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_第1页
1.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_第2页
1.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_第3页
1.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_第4页
1.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一: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 工程等级 类型 特征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单体建筑 面积 8 万平方米以 上 2 万平方米以上 至 8 万平方米 5 千平方米以上 至 2 万平方米 5 千平方米及以 下 立项投资 2 亿元以上 4 千万元以上至 2 亿元 1 千万元以上至 4 千万元 1 千万元及以下 一 般 公 共 建 筑 建筑高度 100 米以上 50 米以上至 100 米 24 米以上至 50 米 24 米及以下(其 中砌体建筑不得 超过抗震规范高 度限值要求) 住宅、宿舍 层数 20 层以上 12 层以上至 20层 12 层及以下(其 中砌体建筑不得 超过抗震规范层 数限值要求) 住宅小区、 工厂生活区 总建筑面 积 10 万平方米以上 10 万平方米及以 下 地下空间 (总建筑面 积) 5 万平方米以 上 1 万平方米以上 至 5 万平方米 1 万平方米及以 下 地下工程 附建式人防 (防护等级) 四级及以上 五级及以下 超限高层建 筑抗震要求 抗震设防区特 殊超限高层建 筑 抗震设防区建筑 高度 100 米及以 下的一般超限高 层建筑 技术复杂、 有声、光、 热、振动、 视线等特 殊要求 技术特别复杂 技术比较复杂 特 殊 公 共 建 筑 重要性 国家级经济、 文化、历史、 涉外等重点工 程项目 省级经济、文化、 历史、涉外等重 点工程项目 注:符合某工程等级特征之一的项目即可确认为该工程等级项目 附件二: 2006 年度全国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科目时间表 级 别 日期 考试时间 科 目 8:0011:30(3.5 小时) 建筑设计 13:3015:30(2.0 小时) 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5 月 13 日 16:0018:00(2.0 小时) 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 8:0011:30(3.5 小时) 场地设计(作图题) 5 月 14 日 13:3017:30(4.0 小时) 建筑结构 8:0010:30(2.5 小时) 建筑材料与构造 5 月 15 日 12:3018:30(6.0 小时) 建筑方案设计(作图题) 8:0010:30(2.5 小时)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一 级 5 月 16 日 12:3017:30(5.0 小时) 建筑技术设计(作图题) 二 5 月 13 日 8:0011:30(3.5 小时) 建筑构造与详图(作图题) 13:3016:30(3.0 小时) 法律、法规、经济与施工 8:0011:30(3.5 小时) 建筑结构与设备 级 5 月 14 日 12:3018:30(6.0 小时) 场地与建筑设计(作图题) 注:带“”号的五个考试科目的考生于考试前三十分钟进入考场做好准 备。 附件三: 2006 年度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 专业、学历及工作时间要求 专 业 学位或学历 职业实践最少时间 最迟毕 业年限 建筑学硕士或以上毕业 2 年 2004 年 建筑学学士 3 年 2003 年 五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5 年 2001 年 本科 及 以上 四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7 年 1999 年 三年制毕业 9 年 1997 年 建筑学 建筑设计 专科 二年制毕业 10 年 1996 年 工学博士毕业 2 年 2004 年 工学硕士或研究生毕业 6 年 2000 年 城市规划 城乡规划 建筑工程 本科 及 以上 五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7 年 1999 年 四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8 年 1998 年 三年制毕业 10 年 1996 年 房屋建筑工程 风景园林 建筑装饰技术 专科 二年制毕业 11 年 1995 年 工学硕士或研究生毕业 7 年 1999 年 五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8 年 1998 年其他工科 本科 及 以上 四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9 年 1997 年 附件四: 2006 年度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 专业、学历及工作时间要求 专 业 学 历 从事建筑设 计的最少时 间 对应的 最迟毕 业年限 建筑学(建筑 设计技术) 四年制(含高中起 点 三年制)毕业 