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古代名胜_第1页
三门峡市古代名胜_第2页
三门峡市古代名胜_第3页
三门峡市古代名胜_第4页
三门峡市古代名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张公岛和炼丹炉 在三门峡大坝下边,靠近右岸的人门河口处。相传古代有个姓张 的艄公,目睹三门峡水道险恶,经常发生船翻人溺的惨祸,就在 该岛上结庐为庵,为来往船只导航。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就 将该岛起名张公岛。在张公岛上,有一个形状像香炉的岩石,岩 石上还有一个凹下去的圆坑,像是盛放铁锅的灶口,人称“仙人 炼丹炉”。 黄河古栈道 在三门峡大坝下北岸,紧靠黄河的陡壁悬崖上。共有两条。一条 离河面较高,一条离河面较低,都是紧挨著石壁的冲击处开凿的。 我国唐代以前多建都关中,为保证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及西 北戌军的粮草供应,每年都要经黄河向关中运去大量的粮食。这 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河漕运。但作为黄河漕运必经之路的三门峡, 水势险恶,来往船只,十之有八要被黄河吞没。从西汉开始,每 年到枯水季节,都要征调大批人力物力对这一段黄河进行疏通, 并修凿栈道。所谓栈道,就是在黄河两岸的峭壁悬崖上凿出一条 狭窄的石路,或在断崖上凿出卯眼,塞上木桩搭成栈道。供船夫 们在上面拉纤上溯。栈道在东汉时已开凿,至今在栈道上还留有 东汉和平元年(150年)以及北魏、隋、唐、宋、明、清的石刻。 现黄河古栈道保存完好。 (二 )虢国墓地 在三门峡市北上村岭,北临黄河。1956-1957年为配合三门峡水库 工程建设,共发掘出234座古墓、4座车马坑。出土了大量的珍贵 文物,并确认是虢国墓地。1990年在原发掘墓地之北,又发现了 许多墓葬,其中第2001号墓长5.3米、宽3.55米。葬具为单椁重棺, 出土珍贵文物3200余件。许多青铜器铸有铭文,多系“虢季”所作, 墓内随葬七鼎六簋,可知此墓主人当系虢国的一代国君。虢国太 子墓及虢季墓发掘后均已回填,唯第1727号车马坑已修建保护房, 建立博物馆供游人参观。车马坑为长方形,长15.1米,宽3.82米, 深4.1米。坑内有车5辆、马10匹,纵列置于坑内。车子由车箱、 车轮、车辕等组成,每辆车驾二马,头向北排列整齐。 鸿庆寺石窟 在义马市矿区石佛村。开凿于北魏时,唐代续凿。现存6窟,两 窟已没于土中。第1窟平面近方形,内雕方形塔柱,柱上雕刻多 已剥蚀。后壁浮雕降魔变图,十余魔鬼,手持利器、团扇,向佛 进逼。东西两壁亦浮雕佛传故事。雕刻精致,堪称北魏佛教石雕 艺术佳作。 灵宝市 亚武山 (三)在灵宝市豫灵乡南25公里的小秦岭山脉之中,背靠秦 岭,东据崤函,西临潼关,俯视黄河。主峰海拔2156.9米,面积 约100平方公里,是河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 区和风景名胜区。相传真武大帝在此出家,后转至湖北武当山得 道,这里便称作亚武山。亚武山自然景观雄、险、奇、秀。自甘 泉峪入山,犹如走进幽深的天然画廊,清泉潺潺,奇峰竞秀,巨 石峥嵘。过倚天门,亚武山五峰矗入眼帘。东眺海天旭日;南望 秦峰浪涌;西顾华山,遥遥相对;极目北方,黄河如带。 古函谷关 在灵宝市北坡头乡王垛村。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匣子)而得 名。现存关城遗址,东城墙长1800米,西城墙长1300米,南城墙 长180多米,为不规则长方形,平夯夯打而成。函谷关西据高原, 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 一。始建于战国秦,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自古函 谷一战场之说,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 ,楚、 赵、魏、韩、燕联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败五国之师。秦王政 六年(前241年) ,楚、赵、魏、韩、卫合纵攻秦,至此复败还。