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6-05-23 颁布
  • 1996-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6352-1996 一次性医疗用品Y射线辐射灭菌标准_第1页
GB 16352-1996 一次性医疗用品Y射线辐射灭菌标准_第2页
GB 16352-1996 一次性医疗用品Y射线辐射灭菌标准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医疗用品6352一1996of 量保证和辐射灭菌后用品的处理。本标准适用于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的适用于医药或其他材料等的辐射灭菌。2引用标准0252辐射加工用钻一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规定3术语11初始染菌医疗用品和包装材料上存活的微生物总数。3周期定时器11量分布图测试辐照容器里按一定方式排列的用品或密度与用品近似的模拟物品进行剂量测量,确定其剂量分布。15剂量不均匀度量不均匀度可能因用品类型不同有所改变。确保用品适用的质量需要采取的保证措施和程序。其传输和通过辐照装置的容器(如集装箱、运载工具或货盘)。输设备、控制系统、安全设施和辐照室等组成。它可以用来实现安全可靠的辐射灭菌工艺。断和避孕等的用品、设备、工具、机械、移植敷料,或其他类似的物品。其中不包括在人体内经过生物化学或化学作用达到指定目的的物品(如药品等)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一05一23批准1996一12一01实施盒子、纸板箱或容器。测量值可以溯源到国家基准值。15灭菌保证水平品未达到灭菌的最大几率。品生产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毒技术规范要求。保医疗用品辐射灭菌的质量。4. 3门医疗用品的初始制造者应提供医疗用品、包装材料的辐射适应性和平均初始染菌数的资料,提出灭菌保证水平和最低灭菌剂量。可从事辐射灭菌工作,并负责确定灭菌剂量范围。型规定。5辐照装置验收和维修51辐照装置在正式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验收。以检定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在典型密度范围内的均匀物质所接受的吸收剂量及其分布和辐照的重现性。5. 2辐照装置的电子机械系统必须运行可靠,并符合0252的要求。5待辐照用品密度范围的上、下限用实物或密度与实物相近似的模拟物装填后进行实际测量。以确定不同密度的用品在不同辐照方式下的剂量不均匀度。剂量不均匀度应不大于2,量计应布放于事先选定的遍及用品负载的各参考位置上,并在有代表性的参考位置上同时放置参考剂量计进行比对测量。参见附录A(参考件)。在95%可信水平)。参考剂量计及其测量系统的剂量测量准确度应小于士495写可信水平)。5. 6对辐照装置必须进行非常事件(4口机械故障等)的监测,以确定这些事件发生时对剂量分布和灭菌的影响。源的结构不变时,只需对最大和最小剂量区域及其周围的剂量分布进行测量以确定初始验收是否继续有效,当源的结构改变时,确保辐照装置安全可6352一1996靠的运行,并做好维修记录。需要重新核定辐射灭菌周期。当维修可能影响辐射源结构、用品装载模式或辐照装置运行参数时,必须重新验收。确定材料的适用性,选定所要求的最低灭菌剂量,建立用品装载模式,测定剂量分布图,设置辐照周期定时器。评价材料的辐射物理和辐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适用性,尤其要重视辐射产生的高分子解聚效应。定最小灭菌剂量。参见附录B(参考件)。确认该用品是按照医疗用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规定生产的,初始染菌较低时,应使用25 提供10-灭菌保证水平)。载模式说明书中应写明辐照容器内用品单元的数量和位置。尽可能均匀分布,以使剂量变化最小。使用实际用品或近似用品密度的模拟物装载,以测量其剂量分布。当辐照装置内有几个传输通道可供选择时,应对每个通道均作剂量分布标定。