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南京---严中(南京日报社离休记者、南京曹雪芹纪念馆名誉馆长)_第1页
《红楼梦》与南京---严中(南京日报社离休记者、南京曹雪芹纪念馆名誉馆长)_第2页
《红楼梦》与南京---严中(南京日报社离休记者、南京曹雪芹纪念馆名誉馆长)_第3页
《红楼梦》与南京---严中(南京日报社离休记者、南京曹雪芹纪念馆名誉馆长)_第4页
《红楼梦》与南京---严中(南京日报社离休记者、南京曹雪芹纪念馆名誉馆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讲座第一场:红楼梦与南京 -严中(南京日报社离休记者、南京曹雪芹纪念馆名誉馆长) 2010 年第 24 期 时 间:12 月 18 日(星期六)9:30 地 点:多功能厅 主 持:钱明(南京图书馆副馆长) 内 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是在南京出生的。曹家的祖上,在南京任“织造” 官。据吴新雷教授考证,曹家的具体的位置就在南京的大行宫,所以红楼梦一书中的大观 园的生活基础也应该在南京。此讲从红楼梦反应的江南文化谈起,从红楼的作者曹雪芹, 到红楼作品里面的四大家族、金陵十二钗、南京方言、南京云锦等多方面解读与南京的千丝万 缕的联系。以及大观园在南京的具体位置,最后讲述红楼梦与曹雪芹江南家世。再从红 楼梦版本与南京、 红楼梦背景与南京、 红楼梦内容与南京、 红楼梦研究与南京几 个方面诠释红楼梦与古都南京的关系。 主讲人:严中(南京日报社离休记者、南京曹雪芹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织锦专业委员会 专家顾问、南京雨花石协会顾问) 听众朋友们:您们好! 很高兴应邀来到南京图书馆为诸位宣讲红楼梦与南京这一专题,一是因为这是我 30 年来研究曹雪芹与红楼梦的主攻方向而自成的一家之言,很希望能有机会得到大家的关注、 批评和指教,今天的宣讲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二是因为今天我们开讲的南京图书馆新馆故址, 就是当年曹雪芹诞生的地方。但我也有一点顾虑,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乡音难改,担 心会影响诸位的听觉。这只有请诸位谅解了。谢谢大家! 红楼梦与南京共分四节宣讲:一、南京曹雪芹的根;二、南京红楼梦之 源;三、金陵何处大观园?四、南京应打造“红学第一重镇” 。 一、南京曹雪芹的根 红楼梦开卷有言:“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 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 ”这是批书人脂砚斋替作书人曹雪芹记下的“作者自云” ,我 毫不怀疑它的真实性。 曹雪芹的“天恩祖德” ,远者可以追溯到汉初的平阳侯曹参和汉末魏武王曹操(雪芹的好 友寄怀曹雪芹霑中有句云:“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 环堵蓬蒿屯。 )曹参是萧何的接班人,故有“萧规曹随”之说,曹操则是雄才大略,武能“横 槊” ,文能“赋诗” 。雪芹就是平阳侯曹参和魏武王之后。雪芹在宋初的一位显祖是武惠王曹彬 (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府志曹玺传云:“曹玺,字完璧,宋枢密武惠王裔也” 。 )他曾奉宋 太祖赵匡胤之命,进次秦淮,陈兵十万于金陵城下,迫使南唐后主李煜肉俎投降,避免了一场 血战。因为他一人不杀、一钱不取,所以后人为这位“宋枢密武惠王”建庙于南京聚宝门(今 中华门)外,明初改建于鸡鸣山(为“十庙”之一) ,雪芹幼年在南京的时候,这座祠庙犹在。 曹雪芹的祖先几经迁徙,后来到了辽东。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人民饥馑,天下大乱。这 时金国的后裔满族兴起,推翻了明王朝。在这种战乱年代,曹雪芹的太高祖曹世选(又作曹锡 远)在沈阳任上被俘,沦为满洲皇室正白旗主多尔衮的家奴。不久,他跟“主子”进了关,而 他家遂由“包衣下贱”一跃而成为“从龙勋旧” 。入关初期的多尔衮,权势最大由于他的 侄儿顺治帝年幼,他是摄政王,即实际的掌权人。因此,曹家意外地交上了好运,致使雪芹有 了新的“天恩祖德”“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可赖。 原来,清朝统一后的第一代小皇帝顺治,二十多岁上就因出痘而逝。顺治一死,决定继位 人时,出过痘的第三子玄烨在“竞选”中取得胜利。玄烨被选中了(即后来的康熙大帝)!这 个意外的好运气,使得与玄烨亲切的亲属人等大为兴奋。在这些人当中,有一家人格外高兴 这就是曹世选之孙的曹玺一家,因为曹玺的妻子孙氏,22 岁时被选中做了当时还是皇子的 玄烨的“保母”教引嬷嬷(有人以为是“奶妈”或“保姆”均不确) 。因此,玄烨登基的 第二年(1663) ,为酬报保母孙氏的抚育之恩,首先派遣她的丈夫曹玺(曹雪芹的曾祖父)出 任江宁织造理事官。曹家的宏运,随着康熙朝六十年盛世,也享受了半个多世纪的人间富贵荣 华。如果从曹世选“扈从”多尔衮算起,则“历百年” 。这与红楼梦中贾家的百年兴衰史 正相契合。 再说,曹玺任江宁织造一直到康熙二十三(1684)五月,因劳瘁卒于江宁织造署寝。是年 十一月,康熙首次南巡到江宁(今南京) ,亲临织造署抚慰诸孤,遣内大臣祭奠。邑人则将他 祀于江宁县学名宦祠中。曹玺一死,康熙就有意让曹玺之子、也即玄烨自己幼时的“伴读”和 后任“侍卫”的曹寅继其父职。但事情没有那样直线上升,而是有了一段九年时间的曲折。