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方案_第1页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方案_第2页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方案_第3页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方案_第4页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 343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领域名称 430114 建筑与土木工程 执行开始-终止年级: 2007-2012 制订二级单位: 土木建筑学院、土建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 一、 专业概况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 象,即建造在地下、地上或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 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建筑与土木工程的根本 任务是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以人为本,为人们营造安全、 舒适、便捷、环保、节能、经济、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的对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的要求。 我校“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隶属于土木建筑学院,该院源于1953年全国高 校院系调整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系和铁道建筑系,历经湖 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等变迁,现为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1956年经当时高 等教育部指定,开始培养研究生,1981年和1986年分别获“桥梁与隧道工程” 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l987年被评为铁道部重点学科。 1983年和1997年 分别获“铁道工程”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桥梁与隧道工程” 和“道路与铁道工程”两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岩土工程学科被评 为国家重点学科,进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1976年在原长沙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系内兴办“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4 年该专业从土木工程系分出,成立建筑工程系,含“建筑工程”与“建筑学” 两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专业即原“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建筑学”专 业为新办;1997年土木工程系与建筑工程系合并,成立土木建筑学院,原建筑 工程系更名为建筑与城市规划系。2003年获“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城市规划 与设计”和“建筑技术科学”三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建筑历史 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至此,获得了建筑学一级学科下全部四个二级学科 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50多年来,经过几代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校土木建筑学院已成为学科门 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跻身国内同类学科先进行列的一支教学、科研力量。 本学院由三位工程院院士(岩土工程专家刘宝琛、桥梁工程专家曾庆元和铁道工 程管理专家孙永福)挂帅,率领一支学历层次高、科研、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 的年轻学术队伍,拼搏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截至2007年11月底的统计,有博 士研究生导师4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81名。拥有总建筑面积达13240m2、包括结 构工程实验室、建筑材料科学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安全科学实 验室、防灾减灾实验室等实验设施,配有较为完备、先进的仪器设备, 为教学 和科研提供服务。 近五年来,土木建筑学院共承担了25项国家重点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国家级科研课题, 也承担了多项省部级纵向课题和重大横向课题,获得国家科技 进步一等奖 1项(“大跨度低塔斜拉桥板桁组合结构建造技术 ”) ,二等奖 3 项 (“多塔斜拉桥新技术研究” 、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关键技术研究” 、 “铁路大跨 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新技术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8项。 二、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侧重于工程应 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 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本学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具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服务。 2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 工程问题的计算、测试和绘图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 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1 43011401 岩土工程 2 43011402 结构工程 3 43011403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4 43011404 桥梁与隧道工程 5 43011405 消防工程 6 43011406 土木工程材料 7 43011407 道路与铁道工程 8 4301140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9 43011409 工程力学 10 43011410 固体力学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学校与工矿企 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合作培养。一般要求在3年内完成学业。实行弹性学制,即允 许研究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在校的最长年限为 5 年,要求修满的总学分在 34 学分以上. 本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 (1)公共学位课(8学分) ; (2)专业学位课(9学分) ; (3)选修课(选修课的门数应保证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 (4)培养环节(2学分). 研究生在校脱产学习时间累计应不少于20周,每学期的具体授课时间由由学 校研究生网上公布。在生源相对集中、具备授课条件的情况下,可由教师至异 地集中授课。 每门课程采取的授课方式由任课教师选定,报主管系主任批准,并在教学日 历上注明,报院研究生办备案。 研究生通过了所选课程的全部教学环节,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取得与该课程 相应的学分。考试成绩不合格的课程应予重修。 考试方式可以是出卷考试或撰写读书心得、专题报告,由任课教师选定,报 主管系主任批准。 出卷考试应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考试办法与程序进行。 采取撰写读书心得或专题报告时,其内容应包括:所选论题的国内外现状; 必须结合本人、本单位的工作实践;必须结合本课程的重要理论或新知识、 新技术。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分要求 专业学位课分组 学分要求 分组说明 公共学位课 8 必修一组 9 科研方法课 专业学位课 17 必修二组 专业基础课 选修课 13 必修三组 专业核心课 培养环节 2 必修四组 专业方向课 补修课 4 必修五组 总学分 34 学分说明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号与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说明 01 公共学位课 050217101 专业学位硕士生英语 64 3 秋季春季 01 公共学位课 030217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6 1 秋季春季 01 公共学位课 0101171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秋季春季 01 公共学位课 070117103 高等工程数学(在职工程硕士) 64 3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80117212 有限元法(工程硕士) 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0117210 弹塑性力学 32 2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81417200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工程硕士) 32 2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81417201 