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读书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读书心得体会 【一】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读书心得体会 进行语言训练 首先要确定训练点。所谓语言训练点,是指被用来进行较为 充分的语言训练的部分课文内容,也就是供学生训练用的句 子。字、词、句、节均可成为训练点。选择语言训练点除 了应根据年段特点有所侧重外,还应注意哪些哪些问题? 一、训练点的选择应有利于整体理解课文 每个语言训练环节都应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必须为 学生最终理解课文中心起一定的作用。这势必要求从整体 感知课文来着眼选择语言训练点,否则就有可能会不恰当 的将部分内容的训练功能放大,从而将训练与理解课文内 容割裂开进行。 一篇文章各部分文字都为着中心而存在,而且每个部 分都有适当的定位列次而构成一篇圆满文字。课文各部分 语言训练点的选择也应在文章中统摄下结合部分课文内容 在中心下的位列来确定的。例如李时珍一文中,他想, 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 的药物书。组织学生研究性学习 1、 “完善”一词,为什么 换成完整行不行?2、为什么说旧的药物书不完善,它有哪 些主要缺点?3、你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本草纲目是部完 善的药物书?(记载了 1800 多种药物,每种都有图。)4、李 时珍为什么能编出这样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从小立志为穷 人治病;随父学医,边学边研究药物,亲自采药,虚心学习。 )这个训练点设计由“完善”一次入手,扩展到句、到节, 再辐射到全篇课文,由点到面,紧扣编写本草纲目这 一中心,把课文的部分和整篇的内在联系融为一体。 二、语言训练点的选择应有利于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 用 语言知识来源于对大量语言现象的规律性总结。由于 语言知识与语言密不可分,所以语言训练必然涉及到语言 知识。而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常用的语言知识无疑会对他 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语 言训练点时应考虑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通过训 练使学生对蕴藏于课文中典型的常用的语言知识有些感性 认识,经过迁移内化,能模仿运用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 例如苏教版第七册九色鹿中调达受九色鹿的救命之恩, 后来看到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的皇榜后却把九色鹿的 踪迹向国王告密,这样的行为课文里哪个词语可以概括? (“见利忘义” 、 “背信弃义”)这样的行为和课文里哪个成 语意义相反?(“知恩图报”)这样安排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 了课文内容,更容易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表示此类行为 的词语的总结、概括、积累与运用。 【二】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读书心得体会 从“教课文” 到“教语文” 第三章第三节结合人教版穷人一文教学 案例专门谈了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名师们也进行了案列 分析以及点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自己很重视,学生却不重视;花了很多时间批改、讲评,学 生的作文水平却不见提高。目前,小学生的作文十分令人 担忧。普遍表现为词句贫乏,叙述顺序杂乱,段落不清晰, 过程描写不具体、不生动,标点符号不会用等等,更别说 达到自主作文做到表情达意了。六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最 后仍然写不出象样的文章。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如何提高 作文教学成效?作文教学,到底路在何方? 如果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篇文章,来进行充分的读写 训练,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领悟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会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 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 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让学生 爱写、会写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古人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见多读对于写作是何等的 重要。我们也一直有这样一种美好的愿望:学生只要书读 多了,写作水平自然就高了。但现实是一些学生读书很多, 下笔却未必都有神,写作中根本找不到阅读的影子。为什 么呢?就是因为学生在读中缺乏指导,没有掌握作者的写作 技巧,没有形成一定的语言积淀,所以,阅读是写作的根 基,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是积累语言的表 达方式,是积累情感的宣泄方式。当积累达到饱满程度后, 学生写的话就变得真切感人,而这一切,得归根于教师的 阅读指导。 指导好学生的阅读,首先得要上好我们的语文阅读课, 充分地利用好课文,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是一条有效的 途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 教师提出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 载体,灵活有效的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每册 语文课本的封面和课文中的一些插图,色彩鲜艳,意境深 远,是指导学生看图写话,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和让学生领悟写作方法的好教材。每册课本里的课文都是 优秀的文本,分属不同的体裁,语言活泼、典范,生动有 趣,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材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阅读的基 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教材中的课文就是 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 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 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 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 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 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 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 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载体,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指导,把阅读教学作为习作教学 的主阵地,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 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 和创造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 本之木。只有从阅读入手,做到读写的密切结合,才能有 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 力的目的。 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 这句话其实讲的就是读写结合。感悟积累是什么?就是通过 阅读来吸收,来积淀语感经验,来积累语言材料。运用是 什么?运用就是倾吐,就是表达。从理论上来看,它居于一 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一:读写结合符合阅读心理过程。 就阅读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着两个心理“回合”: 一是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 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一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 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前一个“回合” 是基础,后一个“回合”是提高,特别是后一个“回合” 又恰好与写作的心理过程相吻合。