康 熙为了工作上的需要与政治上的安排,将曹寅“诏晋内少司寇,仍督织江宁”后不久,又将曹 寅召回北京,派任内务府广储司郎中(掌管皇家财物的副主管)这是为了使他先取得出任 江宁织造的必要的资历(正如他父亲曹玺,也是由内务府郎中的身份才得以简任织造的) ,而 另任也是织造世家出身的马桑格暂充江宁织造之任。到了康熙二十九年(1690)夏天,曹寅才 得以郎中兼佐领的身份从北京差遣到苏州做织造,旋即兼任江宁织造事务,两年后又专任江宁 织造。曹寅在江宁织造以及后来兼任两淮盐政的 22 年的生涯中,在江宁织造署接驾过康熙南 巡达四次之多,每次接驾的盛况, “比一部书还热闹” 。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第三次南巡,也是曹 寅首次接驾(曹寅于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给康熙的奏折中有“自皇上回銮后,臣寅恭送 圣驾,返署时,江南众百姓犹瞻望署前,感颂皇仁,不忍遽去”之句为证) 。玄烨为了消除民 族隔阂,特地亲自到南京明孝陵祭奠,亲笔写了“治隆唐宋”四大字,并当众宣布:“朕御书 治隆唐宋四大字,交与织造曹寅制匾,悬置殿上,并行勒石,以垂永远。 ”玄烨这样安排 的意图,是要突出曹寅的地位,便于他开展“统战”工作。现在“匾”虽然不见了,但所勒之 石犹存。这次康熙南巡,他见到了曹寅的母亲,即他幼时的保母,时年六十八岁的孙氏,十分 高兴,对群臣言道:“此吾家老人也” 。因见庭中萱草,古人正是以萱喻母,于是亲书“萱瑞 堂”三大字以赐,制匾悬于内院正堂之上, “一时贤大夫竞作歌颂,积成卷轴” 。这个“萱瑞堂” 遂成为曹家的“顶级”历史文物,并被雪芹作为荣国府正堂“荣禧堂”匾额的原型写入红楼 梦中。 再说,早在曹玺于康熙二年来南京任江宁织造之初,即“移来燕子矶边树(黄楝) ”,亲植 于署院的庭园之中, “久之,树大可荫,爰作亭于其下,因名之曰楝亭” 。作为暇时偃息之所和 课子之堂:“婆娑一枝下,授经声琅琅。 ”但自曹玺去世后,马桑格继任江宁织造,署院未加 修缮,因此到康熙三十二年曹寅来南京专任江宁织造时,见署中楝亭圮坏,乃出资重作,顿改 旧观。时人尤侗在楝亭赋中赞曰:“非劳劳(亭)之可比,岂赏心(亭)之所称” 。这座 楝亭遂成为曹寅以文会友的重要场所:“清溪之滨,聚白下之名流” 。康熙三十四年秋,曹寅 与张纯修(即张见阳,时任庐州知府) 、施世纶(即施公案中之“施不全” ,时任江宁知府) ,在楝亭秉烛夜话,追思故友纳兰性德。张见阳即席作楝亭夜话图 ,然后三人分咏,一时 传为佳话。此外,曹寅还遍征名流,绘题“楝亭图咏” ,还以“楝亭”作为自己的名号,著作 亦以“楝亭”之名梓行。 康熙四十七年,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为机户奏请康熙准免额税,机户感颂, “遂祀公于 雨花岗,此织造曹公祠所由起也。 ”曹寅除了充当康熙的“耳目” ,不定期向康熙密报江南的天 时岁收、吏事民情,以及履行织造、巡盐、铜关、刻书等公务外,就是广泛结交社会名流,并 积极从事文学艺术活动。他的著作有楝亭集 、 续琵琶 、 北红拂记和太平乐事等, 显示了他的出色超群的才华和风度。 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七月二十三日,曹寅在扬州天宁寺书局病殁,江宁邑人亦将他 祀于县学名宦祠(曹玺为第 9 人,曹寅为第 29 人) 。康熙就命其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谁知只 过了两年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初,不知何因,忽然一病而亡。康熙见他家的情况 过于不幸,于心不忍,便又特下谕旨,命将曹寅之弟曹宣的第四子曹頫过继给曹寅之妻李氏为 嗣子,而且还特命他继任江宁织造,以维持这一个几乎濒于绝境的门户不至散亡,此事在李煦 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十给康熙的奏折中有详细记载:“臣煦于三月初二日到江宁织造署内, 即向臣妹宣示恩旨。主子俯念孀居无依,恐你一家散了。特命曹頫承继宗祧,袭职织造,得以 养瞻孤寡,保全身家。 ”“臣妹李氏跪听之下,感激涕泣,遂恭设香案,率领曹顒之妻马氏、望 阙叩头谢恩。一面嘱伊子曹頫具折奏谢矣。 ” 曹顒像他父亲曹寅,也不是一个凡庸之辈。康熙称他“是个文武全才之人” ,死得十分可 惜!那么,他堂弟曹頫又是如何呢?曹頫的特点是“好古嗜学” ,能继其世业,说是曹氏一门 辈辈出异样人才。 康熙五十四年或雍正二年,雪芹诞生在江宁织造署内(其四至为东起利济巷,西至碑亭巷、 南到科巷,北达长江路,今天我们开讲的多功能厅或许就是雪芹降世之处) ,并在此度过了 “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的童年或少年。这个织造世家对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 兼之雪芹自小就是一个“天分高明,性情颖慧”的“神童” ,他对这个织造世家以及围绕着这 个世家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皇家以及江南文士的关系的一切事相,感受更是不同于一般。可以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伴随康熙朝 60 年盛世的“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翰墨之族” 的织造世家,才造就了我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因此,也可以说南京是曹雪芹的根。 我们知道,曹家是康熙的忠实的“家生子”奴隶,康熙在位时,对曹家特别是曹寅是竭力 照顾和“保全”的。