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1页
2016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2页
2016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3页
2016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4页
2016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 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 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 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 则无易 。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 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 物之间的变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了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 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 , “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玄学 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 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 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 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 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 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 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 。老子主张“涤除玄览” 。 “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 “玄览”即深入静观。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庄 子主张“心斋” 、 “坐忘” 。 “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 “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 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知之” ,孟子的“不虑而知” 、 “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 的“虚壹而静” 、 “大清明” ,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 ,朱熹的“豁然贯 通焉” , “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陆九渊的“吾心” 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 ,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 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 究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是而真。不 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 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与客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 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 代。 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 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 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 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 - 2 - 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 (摘编自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周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体到抽象,崇尚观物取象,立象取意。 B从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借助卦象抽象地直观地反映 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推断天地人物之间变化的思想方式。 C “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命题,同样表明了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中国 思维特点。 D道家认为, “玄览” 、心斋” 、 “坐忘”都可以引发直觉思维,因而要尽可能摆 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理性思维,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 把握。 B老庄都主张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涤荡心灵,深入静观,达到物我两忘 的思维状态。 C儒家主张抛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 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D禅宗顿悟成佛的过程,是直心而行,关注内心的体验,不可意会,只可言传, 无法替代的过程。 1、B(“具象地”而非“抽象地” 。) 2、D(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自然环境保 护法规及其配套措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夏商周三代。夏 禹曾下禁令:“春三月,斧斤不登山林,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数罟不入川泽, 以成鱼鳖之长。 ”西周时期曾颁布崇伐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 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这些也许可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了。 但形成法律条文,当首推秦王朝制定的田律 。它有一部分专讲环境保护,几 乎包括生物资源保护的所有方面,如山丘、陆地、水泽以及园池、草木、禽兽、 鱼鳖等,非常全面。 田律中明文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谷,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 ” 秦以后各朝代,也曾对环境保护制订过法令。如公元前六十三年,汉宣帝曾下过 一道诏书:“令三辅(今西安周围地区)毋得以春夏捅巢探卵,弹射飞鸟,违者徙。 ”唐朝唐律杂律载:“诸部内,有旱、涝、霜、雹、虫、蝗为害之处,主 司应言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 ”“诸弃毁官 私器物及毁伐树木、庄稼者,准盗论。 ” 在环保机构的设置上,古代各朝也非常注重适应和符合环境保护的客观现实和规 律。我国早在帝舜时期就设立了管理山林川泽草木鸟兽的官员虞,这也是世 界上历史最早的环保管理机构,以后又设立虞部下大夫、大司徒等。尤其是周朝, 其环保机构的建制极为完整。根据礼记地官的记载,周代的环保机构归地 官司徒管辖。当时的司徒是朝廷六卿之一,主管农业林牧渔业的税收;虞人则专 管“山泽所生之物及其禁令” ,据史记和尚书记载, 周礼中规定司徒 “以土宜之法以阜人民,以蓄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 , 考察动植物生 活状态,使之正常繁衍。这些机构与官员具体职责是监督生态保护法规的执行, 禁止破坏和损害生态的行为,引导合理开发山林川泽,以保护自然生物资源。秦 汉以后,历朝都设置有类似的环境保护机构,只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及其名称有 所变化。汉武帝时的主管官员改称为水衡都尉。隋唐以后,除元朝设置有专门的 虞衡司外,其他各朝都由工部负责环保的工作,主管山林川泽的开发和保护。古 代环保机构的最大特点就是各朝都将环保部门与相关部门统属于某一上级部门, 比如周代,虞部直属于司徒,隋唐以后由工部统辖,所属的这些上级部门除负责 环保禁令的发布以外,往往还兼管农林渔业、手工业、各项工程等与之相关的部 门。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便于协调各部门的冲突,帮助环保目标的实现,同时也 有利于各部门的配合以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规律。 1. 下列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统治者对自然环境保护非常重视,禁止破坏环境、重罚破坏环境的当事 人是很多法令的共同点。 B早在夏代,中国就有了环境保护的法令,夏禹曾颁布禁令,不要在夏季砍伐 树木、频繁捕鱼。 - 4 - C秦朝的田律是古代有关环境保护最早的成文法,它不是环境保护的专门 法,但相关规定非常全面。 D古代关于环境保护的法令,多针对春夏两季的相关行为,多涉及林木、鱼鳖 鸟兽等生物资源的保护。 2.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表述,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设置环保机构是古代各朝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注重适应和符合环境保护的 现实和规律,是机构设置的重要原则。 B周代环保机构的重要官员司徒是朝廷六卿之一,除了承担监督生态保护法规 的执行等职责外,还主管农业林牧渔业的税收工作。 C周代环保机构的建制很完整,这些机构与相应官员的职责很明确,因此周代 的自然生物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D秦汉以后,历朝的环保机构在设置目的与官员职责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不 同的是这些机构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及其名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环保机构的最大特点是将环保部门与相关部门统属于某一上级部门,周 代虞部直属司徒是这一特点的体现。 B从远古到汉代,再到隋唐以后,环保机构大体经历了从专职官员到专职部门 的管理模式的变化,这是一种进步。 C工部是隋唐以后环保部门的上级机构,管辖范围广,从而能够保证环保目标 的实现,以及生态系统规律的充分利用。 D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将环境保护的意识以法律的形式制度化,并通过环保机构 加以落实,这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 B 原文为“春三月,斧斤不登山林,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数罟不入川泽, 以成鱼鳖之长” ,原文指“不要在春季砍伐树木”而非“夏季” 。 “数”是“密” 之意,而非“频繁、多次”之意。 2. C 原文表述为“以保护自然生态资源” , 未提及“周代的自然生物资源得到了 较好的保护” 。 3.C 原文“帮助环保目标的实现” ,并非“能够保证” 。