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 ,刘邦西入咸阳,遣兵守此以拒诸侯军。 汉置关都尉戍守。元鼎三年(前114年)徙关于新安县后,改置 弘农县于此。现仅存关门。由古函谷关东门,横穿关城向西,由 王垛村的果沟、黄河峪狼皮沟至古桑田(今稠桑)15公里,为一 条 (四)东西向通道,称函谷古道。谷深50-70米,谷底宽2-10 米, 谷岸坡度40至80度。谷底有蜿蜒崎岖的道路相通。人行其间,如 入函中。古函谷关东门右侧,为一直径0.9米的竖井窖穴式兵器仓 库,1986年7月发现,是战国时守关官兵储藏兵器的箭库。共状 如一口旱井,内置箭簇。 渑池县 秦赵会盟台 在渑池县城西约0.5公里处。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赵惠文王,提出在渑池会盟,陪同 赵王前去的是蔺相如。秦王与赵王会饮时,令赵王鼓瑟。此时蔺 相如也向秦王提出请秦王击鼓,以相娱乐。秦国大臣提出:“请 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提出:“请以秦之咸阳 为赵王寿。 ”此次会盟,名为友好,实为秦国以势欺人。蔺相如智 斗强秦,取得胜利。相传此台即为会盟遗迹。 仰韶遗址 * 在渑池县城北8公里仰韶村南台地上。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 址,定名为仰韶文化。遗址三面临水,北靠韶山,面积30万平方 米,文化层堆积厚达4米。1921年发现,1951年经考古发掘,获 得丰富资料,确证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承袭关系,距今约有 五六千年历史。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铲、石锄、纺轮、骨锥、骨 针(五)及钵、盆、碗、罐等陶器,器表大部分施有彩绘图案。 丈八佛寺沟石窟 在渑池县坡头村西北。有唐雕石佛100多尊,是研究中国古代雕 刻艺术的珍品。 卢氏县 城隍庙 在卢氏县城关镇。 孔庙 在卢氏县城关镇。 虢台庙遗址 在卢氏县城关镇。 渑池仰韶大峡谷 渑池仰韶大峡谷位于河南省小浪底库区南岸,地处渑池县北部的韶 山余脉。大峡谷以奇美、秀美、壮美的风格,被誉为河南省“三点一 线”精品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峡谷全长余公里,南起渑池县段 村乡南岭村核园,北出新安县峪里乡入小浪底水库,由仙峡、龙虎 峡、神龟峡、金灯峡部分组成,段峡谷各有千秋,相得益彰。 仙峡长(六)约公里,南起核园,北至南岭村,峡内林木翠 葳,苔藓满石,起伏跌宕,险峻无比;神龟峡长约公里,南起南 岭村,北至金灯河村,峡内潭泉相连,奇石满布,林密峰秀,秀美 如画;金灯峡南起金灯河村,北从新安县峪里乡境内入黄河,峡内 峰回路转,奇峰陡立,气势恢弘,壮美如歌;龙虎峡古木遍布,洞 庵迭现,曲径通幽,宛如仙境。 仰韶大峡谷因两岸高山阻隔,人迹罕至,是一块养在深闺人未 识的处女地,堪称桃园仙境,天然氧吧,潭瀑大观,奇石宝库。据 初步调查,景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峡谷内有泉潭个,奇石 余块,秀峰余座,已发现有悬棺群的寨沟约公里,待 考察的还有卧羊峡、黑龙洞沟、天桥腰沟和白杨树等等。北京等地 旅游专家和业内人士到峡谷实地考察后,给予了很高评价。 与境内同类景观相比,仰韶大峡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一是特 色鲜明。主要特色是雄壮、奇特、险峻。雄壮:谷体的狭窄、断壁 的直立和高差使得峡谷显得异常雄壮,尤以神龟峡为最。奇特:峰 上的巨石多为地质奇观,受水蚀和风蚀的影响,形状奇特,惟妙惟 肖;河中奇石五彩斑斓,千石无同。在峡谷中行走,如同行走在文 化长廊中。险峻:仙峡和神龟峡中的断潭以及龙虎峡断层叠出,险 峻无比。龙虎峡寨沟的悬棺群神秘莫测,令人遐想。二是品位很高。 仰韶大峡谷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峡谷内各类景观组合较好,奇峰、 断壁、瀑布、奇石、泉潭、悬棺、奇水、异卉,各类自然景观一应 俱全;峡谷内看点集中,步游景换,时迁景异。省市有关专家和业 内人士称:仰韶大峡(七)谷不论是规模还是品位,在国内罕 见,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三是前景广阔。 