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巴蜀诗与唐宋诗歌嬗变_第1页
白居易巴蜀诗与唐宋诗歌嬗变_第2页
白居易巴蜀诗与唐宋诗歌嬗变_第3页
白居易巴蜀诗与唐宋诗歌嬗变_第4页
白居易巴蜀诗与唐宋诗歌嬗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白居易巴蜀诗与唐宋诗歌嬗变 摘 要:白居易巴蜀诗变与其官 场遭遇经历关系密切,其有一个渐变发 展的过程。贬谪江州之前,白诗积极讽 喻,对政治充满理想和抱负;江州时期 白居易沉溺于泪下青衫的感伤,及对朝 廷复起的期待;忠州时期他更多的是对 人生命运、官场得失的体悟、反思及透 解,诗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一直延 续到晚年。也即白居易巴蜀诗是白氏一 生诗风转变的津梁,其对唐宋诗歌嬗变 发展影响深远。 中国论文网 /4/view-12862802.htm 关键词:白居易;巴蜀诗;唐宋 诗;嬗变 白居易(772864) ,字乐天,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晚号香山居士。白氏一生创作颇丰,现 存诗文 3 700 多首, “元和、长庆时,与 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1 (卷十一白 居易传 ;P4305)。他一生经历了八位 皇帝执政,政局动荡,更迭频繁,加之 自己宦海沉浮,坎暗啧伲 故其诗歌 表现出不同的风貌。 目前,学界多认为元和十年左迁 江州司马是白居易诗歌转变的关键,而 笔者认为,元和十三年冬到十五年夏白 居易忠州刺史谢上表题下自注为: 元和十四年三月二十八日,表云:“臣 以去年(元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伏 奉敕旨,授臣忠州司马,以今月二十八 日到本州,当日上讫。 ”又据白氏 发白 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 “巴曲春 常尽,巫阳雨初收” ,和长庆二年 商 山路有感并序 “前年夏,予自忠州刺史 除书归阙”等,可知白氏离忠州刺史任 时间为元和十五年夏。(见朱金城白 居易集笺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 版,第 3423,1207,1315 页,以下注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简称“朱校本 ”。),其量移忠州刺史的经 历,对诗人心态和诗风转向影响更大。 当前研究白氏忠州诗的约有 7 篇,要之 有白氏思想发生了从江州“闲适” 到忠州 “自适”的变化;白氏有归京期待和担心 归京梦想破灭的焦虑;通论白氏江州和 忠州时期诗歌有追求真实、注重反思感 悟、内敛含蓄三特点;探讨白氏三峡和 忠州诗抒情写景色调色彩结合、注意诗 歌含蓄底蕴、开文人拟竹枝之风、善用 比拟手法四特色分见陈忻从“闲适” 走 向“自适”论江州时期与忠州时期白 居易思想的发展变化(重庆师院学 报哲社版2000 年第 4 期);高月焦 虑的期待白居易忠州诗词及心态探 析(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 年第 6 期);赵缈缈试论白居易江州、忠州 时期的诗歌特点(玉溪师范学院学 报2005 年第 4 期);鲜于煌白居易 三峡及忠州诗的艺术特色(重庆教 育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4 期)。等几种 主要说法。诸家所论,多有缺憾,笔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认为,若说江州时期白居易沉溺的是 “司马青衫湿 ”的感伤,及对朝廷复起的 期待,那忠州时期他更多的是对人生命 运、官场得失的反思、体悟及透解。这 不仅改变了他后来的诗风,而且对中唐 以后乃至宋诗嬗变影响深远。本文拟以 白居易忠州诗为研究主体,旁及其不同 时期笔墨写到巴蜀的诗歌,力求较全面 深入地探寻白氏巴蜀诗与唐宋诗歌嬗变 的内在联系。 一、白居易巴蜀诗是其诗风转变 的津梁 白居易忠州诗总 107 题 116 首, 包括感伤诗 37 题 39 首(含江州至忠州 途中 3 首) 、律诗 66 题 73 首(含江州 至忠州途中入峡后 4 首、忠州至长安路 上 1 首) 、长庆元年在长安回忆忠州诗 4 首。