但康熙一死, “树倒猢狲散” 。雍正上台,曹家因和雍正的政敌胤禟等发生 过这样那样的“关系” ,而成为捕捉穷治的对象。雍正五年底,皇帝下令将曹家查抄。次年, 雪芹随家返回北京。此后,他的生活十分潦倒、 “茅椽蓬牖,瓦灶绳床” 。他在“历尽离合悲欢 炎凉世态”之后, “著书黄叶村” ,写作石头记即红楼梦 , “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 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 ” 此书一出,逐成为我国小说的巅峰。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明季以来,世 目三国 、 水浒 、 西游记 、 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居说部上首。比清乾隆中, 红楼 梦盛行,遂夺三国之席。 ” 正因为红楼梦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着如此崇高的地位,所以作者曹雪芹不仅被列为我 国杰出人物之一,而且被尊为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歌德、巴尔扎克并驾齐驱的世界文化名 人。雪芹的名字并且被高标于宇宙之间水星的环形山上了。国人则将他奉为“稗圣” 。 二、南京红楼梦之源 红楼梦第一回中写道:“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至吴王峰题曰红楼梦 ,东鲁 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 ”“金陵”和“石头(城) ”都是南京的别名古称。 红楼梦有石头 记和金陵十二钗这两个书名与南京有关,而书名是统领全书内容的,由此可见,南京与 红楼梦有着特殊的关系。又书中第二回写道:“去岁我(贾雨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 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 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 是后一带花园子里,树木山石,也都还有蓊蔚洇润之气。 ”这是书中唯一点出宁国府、荣国府 老宅是在金陵石头城内的。批书人在这段话旁有批语云:“好!写出空宅” , “后字何不直用西 字?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 ”须知,到雪芹撰稿,脂砚批书时,这“老宅”果然就是 “空宅”了因为从乾隆十六年起,大吏尹继善将“老宅”江宁织造署正式改建为乾隆 皇帝的“大行宫”了,长年锁闭,不得擅入, “大门前”确实是“冷落无人”了。 此外, 红楼梦中还写到一张“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 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红楼梦中的“金陵四大家族” 。基于这些“提示” ,我对此进行了 30 年 的考证和研究,著成了红楼梦与南京一书,并于 2005 年内部出版。现将此书的一些论点 向听众作一介绍,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甲戌本石头记 (红楼梦 )第十六回前总批道:“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 惜(昔)感今。 ”同回正文中赵嬷嬷说:“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真)家,喛哟哟,好势派, 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 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 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凤姐道:“我常听见我们太爷 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 也不过是拿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 “甄(真)接驾四次” ,原型就是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接驾康熙皇帝四次南巡的故事。当 时接驾,确是“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 罪过可惜四 个字竟顾不得了” 。以致造成了巨大亏空,日后遭到查抄的厄运。 再说, 红楼梦第三回中写林黛玉在荣府正堂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 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荣禧堂” ,以及书中第七十六回,写黛玉和湘云联诗,当黛 玉联到“色健茂金萱”时,湘云笑道:“金萱二字便宜了你,省了多少力,这样现成的韵, 被你得了只是犯不着替他们颂圣去!”这些显然都与我在“南京曹雪芹的根”一节中 所讲的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第三次南巡驻跸江宁织造署时为孙氏题写“萱瑞堂”有关。由此看来, 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写御赐贾源“荣禧堂”堂额事,乃是隐寓康熙赐孙氏“萱瑞堂”的故事。 