黄帝铸鼎塬 黄帝铸鼎塬位于灵宝市阳平镇,距三门峡市80公里。 史记封禅书 记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黄帝闻讯从昆 仑山来到荆山察看。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 汲湖水,铸鼎于荆山之下。相传黄帝铸好鼎,黄龙来迎黄帝升天时, 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让他走,有的牵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脚,拖 下了他的金靴,扒下了龙皮、拔掉了龙须。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 他铸鼎之地,这里就成了世人拜祖的地方。 黄帝陵高300米,长5000米。岭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米 的土堆,传为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 此间生长一种龙须草,说是龙须所变,周围皆无。 由于这里位于长安古道,函谷关和潼关两雄关之间,屡遭战火 毁灭,但历代都曾进行过修复和重建。现已修复的主要遗迹有:献 殿、始祖殿、长廊、墓冢、祀功柱、阙楼等,并铸造了象征天神、 地神、祖宗的天、地、人三尊大铜鼎。 宝轮寺塔 宝轮寺塔位于陕州风景区内,原为陕州城内宝轮寺的寺塔。始为 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 今已有800余年。寺已早毁,唯塔独存。 (八) 此塔塔门南面,平面作正方形,为13级迭涩密檐 式砖塔,高26.5米,围21.6米,用青灰条砖一顺一丁垒砌而成。 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的正面刻有“三圣舍利宝塔“的塔铭,塔身 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抛物线型,用 菱角牙子砖和迭涩砖层砌出塔檐,秀丽俊俏。 每层塔身分别辟有半圆形拱券门、佛龛、窗洞,翼角下有风 铎(铁铃) ,风吹铃动,叮当作响。塔内有塔心室和梯道,可以 登临远眺,观赏“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景。 该塔外形作唐塔,内部结构承袭宋塔的建塔方法,融合了唐 宋密檐式塔和楼阁式塔的艺术特点和结构方法,是比较特殊的塔 形,宝轮寺塔风格典雅,结构坚实,虽然历经16次地震,其中4 次破坏性地震,塔身仍基本完好。游人立于塔四周数丈,叩石、 击掌,会听到“呱呱呱“的类似蛤蟆的叫声。叩石或击掌越响、越 快,这种蛤蟆叫的声音也越逼真、越响亮,所以群众俗称“蛤蟆 塔“。 据民间传说,塔内原有一对金蛤蟆,所以声音洪亮。后来, 喇嘛僧将雄金蛤蟆盗走,只剩下了一个雌蛤蟆,响声不如从前洪 亮了。其实,蛙鸣之声出自回声原理。该塔同北京天坛回音壁、 山西普救寺的莺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同列为我国古 代四大回音建筑。但它比回音壁早353年,比莺莺塔早387年,比 石琴早250年,是四大回音建筑中历史最悠久的,现为河南省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 (九)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卢氏县狮子坪乡淇河林场, 距卢氏县城90公里。 玉皇山是河南省的西部屋脊,为秦岭余脉主支伏牛山系。长 岭根、大块地、扁担沟、骑马沟为其主要的四个景区。其山峰玉 皇尖海拔2057.9米,比东岳泰山高出527.1米。登临绝顶40余平 方公里林海尽收眼底。环顾群峰,千山如海,既可享受一脚踏二 县(卢氏渚南、丹凤) 的乐趣,义可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曾有”登上玉皇尖,风光尽收揽,三山毋须走,五岳水 再看“之说。山上林木葱郁,森林植被良好,其大块地挺拔的日 本藩叶松是河南省唯一的高人型森林景观,身临其中可以领略茫 茫林海的苍劲;原始华山松林更为中南地区所罕见。