白氏非忠州时期写到巴蜀的诗歌 总 25 题 27 首,包括蜀茶诗 2 首、江州 送友人上峡和接弟行简下峡各 1 首、送 西川杜相公诗 1 首、江州至忠州途中入 峡前 7 首、忠州至长安路上感伤诗 2 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律诗 3 首、元和四年与元稹使东川唱和 诗 8 题 10 首。也即白居易巴蜀诗总 132 题 143 首。 白居易巴蜀诗变与其官场遭遇经 历关系密切,其有一个渐变发展的过程。 白居易出生于官宦世家,良好的家教氛 围和传统,不仅造就了其特有的诗才, 而且在少年白居易心中扎下忠君爱国等 儒家思想的深深情根。贞元十五年 (798)诗人 28 岁时登进士第,贞元十 九年,白氏以“ 拔萃科” 甲第授官,开始 了一生的政治生涯。初进仕途,白居易 是想有一番政治作为的,元和元年 (806) ,他与元稹“ 闭门累月 ”针对“当 代之事”写出 75 篇策林 ,元和三年 至五年,三年的左拾遗谏官期间,诗人 积极直言献策,并写下了很多“救济人 病,裨补时阙” 的讽喻诗。白氏的 “为君 为臣为名为物为事而作” ( 新乐府序 ) 的诗歌主张,实是其前期政治理想的宣 言,但中唐政治的黑暗和统治阶级旧势 力的仇视,并未给他更多施展抱负的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间,诗人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种下了 贬谪的必然种子。正如诗人所言:“岂 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又请为左右终言之。凡闻仆贺雨诗 , 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闻仆哭孔戡 诗 ,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 吟 ,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 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 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 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遍举。其 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 ”2(卷一 百六十六白居易传 ;P4348) 诗人“ 举动多忤累”(适意其 二)3(P318) 权贵,自然会碰壁受打压。 元和六年至九年,白氏丁母忧归居陕西 下期间,回想之前十年复杂的长安官 场生活,比对眼前的农村淳朴民风,再 想想自己的“ 况多刚狷性,难于世同尘 ” (自题写真 )3(P311),诗人人生 态度和思想悄悄起了变化,萌生了独善 其身之念。正如清赵翼所言:“今以其 (按:白居易)诗考之,则退休之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不惟不始于太和,并不始于元和十年赵 翼瓯北诗话云:“ 新唐书 本传, 谓二李党事,互相倾扎,杨虞卿与居易 姻家,而善于李宗闵,居易惧以党人见 斥,乃移病还东都,是太和初年也。 ”赵 翼又云:“ 旧唐书谓居易流落江湖 四五年,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 意于出处,则元和十年谪江州后也。 ”文 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 ,而元和之初,已早有此志。是 时授拾遗,入翰林,年少气锐,本欲有 以自见于世,冀以裨益时政。然已 为当时者侧目。始知仕途险艰,早有林 下乐志之想。 ”4(P319)不过,此时白居 易还只是流于口头的牢骚和自娱而已, 思想和诗风的真正转变,我想还是反映 在其巴蜀诗中,尤其忠州时期。一如白 氏居渭上效陶体时自言,其时闲居无事, 酣醉终日, “懒放之心,弥觉自得” 后的 “意会”之词,酒醒“自哂”, “知我者,亦 无隐焉” 4(P399)。这还可从白居易元 和十年遭贬之事中得到印证。元和十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阴使中岳寺僧人刺杀 了宰相武元衡,副宰相裴度也受伤。白 居易第一时间上疏请捕杀刺客,正好给 早已不满白氏直言犯禁的权贵们落下口 实和把柄,谤言将白居易贬谪到江州司 马任。 江州之贬给白居易打击 很大,他曾为“ 遭时荣枯一时间 ”而问天 (谪居 )3(P977) ,又叹息 “今之屯 穷,理固然也” ,是“ 诗人多蹇 ”所致 (与元九书 )3(P2794)。