至于林黛玉在堂上见到的那副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书上联文下有脂 批云:“实贴” 。这副对联中“黼黻”二字是很值得注意的。据考,当日名流在颂扬雪芹祖辈 的诗文中不乏用“黼黻”二字。且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撰江宁府志中的曹玺传中有句 云:“康熙二年特简督江宁织造,江宁局务重大,黼黻之章出焉。 ”而江宁织造局大堂上则悬 有“黼黻文明”四字匾额。这就不难看出, “堂前黼黻焕烟霞”联,实际上是隐寓曹家显赫的 织造世家这一事实。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还写到贾氏宗祠中的一副长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这联开首四字,隐寓着曹氏祖先当年以血肉乃至性命效忠清室。 而下面的“兆姓赖保育之恩” ,则是隐寓了这样一件实事:康熙皇帝玄烨之有今日,其所赖者 也是曹门孙氏夫人保母抚育而长大成人的。须知,在这里自然不能直用“天子” 、 “圣上”之词, 用“兆姓”正是指皇帝。从这副对联也可“窥豹”红楼梦中的贾家是以曹雪芹自己的 织造家世为原型的。 再说红楼梦中写到的贾宝玉会见林黛玉时, “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 ,宝玉 在梨香院探望宝钗时,见宝钗穿着“玫瑰紫二色银鼠比肩褂” ;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时,水 溶“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 ;还有史湘云穿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等服饰的原 料,以及书中写到的“卍”字锦,都是江宁织造局织造的以供“上用”之物。 再书中写到“通灵宝玉”时,用了“鲜明莹洁” , “五彩晶莹” , “大如雀卵、烂若明霞,莹 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等词,脂砚斋则在甲戌本第八回中的“大如雀卵”旁批有“体”字, 在“灿若明霞”旁批有“色”字,在“莹润如酥”旁批有“质”字,在“五色花纹缠护”旁批 有“文”字。提出了“通灵宝玉”必须具备的“质、形、色、纹”四要素。而历代文士记叙雨 花石的诗文中的“凡有五色” , “纹理萦绕石面,望之透明,温润可喜” , “结成五色,珠玑绚烂, 莫可名状” , “体质空透,五色俱备”等语,也都具备了“通灵宝玉”所具备的“质、形、质、 纹”四要素。且“通灵宝玉”与“雨花石”又都与女娲补天神话故事相关。同时,雪芹的祖父 曹寅又曾“聚石盘盂亦解颜” ,珍爱雨花石。因此南京红学界和赏石界人士均认为, “通灵宝玉” 的原型应是“雨花石” 。 有关云锦和雨花石与红楼梦的关联,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曾做过节目向全国观众播放, 我都有幸参与其中的制作。 此外, 红楼梦中写到的海棠春睡图 、 “御田胭脂米” 、 “贾蓉捐前程” 、 “成窑杯” 、 “拔步床” 、 “西府海棠” 、 “明瓦灯”以及家庭戏班搬演长生殿 、 牡丹亭等折子戏等等, 也都是以曹家的人和事为原型的。 至于红楼梦中写到的许多地名,又都可以在江宁织造署周围找到其原型。 第十七回十八回写到青溪时说:“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青流,从 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中,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 ”继而又写道:“转过花障,则见青溪 前阻,众人咤异这股水又是从何而来?贾珍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洞口,从东北山坳里 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了一道岔口到西南上,总共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起,从墙下出去。 ”熟 悉南京山水的人,一眼就能看出, 红楼梦中青溪(又作清溪)的原型就是南京青溪它 们的名称、发源、流向和形成等都完全吻合。 南京青溪,和红楼梦中所称一样,又作清溪。它是内秦淮的最大支流,这与红楼梦 中之青溪亦源于东北,流向西南正合。同时我们还得知,雪芹时代的青溪在竹桥(今称竺桥) 附近分为两股,一股引为护城河(杨吴城壕)自竹桥经江宁织造署东向南流入秦淮,至今竺桥 至大中桥一段河道即是;另一股,则经江宁织造署址中南流入秦淮(现已湮没) 。故张云章 祭曹荔轩(即曹寅)通政文中有“清溪之滨,聚白下之名流”句。由此不难看出,雪芹是 把南京青溪作为原型写入红楼梦中的。 红楼梦中写贾府有三座家庙:铁槛寺:“原来这铁槛寺原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现今 还有香火地亩布施。 ”它是秦可卿寄灵之所。水月庵:“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为庵里 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一浑号,离铁槛寺不远。 ”它是王凤姐弄权之所。栊翠庵:“贾母等吃 了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 。