须预先测定空间剂量分布,绘制等剂量曲线。确定最小和最大剂量区域,并进而选定剂量监测位置。重新进行剂量分布标定。须根据剂量分布标定结果、用品装载模式和所需的最小灭菌剂量设置周期定时器或确定堆码用品翻转、移位时间,以控制用品在辐照装置内通过或停留的时间及所接受的剂量。以后的辐射灭菌操作中,应对辐射源进行衰变补偿调整。7常规灭茵处理71灭菌要求的提出医疗用品初始制造者和辐射灭菌人员应以书面形式共同提出对用品的灭菌要求,确定各类用品在灭菌前,灭菌中和灭菌后应采取的灭菌工艺和处理方法。录应包括收到的用品单元确实数目,与装运单据数目有差异时,需时,可选用变色指示剂以识别6352一1996已辐照和未辐照的用品。根据辐照装置的样式,用品种类,以及剂量测量精确度的要求确定应用剂量计的数量。与最小剂量区有已知定量关系的容易放置的位置上。此外,还应在最大剂量区布放一些剂量计以监测用品接受的最大剂量。实用品的总数量并作好记录。证其正确的辐照位置。便监测该定时器工作是否正常。输设备操作、辐射源位置和辐照容器内用品排列的记录,该记录应是辐射灭菌文件的一部分。法定计量检定部门进行定期校准,对用品总数再次核实并作好记录。7. 核对所有剂量计确实放在指定位置,尔后送实验室测量和计算。辐照后的用品从贮存区启运之前,必须由专人负责放行。用品装运时,应清查用品编码、批号和单元数,并须与接受记录一致。专人保管,存档备查。灭菌记录包括如下内容:8送来辐射灭菌用品的名称、编码、批号和单元数、出厂日期、收货日期;量和位置;量;最大剂量);码、批号和单元数;码、批号和单元数;码、批号和单元数;1传输设备操作和源位置、用品灭菌中使用的传送通道;n,灭菌操作人员签字。证准确的剂量读数,继续辐照。了62对细菌会繁殖的用品,灭菌处理中断时应查明中断期间用品微生物的变化,并考虑继续辐照对6352一1996用品品质的可能影响,不合格用品应废弃。灭菌处理中断期间必须移动时,必须标注号码并归还到它原有的位置和应检查和记录用品的正确复位。6352一1996附录考件)品装载模式建立后和常规辐射灭菌中都应进行剂量测定。1001体、纸、光波导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或密度计硫酸亚铁溶液(1 查阅有关参考书。经过专业培训。溯源到国家标准。7辐射变色指示剂不应作为剂量测量,它只用于识别产品是否经辐射处理。附录考件)1 样品在D,需要的剂量。d (每一批递增剂量试验,d等于以下(1)和(2)中的最小值。(1)当2个连续的。/20阳性出现时第一个递增剂量的最小值,继后阳性总数小于2;(2)出现1/2。阳性,紧邻其前后均为。/20阳性的第一递增剂量,随之阳性总数小于2,6352一1996D (样品达到灭菌保证水平为10-,的辐照剂量的初始估计。D (望10。个样品中未灭菌数不超过1的处理剂量。(予DD值。DS A (于或等于2. 0 于l. 9阳性分数样品数为分母所得的商。始值)。个样品中至少使一件样品达到灭菌所用的最低递增剂量。11第一阳性分数剂量(处理值)1. 12第一无阳性剂量o 批用品10。个样品达到无菌的最小剂量。00 0 l. 14筛选剂量 。的最低递增剂量。对小部件如缝合线取样时,应取整件(1)作试验,而对大部件如外科用手术衣取样时,只能选取一部分(如1%,. 01),取样比例选取、加工和包装应在辐照前完成。3选定灭菌剂量方法的墓本原则和要求134,$5,136和137推荐四种灭菌剂量的选定方法。使用这些方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00辐射源。些试验必须在无杀菌因素的无菌实验室内操作。培养基应适于需氧和厌氧的存活细菌生长。培养温度为室温和35两种,培养周期为1模型要求初始染菌是均匀群落的混合物,每个群落的行为以“形式表示。剂量确定分以下二个步骤:6352一19961门初始污染菌的确定在用品灭菌之前,每三批用品中每批至少随机抽取10个样品。它可以是用品的完整样品或取样比例(确定每批每件样品初始染菌平均数及全部样品初始染菌总平均数。使用用品初始染菌的总平均数计算灭菌剂量,如果有一批平均数大于总平均数的一倍以上,应使用最大的那批染菌平均数进行计算。10-,检查。在表证剂量的幅度可超过该表剂量值的5%或0. 5 验证剂量辐照样品,若10。个试验样品中阳性结果不超过2个,可从表阳性结果超过2个,则需改换其他灭菌剂量确定方法。