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不是历史_第1页
三国演义不是历史_第2页
三国演义不是历史_第3页
三国演义不是历史_第4页
三国演义不是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演义不是历史 三国演义不是历史,却胜似历史。一部三国写的尽的是近百年的兴 衰成败, 说不尽的是历史的轮回流转。罗贯中笔下的三国历史包含了他 自身的思想。以刘备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写他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历尽 艰辛成为蜀国之主。罗贯中笔下的刘备是伟大的,他身为汉室没落皇族 心怀天下,以恢复汉室为己任,为之奋斗一身。而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 就是曹操了。曹操身为为汉相实为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致使汉朝百 年江山崩塌,实在是罪大恶极。 然而真是这样吗?刘备争霸天下的外衣是他的合法出身,也就是他 所说的中山靖王之后。如果没有这个身份他也只能沦为曹操等野心家一 流罢了。 书中第一回写道: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 子,当乘此车盖。就算刘备是皇室宗亲这么想恐怕也是不妥的吧。可见 刘备小时候便有窜汉的雄心。好吧,就算这时候是童言无忌当不得真。 那么后来刘备的言行就更加值得推敲了。每当见到可交之人他便迫不及 待的自报家门,生恐他人不知道他是皇族之后似的。其实自汉高祖刘邦 开始汉家得天下的四百多年间,汉家后裔何其之多,要是追溯起来差不 多每个姓刘的都可能和皇族拉上关系。也就是说刘家皇族并不值钱,可 是为什么刘备要一直强调他这个皇族身份呢? 这就要从儒家传统说起了。自儒家创始人孔子起,儒家便信奉尊王 攘夷,儒家经典之一春秋便是孔子这一思想的最好代表。春秋笔法的大 名便是从这里开始的。到了汉武帝,从董仲舒上书谏言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开始,儒家思想便开始占据封建正统地位。于是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 也就成了当时知识分子阶层所普遍认同的观念。不要小看这一点,不仅 当时是这样,即便是后来是封建王朝也依然是这样。在“家天下”的封建 时代,很少有人能分清楚忠君与爱国之间的区别。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君”只能有一个,要是君可以有无数个,那么强调忠君也就没意义了。 这是问题就来了,天下的人那么多怎么样才能确定出这个唯一的“君”呢? 儒家思想又解决了这个难题那就是强调封建正统。董仲舒用天人感 应说来说明皇帝是天之子于是皇帝变成了封建正统,而能维护整个正统 的就是正义要不就是邪恶。 刘备强调自己的皇族身份就是为了这个正统的名义。古往今来的造 反者,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来实现政变的并不少见。就说罗贯中所处的明 朝,明成祖朱棣就是打着这个名义把他侄子赶下了台。由此可见正统名 义之重要可谓野心家必备之物。刘备有了这个名义那好处可就太大了。 第一次向张飞自报家门“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就得到一员盖世虎 将,向着汉献帝自报家门“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 之孙,刘弘之子也。 ”于是便有了刘皇叔的美称。向着诸葛亮自报家门“汉 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马上又得了孔明的归心。这一桩桩的 事例无不告诉我们正统在当时人心中的无比重要地位。更告诉我们刘备 为争霸天下可谓是处心积虑了。如果没有这一名分,就不可能有那么多 人才的归心投奔,那么任他刘备如何的英明神武也不可能从一个“贩屦 织席之徒”成为蜀国之主。 当然名分固然重要,如果只有这个没有过人的智计也不可能导致刘 备的成功,就如更加有名分的汉献帝庸庸碌碌只能被曹操玩弄于鼓掌之 间。刘 备的智计虽没有在三国中被着重加以笔墨,但是从很多事例中我 们可以看到他那过人的城府。不说那人尽皆知的三顾茅庐,也不说那长 坂坡上使赵云归心的一扔,就说刘备临死前的遗嘱就可以看出他那过人 的心智了。白帝托孤之际对孔明言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 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心知 孔明大才远不是阿斗小儿能够驾驭的了得,但他又知道诸葛亮这样的大 智之人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性格,于是便有了为这句是诸葛亮日后为蜀 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句话。