白氏内心 这种矛盾外化成诗,体现为欲超然而又 不得的痛苦。诗人很多愁善感,怀友时 “感逝因看水,伤离为见花” (忆微之 伤仲远 )3(P994) ;思乡时故作超然 语“故园无此味,何必苦思归” (春末 夏初闲游江郭二首其二)3(P996)、 “老来尤委命,安处即为乡” (四十五 )3(P1010) ,并借酒浇愁, “穷愁自要 醉如泥”( 北楼送客归上都 )3 (P987),清醒时仍不能释怀, “天边望乡 客,何日拄归秦?” (红藤杖 )3 (P997)方是真语;伤感时“同是天涯沦落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琵琶行 )3 (P686)。诗人也曾想超越这种贬谪失意 之愁,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 居”(端居咏怀 )3(P1004),更欲 借助求道炼丹食药得以超脱, “浔阳迁客 为居士,身似浮云心似灰”(赠韦炼 师 )3(P1013) 、 “但恐长生须有籍,仙 台试为捡名看” (寻黄道士药堂因有 题赠 )3(P1074) 。白氏失恩左降,三 年未量移时,又转寻佛理禅事化解内心 痛苦, “前事是身俱若此,空门不去欲何 之”(自题 ) 、 “荣枯事过都成梦,忧 喜心忘便是禅” (寄李相公崔侍郎钱 舍人 )3(P1011) 、 “不觉定中微念起, b 朝更问雁门师 ”(正月十五日夜东 林寺学禅偶怀蓝田杨主簿因呈智禅师 ) 3(P1032)、 “除却青衫在,其余便是僧 ” (山居 )3(P1034) 。 如果将白氏江州诗粗分为“江州 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 )的感伤、怀 友思乡的真情、信佛崇道的超脱、及无 聊闲适的轻松等类,那么超然、闲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怀友思乡皆只是表象,怀才不遇“恨谪 迁”宋葛立方 韵语阳秋 卷九载其师 康公尝有诗云“ 平生趣操号安恬,退亦 怡然进不贪。何事浔阳恨迁谪,轻将清 泪湿青衫”,宋戴复古作 琵琶行诗, 诘问乐天“平生多为达者语,到此胡为 不释然。弗堪谪宦便归去,庐山政接柴 桑路。不寻黄菊伴渊明,忍泣青衫对商 妇”。分见陈友琴 白居易资料汇编 , 中华书局 1962 年版,第 74 页、第 147 页,以下注中简称“ 陈编本 ”。笔者认为 “白氏心中有把火,期待复起恨谪落。 ” 的感伤才是本质,也即江州时期白居易 并“未能忘情于仕宦 ” 4(韵语阳秋 ; P75)。虽“壮志已酬减,衰容与病俱” (东南行一百韵 )3(P968),并构 建庐山草堂,悠游山林,炼丹访道,结 交僧侣,但他兼济天下的儒家政治情怀 并未泯灭, “不分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 酒中生。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 长缨。从来妄动多如此,自笑何曾得事 成?”(元和十三年淮 阄雌节停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 )3(P1016)便 是明证。而白氏思想和诗风的真正转变, 还应在忠州时期。 白氏巴蜀诗歌内容丰富,送友迎 亲、唱和答谢、回忆往事等皆入诗,尤 其白氏巴蜀诗主体忠州诗,更是色 调斑斓、风味独特。忠州唐宋时皆是巴 蜀较为落后偏僻之地,范成大曾载宋代 蜀地民谚曰:“益、梓、利、夔最下,忠、 涪、恭、万尤卑。 ” 5( 吴船录卷下) 白居易在好友崔群帮助下量移忠州后, 诗歌题材、内容、形式、技巧、体裁、 诗意、整体结构比例等皆悄悄发生了变 化,而这种变化恰与白氏后期诗歌走向 相吻合。换言之,以忠州诗为核心的白 氏巴蜀诗是其一生诗歌转变的关键处和 形成期,它承上启下,将白氏诗歌从之 前的雄心壮志、急切讽喻、感伤忧愁、 期待重用,引向之后的眼前常景、身边 琐事及知足保和、乐天知命。 乐天忠州诗,多写眼前景。忠州 时期,举凡楼边竹、桥上竹、庭槐、桐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花、荔枝、木莲树、木莲花、东坡桃杏 梅李等百果树、东涧柳、荷池、樱桃树、 樱桃花、江边草、白槿花、蕉叶、山石 榴花等,皆成为诗人摇笔吟咏的对象, 这些咏物诗清新可喜、淡美有味,一扫 江州白诗的低沉压抑,给人眼前、心中 送上了许多亮色和轻快,并开启了其后 诗歌多写同类题材的先例。 白氏忠州诗中,巴地人文景观、 风土民情、独特物产、气候地理等皆真 实再现,千载之后,历历在目。这些淳 朴质实的巴地民俗风物,涤荡了诗人的 心胸,陶冶了诗人的性情,也抚慰了诗 人贬谪之伤。