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怀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怀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怀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怀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年) ,是我 县深入实施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 (下 称规划纲要 ) 、共同打造广佛肇经济圈,加快融入珠三角,实现“ 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的重要时期,是我县加快实现由人口大县 向经济大县、由资源大县向效益大县转变,把怀集打造成为广东山区 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粤西北经济重镇的关键时期。立足当前,着眼 长远,科学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 大的意义。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年五 年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全面贯彻落实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 ,扎实推进 “双转移”和“三促进一保持” 战略,紧紧围绕“十一五 ”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 口,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实施新型工业 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 济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 “十二五 ”时期实现经济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早日建设成为粤西北经济重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主要经济指标提速增效,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预计 2010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对比按可比价 ,下同)109.7 亿元,年均增长 14.6%;人均生产总值与 2005 年相比 ,增加 6705 元,年均增长 13.8%。其中,工业总产值 73.95 亿元,年 均增长 27.8%;农业生产总值 51.68 亿元,年均增长 7.42。地方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达 4.9 亿元,年均增长 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 年累计完成 428.7 亿元,年均增长 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 完成 38.7 亿元,年均增长 1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5600 元,年均增 长 9%。外贸出口总额 2980 万美元,年均增长 13.5%;实际利用外资 2 215 万美元,年均增长 9.5%。万元 GDP 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量均控制在“十一五”规划目标内,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 ”计划。 2、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与珠三角现代产业强势对接。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 项目和资金,加大帮扶重点企业力度,帮助企业抗击金融危机“抱团 过冬” ,积极拓展政银企合作,大力推进企业增资扩产、技改创新,促 进了工业经济总量大幅攀升。2010 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由 2005 年的 17. 7 亿元增长到 73.95 亿元,年均增长 27.8%;工业增加值达到 23.55 亿 元,年均增长 34.3%,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22.1 % 以上。培育壮大了汽车配件、星龙矿冶化工、乐居矿业、志威水泥、 祥龙化工、水电合作公司、东邦林产化工、顺龙木业等一批骨干企业 ,基本形成铁矿开采加工、小水电开发、板材和林产化工等三大资源 型产业和汽车配件、农副产品加工等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增强了支柱 产业了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预计到 2010 年底,全县规模企业由 2 005 年的 30 家发展到 60 家,年纳税企业超 1000 万元企业达 9 家、其 中超 5000 万元达 2 家。同时,全面加强与珠三角现代产业的对接;找 准资源型工业、先进加工制造业与珠三角现代产业的对接,主动为珠 三角现代产业的中上游产业链提供协作和配套,与珠三角现代产业形 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为山区发展工业走出了一条新路。 3、农林五大产业齐头并进,打造珠三角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农业 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 大力发展猪、果、菜、稻、林五大产业,培育养大龙头企业,积 极打造珠三角优质安全食品产业基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预 计到 2010 年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 51.68 亿元,年均增长 7.4%,农 村人均纯收入 5600 元,年均增长 9%。一是积极拓展粮食生产。大力 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梁村平原优质稻产业带项目建设,积极开展 粮食创高产活动,粮食生产实现增产。2009 年我县被列入了全省 40 个产粮大县和粮食创高产示范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发展粮食生产 先进县”称号。2010 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达到 61.8 万亩,其中优质高 产水稻达 15 万亩。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与中山市共建发展生猪 产业项目,每年定向供应中山市 20 万头商品生猪,温氏公司一体化合 作养猪项目总部和饲料厂已建成投产。