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提纲与重点知识_第1页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提纲与重点知识_第2页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提纲与重点知识_第3页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提纲与重点知识_第4页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提纲与重点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 商品 1.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非商品特有) 同类商品使用价值相同,不同类商品使用价值不予比较 价值:(社会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特有) 无差别人类劳动:生产商品耗费的脑力和体力 商品交换的实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不成为商品 矛盾性: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可能同时兼得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商品顺利通过交换 (二) 一般等价物 1. 含义: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 2. 一般等价物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三) 货币 1. 定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 本质:一般等价物 3. 货币的职能的含义: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是货币 本质的体现 4.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 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一切商品都有价值) 流通手段(现实货币) (钱货两清) 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辨析:商品流通:强调商品交换的形式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 换 目的是区分直接的物物交换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影响: 积极:使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分离,有利于商品交换发展 消极: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随之出现 如买卖脱节 商品滞销 商 品积压 为什么“商品-货币”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是商品所有者? 商品所有者生产的东西只有卖出去 并且卖出好价钱 才能生 存发展下去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 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 他所需要的 商品也买不回来 因此,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 商品所有 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 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5.其他职能:贮藏手段(保存、退出流通领域) 支付手段(时间差) 商品让渡与货币让渡分离 货币延期或提前支付 例如:赊账买卖 地租 利息 税款 工资 世界货币 (四) 纸币 1. 出现原因:纸币优点:制作成本低 易于保管携带运输 金属货币缺点:不方便 人们的心理特点 2.纸币的发行: 政权的统一性: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现 在) 有权决定:面值 每种面值纸币的发行数 无权决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纸币实际购买力由纸币的发行量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共同决定 人民币的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赖以维持和发展的血脉 人民币的升值和贬值是相对外币而言的 只对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 的购买力产生影响 对人民币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不产生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利:有利于扩大进口 调节国内市场需求 有利于增加对外投资 有利于增强外债偿还能力 有利于原材料和技术进口 有利于出国旅游和留学 弊: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 降低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抑制出口 减少企业利润 易引起贸易收支逆差 易造成失业率的升高 易造成外汇储备缩水 不利于入境旅游业的发展 人民币为什么能购买其他商品? 性质:人民币是由我国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职能:它在市场上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 用 所以人们持有人民币就能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人民币的这种职能 是受法律保护的 对反假币工作的认识: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除了国家授权,任何单位团体和个人都无权发行纸币 一些不法之徒妄图通过制造假币谋取不义之财 是严重破坏金融 秩序的行为 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人民币的流通是我国国名经济和人民生活赖以维持和发展的血脉 制造和贩卖假币的行为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影响人民生活 因此必 须予以严惩 遇到假币怎么办? 意识:提高假币防范意识 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法律:了解反假币法 ,不使用假币 收到假币后应及时交给有关部门如银行等 发行标准限度: 市场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 含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全面上涨的现象 表现:CPT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原因:(主要原因)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影响:a.适度: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发展 b.过度: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 措施:a.大力发展生产 增加有效供给 b.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 控制货币供应量 c.国家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例如:提高银行利率 压缩财政支出 通货紧缩: 原因:(主要原因)社会需求不足 影响:a.适度:抑制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 b.过度:导致市场疲软 消费不足 不利于生产发展与投资扩 大 措施:a.降低银行利率 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 b.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支出 增加有效需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联系: a. 表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出现不平衡 b. 影响人们生活和社会秩序 c. 需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电子货币: 计算机网络化 用电子计算机贮存转账购买支付 (五) 结算方式 1. 结算方式含义: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 2. 类型: 现金 银行转账 3. 信用卡(一种电子支付卡) 信用卡的发行可为银行或非银行 狭义的信用卡:具有信用贷款功能的贷记卡或准贷记卡 广义的信用卡:具有消费功能的电子消费卡 a. 作为流通手段 货币与商品在买卖双方之间不断作换位运动 在完成商品交易时价值转移 b. 信用卡只属于一个人 在完成商品交易时 信用卡未转移 功能:消费 转账结算 存取现金 信用贷款 银行信用卡: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 用凭证(使用银行信用卡受银行规定的透支额限制) 优点:安全 便捷 高效 集存款 取款 借款 消费 结算 查询为一体,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 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加强购物安全 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申领信用卡要持个人身份证 在设置密码时注意不要使用容易被别 人猜到的数字 如出生日期 电话号码等 并且尽量避免密码让别人 获取 在 ATM 机上使用信用卡时 若发现吞卡现象 应立即拨打 ATM 机 上载明的银行客户服务电话 询问吞卡的原因和下一步该采取的措施 发行银行卡丢失后 要立即到附近发卡行的分支机构办理挂失手续 4.支票 含义: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 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类型:现金支票 转账支票 辨析: 支票:出票人签发的支付凭证 银行储蓄存单:银行开具的存款凭证 5.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汇价):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是它成为各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为了刺 激出口增长 往往采取直接宣布本币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的做法 外汇和汇率:两者含义不同 但两者又有联系 只要使用外汇就必须与本国货币折算 就要有汇率 辨析:外汇中的支付手段:(狭义)支付国际收支差额 货币职能中的支付手段:(广义)支付债务 地租 利息 税款 工资等 辨析: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 外币:相对于本国货币来说 外汇:可自由兑换的外币 外汇包括外币 不等于外币 除外币外 外汇还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 汇票 股票 债券 信用卡和支票本身无价值 不能充当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 贮藏手段职 能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措施: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7.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对 人民生活安定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世界金融的稳定 经济 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影响价值的因素:生产成本(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 生产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2.供求影响价格:供求需求 价涨 卖方市场 供求需求 价跌 买方市场(起主导作用的为买方 主要表现为买方和买方的竞争) 3. 其他影响价格的因素:竞争 气候时间 地域 生产条件 政策 宗 教信仰 习俗 4.