他登览城东古巴王台,感 叹世事沧桑、繁华易逝,故想淡人生、 胸襟开阔;由入忠州之初对“巴人类猿 ”、 “吏人生硬都如鹿 ”的外貌偏见, 到元和十五年郡中春宴因赠诸客中 对“府吏”、 “州民”的真心爱护,及“赋敛 毕”、 “闾井安”(征秋税毕题郡南亭 ) 3(P580,1150,604,608)的欣喜,已 然将忠州黎元视为自己的亲人;相对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白氏刚入峡和忠州时,对三峡险峻的惊 恐,及对忠州“ 市井萧E 只抵村。一只 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更无平 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初到 忠州赠李六的不满,到后来他渐渐习 惯并爱上这块“ 中庭无平地 ”(郡中春 宴因赠诸客 )的热土,以至“官职家乡 都忘却”( 代州民问3 (P1150,1199),乃至离开忠州前,向东 坡花树和桥上竹逐一告别,离开忠州回 京路上,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时, 还回望忠州依依不舍,甚至回到长安后, 还常梦回忠州3 (P1148,1205,1206,1230 1236) 。虽然白氏忠州诗也有哭 亡友、叹老病、思亲友、想故乡的,但 这都不是其时诗歌的主流,而忠州的竹 枝歌、巴女的蹲蹲舞、蛮鼓、巴弦、胡 饼、 “嚼疑天上味 ”的荔枝、白小鱼、巴 猿、藤枝引酒3 (P1164,1183,604,1172,1164,117 0,1177,1189,1167,1170),以及巴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特有的山川地貌、气候3 (P576,1150,1188)、季节(写春天的 较多) 、节令(有写冬至、除夕、三月 三、寒食、春分)3 (P592,604,605,1202,1192,1182 ,1187,1198,604)等,渐渐弥合了诗 人那颗受伤的心,他深深地陶醉其中, 并行之于诗。这时期,乐天主治一方, 心情较佐郡江州恬静,江州时的伤感不 安、焦虑期待这时候逐渐消歇下来,故 诗人能从容于官场应酬、宴饮幕僚、征 收秋税、祭祀风伯、招饮送客、遥寄土 产、诗友唱和等公事和日常生活交往, 并常晏然自乐。 尤其值得关注 的是,白忠州诗较之前对人生和官场得 失的感悟、反思增多了。诗人不仅静坐 独处时喜欢反思,而且常在言前景事的 末尾,总要思考、议论、总结一番。这 类诗较多,简举几例如下:我身中, 自比孤蓬、秋霜,从自身经历中寻找快 乐人生的答案, “昔为意气郎,今作寂寞 翁。外貌虽寂寞,中怀颇冲融。赋命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厚薄,委心任穷通。身穷心不穷。 ”; 失意儒道转求佛门, “行藏两事失 ”、老 病缠身时,叹悟“ 志气与形骸,安得长 依旧”, “唯有不二门,其间无夭寿 ”; 遣怀时,叙说了自己的感悟过程和 结果, “亦曾仰问天,天但苍苍色。自兹 唯委命,名利心双息。近日转安闲,乡 园亦休忆。回看世间苦,苦在求不得。 我今无所求,庶离忧悲域。 ”;岁晚 中静念已信命心安,寻求到了安慰和解 脱, “命分巳定,日久心弥安”, “去国固 非乐,归乡未必欢。何须自生苦,舍易 求其难。 ”; 委顺认识到知足常乐, “外累由心起,心宁累自息。尚欲忘家 乡,谁能弄官职?宜怀齐远近,委顺随 南北。归去诚可怜,天涯住亦得。 ”;元 和十四年除夕诗人已明言政治态度, 但仍有佳节思乡之情, “乡国仍留念,功 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 到元和十五年答州民时,“宦情抖擞 随尘去,乡思磨销逐日无。唯拟腾腾作 闲事,遮渠不道使君愚。 ”已然乐不思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了;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 弟五十韵更堪称白氏人生态度转变的 宣言书, “险路应须避,迷途莫共争。此 心知止足,何物要经营。无妨隐朝 市,不必谢寰瀛。但在前非悟,期无后 患婴。晦即全身药,明为伐性兵。 昏昏随世俗,蠢蠢学黎m。鸟以能言 网,龟缘入梦烹。知之一何晚,犹足保 余生。 ” 3 (P597,596,612,613,614,1188,1 199,1140) 陈寅恪说:“ 乐天之思想,一 言以蔽之曰:知足 ”6(P327)。陈言 不确,应该说白居易知足思想始于忠州 之变。思想指导行动,白居易忠州诗歌 随之而变也就不足为奇了。 