预计我县 2010 年生猪饲养量 1 80 万头,出栏量 104.7 万头。建成粤西地区最大的供港大棚蔬菜基地 和水果标准园区。预计 2010 年全县累计种植优质水果 16.4766 万亩, 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 1.2 万亩。三是加快林业产业化步伐。全县森林 覆盖率达 65.5%以上,初步建立起 211 万亩的高效林业产业基地,其中 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 98 万亩、茶秆竹丰产林 51 万亩、高脂 松林 50 万亩、以藜蒴为主优良乡土丰产树种 12 万亩。2009 年我县被 省政府评为“广东林业生态县”称号。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 推进。以乡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农田水利等为重点,加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县建成乡村道路 524.3KM,解 决 98 个村安全饮水,实施 130KM2 的农田水利改造项目,着力解决了 农村饮水难、住房难、行路难和出行难问题,极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 活条件。 4、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充分发挥珠三角“后花园”的优势,紧抓构建广佛肇经济圈机遇 ,加快以农家游乐、休闲观光、漂流温泉、森林探险、历史文化为主 题的旅游项目开发,做大做强金燕文化、长寿文化、六祖文化、温泉 文化和攀岩文化五大旅游文化品牌。2010 年接待旅游人数 190 万人次 ,五年年均增长 10%,旅游营业总收入 5.8 亿元,五年年均增长 10%。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带旺了我县交通、运输、商贸、旅业和饮食等服 务行业,预计到 2010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49 亿元,年均增长 16.4%, 占 GDP 的比重达 45.9%。 5、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建设生态宜居创 业城市。 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 1968.2 公里 ,村道硬底化 1201.9 公里,实现农村客运公交化。二广高速三水 怀 集段年内建成通车,打破长期以来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 ;贵广快速铁路的全面施工建设,将为怀集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电网建设进一步完善,电网新增 110 千伏线路 212 公里,全县发电 装机容量达 22 万千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县城防洪工程新 BT 项目和水库防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防灾和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共投入约 6 亿多元用于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完成了主要街道的升级改造、57 条巷道硬底化及 54 公里 巷灯改造工程,形成了一路一树,一街一灯的绿化亮化美景。建起了 怀集碧桂园、雅豪庭苑、迪比利豪城等等高尚的现代住宅区,建起了 全肇庆山区县中数量最多的三星级以上酒店,城市品位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坚持以规划城市的理念来规划新农村,2008 年在全市率先 完成了乡镇总体规划修编,为小城镇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大力 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全县“卫生革命”活动深入推进,建成卫生村 94 条、生态文明村 194 条,城乡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水平不断提 高,极大地改善了城乡的人居环境。 6、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推进大项目、大园区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通过举办“攀岩赛”和“肇庆金秋”活动搭 建招商平台,不断拓宽招商领域。四年来共签约项目 173 个,合同金 额累计 145.4 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近年,全县招商引 资新增和扩建的较大型项目有:宜美木业年产 20 万立方米中纤板项目 、汽配公司 3000 万支汽门扩产项目、集美新材料项目、水晶苹果服装 项目、正华电子项目、燕城职业技术学院、广新集团、碧桂园和国投 开发投资公司等。依托丰富的资源和二广、汕昆、怀罗三条高速公路 以及贵广快速铁路交通网络格局,倾力打造 3.6 万亩“一园四区”中 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闸岗林业产业工业区、化工工业区 、金吴金属工业区、坳仔竹业加工区路网工业走廊。工业园区的路网 、电网、水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完善, “一园四区”建 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推进了园区产业集聚发展。至 2010 年,中山大涌 (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已签订入园协议和意向项目 37 个,总投资额 为 22.4 亿元(已建成投产的项目 6 个,在建的项目有 9 个) 。工业园 实现产值 4.7 亿元,实现税收 3365 万元。 7、民生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大力实施“五大民生工程” ,着力改善民生。一是积极推进社会就 业和再就业,加强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 “十一五”期间共转移就 业 4 万人,实现劳务经济 3.2 亿元。二是加大教育投入, “十一五”期 间共投入学校建设资金 2 亿多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城乡教育发展 更加均衡。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 工伤、失业和生育等五大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低保和医疗等 各项救助制度全面落实,2010 年全县参加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人 数分别为 48445 人、29750 人和 33727 人;全面落实扶贫开发“规划 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四是人民生活继续改 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119 元,同比增长 7.88%,农民人 均纯收入 5185 元,同比增长 8.9%。 