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世界》读后感_第1页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_第2页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_第3页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爱与一团队让杨澜成功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杨澜问通用电气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先生: “你难道在所有的竞争中都必须胜利吗?” “没错!高尔夫、桥牌,凡是我做的事我都要赢。”他坚定地回答。 顿了顿,他又带点挑衅地反问杨澜一句: “难道你不想赢吗?” 是的,杨澜赢了。在一问一世界中,杨澜亲自讲述她聚光灯下的台前 幕后,真实呈现她的“阳光二十载” :与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 创办阳光卫视、 杨澜访谈录 、申奥形象大使 一个真实的杨澜告诉我,成 功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从一问一世界中看她的事业起起伏伏,从阳光卫视的创办,到后来的 入不敷出,到最后股权转让。这二十年的经历都告诉我们:杨澜是一个成功的 女人,而她的成功缘于两种爱和一个团队。 一爱:杨澜热爱她所从事的事业。读过一问一世界 ,我首先能感受到的 就是杨澜对事业的热爱。因为爱传媒事业,她在红极一时的时候离开央视到哥 伦比亚大学留学充实自己,且在留学期间克服孕期及拿学位的困难坚持做了 杨澜视线这套节目,正是因为对传媒执着的爱,她才能在留学的两年里有 如此的建树。而后她回国创办阳光卫视,做杨澜访谈录 ;特别是杨澜访谈 录 ,对每个精英人物的访谈,她要做的功课是把工作人员给她的所有资料都看 完,然后再提出自己还需要什么资料,最后采访的提纲、思路上大家会达成共 识,但最后的采访稿一定是杨澜动手写成的。杨澜称:“这是一个自我消化和 表达的过程,像吃饭一样,没有人可以替代。 ”而对于收集资料的量,节目组有 着明确的规定,就是至少提供 50 页 A4 纸的信息。每期的访谈杨澜的工作量是 这样,那对于 500 多位精英人物的访谈杨澜的付出又该如何计算?杨澜如此付 出只因对传媒事业的爱的执着。 爱事业是杨澜在传媒中成功的基石,又何尝不是我们所有人能取得成功的 基石呢?只因有爱,才去执着的追求,然后才能有成功,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变 得有价值。 二爱:杨澜有幸遇到一个爱他的男人吴征。 观众熟悉杨澜不熟悉吴征,只能用电视行业里的话:杨澜是台前,吴征 在幕后。 为了杨澜,吴征 2000 年创建了阳光文化。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出发,吴征 是在做一个大事业,为了展示文化的内涵,为了挖掘文化的遗产。从私心来说, 吴征其实是要给杨澜创造一个电视世界,要给杨澜搭建起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 天地。吴征觉得杨澜的能力绝对不是一个电视主持人,或者是一个电视制片人 就能得到释放的,杨澜需要更大的空间。吴征用爱给杨澜做了一个天大的光环。 这不仅让曾经熟悉杨澜的内地电视观众再次看到了杨澜的风采,也让香港乃至 全球的电视企业圈对杨澜开始瞩目。 可是杨澜没有企业运作的经验,常常按 照央视的经验做节目,对成本考虑较少,如书中那段“昂贵的原创”,以至于 最后阳光卫视出现财务危机,访谈节目开支巨大,面对经营的困境和烧钱的理 想,吴征虽有异议,但看到妻子如此执著,他妥协了。记得有一期采访吴征的 电视节目,谈到他们夫妻二人创业初期,杨澜对于电视节目的那种纯粹,甚至 有些单纯的执着,吴征忍不住流下了泪水,说:“杨澜太不容易了,她真的非 常不容易,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为了妻子的理想,吴征有了后来的“光水合 作” 、 “阳光四通”等系列的跨界合作。吴征的这些资本运作的目的,用他自己 的话说“只是想给杨澜一个更稳定的舞台。 ”为了给妻子一个电视梦,吴征终于 通过自己娴熟的资本运作方式,最终让杨澜的梦想没有破灭。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一个伟大 的女人背后又何尝没有一个伟大的男人。 他们的这种爱,又何尝不是成为世人爱情的典范。 杨澜访谈录10 年,杨澜把一个二人访谈节目做到如此高端,采访的嘉 宾 500 多位,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团队,说其庞大,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每个人 第 3 页 共 4 页 都有共同的理想、奋斗的目标、对电视新闻的热爱、创新精神,他们就是个庞 大的搜索引擎,为了能提出更优质的问题、带着问题找寻真相,坚持不懈的努 力。团结可以将力量最大化,杨澜就是组织者。在电视屏幕上,我们只能看到 杨澜和嘉宾侃侃而谈,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杨澜总有两三页采访提纲,但是这 背后是海量信息的提炼,对于采访嘉宾的个人经历编导就必须准备 50 页完整的 嘉宾资料,而这 50 页资料有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有来自嘉宾的自传和作品, 甚至可能来自于嘉宾大学时期的某一篇论文。记得书中提到杨澜前去新加坡采 访副总理兼财务大臣李显龙的时候,在飞机上她的助理还在疑惑杨澜为什么一 直在看一本厚厚的李光耀传记,直到杨澜直截了当问李显龙:“您父亲曾大力 提倡亚洲价值观,但在金融风暴后,它受到了质疑,甚至有人把它总结为 CCN: Corruption, collusion and nepotism,即腐败,官商勾结和任人唯亲。你认为有必 要重新审视它吗?”这时她助理才终于理解了杨澜一路努力的终极目的。杨澜 自己也提到,当年刚去美国留学的时候采访过基辛格,问的问题都是八竿子打 不着的,甚至没有任何重点的提问,几乎是对任何人都可以问的问题。但是第 二次采访基辛格的时候,她提前通读了他的全部外交著作,查阅了大量历史文 献和资料,所以这一次访谈非常从容,以至于基辛格侃侃而谈,竟然都忘记了 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就像杨澜说的,必须与嘉宾“交 浅言深”,这就要对嘉宾资料进行充分的研究,任何一个小的信息点都不容错 过,从书中看到杨澜访谈录早期的核心策划人正是以严谨、犀利和善辩著 称的蒋昌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寻找光明。”一句醍醐灌 顶式的总结,将当年蒋昌建送上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的宝座。而现在 针对每一个嘉宾,蒋昌建和他的团队都要研究嘉宾背景并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准 备出五花八门的问题供杨澜现场备用。配合着节目的精彩蜕变,节目在成立的 第九年,管理团队建立了杨澜访谈录手册,让节目第一次有了制度化、规 范化手册,从此节目定位更加清晰,选题更加明确,人员设置更加精细,工作 流程更加流畅,终于为节目找到了一个“魂”。一时的成功我们可以归结于偶 然、侥幸和机遇,但是对于年轻的中国电视来说,一个节目能稳健地走过 10 年, 并仍然不断在求新、求变,这不得不说源自于“每一次的充分准备、专业和高 效”。 杨澜的团队精神总让我想起从小就熟知的名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