它先是妙玉,后来是惜春的修行之所。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金陵的家庙正好也是三座:香林寺(在太平门内佛心桥) ,据清 嘉庆三年九月立的碑文记载:“前织造部堂曹大人(指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买施秣陵关田二百 七十余亩,和州田地一百五十余亩。 ”显然这香林寺即是铁槛寺的原型。水月庵(在太平桥南, 江宁织造署北,现已无存) ,它与红楼梦中的水月庵同名,曹寅曾在这里奉康熙之命种过 菩提子,显然它就是书中“水月庵”的原型。万寿寺(在中山东路 291 号,上世纪 90 年代初 发现其后身遗迹万寿禅寺第三进殿,惜不久即被拆除) ,曹寅曾奉康熙之命在此种过菩提 子;曹頫曾在这里为胤禛政敌胤禟藏贮镀金狮子一对,以至“南直招祸” 。它应是红楼梦 中妙玉,后来是惜春出家栊翠庵(又称栊翠寺)的原型。 此外, 红楼梦中还写到南京、应天府、江宁府、江宁县、钟山(薛宝琴有钟山怀古 诗) 、桃叶渡(薛宝琴有桃叶渡怀古诗) 、凤凰台、杏花村、玄真观等名目,而这些都是南 京的名称或地名。 关于地理环境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例证则莫过于会芳园了。 红楼梦第五回中写道:“因 东边宁府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贾母等于 早饭过后过来,就在会芳园游玩。 ”第十一回写道:“尤氏请了邢夫人、王夫人并他母亲都过 会芳园去了” 。 “贾蓉听说即同宝玉过会芳园来了。 ”第十三回写“忽又听见秦氏丫环名瑞珠的, 见秦氏死了,也触柱而亡。此事更为可罕,合族都称叹。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殡殓之,一并停灵 于会芳园之登仙阁。 ”“会芳园临街大门洞开,遂在两边起了鼓乐厅,两班青衣按时奏乐,一对 对之执事摆的力斩斧齐。 ”第十回写“凤姐款步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棺材,那眼泪恰 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 。第十六回写到元春省亲兴建大观园时说:“次早贾琏起来,见过贾 赦、贾政,便往宁国府中来,合同老管事的家人等,并几位世交门下清客相公们,审察两府地 方,缮画省亲殿宇,一面参度办理人丁。自此后,各行匠役齐全,金银铜锡以及土木砖瓦之物, 搬运移送不歇。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的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 带群房已尽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条小巷界断不通,然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联属。 会芳园本是北墙角下引了来的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 荣府的旧园,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便,凑成一处,省许多财力,大概算起来,所添 有限。全亏一个胡老名公,号山子野,一一筹画起造。 ” 从上引文字来看,会芳园曾是贾府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后来在会芳园和荣府东大院的基 础上扩成大观园。巧得很,石头城里确有一座会芳园。据景定建康志刊南宋建康“府城之 图” (康熙七年刻本江宁府志亦转载) ,会芳园的方位正是在后来的江宁织造署(今南京大 行宫)范围或周边一带。 此外,就方言、民俗、掌故等等来说,也不乏与南京密切相关。但这些虽有“个性”的方 面,但更多的是“共性”的。因此我也就不多讲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主要是以南京即金陵亦即石头城发 生的故事情节和地理环境为原型的。如果没有这些南京“元素” ,也就不可能产生出“经典” 的红楼梦来。因此,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京是红楼梦之源。 三、金陵何处大观园 1976 年“四人帮”被粉碎后, “书禁”洞开,我在南京新华书店排队购到了四大名著,并 对它们进行了认真阅读。从而悟出三国演义的主旨是一个“忠”字, 水浒传的主旨是 一个“义”字, 西游记的主旨是一个“诚”字,而红楼梦的主旨是一个“情”字 即“大旨谈情” 。清人曾说:“闲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是枉然” 。从此,我不但阅读它, 而且研究它。也是在这时,一位友人借给我一本周汝昌先生再版的红楼梦新证 ,使我像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大开眼界,并产生了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织造家世、 红楼梦与 南京的关系等问题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我撰写了我的第一篇“红学论文”京宁何 处大观园? ,文中我归纳了大观园有主北说和主南说:而主北说有恭王府说;主南说则有随 园说、织造署说和张侯府说。 主北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恭王府说” 。 旧京闲话一书中说:“什刹海,世传为小说 红楼梦之大观园。 ”燕市贞明录一书中说:“地安门外、钟鼓楼西,有绝大之池沼,曰 什刹海。横断分前海、后海,夏植荷花偏满;冬日结冰,游行其上,又别是一境。后海,清醇 王府在焉,前海垂杨夹道,错落有致,或曰是石头记之大观园。 ”谢锡勋红楼梦分咏绝 句题词原注:“十汊海,或谓即大观园遗址,有白石大花盘尚存。 ”花朝生笔记中说: “偏视京师,唯明国公屋宇房舍似之,即世所称大观园也。 ”清稗类钞中云:“京师后城之 西北,有大观园旧址,树石池水,犹隐约可辨。 ”近人主“恭王府说”的有俞平伯和周汝昌等。 俞先生在红楼梦辨中说:“以书中主要明显的本文,曹氏一家底踪迹,雪芹底生平推较, 应当断定红楼梦一书叙的是北京的事” 。周先生则声称:“根据小说所叙,推断大致的地 点位置,那时并不知道任何别的线索;随后,因看乾隆京城全图,发现所推的那一带正好有一 处府第,就是和珅府,后为庆王府、恭王府者是。再后来,才又知道过去居住北府的人,以及 附近的邻居都世代传说,相沿称此宅为西府 ,其东邻另一府为东府 。 ”这里周先生就差 没有直说“西府”即“荣国府” , “东荣”即“宁国府”了。周先生并著有恭王府考 ,后扩 写为芳园筑向帝城西恭王府与红楼梦 。不过,有人著文说:“恭王府模仿了大观园?” “恭王府不是大观园!” 主北说还有一说乃是“圆明园说” ,此说虽出较晚,然大有替代“恭王府说”之势。冯精 忠撰有大观园之谜 ,此书实际上是论述“大观园”与圆明园的一本专书。据传,在雍正元 年(1723)四月初十日,年仅 10 岁的曹霑(曹雪芹)跟随他的表哥、平郡王的儿子福彭(14 岁)游圆明园,到同乐园听戏时,见到了雍正及后妃、皇子等。由于福彭曾作过皇四子弘历 (乾隆)的伴读,经福彭介绍,小小的曹霑兴高采烈地拜会了当时年仅 12 岁的弘历。弘历很 高兴,称赞曹霑秀外慧中,必承祖业无疑 ,希望曹霑长大成人后要秀而实方可 。 ”因此, 有人推断,曹雪芹后来写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时是以圆明园为摹本的。 考曹寅的友人张云章于康熙五十年十月在扬州作有闻曹荔轩(曹寅)银台得孙却寄兼送 入都一诗,指出其年曹寅“得孙” 。又雪芹的友人敦诚寄怀曹雪芹霑诗中“扬州旧梦久 已觉”句下有注云:“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 ,按曹寅于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卒 于扬州天宁寺书局,则此为雪芹诞生日之下限。再雪芹友人张宣泉有题为伤芹溪居士诗, 下有注云:“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 。据此推知,雪芹在雍正元年为 10 岁还是“靠谱”的。不过此说与另一条权威例证有所抵牾: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 頫在给康熙的代母陈情折中说:“奴才之嫂马氏(曹顒遗孀) ,因现妊孕已及七月,恐长 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 ”推知即使曹寅于康熙五十 年十月得孙。这个“孙”也一定是夭折了。因此所谓的“雪芹十岁时于雍正元年随表兄福彭游 圆明园”之说就打上问号了。 不过,据钦定日下旧闻考中记载:“(圆明园)清晖阁北壁悬圆明园全图,乾隆二年 由画院郎世宁、唐岱、孙祐、沈源、张万邦、丁观鹏恭绘。 (乾隆)御题大观二字” ,则是 千真万确的。据此,圆明园又可名之为“大观园” 。雪芹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写的:元妃 题“芳园应锡大观名”当本之如此。 主南说中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乾隆年间富察明义提出的“随园说” 。明义号我斋,满洲镶 黄旗人,都统傅清的儿子。在乾隆间,做“上驷院侍卫”终其生。明义的叔父傅恒是曹家的姻 亲,其堂兄明琳是雪芹的好友。明义和雪芹是否相识,虽无明证。但他作于乾隆二十六年 (1761,其时雪芹尚在)的题红楼梦诗前小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 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造) ;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 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 。明义还写过和随园自寿诗韵十首 ,其一云:“随园旧址即 红楼,粉腻脂香梦未休。定有禽鱼知主客,岂无花木记春秋、西园雅集传名士,南国新词咏莫 愁。艳然秦淮三月水,几时衫履得陪游。 ”其诗注云:“新出红楼梦一书,或指随园故址。 ”明义还在乾隆四十九年,扈从皇帝南巡到江宁时过访袁枚未遇,袁枚作有明我斋参领扈跸 南来见访不值,将园中松、竹、梅、兰分题四诗而去。余归后钦迟不已,寄五言一章:“良 朋路远隔,一见原知难。良朋竟远至,不见心何安?我与我斋公,相知廿载宽。南北虽乖分, 吟笺常往还。终是两人诗,不是两人面。两人心凄然,今生可得见?欣闻銮舆巡,知君必扈行。 遍观从臣单,竟无君姓名。因之走东粤,不复候里巷” 。从诗中可知,袁枚和明义“相知廿载 宽” 。从乾隆四十九年逆推,他们两人应在乾隆二十九年前就相知了。因此,明义所说的”其 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之论应为可靠。 另外,袁枚的晚生裕瑞,号思元主人者(续同人集中收有他的寄随园主人书 ) ,他 是裕亲王之子。其舅辈明义、明仁、明瑞、明琳等“前辈姻亲” ,都与曹雪芹有过直接或间接 的交往。