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县汽配公司获得了“国家汽车零部件出 口基地企业” 、 “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科研 基地”称号。全县共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4 个,市级科学技术进 步奖 21 个。教育事业有了新发展。连续三年我县共有 4 名学生考上清 华大学,连续 4 年获得肇庆市高考 “突出贡献奖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顺 利通过省市的检查验收。公共卫生体系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积 极实施“便民廉医工程” ,全县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 ,大病不出县”的奋斗目标。举全县之力,把人口计生工作作为“一 号工程”来抓,进一步落实人口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大力清理 “四术”库存,积极开展创建“两无”活动,致力推进重心下移,不 断巩固“三为主”基础,转化升类工作取得了新成效,2009 年我县人 口与计生工作晋升省二类地区。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群众性体 育运动和竞技体育取得喜人成绩,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健康发展。宣 传文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哪天你到燕都来歌曲获省“五个一”工程 奖。武装、民政、环保、妇女、儿童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 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 步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发展环境 1、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逐步向好的根本趋势没有变,全球经济 运行正处企稳回升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趋势不断增强, 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回升,有利于我县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 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 内地与台湾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 议(ECFA) ,都有利于我县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珠三角经济一体 化作用不断加强,积极有利的因素不断增多。一是珠三角洲地区改 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 的实施,把我县正式纳入珠三角 地区的规划范畴,为我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规划纲要的进 一步深入实施,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出台,有利于我县在珠三 角一体化尤其是在广佛肇一体化的架构下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二是国 家“主体功能区”即将出台实施,为我县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 于我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壮大经济规模总量 。加快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工业园区,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 移;加快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 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使我县逐步成为支撑经济 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三是省市大力实施的 “双转移”和“三 促进一保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利用国内外 资金、项目和技术加快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改 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长足发展为我县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打下了坚 实基础。二是区位交通优势逐步凸现。怀集地处泛珠三角中心,作为 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点,是南延北拓、东引西连的枢纽。二广高速、昆 汕高速、怀罗高速和贵广快速铁路在我县交汇延伸,怀集将成为粤西 北最密集、覆盖面最广的“泛珠三角”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尤其是二 广高速的建成通车,将打破长期以来制约我县发展的交通瓶颈,大大 缩短怀集与“广佛肇”经济圈的时空距离,有利于双方人员和经贸往 来,有利于信息、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方法的交流,将为我县吸引资金 、技术和人才,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是 “后发优势”明显。随着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和珠三角、广佛肇经济圈的打造,将有力推动我县资源型、能源型产 业和“一园四区”集聚产业园区的长足发展;劳务经济的不断壮大, 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城市经济的蓬勃 发展,有利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有效扩大内需,促进工业结构优化 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是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各项改革创出了生 机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实施“十二五”规划提 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可以说,随着“三高一铁”的陆续建成, 规划纲要和“双转移 ”战略的深入实施,珠三角和肇庆市“五个一体化”规划的出台,怀 集正在从区域经济的“后方”变为产业转移的“前沿” ,正在从珠三角 发展的“北极”转变为投资热土。 