因此,就这一意义而言, 阅读教学已包含了作文教学的指导。 其二:读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能力的发展靠积累、靠模仿、靠内化、靠积淀。根据 儿童的“模仿性”特点,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范句、范段、 范文作为读写结合的“中介”;根据儿童的“表现欲”特点, 借助于大量写片断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 写作,满足了儿童这一心理上的需要。 阅读过程是一个由输入、储存、处理、输出等构成的 信息加工系统。而读写分离的阅读往往使这个系统支离破 碎,它往往只重视输入、储存信息,忽略了处理信息,特 别是信息的输出。读写结合重视信息的输出,使阅读成为 一个完整的过程。而且读写结合使写作找到一种新的形式, 它把语文学习置于“吸收”“发表”的动态转化中,使 阅读所得能够迅速转化为写的成果,实用性较强。 如果能精心地上好每一篇课文,贯穿好作文因素的训 练,它会有特别好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其写作兴趣,增强学生作文 的自信心;让学生能运用通顺连贯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独特的 感受;激活学生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 新能力的目标。 (二)提高阅读能力,丰富知识积累。 (三)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 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 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掌握句子修辞手 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 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知识;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引导从 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 “仿”中求“活” , “仿”中求“创” , “仿”中求“新” , 从而让学生做到愿写、能写、乐写。 (四)开发智力资源。知识贫乏是智力发展的最大障碍。 阅读使学生知识量成倍增长,必然带来智力的发展。这既 能使优生超常发展,又促使后进生及早转化。通过以读悟 写,读写结合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激活了学 生的思维。只要读写结合进行下去一定会促使语文综合素 质的提高。 (五)陶冶思想情操。语文学科有强烈的思想教育因素, 课堂教学对课文进行具体“解剖”的进修,使学生入情入 境,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阅读可以把学生引向世界,引 向未来,引向知识海洋,引向真理的高峰,他们随时可以 与伟人见面,与英雄交谈,既能认识客观规律,又能改造 主观世界,既学会作文,又学会做人。 如何有效积累挖掘课文习作素材,从而解放学生作文 观念,丰富其写作内容,充实其语言储备,进而提高学生 作文水平。 1、研究怎样从课本出发,挖掘课文中习作资源,有效 积累习作素材,储备语言。在每篇课文的重点习作训练过 程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习作素材,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 说写练习中,为自己的表达服务。把说、写、评、导、改 融合在学生习作训练的全过程中,这样从部分到整体,整 体中有部分,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可控、高效、开放、 有序的系统。 2、探索课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的主要做法是将课本阅读教材与作文教学打通, 依据大纲对各年段作文的训练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活用课 本,通过读写结合,有计划地分散落实一些习作必备的基 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创新垫定扎实基础。 3、享受校园生活 学生在校的语文学习生活是他们的写作资源之一。要 把这种资源开发出来,就要让学生成为课文的主人。课文 学完之后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尽情表达各自内心世界的感受, 使作文教学和课本学习融为一体。 【三】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读书心得体会 从“教课文” 到“教语文” 第四章第三节谈到习作评价的功能,我深切 的感到批改作文对语文老师来说是最苦的差事。语文老师 对学生的作文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老师也唯恐批改不精 不细而耽误了学生。可是学生对老师煞费苦心的批改却不 怎么当回事,他们所关心的不过是等级和分数而已,成绩 好的,高兴一阵子,不好的,叹口气,事已至此,也无可 奈何,把本子塞到抽屉里完事。老师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并没有取得多少积极的功效。对此,叶圣陶先生曾直言不 讳的说:“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学生们的作文本不计其 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 教师不在少数,这些老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 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 作” 。老师根据自己的标准和想法把它们修改完善,并通过 所作的终结性的评判使学生明白作文应该这样写,不应该 那样写。这种作文批改的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师生双方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思想、情意相互隔膜。 学生由于没有参与到作文批改的过程之中,积极性、主动 性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很难明白老师的用意和想法,教师 呕心沥血的批改,苦则苦矣,却未必能换来学生实际作文 能力的提高。因此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成为作为批改的 主人。 自我批改终身受用的本领。在主体性教学越来越 深入开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看到,学生既是写作文的主 体,也是批改作文的主体。根据语文课程改革的精神,作 文训练不仅是培养一种技能,更关键的是这是人生的基本 需求,是追求人生价值高层次的需求。学会批改自己的文 章,自然也就成了实现这种高层次需求的保证。因此我们 要把学生自改作文看成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 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 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 ”这一要求, 无疑对以往教学大纲有关内容的拓展,这种拓展是 语文课程标准为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提出的具有 可操作性的措施。 学会批改培养能力的阶梯。把批改作文的任务交 给学生,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方法和策略,不具备 批改的能力,主体作用也不可能得以真正的实现。长期以 来,我们的语文教师一直包办作文批改,学生对此茫然无 知,现在突然让学生做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难免会 觉得无从下手,难以应付。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好,会加 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负担,把教师的苦差事转变成学生的 苦差事。要想使学生自主批改作文,就必须进行批改能力 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批改作文。 1、要让学生养成批改作文的习惯 好的习惯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 地坚持。作文“写完了,从头到尾看一边,马上自己审核, 自己修订,这是一种好习惯。写完了,站在读者的地位把 自己的作文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 这样做是从群众观点审核自己的作文,也是一种好习惯, 这些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 ”其实,文章中诸如意 思重复、前后矛盾、文句不通以及标点、文字等方面的差 错 ,只要养成认真审核的好习惯,都是可以及时发现并加 以改正的。 2、要把批改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