表找灭菌保证水平为10时的验证剂量(全部样品不同初始染菌总平均数(验证剂量, 50103 5 10 5 10, 100 I 3. 6 2 7. 5 1 )未推荐的验证剂量,应用其他方法确定剂量。表据每件样品的初始染菌总平均数和要求的灭菌保证水平(找处理剂量(全部用品不同初始染菌总平均数(处理剂量, 5010 5 10 5 10 5 8 - 1)一1)_1)15. 2 17. 6 2124. 9 -)一”- _u - 一一注:1)未规定剂量,2不要求内插法时表证剂量和灭菌处理剂量可直接由表所列参数查出,不需用内插法。进行验证剂量试验,以确证所选处理剂量可以达到所需要的灭菌保证水平。具体应用见例1:例1:不要求内插法。01初始染菌量810处理剂量24.9 和3批样品的初始染菌数分别是700,840和890个,总平均是810个。没有一批平均超过总平均值一倍以上因此使用总平均值因为总平均值810在表00的20%以内,与1 000相关的9 的20%之内,可以用作识别验证剂量验证剂量8. 0 始染菌平均数为1 证剂量是8.0 2 。. 5 实验用剂量是合格的验证剂量照射试验结果2(+)用8. 2 2个出现阳性结果结论可接受剂量(4. 9 果验证剂量试验出现阳性结果超过2个,可改用3要求内插法时表2的应用当每件样品的初始染菌平均数或使用内插法导出相应的验证剂量和处理剂量。内,而每件样品的初始染菌平均值不在表内时,应使用初始染菌值内插法确定验证剂量和处理剂量。具体应用见例2012,全部样品的初始染菌平均数为3 000,步骤1:确定验证剂量(用公式:初始染菌数 2B l )( 000)一1000)=. 683(7. 1一5. 2)+. 5步骤2:确定处理剂量( (用公式: 000)一 000)6352一1996初始染菌数处理剂量 2 (。(始染菌数1 000 3 000 5 68306. 始染菌数为3 000,验证剂量是6.5 用式中:于全部样品初始染菌数而最接近表2大于全部样品初始染菌数而最接近表B全部样品初始染菌数;于样品的于样品的疗样品的插法验证剂量1。该剂量在插法验证剂量2。该剂量在品的验证剂量;初始染菌数为2对初始染菌数为D对初始染菌数为始染菌外推因数;内,样品的内时,应使用体应用见例30例3:定验证剂量( (用公式: 。(=(.( 5. 2. 40). 1). 0)一0. 1). 602(8. 0一5. 2)十5. 2=定处理剂量( (品初始染菌平均数在表内,处理剂量可从表中查出。例如初始染菌数为105,要求处理剂量应为21.2 于40,初始染菌数为105,处理剂量是21. 2 使用内插法先选定少于和大于并且最接近于这两个剂量值内插导出后按3. 1确定处理的剂量。具体应用见例40例4:。步骤1;确定验证剂量( (找出初始染菌是3 000,5的验证剂量,必须先找出表00和这两个相邻剂量内插法确定样品的验证剂量。每件样品不同初始染菌平均值的验证剂量(1 0003 0005 000川一川:.:定二一B)二!l)“一2)1)(.00 3 000 5 1)(00)一1000)一1000)000). 683(10. 定始染菌数验证剂量的+21352一1996(. 683(7. 1一5定00 3 000 5 0005. 2 (. I.一(. 05)一0.:.:;01)0. 1)一. 70(6. 50=定处理剂量(用公式:初始染菌数处理剂量( 00014. 2 2一。(始染菌数剂量3 求和初始染菌数为3 000的处理剂量为15. 8 5利用递增剂量照射出现的阳性分数、外推因数和DS(定预期达到所指定灭菌保证水平的处理剂量:处理剂量(=D+一21 (中:D使试验样品达到10-疗样品所需要的灭菌保证水平;试验中取样所占完整用品的比例,果可能的话,完整样品);值(,它是在10-o 定若不是以完整样品(杀菌试验,应对式中出适宜的校正因数。剂量是称为第一阳性分数剂量(并以D (示。样品以D (行。该试验给出最低剂量估计,即第一无阳性剂6352一1996量(在100个样品中少于1%未灭菌。根据定DS(过一系列计算确定所需要的灭菌剂量。定灭菌处理之前,从表求达到的。表 10. 0 12. 0 14. 0 16. 0 18. 0123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20 20 20 20 20 20 20 20 增剂量实验1,确定,D和。每批取20个样品,6. 0和18. 0 量必须独立传递,并且可以随机变化靶剂量士1. 0 其大者。独立给予剂量是指将每个递增剂量相互独立地传递。