业化运作、形成服务模式和彰显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下面 我们分别介绍三个方面的内涵。 (1)追求专业技术 儿童慈善项目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募集社会资金为困境儿童提供一系列的支持帮助,满 足他们的需求。而我们看到在实际的过程中单纯的给钱并不一定就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越来越多的组织发现简单的给钱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后果,例如会造成受助人对外界支持 的依赖,公开的资助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恰当的给予方式引起受助人之间的竞争,甚 至受助人拒绝接受帮助等等,证明给钱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 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儿童慈善组织由原来简单粗放型的支持方法,逐渐转变为 越来越关注细节和项目运作的专业性,避免因资助产生后续的问题。例如,一些做助学项 目的公益组织选定受助人之后不再大肆宣扬,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要求学校对所有 受助人的信息严格保密,如果需要公开,必须征得受助人的同意。再如,一些医疗救助类 的项目特别容易产生家长和儿童对资助的依赖,甚至有些家长拿到资助款之后丢下孩子跑 掉。面对这种情况,公益组织开始转变资助模式,让受助人能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心怀感 恩,努力自立,尽量让家长参与所有的讨论过程,把资助费用用于弥补医院的治疗和住院 费用,不再直接给到家长。此外,还有一些营养支持类的项目,运作过程中会产生食品安 全问题、物资分配问题等,有些专业的公益组织就会发动当地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充分参与, 让家长成立监督委员会,参与到厨房建设、食品购买和后期监督的过程中。 这些专业技术概况起来大概有:选择和瞄准受助对象的方法、避免受助人对资助产生 依赖的方法、充分动员受助人参与资助过程的方法、如何在项目过程中尊重儿童,避免标 签化的方法等等。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就会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这体现了儿童慈善类项目 的运作需要专门的人才支持和技术经验,儿童公益慈善已经进入专业化运作的时代。 (2)形成服务模式 在专业技术的运作基础上,儿童慈善项目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开始形成一 些有特色的服务模式和运作体系。也就是说很多项目不再是单一的项目,而是根据受助儿 童需求的不断发掘形成一系列项目群,组成一个立体化的服务体系。例如:在白血病儿童 救助项目中,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发现白血病儿童除了需要一定的医疗费用支持,他们还需 要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但是长期在医院无法实现这种愿望。于是,基金会就开展阳光伙 伴计划,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到医院陪伴白血病儿童读书、游戏。另外,基金会还会时刻关 注受助儿童的心理和情感变化,用专业的社工技术为孩子和家长服务。此外,对于出院的 白血病儿童,基金会还会长期关注和跟踪,提供各种信息支持,帮助他们做好农村医疗保 险报销的后续工作等。 我们看到这样的项目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项目,而是不断衍生出一系列的辅助项目, 成为一个救助体系,这样的服务模式在很多运作良好的公益组织中都会看到,他们真正为 儿童的利益考虑,尽可能多的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项目来促进其权益的实现。 (3)彰显文化理念 一个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往往能够带来某种价值和文化,尤其是儿童慈善项目,更需 要一些具有引导作用的项目来倡导某种文化和价值。我们看到一些儿童慈善项目已经逐渐 开始形成一些特定的文化符号和价值理念,并且在践行这些理念的时候为整个慈善领域带 来很多思考。 例如,我们看到美新路基金会的大朋友项目所倡导的“用爱陪伴生命”的文化和理念, 影响和改变了无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面对国家级贫困县留守儿童,或者是跟随父母打工 的城市流动儿童,大朋友项目不是倡导志愿者为孩子辅导学习、提供物资以及经济资助, 而是陪伴他们走过一段成长的人生路。志愿者通过写信和见面的方式和小朋友建立联系, 彼此传递关爱、建立友谊,为小朋友打开一扇充满爱的窗,追求和树立更积极的人生观、 世界观。大朋友志愿者是孩子们的陪伴者、倾听者、人生道路的分享者。 再如,中国儿基会与空军联合实施的“蓝天春蕾计划”,不仅为边疆地区的贫困儿童 提供生活费、学费等资金上的帮助,还鼓励驻地空军官兵和所资助的孩子们做朋友,空军 官兵用切身的经验和感受,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成长成才,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此外,慈善救助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去帮助到所有的孩子,也不可能解决所有 的问题。面对那些无力救助的孩子,其实不是站在道德的立场去极力抢救而需用心用爱静 静的陪伴。一些家长为了救治身患绝症的孩子苦苦挣扎,悲苦的维系孩子的生命,却忽略 了用爱和快乐去让他享受短暂却依然可以美好的生命。而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理念的组织往 往懂得接受和尊重生命的规律,引导孩子和家长懂得感恩,而不是陷于对自身命运的抱怨 无法自拔。 彰显文化价值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有深度的公益项目的主要特点,一个可以输出价值观 和文化理念的组织才可以引领行业的发展。 3、发展趋势示意图 综合来看,我们通过公益组织的实践看到了两种发展趋势。纵向上,儿童慈善项目从 基础慈善逐渐深化,开始关注儿童的发展;一些主要关注某一类特殊儿童群体的项目也从 保障孩子的基本生存需要转移到探索该类儿童的特殊需求,保障他们的特殊权益,并且在 这些基础上让流动、留守、流浪、残障等儿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关注自身价值和追寻生 活的意义。横向上,我们看到的趋势是不论哪个层面的项目都从最初的简单操作开始逐步 形成更加专业化的运作技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慢慢形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全 方位立体化的满足儿童需求;另外,一些追求卓越的公益组织开始形成具有代表性和引导 性的文化价值,遵循着一些特定的理念运作项目,对整个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整个发展趋势可以用下图来表现(见图 2) 。 图 2:儿童慈善需求纵向发展趋势示意图 三、纵向体系的建立:以流动儿童为例 由于儿童领域过于宽泛和庞杂,为了更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