他在所著枣窗闲笔后红楼梦书后中说:“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 前即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 ” 袁枚晚年也自认“随园说” 。他在随园诗话 (道光四年刊本)中说:“雪芹撰红楼梦 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 盖随园原系曹雪芹家的织造园,在今上海路和广州路交汇处。雍正六年(1728)曹家查抄 后归继任隋赫德所有。隋家后亦被抄没,到乾隆十三年(1748)此园为袁枚购得,随山势高低, 建江楼、溪亭、舟桥,故称“随园” 。 “随园说”虽然提出最早,但长期以来因为“主北说”占统治地位,因而被人们忽略。我 拟就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出版随园与大观园这一专著。 主南说的另一说是“织造署说” ,这是我力主的。 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道:“去岁 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 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 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树木山石,也都还有蓊蔚洇润之气,哪里像个衰败之 家。 ”这是书中唯一点出宁荣两府“老宅”是在石头城内的。不仅如此,江宁织造署故址处确 曾有过一座“会芳园” 。因此,我认为红楼梦中宁荣二府中的那个“后一带花园子”即是 江宁织造署中的西园是也。这应该是无须争议的。 主南说还有一说是“张侯府园(故址在今白下路襄府巷江苏省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 说”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中说:“红楼梦是“序金陵张 侯家事也” ,:“癸亥、甲子间,余读书家垫,听父老谈张侯事,虽不能尽记,约略与此书相 符,然犹不敢臆断,再证明曝书亭集 、 池北偶谈 、 江南通志 、 随园诗话 、 张侯行述 诸书,遂决其无疑义矣。案靖逆襄壮侯勇长子恪定侯云翼,幼子宁国府知府云翰,此宁国、荣 国名所由起也。 ”其实周春所“证”的“诸书”中没有一字关涉到张侯府与宁荣二府事,纯系 无稽之谈,不足征信。 主南说再有一说是近年来出现的所谓“花塘村说” ,始作俑者是鄂州大学的童力群教授, 他是在南京大学教授高国藩先生的江宁陆郎乡红楼梦传说采风记的基础上炒作而成的。 他声称:“江宁陆郎花塘村便是大观园 。而花塘村的村长和一位名叫曹宏德的老人非常明 确地说:他们的祖宗是曹雪芹 。 ”我则认为“江宁花塘便是大观园 ”之论是不靠谱的, 完全是“无影造红楼” 。 红楼梦第二回明明写道:“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 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两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这明明白白写贾府(包括大 观园前身会芳园) “老宅”是在石头城内的,怎么一下子跑到石头城外偏远的小村江宁花 塘村去了呢?因此,我断言:花塘村不是“大观园”! 我曾在京宁何处大观园?一文中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定 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红楼梦之所以风靡全国, “闲谈必说” ,正是因为作者正视现实,雪芹对封建末世和他本人 家庭的“升降盛衰”是“俱所亲历”的,其中也包括他童年在南京和成年在北京的“一把辛酸 泪”他的“秦淮旧梦”和“燕市悲歌”都对他的作品产生过影响。他在塑造“大观园”时, 则特别强调“大观园”是“天上人间诸景备”的,所以既有“天上” ,即理想的成份,也有 “人间”即现实的成份。因此,我们在考证大观园在何处时,不能划等号,不能搞“对号入座” 。我们只能说,大观园是作者撷取了他接触过的园林之胜,诸如北京的恭王府园、圆明园,南 京的织造署西园、随园(前身为曹雪芹家织造园)等,并将其呑之于胸,吐之于笔的。 四、南京应打造“红学第一重镇” 综观一部红楼梦 ,内中写的最多的地点是南京金陵石头城应天府江 宁府江宁县,因此南京理应成为“红学”的“第一重镇” 。但长期以来,南京人都被书中 的“贾雨村(假语存) ”、 “甄士隐(真事隐) ”档住了视线,被书中的贾母说“回南京去!”和 “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 ”几句话吓得不敢“越雷池一步” ,便轻信红楼梦 写的是北京的事。殊不知红楼梦与南京的关联远远超过了红楼梦与北京的关联。为此, 我在近 30 年中不断“大声疾呼” ,并由于南京红学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主北说”一统天下局 面终于被打破。现在,南京人可以自豪地喊出了:“南京曹雪芹的根, 红楼梦之源; 南京大观园主要原型之所在!”这一响亮的口号了。不仅如此,南京人还以自己的实际行 动证明了这一点。下面我就我所知道的南京“红学”的状况向听众朋友作一简单介绍: (一) “红学”团体的建立 1982 年 4 月 26 日至 30 日江苏省红学界在南京博物院召开了全省第一次红楼梦学术讨论 会,省内代表 67 人,各地来宾 24 人,与会者对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作了探究, 对曹雪芹与江苏的关系、康熙与曹家的关系以及曹雪芹在江苏一些地方的行踪与传统,提出了 新的调查报告。