5 年 2001 年 建筑学(建筑 设计技术) 三年制(含高中起 点 二年制)毕业 7 年 1999 年 相近专业 四年制(含高中起 点 三年制)毕业 8 年 1998 年 中专 (不含 职业 中专) 相近专业 三年制(含高中起 点 二年制)毕业 10 年 1996 年 建筑学(建筑 设计技术) 三年制成人中专毕 业 8 年 1998 年 相近专业 三年制成人中专毕 业 10 年 1996 年 建筑学(建筑 设计) 毕业 3 年 2003 年大专 相近专业 毕业 4 年 2002 年 建筑学 大学本科(含以上)毕业 2 年 2004 年本科 及以上 相近专业 大学本科(含以上) 毕业 3 年 2003 年 注:“相近专业”:中专为建筑装饰、城镇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村镇 建设;大专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装饰技术、房屋建筑工程;本科 及以上为城市规划、建筑工程。 附件五: 2006 年度全国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 考生注意事项 参加知识题考试: (一)考生必须携带 2B 铅笔和橡皮参加考试。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结构科目考试的考生,还必须携带无声、无编程功能的科学计算 器。 (二)在答题前,考生必须认真阅读印于封二的“考生须知” ,必须 将工作单位、姓名、准考证号如实填写在试卷规定的栏目内,将姓名、科 目代码和准考证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栏目内。在其它位置书写单 位、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的作为违纪卷,不予评分。 (三)按题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选项对应的字母用 2B 铅笔涂黑。如 有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净痕迹,以防电脑阅卷时误读。 参加作图题考试: (一)考生于考试前三十分钟进入考场做准备。 (二)考生必须携带以下工具和文具参加作图题考试: 计算器、三角板一套、圆规、丁字尺、比例尺、建筑模板、绘图笔一 套、铅笔、橡皮、钉书器、刀片(刮图用) 、图钉及胶带纸等,参加一级 注册建筑师建筑技术设计和场地设计科目考试的考生还需携带 2B 铅笔。 (三)正式答题前,考生必须认真仔细阅读本作图题考试科目的“考 生须知” ,将姓名、准考证号如实填写在试卷封面规定的栏目内,不需密 封(2006 年起作图题试卷无名卡袋) 。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技术设 计和场地设计科目考试的考生,还须将姓名、科目代码和准考证号 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栏目内。在其它位置书写姓名、准考证号等信 息的作为违纪卷,不予评分。 (四)作图题必须按规定的比例用黑色绘图笔绘制在试卷上。所有线 条应光洁、清晰,不易擦去。各科目里若有允许徒手绘制的线条,其有关 说明见本作图题科目“考试须知”中的规定。不得用彩色笔、铅笔或圆珠 笔制图,不得将考场为考生配发的草图纸夹带或粘贴在试卷上,也不允许 考生在试卷上做与考题作答无关的标记,否则按无效卷处理,不予评分。 (五)考生可将试卷拆开以便作答,试卷答完后由考生本人将试卷中 的每一页重新按照试卷页码编号顺序用钉书机装订成册,钉书钉应均匀地 钉在图纸左侧距边缘 15mm 处,试卷不可缺页,否则按无效处理,不予评 分。 (六)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技术设计和场地设计两门作图题 考试都为作图选择题,该两门考试的每一道大题都改为作图选择题,都有 作图选择题列于试卷上,参加该两门作图题考试时,考生必须:(1)完 成作图任务;(2)根据自己的作图对试卷上该道大题的每一道选择题作 答,即在试卷上将自己对选择题所选择的答案进行填涂;(3)完成填涂 答题卡的任务。若漏作答其中一项,均视为无效卷,不予评分。每一个选 择题只能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且要求考生在试卷上对作图选择题所选的答 案与答题卡所填涂答案必须一致。 在填涂答题卡时,须用 2B 铅笔涂黑,如有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净痕 迹,以防电脑阅卷时误读。试卷上的选择题使用铅笔作答。 附件六: 关于调整注册建筑师考试书目内容的通知 注建20046 号 各地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人事厅(局)资格考试主管部门: 根据近期工程勘察设计有关规范、标准修订和相关管理规章实施情况, 经研究,特对 2004 年度全国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使用的规范、 标准及部门规章做如下调整: 1、规范、标准类: 2004 年考试所使用修订后的规范、标准,以 2003 年 12 月 31 日为截 止日,原书目中包含的旧规范、标准同时废止。此原则适用于今后对书目 规范、标准类内容的调整,即以本考试年度上一年 12 月 31 日以前正式实 施的规范、标准为准,不再另行通知。 2、法规类: 鉴于工程建设若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