公园内维管 束植物1800余种,木本植物400余种,药用植物1225种,各种动 物400余种。其中保护植物有连香树、水曲柳,桦栎树等;有珍 稀动物金钱豹、麝、青羊、草鹿、红腹锦鸡等,画眉、鹦鹉等鸟 类也在树枝间来往穿梭,可谓野生动物乐嗣、鸟儿天堂、植物正 同。由岩缝、洞穴汩汩涌出的淙淙细流汇成道道泉从山涧蜿蜓 而下,水质甘甜清澈,水声清脆蜿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俗 称娃娃鱼)、游龟嬉戏其问,其鳞可见。由山泉汇成的黄龙潭 白 脏潭、乌龙潭、龙井等如山水画卷,新雨过后,彩虹飞卧,恰似 人间仙境。 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春天山花烂漫,姹紫嫣红乌语花香, 万木争荣;夏季山青水碧,林术葱郁,气候清爽;秋季满山霜叫, 层林尽染、不是香山胜似香山野果挂满枝头,使人馋涎欲滴; (十)冬季山舞银蛇,群峰披玉戴甲,一派北国风光。 玉皇山曾为李自成调兵遣将、操练兵马之地。主要景点有: 闯王点将台、石船、闯王试刀石、玉皇庙、黄龙潭、白龙潭、龙 井等数十处。 三门峡安国寺 安国寺位于陕县西李村乡,距三门峡市约64公里。寺院殿堂 彩釉筒瓦,俗称琉璃寺。安国寺始建于隋,历代均有修葺。主体 建筑群坐北向南,以火墙为界分前后两处院落。前院包括山门和 前、中、后三重佛殿,另有经房、禅房、钟楼、东西莲池和石碑 经幢等。后院有佛殿一重,石碣两块。还有寺院附属建筑多所。 前院山门为南面带有檐廊的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山 门两侧各置一耳门。前殿为面阔三间的单檐式硬山结构,西侧有 配殿三间,东侧有一座条石砌基、青砖筑起的正方形钟楼,楼顶 四周有砖雕仿木斗拱。 中殿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的单檐硬山式建筑物,四面带有 回廊,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龙凤大脊,正吻和脊兽大部尚存。 中殿东侧用条石砌成的莲池尚未完整,西池已废。 后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式结构,中殿和后殿两侧的经(禅) 房也都是单檐硬山结构。 前殿与山门之间有清顺治十四年和康熙五十九年石碑各一通, 一为“重修安国寺记“ ;一为“ 重修钟楼碑记 “。中殿与后殿之间有 清乾隆元年“重修安国寺金妆神像碑记“和“曹洞正宗“残碑各 (十一)一通。 火墙(由石碣得名)高约4米,自东而西将整个寺院分为前 后院。正中为门楼,内外沿及额头雕二龙戏珠等图案,火墙南面 东侧为砖雕蟠龙图案,西侧为麒麟图案,门楣两侧为五瑞图。火 墙上嵌有明隆庆四年“重修瑞云山安国寺火墙序“石碣各一块。 三门峡空相寺 空相寺, 又名定林寺、西山寺。位于三门峡市东部约50公 里处,陕县西李村乡境内熊耳山西麓,距陕县县城约65公里。此 寺始建年代已无据可考,但根据现存的梁武帝所撰碑文,该寺创 建至迟应在南北朝时期之前。也有传说,寺院建于东汉永平年间, 与洛阳白马寺同期建造。曾与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 国寺齐名,被誉为河南四大名寺。 熊耳山海拔885米,北依黄河,南接伏牛山,东临洛阳,西 连西安,洛三高速公路从山下通过,交通便捷,风景宜人,既是 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也是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历史上熊耳山 林木茂密,山花烂漫,流水潺潺,鸟语如歌。山上的“八大奇景” 和“四大绝胜”名甲天下。八大奇景为:龙嘴喷雾、土桥卧虹、井 底明月、达摩铜佛、高楼洪钟、铁薪烧粥、椿抱翠柏、汉代松林; 四大绝胜为:藏兵洞、濯心泉、八仙庙、公孙瓒藏甲处。空相寺 座落在林木掩映之间,走进空相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 神秘之感油然而生。更因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安葬于此, 历代帝(十二) 王将相多有来此朝山拜佛,文人骚客舞墨咏 叹。 空相寺鼎盛时期,寺内拥有僧徒八百,香客无数,各种殿房 四百余间,占地八十余亩。