会议期间成立了江苏省红楼梦学会,选举匡亚明为名誉会长,姚迁为会长,姚 兆桦、赵国璋为副会长,吴新雷为秘书长,黄进德、李灵年为副秘书长。1983 年 11 月,中国 红学会在南京召开纪念曹雪芹逝世 220 周年大会期间,江苏省红学会也同时举行了全省第二次 红学讨论会。1985 年 11 月 1 日至 4 日,在扬州举行了第三次讨论会。到会代表 50 多人。本 次会议期间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姚北桦任会长,赵国璋、黄进德、王永建任副会长,吴锦、 曹明任正副秘书长。 江苏省红学会的成立,对促进江苏省红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在江苏省红学 会会长为何永康,副会长为于雷、朱永奎、王宝林和丁章华。2008 年 11 月,江苏省红学会创 办了内刊红楼文苑 ,为红学研究者和红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写作的平台。 随着金陵红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曹雪芹逝世 250 周年和诞生 300 周年的临近,南京红学界 人士正在积极筹备成立金陵曹雪芹研究会,以迎接这两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并且给江苏省省 长(现任省委书记)罗志军同志写信,希望届时在南京举办曹雪芹诞生 300 周年纪念大会。同 时希望在座诸位以及南京红学界人士和我共同利用这一契机,将南京打造成“红学第一重镇” 。 (二) “红学”著作的出版 江苏省红学会成立后,大力贯彻“双百”方针,研究“红学”蔚然成风、 “红学”论文和 “红学”著作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现。据我所知我市出版的“红学”著作多达 20 部之多,居省 会城市之首位,现简述如下: 曹雪芹 ,吴新雷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4 月出版。 曹雪芹江南家世丛考 ,吴新雷、黄进德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9 月版;黑龙江教 育出版社 2000 年 7 月再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1 月修订版。 红楼梦的修辞艺术 ,林兴仁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4 年 12 月版。 王伯沆红楼梦批语汇录上下两册,赵国璋、谈凤梁辑,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5 年 1 月 版。 红楼美学 ,何永康著,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1 年版;广陵书社 2008 年修订版。 红楼丛话 ,严中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 红楼梦民俗趣话 ,高国藩著,台湾里仁书局 1996 年 1 月版。 红楼人物谈 ,刘晓明著,南京出版社 1997 年 12 月版。 红楼续话 ,严中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8 年 11 月版。 红楼梦导读 ,吴新雷、吴波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 红楼梦的破译 ,孔祥贤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版。 红楼梦的破译(再论) ,孔祥贤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版。 江宁织造与曹家 ,周汝昌、严中著,中华书局 2006 年 12 月版。 云锦 ,王宝林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年 9 月版。 红楼梦里史侯家 ,周汝昌、严中著,广陵书社 2009 年 12 月版。 红楼梦文化面面观 ,俞润生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12 月版。 寻梦金陵话红楼 ,苗怀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6 月版。 情天情海大观园 ,王克正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11 月版。 另悉,雨花石收藏家刘农撰写的红楼花雨即将出版。 (三)曹红景点的建设 由于南京是曹雪芹的根,是红楼梦之源,因此在南京兴建与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关 的建筑以供人们观瞻显得十分必要。经过多年来各界人士锲而不舍的努力,南京终于在乌龙潭 公园内建立了曹雪芹纪念馆;在梅花山建成了“红楼艺文苑” ,在大行宫江宁织造署西园遗址 上筹建了“江宁织造府博物馆” 。下面将这三处建筑的情况简述如下: 1983 年 11 月, “纪念曹雪芹逝世 220 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开幕前夕,周汝昌先生通 过我在少年之声报上发文为他呼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