递增剂量灭菌试验见表0 6. 0 12. 0 5 2 0 0 0 0 0 7 0 0 1 0 0 0 0批3传递剂量阳性数2. 3 4. 2 5. 9 7. 5 10. 7 11. 4 13. 7 17. 5 17. 118 7 2 2 0 0 0 0 0表剂量下给定阳性样品数的A (在中间量下给出的阳性样品数A,剂量下给出的阳性样品数A,:.:.:.:0. 520. 580. 650. 720. 951. 6352一1996由实验1确定:项目结果说批1 0 65 用表此例,在中间.6 此65 95 三批得的值。此例,. -,一批1 d批0 (i)和(的最小剂量。其中(i)是第一个递增剂量的最小值,在两个连续0/20阳性发生后,在此剂量下阳性总数小于2, (第一个递增剂量,在此剂量下发生1/2。阳性,随之发生。/0 (任何一批的d超过中间值d批1于果多于一批的d等于D,增剂量实验2,确定自的100个样品,在靶剂量D (目说果8. 03 量在士1. 0 (士10%以内是可以接受的03 样品的阳性数若。,(于10,40(于16,(于15,D0一时处理剂量的计算。处理剂量从实验1和2所得数据以及03 6352一1996项目 2. 0+0. 2 (S= 0. 4 (中8=119 =+D /100)+2(DS)=O,D /100)规定为一2,在例中D =八00)+2616二8. 03+0. 301 0 X 3. 01由步骤1确定处理剂最23.6 “+仁2(DS)6一2)1步骤1: 灭菌处理之前,从生产线上随机抽取三批独立制造的用品各280件,按表州,目咭.2000认22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4. 2步骤2:进行递增剂量实验1,确定,D和。在步骤2之前,可用这些数据估计拟达到规定接受剂量的在每批20个使用这种方法导出拟达到规定用品的初始染菌很低和以在每批20个时应对步骤2进行适当修正,以证实批取20个样品,以靶剂量2. 0,4. 0,0. 0,12. 0,14. 0和16. 0 量必须独立地传递,靶剂量变化不超过士1. 0 靶剂量的士10%,取其大者。独立给予剂量是指将每个递增剂量相互独立地传递。递增剂量灭菌试验见表 6. 0 0 0 06352一1996续表 2. 0 6. 0 20 3 0 0 0 0 0 2. 5 3. 5 7. 3 10. 2 12. 4 12. 7 9 4 0 0 0 0 0 0由实验1确定参量:项目结果说批1 8 9 79 用表中,在中间2. S 量下,阳性数是9,因此9 71 三批例中. 579=1. 71 2. 3 (i)和( (i)是当两个连续。/2。阳性发生后,紧接着阳性总数小于2时的第一个递增剂6. 1 。阳性发生后,紧接着发生。/1 D (三批果任何一批的d超过中间值d5d“的最大值作为是d等于D“的那一批,如果d等于D,在一批以上,可随机选出任何一批作为行递增剂量实验2,确定自的100个样品,在靶剂量D (照射。实验2中的传递剂量指定为(由实验2确定参量:项目结果说(实验2中的传递剂量,量应在士1. 0 士10%以内实验2中100个样品所观察到的徉品阳性数若。,(于。小于10,+2. 0(+ 4. 0 (10-时处理剂量的计算。从实验1和2以及于。,规定S=S=0+931)D+【109(。)+2二Ds(0,109(00)=一2在例中,D=109(2门00)+2”一一109(中处理3、2(DS)6利用分离出的最抗辐射菌的D,。值确定剂量确定剂量公式按照并结合所分离的最抗辐射细菌的外推出拟达到理剂量(1+一109(109(2又D。、(最大)小于进行培养并对阳性结果小于或等于10/2。的每批分离菌确定其D。值。所有样品阳性反应的受照剂量为应把用品作为载体,接种的细菌量尽可能接近于微生物自然污染的状态。(规定进行。在本例中,增剂量实验1,确定D“和的定义确定D和增剂量实验2,确定D批中取100个样品,在靶剂量D(照射,传递剂量是在士1.。士10%以内随机变化。6352一1996在本例中,量下阳性样品数(是2.D,o(剂量/种菌数)试样品数/灭菌样品数)(本例中,从28个分离菌的D,。值中确定D,o是3. 25 理剂量的计算:从实验1和2及自3. 3实验2n.“008 (+D /100)+2D,若=D* /100)规定为一2在本例中:D =)+2 X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