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 现的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 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生产绝大部分产品的条件即劳动 工具 由产品的量决定) 6. 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7.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处于有利地位 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在价格竞争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8. 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在动态中实现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 价格时涨时落 但从一段 较长时间来看 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唯 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对生产经营者的启示:自觉遵循价值规律 时刻关注价格变动 提 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竞争能力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消费(需求) 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量的变动 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 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一般普通商品 生活必需品 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不同 高档耐 用品有时买涨不买跌 因此价格对人们购买力的影响不是绝对的) 需求法则: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假定消费收入预期和相关商品价格保持不变 价格变动会 引起需求量的反向变动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而且受 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替代品 互补品 ) 替代品:功用相同,都可以满足消费者 XX 的需要 互补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消费者 XX 的需要 2.对生产经营(供给) 市场自发调节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条件 调节产量(生产规模)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摆脱低层次的价格竞争 使自己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和经济效益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 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收入= 当前可支配收入+ 未来预期收入 其他因素:物价 产品质量 服务水平 观念 市场环境 国家政策 最直接因素:居民收入 物价 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大小 反应家庭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家庭消费总支出不包括国债储 蓄股票) (反应比重问题而非数量多少) 2.消费类型: 按消费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 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适宜对象:收入稳定 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的人 交易成本:高于当时贷款(+利息+ 担保) 贷款利与弊:合理:利:满足消费者需要 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 有利于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 不合理:弊:若不及时偿还贷款 则对银行不利 使银行贷款成为 不良资产 加重个人负担 对个人不利 对经济的影响也是负面的 租赁消费(不变更商品所有权 获得商品在一定期 限内使用权) 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 发展资料消费(体力恢复 智力发展) 享受资料消费(旅游 购买高档奢侈品) (二)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 消费心理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 规定消 费者消费行为的方向性目的性 从众心理 消费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仿效他人 行为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 受别 人行为的带动 求异心理 通过消费个性化商品来展示个性 表明与众不同 具有强烈的自我表 现意识 现在个性化消费越来越突出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革新和进步 带动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 考虑代 价 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 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 求实心理 2.措施: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不抑制消费不超前消费 符合国情和个人家 庭收入)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 费的倾向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谈谈你对金钱的认识 从起源来看,货币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本质上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上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尤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金钱在经济活动 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如何用好零花钱 用于购买学习用品辅导资料 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 实现人生价值 用于捐款支援灾区 保护母亲河 植树造林 建希望小学 把钱用到有利于他人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地方 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 生产决定消费(第一位) 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 而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 决定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方式 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 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价格下降,刺激消费 生产改进商品职能,刺激消费欲望 生产发展使得收入增加,提高消费水平 2.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第二位)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 的生产积极性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二重性: 消费的增长和变化与生产相适应则促进生产发展 (一切消费都能促进生产发展) 若不适应则阻碍生产发展 生产的决定作用与消费的反作用 等量齐观 互相决定 互相影响 互为动力 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 再生产: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四个环节: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四个环节不断循环往复与更新) 直接生产环节:起决定作用 分配和交换: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影 响 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扩大生产 拉动生产性消费) 消费(拉动市场需求) 投资与消费反映生产和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 用 出口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大力发展生产力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意义: 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措施: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 发展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应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 括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应加 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 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而不是对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的根本否定和变革) (三)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 地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 主体的体现: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量的优势 质的提 高) (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小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 义性质 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范围: 国有经济 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形式存在) 的公有制形式 地位: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 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的体现:体现在控制力上 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 资源的能力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 配地位 集体经济 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 形式) 形式:农民专业合作 股份合作 意义: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 缓解就业压力 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含义: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 式 辨析:公有制的形式:公有资产归谁所有 是公有制的范围问题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资本组织、管理和经营的形式 (例如:主要: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 辨析: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各种经 济成分 包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措施: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 企业公有制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布局和结构 完善各类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 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影响力控制力 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4.