2、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从国内外环境来看。一是妥善应对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 化的难度加大。2008 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深 层次影响还未消除,尽管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刺 激经济回暖的政策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但全球经济总的回暖步伐仍较 缓慢,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脆弱,特别是欧洲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 给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蒙上很大风险。二是面临的国内外竞争环境更加 激烈。国内经济刺激政策效应减弱,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 多。在全方位开放的格局下,全国各地百舸争流,全省各市加快发展 的态势逼人,面对国内市场制约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我县面 临增创产业竞争优势的重大挑战。在泛珠三角合作架构下,地区之间 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县争创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标兵目标,将受到更 为明显的挑战。 从我县现状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 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占有量少;二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高新技术 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偏低,主导产业不明显,缺乏具有明显带动 作用的龙头企业,未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缺少对经济 具有明显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偏低,传 统的工业加工技术比重大,先进适用技术比重偏低,科技创新的动力 和能力不足,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展较慢, 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养殖业比例和农产品加工率较低 ,农村贫困人口多,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四是能源交通等 基础设施仍跟不上新的发展需求;五是资金、技术和人才短缺,用地 指标制约我县工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结 构不合理;六是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及人均储蓄存款大大低于珠 三角平均水平,民间资本少,贷款规模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很不适应。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挑战,乘势而上,努 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以“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为总原则,以“双转移”和规划纲 要的深入实施以及“广佛肇”经济圈为契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 ,以争当山区发展县域经济标兵为总目标,致力打造粤西北经济重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增强自主创新 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怀集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做到 : 1、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 ,扩大内需保增长,创新机制体制,坚持民生优先,促进经济发展方 式的根本转变。 2、 “科学发展,先行先试” 。要全面贯彻落实 规划纲要 ,建立 健全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着力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形成 敢想会干肯干的良好氛围。 3、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 略,抢抓“双转移”和实施规划纲要以及广佛肇经济圈建设的重 大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谋划能带动影响全局的重大项目。 “ 十二五”时期要谋划 12 个重大项目,力争能够列入国家或省规划的 重大项目,增强怀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 撑。 4、积极推进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积极实施“双转移” ,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三高一铁” 重要交通枢纽为契机,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宜居城市建设, 构建珠三角西北隅辐射泛珠三角洲的桥头堡。共同打造广佛肇经济圈 ,加快融入珠三角,推进珠三角洲一体化。 5、实现绿色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科学功能分区,加强生态环境 保护。保持“怀岭叠翠,四季分明,环境优良”生态怀集,实现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6、发展民生。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加大“民生民心工程 ”建设, 优先发展教育,完善医疗,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共服 务和公共管理,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发展战略 1、工业立县战略。