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悲情抒情诗思考_第1页
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悲情抒情诗思考_第2页
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悲情抒情诗思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悲情抒情诗思考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中文一班 鲜林 201100050121 摘要:李商隐的抒情诗是其诗作的代表,也代表着晚唐的文学成就。李商 隐的诗歌通过描写细腻深切的情感,塑造诗歌的悲情境界,开创了唐代诗歌新 的发展。从李商隐的抒情诗歌的表象出发,考察李商隐诗歌的写法,体悟他的 情感和思考过程,结合他的一生,了解作为个体的李商隐的内心情感世界是如 何被外部世界影响的。 关键词:李商隐 抒情诗 情感 李商隐以其特有的精密华丽、清新峻拔的诗歌风格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遥望前人, “光焰万丈长”的李杜诗歌几乎占据了唐朝文学史的大半天空, 唯有韩愈、李商隐二人, “自辟宇宙” ,开创了唐代诗歌的新境界。最能代表李 商隐文学成就的无疑是李商隐那些缠绵悠长的抒情诗,这类抒情诗中多呈现出 一种伤感悲情的境界。 李商隐在这类抒情诗中展现的情感可以总结为真挚、细腻、伤感、深切。 一、表现 对于诗歌词赋等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赏析,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当作品想 要表达的感情描写的缠绵悱恻、绵邈悠长时,可能也会陷入抒情呆滞拖沓、表 述冗长的困境。虽然这样能够表达贯通作品的情感,如果情感不能写的深刻细 致,就会让人产生难以卒读的感觉。 相反的,如果想要表达缭乱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随 所处之境的变化而改变,或者是情感本就复杂而难以名状,那么这种没有贯通 性的情感在表达中就需要跳跃和升华,而这种表达的问题在于造成意义的不明 确,即使精巧遣词构句也可能被诟病为浮藻堆砌、意义不明,给人辞采具而文 不美的感觉。 而李商隐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做到了恰到好处的表达。 在第一种情况下,李商隐的抒情诗以意象入手,通过细致精微的探查把握 情感的内核,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意象寄托情感。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诗, “春蚕” “蜡炬” “青鸟”都表示相思,尤以颔联为甚。具象化的意象将情感 表现得更加细微真挚,情切感人。 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李商隐的诗歌同样是从意象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意象 描写,形成一种复杂深沉的情感氛围。如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诗,首联 写独居女子深夜缝罗帐,富丽的环境描写衬托着女子的孤独寂寥。颔联回忆 “语未通”的一次会面, “扇裁月魄”形容女子的羞涩,也侧面说明女子的相思 之情。颈联“金烬暗” “石榴红”一明一暗两个意象,衬托出女子等待的悲伤和 “断无消息”的绝望。尾联以“斑骓只系垂杨柳”的形象,表明女子坚贞的意 志和不放弃希望的决心。整首诗塑造了“一种孤独凄伤的情调,而凄伤中又有 温馨和期待” 1。关于这首诗另一点要提出的是,李商隐在最后塑造的这个不放 弃希望的女子是否与他一直塑造的悲观绝望的情感世界符合呢?关于这一点, 1 袁世硕、张可礼主编中国文学史(上) 382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姑且放在下文讨论。 这样的表达中即可见意指明确的复杂的情感,又可见在情境变换的触发下 情感的变化和升华。而另一类表现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时,李商隐的抒情诗的 表达方式是通过多种意象尽可能的展现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这里可以以锦 瑟为例。虽然对本诗有过多种解读,但仍难有定论。从“锦瑟” 、 “庄周梦蝶” 、 “望帝啼鹃” 、 “沧海珠有泪” 、 “蓝田玉生烟”这一系列意象,我们虽然难以发 现一种可以准确描述的情感的发展脉络,但是整首诗塑造的那种悲伤哀叹的情 感基调我们都能有所体悟。 我们可以总结出李商隐诗歌中的常用的这种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象征手 法。象征是“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怨” 2。李商隐诗歌的精彩之处在于他 不仅擅于运用这种手法,而且在具体形象的选择上,他能找到最佳的意象来表 达他复杂隐晦的情感。 二、体悟 了解了李商隐抒情诗的特点和手法,我们脱离文本,转向关注文本之下他 的情感世界。 现在,让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李商隐的抒情诗。我们先忘掉他漂亮使用的 手法和精致的辞采,沉浸于李商隐塑造的内心情感世界,这样有助于我们像李 商隐那样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是我们可以尝试了解他是怎样产生和体悟这样的 感情的。 确切的说本文讨论的是李商隐的悲情世界,这类情感以个人经验而言,通 常是负面情感,一般来说,人们会尝试摆脱这种悲伤的情感状态。那么人们通 常会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面悲伤,找到解决悲伤的方法;第二种 是逃避眼前的问题,寻找新的注意力关注点,这种方法也有助于悲伤情感的排 遣。所以,相对的,如果无法从这种状态中逃离出来,受困于此,那么就将持 续承受这种悲伤情感的痛苦。 在笔者看来,李商隐面对这种悲伤的情感状态,没有摆脱这种情感的困扰, 他甚至没有尝试过,他是耽溺于此种状态。 在这种困厄的状态下,他用自己那颗敏感的心,细细体味着种种复杂的情 感。诗歌就是他的宣泄点。他试图通过诗歌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 三、触发 耽溺于这种悲伤的情感状态使李商隐更加痛苦,而痛苦又加重了李商隐的 悲伤情感。最终李商隐在这种痛苦状态下过早离世。李商隐潦倒的境况是他的 悲情气质成长的沃土,而他纤细敏感的性格则是他悲情状态产生的源头。卷入 党争怀才不遇的黯淡仕途和爱妻早亡的鳏夫生活,这种坎坷的境遇,深深影响 了李商隐的内心情感世界。在安定城楼诗中,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 入扁舟”两句明确表达了他对于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的忧愤。王小波说,人的 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用这个观点来看,可以说,李商 隐正是因为无法实现自己的儒家仕途理想,才陷于长久的痛苦之中。 关于儒家仕途理想,李商隐写下了很多咏史诗,讽刺时政。对于这类咏史 诗的写作原因,陆侃如和冯沅君在中国诗学中将其形容为“正义感” 3。这 当然是对于李商隐的政治理想的另一种表达。他也写过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这样关注现实的作品,表达他对于时政和民生的忧虑。他甚至大胆写下重有 2 周振甫注李商隐选集29 页,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2 月第一版 3 陆侃如、冯沅君著中国诗学321 页,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4 月第二版 感这样白居易等人不敢写的批评现实的诗作。 然而,看起来这样的作品与他小心翼翼在仕途挣扎的表现是矛盾的。包括 上文提及的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诗,似乎存在矛盾之处。但是,仔细研 究这些表象,可以发现,其实这些现象正是李商隐悲观的性格特征的表现。他 大胆写为庙堂不容的诗是因为他对于仕途的绝望,他耽溺于悲情状态是他对于 现状的绝望,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诗中坚贞决绝的女子形象更是李商隐 绝望的表现。 李商隐关注内心世界的抒情诗歌创作既是晚唐王朝的每况愈下和自身仕途 的不如意影响下的结果,也是大环境下造就的感伤哀婉的文化氛围的共同影响 的结果。所谓“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每一次的诗歌创作正像素女每一次 悲伤的弹奏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