非公有制 原因:根本上由生产力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决定的 形式: 个体经济 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 特点: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作用:利用分散资源发展商品生产 促进商品流通 扩大社会服务 方 便人们生活 增加就业 私营经济 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作用: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 要服务,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 私营 经济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对提高国家的综合 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外资经济 含义: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 设立的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资投资 部分 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 验,有利于扩大就业 扩大出口 增加财政收入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 增加财政收入 扩大社会就业 活跃市场 改 善人民生活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 意义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都是按市场经济的活动方式进行商品的生产经营 都是法律地位平等的市场主体,都受法律保护 二者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同,在市场经济中地位平等) 5.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必然性: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 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 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意义:(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增强综合 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 竞争 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措施: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进程中 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长期坚持的 基本方针)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一) 企业 1. 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 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 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其他参加者:消费者 政府 学校) 3. 类型: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混合所有制企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4. 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 5. 市场主体企业企业法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二) 公司 1. 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 的企业法人(股东权利:资产收益 参与重大决策 选择管理者) (企业目的:主要:经济效益营利 其他:社会效益承担社 会责任) 2. 成立: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 的等级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3. 法人与自然人: 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 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法人条件:依法成立 有必要的经费 有自己的名称 组织机构 和场所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自然人: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个人 4. 公司的要求: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 诚实守 信 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承担社会责任 5. 形式 法定的公司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资本 不必划分等额股份, 股东出资转让必须征 得其他股东同意 划分为等额股份,以 股票形式体现,股票 可自由流通转让 发起人数量 50 2x200 股东对公司承担的责 任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 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 任(股东不能证明公 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 己财产的,应对公司 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 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 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 有限责任,逃避债务, 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 利益的,应对公司债 务承担连带责任) 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 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公开情况 不必公开 上市公司向全社会公 开 注册资本限制 3 万 500 万 最主要区别:股份有限公司可通过发行股票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 一人责任有限公司: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 任公司 责任有限并不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辨析:公司制: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对应个人独资企业 和合伙企业 股份制: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对应独资 (股份制本身是中性,不具有基本制度属性)不能笼统地说公或私 而关键看它丛书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 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 就具有明显的公有制性质 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6.组织机构 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 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 监督机构:监事会 意义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 互相制衡 可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 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活力 6. 优点:独立法人地位 有限责任制度 科学管理结构 作用: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焕发了活力 增强了 竞争力 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7.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 经济实体 合伙企业: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三)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 营成之间的差额) 利润=生产总值 生产成本 2.必要性:只有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 企业才能开发技术 更新设备 扩大规模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3.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把 握市场动向 确立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产品)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 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 竞争优势(最重要) (提高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的主要途径) (企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竞争优势:价格 产品质 量 服务水平 品牌效应)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无形资产) 信誉:企业在一切经济交往中要诚实守信 反对失信和欺诈 企业形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 收到的评价和认 同 其他因素: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建立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机制,筹集发展资金 进行强强联合和企业兼并,优化组织结构,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提高决策者素质 4.企业经营不善的后果 被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 业 意义:a.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 b.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 c.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d.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企业联合:企业之间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而 实行的合营或合并(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强强联合) 意义:a.