白忠州诗多用反问、设问、对比、 顶真等修辞手法。尤其问句的使用很多, 据笔者统计有近 30 首用之,约占其忠 州诗的四分之一。其形式不拘,位置不 定,有放诗中的,多置诗尾,其中代 州民问 答州民两篇,以整首诗为 设问作答载体,甚为新颖;与这些问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一样引人深思的,还有白诗常以“忽” 字 将诗意由实境带入虚境,进行议论说理, 这似是忠州“ 特产” 。如 登龙昌上寺望 江南山怀钱舍人前六句实写自己独自 出郭登高,第七句用“ 忽似青龙阁 ”突然 转入虚写,想念以前和好友钱徽同登青 龙寺情景,引起下六句。又江州赴忠 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先 实写自己赴忠州原因,次写伴侣和行程 路线,复写路中所见,中间用“忽愁牵 世网”3(P1199 、610、1140)转到对宦 海沉浮的反思和感悟。这其实是对杜甫 顿挫手法的学习和借鉴,又实为白氏忠 州及其后诗歌一大妙法;白氏忠州诗色 调明丽,丰富多样,木莲树的黄、青、 红,樱桃的白,绿桂,红蕉,紫牡丹, 红莲,丹青,红荔枝条,白槟榔,紫罗, 白玉,白发,白面,绯衫,银印,白片 落梅,黄梢新柳等,皆是诗人常用语。 这与白诗该期对大自然和物象的关注增 多有关,这也是其诗变的另一面;与此 相关联的,是白氏忠州诗结构比例的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化,多写清丽可喜的自然风物,杂以命 运感知和交游活动,这与诗人后期诗歌 结构比例基本一致;体裁上,忠州诗长 韵虽有,但绝句较多,不少绝句颇有韵 味,发人深省。清王士G 说白居易 “(晚年)绝句作眼前景语,却往往入 妙”4(带经堂诗话 ;P253),实正是 忠州诗变的延续使然。另外,白氏忠州 诗还有喜用叠字和数字入诗,及个别诗 用韵一反常态,平起仄收,急促中透露 出轻快和俏皮等特点。 白居易忠州诗变,还可从与其忠 州以外时间写的巴蜀诗作比较看出。元 和四年,白氏酬和元稹的巴蜀诗多咏物, 但和忠州时期的咏物不同,前者境界局 促狭窄,但唯想象出使东川元稹的乡愁, 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之感,而后者感情真挚,发自内心,蕴 藏着无尽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哲理,是豪 华落尽所见的真淳,这恰可见白氏忠州 诗风对之前的变化。此外,白氏另外一 些非忠州期的巴蜀诗,如送友入巴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迎弟出巴蜀,唱和蜀友,谢赠蜀茶,自 己出入巴蜀路上作、回忆忠州等,皆可 羽翼白氏忠州诗风的转变。因这些诗琐 言细语,如话家常,一变白氏贬官前具 兼济之志的意激言直诗风,再变白氏丁 忧下轻愁假隐,三变白氏江州渴望政 治复起的焦虑和期待。尤其白氏行役、 回忆诗更可旁证其忠州诗渐变的过程, 白在江州得忠州刺史除书后,群僚来贺, 贺多生厌不起迎接,而有一人因公事未 来,白氏作诗奚落之,并让他别仅以忠 州僻远之郡的刺史小看自己,这皆有白 诗为证。可见入忠州前,白氏争胜之心 未泯,仍有强烈的政治复起情怀,这与 白氏忠州时期的身名两忘,恬然安宁, 淡泊明志,发自内心的心态改变,已然 殊途迥异。结合白氏忠州回京后,主动 避祸,远离朝政纷争,要求分司东都, 请求外任刺史等行状看,白氏忠州时期 人生态度和诗风变化,影响其后半生确 然。 要之,若将白氏忠州之前诗歌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喻成一个嫉恶如仇、信心百倍、抱负满 满、充满幻想的初生牛犊,那么忠州时 期之后的诗歌就是一个知天命、不惑、 耳顺的成熟智者。究其变因有三: (1)政治大环境的影响是外因。当时 朝政黑暗,牛李党争,宦官当权,白氏 刺忠州时,连宪宗皇帝都被宦官害死。 诗人看透其内幕,先前的理想抱负折戟 沉沙,灰心失望了,思想彻悟同时,诗 风亦转向顺理成章。 (2)个人思想变化 是内因。忠州瘴气远郡,诗人从江州低 谷又走向另一个明升暗降、毫无意义的 低谷。穷乡僻壤使诗人那颗躁动的复起 之心渐渐沉下来,能真实冷静地反思体 会自己多年的官场得失,及人生的价值 意义。 (3)白氏诗歌自身的演变发展是 动因。 “诗到元和体变新 ”, 3(P1532) 元稹、白居易自己及后代学者多有谈及 元和体,陈寅恪据之认为“元和体诗可 分二类,其一为次韵相酬之长篇排律, 其二为杯酒光景之间小碎篇章,亦 包括微之之所谓艳体诗中之短篇在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甚确。