牢固确立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观念,立足工 业主战场,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积极吸纳广佛地区产业辐射和人流 、物流、科技等经济发展要素,把怀集打造成珠三角“后花园”产业 发展载体,成为先进加工业集聚区。充分利用传统产业优势,增研发 能力,延伸产业链,成为广东传统优势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快农业 产业化进程,发展成为珠三角安全食品产业基地。突出培育壮大发展 “四种类型、七大支柱”为主的特色工业,形成以工业经济带动总体 经济,以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 2、科教强县战略。面对更加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 “十二五” 期间,必须坚持把科教人才工作作为事关我县跨越发展的智力支撑, 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在争当山区县域经济 发展标兵中,把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科 技、教育和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3、商贸兴县战略。充分利用二广高速、昆汕高速、怀罗高速、贵 广铁路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在怀集汇聚的优势,发展商贸物流业,打造 怀集成为粤桂湘省际物流枢纽中心;继续着力打造县城商业中心氛围 ,建设一批重要商业服务设施,服务周边新建产业园区,使怀集成为 服务肇庆西北山区以及辐射湘、桂周边城市的商业中心区。 4、旅游旺县战略。充分利用县域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打造广东 休闲旅游大县,把怀集建成以生态旅游和金燕文化、六祖文化为主体 ,集温泉疗养、康体健身、林竹探秘、宗教朝觐、农业观光、会议度 假、美食购物于一体、环境优美、品位高雅、动静结合、粤港澳知名 旅游区,等级分别达到 24A 标准的旅游产业,成为全县支柱产业之 一的综合性旅游度假胜地。 5、宜居建县战略。充分利用怀集山清水秀,环境宜人的优势,以 建设宜居城乡试点为契机,以宜居、宜创业的新理念,不断完善公共 服务设施配套,营造绿色开放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建设成为 珠三角地区生态、宜居、创业城市。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构想是:经济 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明显增加,综合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自主创新能 力明显提高;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外向经济 加速发展;就业矛盾适度缓解,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山水特 色、中等规模、功能配套、管理科学”生态型现代城市建设加快;科 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 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大局稳定,社会更加和谐。 根据上述总体构想和要求,“十二五”时期将重点围绕经济发展、 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我县发展指标和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 1、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翻一番,力争达到 220 亿元,年均增长 14.9%左 右,人均 GDP 达到 2.6 万元。 2、工业总产值达到 196 亿元,年均增长 21.5%。农业总产值达到 72.5 亿元,年均增长 7%。 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10 亿元,年均增长 16%以上。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 年累计达到 42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2 0%。 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8230 元,年均增长 8%左右。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6%左右。 社会发展目标: 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转移农村转移劳动力 2 万人 次。 2、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8以下。 3、城镇化率达到 40%以上。 4、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生态建设目标: 1、万元 GDP 综合能耗 5 年降低 10%,主要污染物减排 10%。 2、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65%,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15 平方 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0%。 3、饮用水源水质、污水排放、空气环境质量、噪音、垃圾处理等 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以内。 三、 “十二五”时期的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以建设“工业强县”为目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的主要抓手,作为实 现县域经济总量大跨越的首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园区聚 集、创新驱动、规模壮大、绿色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突出工业强县 在经济发展中的统领地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 术进步为支撑,突出资源兴工、园区兴工、创新兴工和项目兴工,形 成工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群发展、创 新体系完备的新型工业化推进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工业总量大跃升 、结构大改善、布局大优化、排放大减少、质量大提高,把怀集建成 “全国汽车零部件最大的出口基地” 、 “华南地区重要的板材、林产化 工基地” 、 “广东省水电大县”和“全省最大的铁矿采、选深加工基地” 。到 2015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00 亿元左右。 (一)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 业,引导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实现工业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 1、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着力发展金属加工、汽配、铁矿、板材、 建材、林产化工、水电支柱产业,把以上支柱产业发展成产值超百亿 的产业航母集群。到 2015 年,建材产业产值达到 20 亿元,机械装备 制造产业产值达到 10 亿元、铁矿产业产值达到 50 亿元、水电、板材 、林产化工产值达 30 亿元。 (1)突出发展建材产业。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把新型建陶 、水泥作为建材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 产品、新项目,使建材产业规模进一步升级和扩张,成为全县旗舰型 产业,建立起绿色、环保、循环、高端的现代新型建材工业。 巩固水泥产业规模。全面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防止低水平重 复建设,积极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带动水泥产业优化升级。 重点支持三威水泥公司达产增效,完成年产 200 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 料生产线技改项目。对已关停或待关停的落后生产线加快转型转产步 伐。大力发展散装水泥,鼓励发展商品混凝土和各类高性能水泥制品 ,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到 2015 年,全部取缔立窑水泥生产线, 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达到 300-400 万吨,水泥行业产值达到 10 亿元左右 。 大力发展新型建陶产业。积极把握珠三角陶瓷产业扩张兼并 和加速转移的趋势,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投资兴建怀集陶瓷产业专 业示范工业园,引导陶瓷行业向规模化、高档化方向发展;鼓励县内 企业实行强强联合,采取兼并、合作的方式,扩大企业规模;采用新 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鼓励使用环保型、清洁型、节 能型生产工艺,推广使用环保产品、节水产品。 “十二五”期间,行 业累计投资突破 10 亿元,产值达到 10 亿元以上。 (2)进一步扩张铁矿产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市场 为导向,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完善产业上下游配套为重点,大 力推进铁矿产业由小到大、由分散发展向集群发展、由单一产品到多 元产品的转变。以铁矿为重点,大力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增 加矿产资源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牢固掌握广东地区铁矿产品的定价权 ,同时,以我县丰富的铁矿资源为依托,星龙公司、德奥公司为主要 载体,做大做强延伸我县冶炼行业发展,打造全省的冶炼工业基地。 到 2015 年,产值达到 50 亿元,规模龙头企业 10 家以上。 (3)壮大汽车零配件产业。以省市共建汽车发动机零配件先进制 造业基地为载体,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气门制造产 业。积极把握珠三角地区汽车整车生产来势强劲的的后发赶超优势, 主动参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对接,突出发展汽车零部件,把怀集建设 成中国汽车气门研发、生产的配套基地之一。到 2015 年,行业产值突 破 10 亿元。 2、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对林产化工、板材、水电等传统产业,加 快结构调整,推动技术改造,推进节能减排,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 展下游终端产品和新产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走科技化 、品牌化、高端化发展的路子。 林产化工业:利用我县丰富的松脂资源,以祥龙、东邦、长林林 化产品有限公司为基础,打造年产松香 5 万吨和歧化松香 3 万吨的林 化产品生产基地。以星龙公司为龙头,打造年产 20 万吨工业硫酸基地 。 板材行业:充分发挥原有板材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利用我县山地 和木材资源优势,以顺龙公司为基础,打造年产 30 万 M3 的林板一体 化生产基地。抓好高密度纤维板开发生产、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年产 20 万 M3 高密度纤维板企业初成规模。此外,充分利用中、高密板质优 级、量大的优势,发展深加工业,提高附加值。 能源产业:充分利用我县水力资源充沛,可开发利用 30 万千瓦的 优势,大力发展小水电建设,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在“十二五”期间,新增装机容量 2.6 万千瓦,使全县装机容量达到 2 5.7 万千瓦的规模。重点加快装机容量 1.7 万千瓦的莫湖水电站。加快 完善电网配套建设, “十二五”时期要建设至少二个以上 220 伏变电站 。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太阳能利用工程。 (二)优化工业布局。遵循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 理布局的原则,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交通便利优势,进一步发挥工业 牵引力作用,吸引一切要素向园区聚集;项目向园区集中、资金向园 区聚拢、政策向园区倾斜,建成对接珠三角工业走廊的先导区、支撑 怀集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打造全市“工业新区” ,到 2015 年,全县园 区工业总产值达到 150 亿元,占全县工业比重 70%以上。 1、科学规划布局。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科学规划工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力争项目引进向优势区域、同类区 域积聚,乡镇项目实行“退乡进城入园” ,逐步壮大产业规模,拉长产 业链条,形成“一园四区”的分布格局。 “一园”即中山大涌(怀集) 产业转移园: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以金属加工业、木质家 具产业以及服装、鞋类生产的轻工业;“四区”即闸岗新型建材工业 区:依托丰富的林木资源优势,打造集板材加工、家具生产以及新型 建陶生产的工业区;林产化工工业区:主要发展生物能源、精细化工 、新型化学材料及化学原材料等化工产品;金吴金属工业区:主要承 载省属大型企业,有开发建设的园区,主要有机械、电子产品、食品 的工业区;坳仔竹业加工区:主要利用怀集特有的“厘竹”资源优势 ,在现有的基础上对竹子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精品竹制品,提升产 品附加值。