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 b.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破产: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 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意义:a.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 b.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市场竞 争力 c.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 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三种方式的共同点: a. 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 b. 都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c. 都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 劳动 1. 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创造活动 2. 地位: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 劳动光荣 (1) 原因: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做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光荣属于劳动者 (2) 要求: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 恶劳为耻 使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蔚然成 风 努力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的时代新风 (五) 就业 1. 地位与作用: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 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 够不断再生产 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 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增加就业岗位获得工资收入刺激居民消费扩大生产规模 2. 必要性: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 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比较大 劳动力素质、就业观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以及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 带来的严重冲击 3.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 (1)党和政府 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扩大就业总量,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根本途径) 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 的方针 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各种服务业 加快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 (2)企业 遵守相关法律,响应政府政策,履行社会责任 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其素质 制定合理的用人政策 (3)劳动者个人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 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自由职业人员:特点:自我支配时间 自我安排工作 自我求发展 收 入较多(商业保险代理人 经纪人 自由撰稿人 家庭教师) 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在家办公或小型创业者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业精神,实现自主创业 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诚实守信、奉 献社会的道德品质,以及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4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必要性: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我国的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 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 保证 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内容: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3)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措施: 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力、维护权益的基础 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 益的重要依据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与能力,以合法手段和法定程 序维护利益,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 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我国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从经济基础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使每个劳动者成为国家和社 会的主人翁,地位体现在应该享有的权利 应该履行的义务 从法律关系看,权利和义务同时产生对应存在,任何人在法律上既 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既享有平等的权利又要履行平等的义务, 在我国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 签订劳动合同与自主就业的关系 (1)劳动合同的含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 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原则:平等自愿原则 协商一致原则 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律法 规规定的原则 程序说明:在订立劳动合同前,用人单位有选择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者也有选择职业的权利,经过双方的双向选择才能达成协议, 与劳动者自主就业不矛盾 (2)意义:不仅不会妨碍人才流动,还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 理配置 原因: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发展需要选择录用劳动 者,劳动者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条件选择用人单位 补充说明:订立劳动合同是以劳动者自主择业和平等自愿为前提 的,而且劳动合同期满后,双方可以续签合同或终止合同,双方都 可重新选择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 储蓄存款(立足点:收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1.含义:指居民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 储蓄机构开具凭证,个人依据凭证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 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一种投资行为 信用行 为 计划消费行为 利国利民的起点) 2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银行+信用合作社 邮局) 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通过制定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3.存款利息 (1)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 值部分 (2)利率(利息率):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年利率=月利率 *12=日利率 *360 (3)影响利息的因素:本金 存期 利息率水平 只有物价涨幅低于存款利率水平,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会增加 (4)类型与特点: 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 存储+收益低 定期储蓄:存期长,比较固定,积累性强,适合人民群结余款和 积少成多的大宗用款的存储需要 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但也存在 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 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 的风险 我国居民的高储蓄有何影响? 居民储蓄过高 从而导致市场上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 不利于扩大 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 居民储蓄过高 意味着我国居民用于消费的资金减少 不利于改善 自己的生活水平 提升生活质量 如何改变我国居民储蓄过高的现实? 居民储蓄过高 体现了公民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所以必须健全社会 保障体系 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 让居民敢于消费 居民储蓄过高 可能是由于投资渠道不畅导致 所以我们必 须健全投资市场 及时向居民发布投资信息 储蓄过高意味着居民投资市场的单一化 所以必须推动我 国金融体系的改革 建立健全融资和投资市场 促进资金的 合理流动 (二) 商业银行 1.含义:指经营吸收公共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义务,并以 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主体:国家控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 行 中国银行) 地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主要业务: 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贷款业务(利润主要来源) (本着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效益性的 原则 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评估 根据评估的结果 决定是否发放 贷款) (安全收回贷款+足额获取利息 否则银行亏空甚至破产) (拒绝某企业的贷款正是商业银行维护自身利益 维护自身发展 的合法正当行为) 银行利润=发放贷款利息吸收存款利息银行费用 结算业务(对此收取一定服务费用) 债券买卖及兑付 代理买卖外汇 代理保险 提供保管箱 居民储蓄存款越多越好 存款增加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过多储蓄不利于扩大内需,影响经济发展 a. 高储蓄率意味着高投资率,而高投资率所形成的产能未能被国内 消费吸纳,形成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的局面 b. 