白氏长律每期都有,忠州亦然, 18 韵、30 韵、50 韵皆有。但忠州长律 并非白同类诗的佼佼者,笔者认为该期 白居易对元和体的拓展和深化,是在小 碎篇章上,平易中时带深味,对生活琐 事的细腻描摹和感受,实开白氏诗变之 风。 二、白居易巴蜀诗对唐宋 诗歌嬗变发展影响深远 白居易巴蜀诗对唐宋诗嬗变影响 深远,他是中唐诗歌的主要新变者之一。 “文章新体,建安、永明。沈、谢既往, 元、白挺生”2(P4360)白居易转型、开 创了与盛唐诗风不同的平易通俗样式, 而且与同时代主奇险的韩孟诗派一起, 丰富了中唐诗风的多样性。 白氏巴蜀诗对唐宋诗拓展和变化 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白氏巴蜀诗多写眼前实景 和生活琐事,是唐宋及后代平易通俗诗 的开创者 宋惠洪云:“ 白乐天每作诗,令 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2 录之;不解,则易之。 ”4(冷斋夜话 卷一;P162)惠洪语真实性虽为后人诟 病,但确实道出了白居易诗歌尚实尚俗 尚平易的主要特点。白巴蜀诗亦然,不 过它已将之前哀民生疾苦的吟咏对象转 变为多写眼前景和身边事,这种变化一 直延续到白氏晚年。 平易通俗诗多来自民间,文人用 之,白氏之前就有初唐王梵志和盛唐岑 参、李白等,李白等盛唐诗崇尚“清水 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之美,但其更讲 求蕴藉含蓄和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白氏 忠州诗虽也有此类,但只是少数,其尚 实尚俗特点更多的是对盛唐诗歌的变化, 正如明代江进之所说:“ 白香山诗,不 求工,只是好做。然香山自有香山之工, 前不照古人样,后不照来者议。意到笔 随,景到意随,世间一切都着并包囊括 入我诗内。诗之境界,到白公不知开阔 多少。 ”4(薛涛小书 ;P226)这种开 阔的诗境,实是指白诗多由眼前景,意 是观景后随意抒发的,不求工整含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3 只求平易通俗作法的开创性。白氏在 自吟拙什因有所怀诗中,说自己 “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上怪落声 韵,下嫌拙言词” 就是注解,白诗平淡 无味, “落声韵 ”为不工, “拙言词”因俗实。 无独有偶,清人赵翼认为元、白诗坦易, “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 头语”,胜于韩、孟奇警斗险少味。白 诗晚年不求工,随意抒写,较白少年时 与元稹以才情工力竞胜诗,更进一层。 赵翼说白氏“ 后集是长庆以后(写) , 无复当世之志,惟以安分知足、习景适 情为事”4(瓯北诗话 ;P308)。赵翼 此说恰是白氏元和末忠州诗变的最好证 明。 白诗的平易通俗,不仅博得了当 时广大百姓喜爱,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 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 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 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3(与元 九书 ;P2793),白氏忠州诗亦然,如 写木莲绝句就“ 咸传于都下,好事者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4 然模写”2(白居易传 ;P4353),而 且泽及宋诗,方回云:“ 宋 i 五代旧习, 诗有白体、昆体、唐体,白体如李 文正、徐常侍昆仲、王元之、王汉谋。 ” 4(瀛奎律髓 ;P184)覆检宋初学白 体的诗歌,白忠州之变后的诗歌,更是 人们喜爱模拟的对象。 宋魏庆之说:“ 白乐天如山东父 老课农桑,言言皆实。 ”4(诗人玉屑 ; P150)白氏巴蜀诗多写日常生活琐事, 这种写实方法实为对杜甫诗歌,尤其杜 甫在成都卜居草堂时诗的继承和新变, 杜、白皆就巴蜀自然山水树木为吟咏对 象,色调明丽,清新自然一致,但杜诗 精工用典,白氏平易通俗。白巴蜀诗常 用细密针线式的写法,尽写生活事情, 如写邮寄、栽种、品尝荔枝,写木莲树、 木莲花、木莲图等,故唐宋诗醇评 白忠州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 僧社三十韵皆叙贬官以来出处之意曰: “一路顺叙,熨贴中针线细密,宛转斡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5 旋,无一毫痕迹。