但在历史上曾数遭洗劫和人为拆迁。 其中两次大规模灭佛,即北周武帝灭佛和唐武宗灭法,空相寺都 难逃顾厄运,佛像被毁,房屋拆迁,强迫和尚还俗,没收寺院财 物和土地,使空相寺遭受了严重毁坏。 历代对该寺也曾数次修葺,有据可考的有:明洪武二十八年 (公元1395年)重修达摩殿和部分殿宇,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 年)重修达摩殿并立“菩提达摩圆觉大碑”,明嘉靖四十二年(公 元1563年)重修转角楼。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 、雍正十 一年(公元1733年)两次重修空相寺,后来乾隆、道光年间也几 经修葺。但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寺院房屋相继倾倒拆毁,空相 寺逐渐衰败。 建国以后,空相寺内仅存的“达摩塔”、 “达摩石刻画像碑”被 列为三门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武帝撰文碑”被列为陕县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县文化、文物部门多次出资修葺加固“达 摩塔”,使这处濒临倒塌的珍贵文物,至今保存完好。 空相寺是佛教初祖达摩大师弘汉葬身之处,近年来常有中外 僧人接踵来此寻根问祖。古老的空相寺过去是佛门圣地,现在依 然是灿烂的文化圣地。 九龙山 1、九龙洞:九龙洞系一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分九层,洞体似龙腹, (十三)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完好,有石钟、肝胆 相照、断桥、莲花座、鹞子翻身、药盔等钟乳石景观。九龙洞为多 层结构,民间有“九棚楼”之说。洞口至洞底坡度为27度,洞内有一 地下暗河,北方地区少有。九龙洞下有一泉水奔涌而出,浪花飞溅, 流量稳定,常年不枯,清澈甘甜。饮用此水可延年益寿,被誉为“九 龙圣水”,因水从九龙洞下涌出,故名九龙泉。 2、九龙湖:建于1979年。上游主要河流为东、西茄子河。水库 主要功能为发电和水利灌溉。水域面积7万余平方米,容量百万立方 米。九龙湖内有一亭为禹王亭,这里湖光、山色、亭影相映成趣, 风景秀丽、山水旖旎。 3、仙家洞:仙家洞位于白龙山西侧鹿角沟右岸悬崖峭壁上,与 九龙洞相距900米,洞口标高1125米,洞底标高1116米,总体走向50 度,该洞为一旱洞,洞深200.5米,洞内石钟乳、石柱等发育良好, 洞内有一天然大厅,高20米,厅约500平方米,洞口黄土堆积物中, 有古脊椎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为华北更新世晚期披毛犀。 4、天井洞:位于鹿角沟上游沟道左侧,农户住宅旁,距仙人洞 1200米,洞口标高1160米,洞宽3米,垂直高度21米,天井下为一大 型溶洞,洞长364.4米,洞尽头标高为1040米,高差120米,总体走 向45 ,在主洞154.7米处有一走向130向上的支洞,长125.1米,尽 头标高1110米,宽39.9米,洞中有水通过。洞内的钟乳石和石笋发 育完全,保存良好,形态逼真,变化万千,是溶洞探险旅游的理想 处所。 (十四)5、柯南奇树:位于九龙洞洞口,属青风藤科,泡花树 属落叶乔木,共有大小两棵,据专家认定,大树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小树有80年历史。大树树高为19米,胸径2.2米,冠幅14米,树身如 蛇,树枝如龙爪,每枝九叶,年年花盛开,岁岁色不同。为北方罕 见之树木。 6、九龙圣母殿:位于九龙洞口左侧,彩绘仿古二层四角空檐砖 混建筑,高11.3米,建筑面积123.4m2,其中大殿面积 89.7m2,此殿 为朝拜九龙圣母场地,正殿中央为汉白玉九龙圣母像,墙两侧绘九 龙圣母传说壁画。 仙家洞内象形石命名及解说。 仙人打坐。洞内一钟乳石形似一鹤发童颜,盘膝打坐的老翁, 命名为“仙人打坐”与洞名相契合。 神狮守宅。洞内岩石经长期地下河水冲刷溶蚀而形成现在的 形状,似昂首挺胸,呼啸山林的狮子。忠心耿耿的守护着仙家洞, 游客如果心怀敬意的抚摸了他,也可保平安。 一夫当关。洞内有一处为通道非常狭窄,仅可供人曲身而过, 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