高储蓄率说明居民没有把手中的钱转化为有效的消费需求,消费 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三) 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 证(所有权关系) (性质:一种所有权证书 入股凭证 对发行企业来 说是一种融资方式 对持股者来说是投资方式股票是能取得一定收 入的有价证券) 2.收益:股息或红利收入 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价格 不断波动 股票票面金额固定) 3.股东权利(股票代表其所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参加股东大会 投票表决 参加公司的重点决策 收取股息或 分享红利 4.偿还方式:出卖股票(若想改变股东身份则等待公司清盘破产 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 5.影响股票价格因素:公司经营状况(根本原因) 其波动有很大不确定性+供求关系 银行利率 大众心理 6.意义: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利用 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 债券 1.含义:债券时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 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债务关系) 2.组成元素= 期限+ 面值 +利率+偿还方式 3.种类:发行者不同国债(中央政府) (金边债券) 金融债券(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企业债券(企业) (五) 保险(特点:针对风险本身投资 其他投资为营利) 保险=社会保险(强制性保险 例如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商业保险(一种商业行为) 1. 含义:商业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 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 失承担赔偿金责任 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 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 类型: 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健康险 意外伤害险 人 寿险) 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汽车保险 运输险) 3.意义: 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换给保险人,使自己承担的风险 损失下降 体现出保险的保障功能,显示出保险“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互 助特征 相同点: 都为个人投资理财行为 都给投资人带来一定利益 都由公民个人意愿决定 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利国利民 国家和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 分配方式 1. 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按劳分配:(例如: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工资 奖金 津贴福利 ) (农民承包经营土地获得收入) A.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使用范围)中,在对社会总产 品做了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 量和质量) (分配尺度)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分配内容) (并非 所有劳动成果)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分配标准) 按劳分配等量劳动获得相同报酬(报酬与企业经济效益等因素有 关) C.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 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 原因 D.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 产的发展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 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除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 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E.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 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 公有制必须体现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 平均主义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 但是无视劳动的差别 不是按劳分 配 工资制:全民所有制 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质:劳 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反应雇主和工人的雇佣与被雇佣关 系) 2.其他分配方式 A.种类: 劳动 资本 技术 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生产要素: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劳动 资 本 技术 管理 信息 土地) (非私营和外资经济特有) (例如:农民 转让承包权获得收入)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福利性分配 B.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 合法性的 确认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 知识 人才 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 动经济发展 合法的劳动收入:凭借劳动收入(按劳分配 个体劳动者 劳动成果 生产要素)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其他收入(股票 存款 房租) (二) 收入分配公平 1. 地位: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 含义: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 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平等平均 平等:相对平衡 平均:不能有任何差别 绝对一致) (公平分配 平均主义 公平分配:承认收入差距 要求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主要变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平均主义:抹杀劳动差别和收 入差距 要求绝对平均 实际上违背了公平的原则) 3. 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 同富裕的体现 4. 具体做法 (1)根本途径: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 要的制度保证 (3)重要举措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 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 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 举措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 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 协调健康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建立企业 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大再 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 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力为主要手段的再 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 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 过高收入(加强宏观调控 强化税收调节 整顿分配秩序 完善社会保 障制度) 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 初 次分配后国民收入形成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三部分 国 家:税收 财政收入 企业:税后利润 个人:劳动报酬 再分配: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 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 的再次分配 主要由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国 家个税调整 支农补贴) (三) 兼顾效率与公平 1. 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 利用的程度 2.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 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 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 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 矛盾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按贡献大 小拉开收入差距 公平:尽量缩小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3.具体要求: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 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 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兼顾效率与公平: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也要防止收入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 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朝着共 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 分配政策: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倡导先富帮后附,扩大中 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 入,取缔非法收入 现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正是时候的原因: 经济的发展 财政收入的增加 为解决大量的民生问题提供了财富 基础 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强烈意愿和社会共识,可转化为推 动改革发展的动力,有助于协调人民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 展和社会和谐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二) 财政 1.含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履行对内对外职能(目的) ,国 家必须占有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