此种长律,正不易得。 ”白诗的这种写实倾向的另一面,体现 在将老、病、白发、衰老、死亡、及蚊 蟆等入诗,这种以丑为美的写法本于杜 甫,羽翼韩孟诗派,对中晚唐,尤其宋 诗影响很大。宋诗面对唐诗高峰,转而 求变,日常琐事入诗就是一个很大的不 同唐诗处,而白氏巴蜀诗早已滥觞于前 了。 (二)白氏巴蜀诗丰富和发展了 元和体诗,为唐宋诗体的嬗变发展拓宽 了范型 清袁枚认为白居易之所以“独树 一帜”,是因能 “不袭盛唐窠臼 ”7(随 园诗话),白诗新变的主要方面指元 和体。元稹、白居易对元和体皆有不同 说明,元和体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 范围和所指。元稹说“ 予谴掾江陵,乐 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体及杂体,前 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 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 相仿浚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 ”4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6 (白氏长庆集序 ;P2),又云“居 易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为五百 言律诗,以相投寄。小生往往戏排 旧韵,别创新词,名为次韵相酬, 江湖间为诗者,或相仿效,亦目为 元和诗体”, “唯杯酒光景间,屡为小碎 篇章,以自吟畅,江湖间多新进小 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仿浚 皆目为元和诗体 ”4(上令狐相 公启 ;P3, 4)。白居易在余思未尽 加为六韵重寄微之诗中自注“众称元、 白为千字律诗,或号元和体”3( P1532)。 可见元和体是个宽泛的概念,元、白时 就有多种说法,元、白自己也不能确指。 至于后来李肇唐国史补 、南唐张洎 张司业诗集序及唐语林等中, 元和体更成为了中唐诗文转变的通称了。 上述可见,白氏量移忠州之前, 与元稹唱和的长篇律诗、小碎篇章和艳 体诗,皆属于元和体。但是中唐后,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7 们对元和体范围的扩展,似乎昭示了一 个概念,就是白氏元和年间的所有长律 和小碎篇章或艳体诗皆可目为元和体。 白在忠州总有三首长律,似乎不多,分 别是写给弟弟白行简、庐山草堂兼二林 僧社、万州刺史杨归厚的,但白氏江 州赴忠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却是其五言排律长篇的代表作之一,归 于元和体毫不为过,白还有约 20 首与 元稹等唱和的巴蜀诗,及白氏忠州的大 量写景诗歌,笔者认为这皆可目为白氏 元和体范畴之内。白氏长篇的影响自不 待言,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 行”(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 )4(P400),清毛奇 龄说盛唐诗之后,中唐诸家思变之, “乐 天创之,微之、梦德并起而效之”4 (西河合集诗话 ;P243)。白氏和元稹、 杨归厚唱和的巴蜀诗多为咏物写景诗, 这些可视为小碎篇章的诗歌,不仅丰富 了元和体,而且对唐宋诗乃至词皆有影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8 响。晚唐五代宋初诗歌及宋词的流连光 景,闲适酬唱,与白氏这类巴蜀诗应有 承变关系。且不说“ 宋初诸子多祖乐天 ” 8(卷三古体下;P56),苏洵父子、张 耒等皆有仿作,试看张耒效白体二首 效白体赠杨补之等诗,若放到白氏 忠州诗中几可乱真。 白氏巴蜀 诗对唐宋诗体嬗变的影响,不仅在长律 和小碎篇章上,而且体现在白氏忠州学 习李白的六言律诗而变化,为唐宋诗体 开拓了新形势。赵翼云“ 六句成七律一 首,青莲集中已有之,香山最多,而其 体又不一。如忠州种桃杏前后 单行,中间成对,此六句律正体也”, 又“樱桃花下招客 此前四句作 两联,末二句不对也”3(瓯北诗话 ; P1163,1165),也即白氏忠州六言律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