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高二历史15分钟限时训练 (含解析)_第1页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高二历史15分钟限时训练 (含解析)_第2页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高二历史15分钟限时训练 (含解析)_第3页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高二历史15分钟限时训练 (含解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限时训练 02 (范围:必修一第一单元) (时间:2014 年 2 月 25 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 1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 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 ( )。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政治态度 2 “今西安乃古之长安,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西周在此兴文立武,制 礼作乐,其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西周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典 章制度”应该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 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 中心。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右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的堂屋的是( )。 A B C D 4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认为:“封建非 圣人之意也,势也。 ”下列对文中“势”的理解正 确的是 ( ) 。 A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最合理的政治制度 B分封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C分封制有利于保持“天下共主”的局面 D分封制的实行具有有利的政治条件 5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 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 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 2000 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6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 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 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 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 )。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7据史记记载,公元前 544 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 (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 秋时期 ( ) 。 2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 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 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9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 )。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10 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据材料可知,元行省 ( )。 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 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 11嘉定二年(1210 年)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 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两宋 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12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 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 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 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13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 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 起居注 史料不够真实 14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 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15 “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 渐演变为正式的辅政机构。 ”符合这一情况的实例有 ( )。 秦朝御史大夫 汉朝尚书令 明朝殿阁大学士 清朝军机大臣 A B C D 3 高二历史限时训练 02 参考答案 (范围:必修一第一单元) 1解析 根据材料中“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可知,血缘关系成为维系我国广大海外华人对 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而宗教信仰、财产制度和政治态度则与材料信息要求不相符。答案 C 2解析 宗法制将家族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大一统” 观念。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和思想基础。分封制由于其诸侯国相对独立,导致了 长期的割据混战,后被郡县制所取代,不符合题意;郡县制和行省制不是西周的典章制度。 答案 A 3解析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房的长子。答案 C 4解析 分封制的出现是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A 项表述犯了 绝对化的错误;C 项错误,分封制下的地方诸侯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导致了长期的分裂 割据;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 B 5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皇帝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 2 000 多年国家政 治制度的框架,对后世影响深远。郡县制源于春秋末期;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是西周;以 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的是商鞅变法。答案 B 6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维护皇权独尊”仅局限于对皇 帝名字的避讳,所以 A 不正确;从对于避讳制度的解释可以看出“尊老” ,但没有任何爱幼 的体现,故 B 项不正确;避讳制度对“凝聚血脉亲缘”没有帮助,故 D 项不正确;避讳制 度强调的是幼尊长、少敬老、下级尊重上级、臣下敬重君王,即强化尊卑等级制度,所以 只有 C 项正确。7解析 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中的春秋时期可排除 A、B、D 三项,A 项错在“全面崩溃” 、B 项错在“荡然无存” 、D 项是汉初制度,再从材料的“朱方 (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判断选择 C 项。答案 C 8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注意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该制度在政府和社会之间打通一条 路,让社会来掌握政治等。分封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都是体现的政府对地方或者中央 权力的分割,属于政府内部权力分配,不能打通与社会的联系。而科举制,通过科举考试, 让社会上的人士参与国家管理当中,从而在政府与社会之间架起了连接渠道。答案 D 9解析 A 项以官举士反映的是汉朝的察举制,举荐孝廉是其主要表现形式,B、D 两项是 明清时期科举制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表现。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至隋炀帝 时增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科举制虽有所发展,但以进士科为主的分科取士的 方法保持不变。答案 C 10解析 本题考查行省制度。从材料信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 省,未有定制”可知,最初,行省为中央派出“任军民之事”的机构,故选 A 项。B、C 项 与史实不符;D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答案 A 11解析 本题考查了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机构应是 军政机构,根据所学 C 项符合。答案 C 12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内阁制的理解。根据题干信息“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 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说明内阁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君主的权威。答案 B 13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从材料信息可知,皇帝对起居注的“监管”日益严格, 直至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反映出皇帝对职业史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