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第一,追求善良 的价值观念。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孟子认为,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它同“恻隐之心” 、 “羞恶之心” 、 “是非之心”皆为 “善端” ,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 ,进而达到至善。礼仪表现出善良的 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 度,善良宽容的心灵。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 种“为和”的价值追求。儒家强调, “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 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 重,乐群贵和的美德。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 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 “国无 礼则不宁” 。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 社会秩序。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 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然而,遵 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 时空的价值观念。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 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 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 势。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 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坚持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善良、 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 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 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 活。 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中国礼仪 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 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同 时,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有 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 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6 - A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善良、和 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追求“向善” ,它表现出善良的人性,表明与人为善 的态度和善良宽容的心灵。 C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人们遵循礼仪规范, 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D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遵循“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能够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 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儒家对中国礼仪文化的诠释来看,儒家已经意识到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 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中国礼仪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中国礼仪文化是涵养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C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使其更好地融入社 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让大众接受。 D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礼仪文化可以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 优势,我们应该通过礼仪文化教育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B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 导,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 C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 化和西方礼仪文化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 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D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有助于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 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1.C “从社会的视角看”错,原文第一段中说“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 有序的价值追求” ,应该是“从国家的视角看”而不是“从社会的视角看” 2.B “中国礼仪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错,原文说“将礼 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 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 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 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和“礼仪文化”不是一个概念。 3.C “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文化有机地结合”错,原文说“我们 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 ,而“自律”和“中国礼仪文化”不是一个概念, “他律”和“西方礼仪文化”也不是一个概念。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 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 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 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其间 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 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 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 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 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 到。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 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 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 和天命玄鸟 (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 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 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 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 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中说:龙这 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 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 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 20 世纪 40 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 观点。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 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 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 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 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 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 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 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 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 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 - 8 - 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 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 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 及食龙的载述。 (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 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图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曾经存在于世界上许多民族中,其 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B闻一多认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龙同凤一样是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 的象征。 C龙图腾说一度成为主流观点,到了 20 世纪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