混凝土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工程硕士) 32 2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81417202 结构动力学 32 2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81417203 高等土力学 32 2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81417205 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工程硕士) 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1317200 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一) 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1317201 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二) 32 2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81317202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一) 32 2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81317203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二) 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1317204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工程硕士) 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81317205 城市复兴的理论与方法 32 2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81317206 生态建筑理论与技术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81317207 地域建筑设计 32 2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81317405 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工程硕士) 32 2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70117101 数值分析 48 3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80117211 专业英语 32 2 春季 11 必选一组 081417204 防灾减灾工程 32 2 秋季 11 必选一组 120512101 信息检索 16 1 秋季 11 必选一组 030112101 知识产权 16 1 秋季 21 限选一组 080117300 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硕士) 32 2 秋季 21 限选一组 080117301 工程软件应用 32 2 春季 21 限选一组 081417301 管理经济学 32 2 秋季 21 限选一组 082317304 工程可靠度(工程硕士) 32 2 秋季 21 限选一组 081417302 结构分析程序设计 32 2 春季 21 限选一组 080117302 实验应力分析(工程硕士) 32 2 春季 21 限选一组 120417103 领导科学与艺术 32 2 秋季春季 21 限选一组 120417104 现代管理理论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417401 边界元理论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417402 桥梁疲劳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417403 大跨度桥梁设计理论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417404 高等隧道力学与隧道工程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417405 钢结构理论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417407 岩石力学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417408 边坡与支挡结构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417409 地基处理与加固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2317432 轨道力学与轨道结构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2317433 高等路面结构设计原理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2317435 铁道与道路规划和设计原理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2317436 道路与铁道工程 CAD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417412 工程结构抗火原理及防火技术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417413 性能化防火设计及火灾安全评估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417415 建筑材料测试与分析技术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417416 结构材料耐久性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317400 城市交通学与综合交通规划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317401 建筑文化与评论(工程硕士) 16 1 秋季 40 选修课 081317402 西方美学(工程硕士) 32 2 秋季 40 选修课 081317403 城市规划经济分析与评价(工程硕士) 32 2 秋季 40 选修课 081317406 城市规划设计 32 2 春季 40 选修课 081417406 结构非线性分析 32 2 秋季 40 选修课 082317434 高等路基工程 32 2 秋季 40 选修课 082317437 城市交通规划与环境评估 32 2 秋季 40 选修课 081417411 结构抗震与隔震 32 2 秋季 40 选修课 081417414 建筑材料新进展 32 2 秋季 40 选修课 120517200 文献检索(工程硕士) 16 1 春季 45 培养环节 000001804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1 秋季 45 培养环节 000001805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秋季 课程说明 六、临床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实践教学 七、学年总结与筛选考核 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 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 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形式 可为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 论文选题应符合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 量。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结束前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并作公 开的选题报告。选题报告中应汇报所查阅的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情况。 选题报告一般在研究生班级内公开进行,由各系组织的“选题报告考核小组” 主持,并对选题报告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定。在选题报告准备过程中和报告 会上,两位导师有责任帮助研究生审视论题的创新空间、实用价值和在预定期 限内完成论文的现实可能性。 首次选题报告未获通过者,应在下一学期内补作,补作仍未通过者,按学籍 管理规定进行学籍处理。 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后,计1学分。 九、学位论文工作检查与考核 论文工作的中期,由研究生提出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各系(所)应 组成检查组对论文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与预期进度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 核。解决研究生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对综合能力较差,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研究生提出警 告,或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学籍处理。 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报告通过后,计1学分。 十、发表学术论文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在公开发行的刊物(增刊除外)上发表与学位论文有 关的学术论文篇以上,方可授予硕士学位。发表的文章应以中南大学为第一 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未达要 求者,可准予毕业,但必须达到以上要求后,才能申请授予学位。 对从2008年起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鼓励其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但不作硬 性要求。 十一、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的工作和研究能力进行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