值得推敲的是刘备说这句话时是喝退 左右的,而且在得到诸葛亮的回答后就马上将众大臣和子嗣唤进门来, 当着他们的面让三个儿子认孔明为父。如果刘备真想将天下交托给孔明 他大可在群臣面前明言,何必多此一举喝退左右呢?刘备在满意的得到 孔明的回答后又马上将群臣唤入当着他们的面施重恩与孔明。这样一来 便有了双保险,首先在孔明心中树立一道枷锁是他不敢篡位,其次即使 他经受住自己良心的谴责还想篡位,可是众大臣是看着刘备托孤时候加 那么大的恩惠与孔明,孔明却不思报效反而想篡位这样狼心狗肺的忘恩 负义之徒谁又会支持他呢?人们都说诸葛孔明神机妙算却看不出其实刘 备才是真正的智计过人远在孔明之上。要不他也驾驭不了诸葛亮这样的 大才。 再说曹操,与刘备相比他可就惨多了。没有名分在当时可不好办事。 前期积累阶段只好干些危险的活来增加实力。首先就是刺杀董卓,这如 荆轲刺秦王似的壮举立刻让曹操名望飙升。也为他后来的率先发表讨董 檄文后天下诸侯云集响应奠定了条件。如果不是有了刺杀董卓这一壮举 谁会理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呢?接下来曹操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先是在虎牢关下力主求战不成后孤军深入,虽然失败但却与保存实力畏 首畏尾的众多诸侯形成鲜明对比。为初期的人才招纳奠定了声望。这也 是汉献帝落难时太尉杨彪进言让曹操前来勤王的原因之一。有了前期种 种忠君爱国的表现才能使曹操逐渐发展势力,更为后来的挟天子以令诸 侯进而成为中原霸主奠定了基础。 曹操的成功出于他的求贤若渴。曹操的爱才可以与任何历史上的圣 君媲美。为得到关羽的归心,曹操毫不吝惜的将权势金钱美人一一赏赐 关羽,即使最后关羽还是离他而去,他还是不忍加害,传令手下不得追 赶更要以路费征袍赠之。如果曹操派出大军追赶那么关羽长就是在神武 也不可能成就千里走单骑的美名,早就死在曹操的兵锋之下了。官渡之 下,许 攸来投曹操更是倒屦相迎,也才能以寡敌众一战定中原。而曹操 最亲近的谋士郭嘉死后,曹操更是不止一次的想念他,赤壁大败后曹操 放声大哭言道如果有郭嘉在就不会有此大败。曹操短歌行中从“青青子 衿,悠悠我心”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出的那种对人才深切的渴 求绝不是一种沽名钓誉的伪装,那是一种胸怀天下的广阔心胸。 曹操是自负的,在与陈宫同行误杀吕伯奢一家时便谓陈宫道“宁教 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更是指点江山、挥 斥方遒,与刘备言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他的自负不是骄狂自 大而是一种胸怀天下的气度。都说曹操多疑,对他是多疑,不论是误杀 吕伯奢还是斩杀华佗都是他的多疑作怪。可是曹操又很能信任人,或者 说很有容人之量。张绣此人多次反复,第一次反复的时候便杀了曹操长 子曹昂和爱将典韦,还险些让曹操也身死军中,可是曹操并没也对他赶 尽杀绝,最后还是接纳了张绣的投降。如果是常人有杀子之仇和反复的 先例,哪里还会接纳张绣,早就与张绣不死不休了。曹操的很多言行都 可以看出他不凡的气度。征张绣时曹操下令“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 皆斩首。 ”然而曹操惊马践坏了麦田,于是“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还是 郭嘉以春秋之义劝阻,免死“割发权代首”,并“以发传示三军”。且不 论曹操是否真心要自刎,但是其言出必践的光看胸怀在此可见一斑。而 后来关羽千里寻主时候,因为事先约定而要赠以路费征袍并任其离去更 是可以看出曹操的心胸。 曹操和刘备是形成鲜明对比。然而却不是忠奸之间的对比。要说忠 奸如果是忠君的角度来看,刘备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比曹操更加恶劣。 三国后期孙权、刘备相继称帝,唯有曹操却甘做“周文王”没有称帝。从 古代的观念看曹操只能算是权臣不能算是篡位的奸佞。要算奸佞恐怕刘 备才算的上是名副其实。曹操嗜才前文已经论述过了在此不作赘述,而 刘备确需仔细论述一下。要说重视人才刘备也是重视的要不也就没有三 顾茅庐的事情了。可是要说不重视人才,那刘备也是当得起的。不说先 前因为庞统面貌丑陋被刘备轻视,就说马超归顺刘备后却不得重用最后 郁郁而终就可以看出刘备有些任人唯亲了。不说马超就是赵云也被排挤 在刘、关、张的小团体之外,而诸葛亮也最多只能算是半个核心罢了。而 他是大局观更是差的要命,关羽、张飞被东吴所害后不顾诸葛亮的反对 一意孤行进攻东吴,最后弄得葬送蜀国几十万精兵后托孤白帝城使得蜀 国最终失去了问鼎天下的实力。与曹操的文韬武略相比刘备真是算不得 什么,最多只是个靠玩弄心计而崛起的奸猾人物罢了。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尊刘贬曹的意图是明显的。因为身在那个封建时 代的罗贯中是不可能跳出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