到 2015 年,基本形成总面积达 3.6 万亩工业走廊,工业产 值达 100 亿元。 2、加快完善配套设施。 “一园四区”重点搞好区域内路网、供电 、排水、排污、宽带、电信、电视等管网及美化亮化配套工程建设, 完成投入 10 亿元以上,重点搞好“六通一平”及绿化、美化、亮化等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3、突出特色产业。以 3.6 万亩“一园四区”为载体,打造金属加 工、精细加工、新型材料、电子、机械模具、纺织制衣、食品等产业 ,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新兴工业 为支柱的有怀集特色的工业体系。 (三)壮大骨干企业。坚持依托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推动存量 资产跨行业、跨区域重组,尽快建成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重 点项目,培植一批骨干企业,衍生一批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名牌产品 ,逐步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现代化、生产技术高新化、主 导产品品牌化、市场营销全球化的工业骨干群,力争到 2015 年,全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100 家以上,产值过亿元企业 20 家以上,税收 过千万元企业 10 家以上。 1、实施规范管理。对骨干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终认定一次 ,经县政府审定后予以公布。骨干企业认定标准是:有持续发展能力 战略规划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主导产品,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且实缴 税金 500 万元以上,有一定支撑带动能力、示范作用强、成长性好的 龙头型规模工业企业。 2、突出扶持重点。主要扶植好汽车配件、星龙矿冶化工、乐居矿 业、志威水泥、顺龙木业、东邦林化、祥龙林化、鑫源矿业、水电合 作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其主导产品优势,扶持县 内协作企业或引进县外配套企业,形成关联度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 业链条或产业集群,重点使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型企业向技术密 集型、高附加值、终端产品链方向发展。力争到 2015 年,骨干企业实 现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60%以上,其中汽车配件、星龙 矿冶、乐居矿业创产值能力超过 10 亿元以上,建材行业突破 5 亿元, 林产化工突破 8 亿元,其它企业超过 1 亿元。 3、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提倡企业相互持股,鼓励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民营、外资企业向骨干企业投资入股,实行强强联 合;优先推荐骨干企业申报国家技改、技术开发和重大装备国产化项 目,优先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优先配置政府可控要素资源。 加大金融部门对骨干企业的授信力度,不断开发信贷产品,扩大信网 贷款范围和放贷规模;努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按照“抓大活小”的 战略思路,积极推进汽车配件、志威水泥、顺龙木业等企业体制创新 ,促进新一轮重组扩张,力争汽车配件 1-2 年内在中小企业板块成功 上市。鼓励企业发展高新技术,加强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校在技术、人 才、资金上的密切联系与高位对接,突出自主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 化;推动实施以“树名企、创名品、育名牌”为主题的名牌带动战略 ,力争“十二五”期间,工业产品新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 3-5 个 以上,力争在创国家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上实现零的突破。 二、优化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大力发展农林五大产业基地。围绕 猪、果、菜、稻、林五大产业进行培大培强和产业延伸,力争“十二 五”时期,培育成特色鲜明,增收较快的农林五大主导产业基地。 (一)用现代绿色产业提升农业。以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 化生产基地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为主题,加快现代绿色 产业建设,全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到 2015 年,农业总产 值达到 72.5 亿元,年均增长 7%。 1、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建设。重点搞好基础产业、特色产业、健康 生态养殖业三类优势产业建设,力争到 2015 年,三类产业产值占农业 总产值比重达到 80%以上。 稳定粮食基础产业。以梁村平原优质稻产业带为核心,牢牢 把握国家抓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的政策机遇,巩固粮食基础产业。粮 食生产重点是提高单产、扩大复种,发展优质高产水稻为目标,稳定 粮食种植面积 74 万亩左右,总产量 25 万吨以上,确保粮食安全。 壮大提升特色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柑桔、蔬菜、速生丰产林 三大特色产业。柑桔产业重点主攻新扩和低产园改造,大力推广柑桔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注重改良品种,提升柑桔品质,打响怀集柑桔 品牌,2015 年,柑桔面积发展到 20 万亩,总产达 15 万吨。以建设“ 珠三角安全食品产业基地”为抓手,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到 2015 年 蔬菜种植面积达 10 万亩,成为珠三角地区以及供港特色蔬菜供应基地 。速生丰产林以七大造林公司为基础,通过低产改造和新扩,完成速 生丰产林基地 120 万亩。 着力发展健康生态养殖业。以建设养殖强县为目标,以绿色 生态养殖为主题,突出猪鸡鸭,稳定牛羊鱼,大力提升规模养殖、生 态养殖、科技养殖水平,打响怀集绿色养殖品牌。以与中山市共建发 展生猪产业项目为突破口,加快生猪产业发展,重点改造规模养殖场 ,推行“零排放、高效益、原生态”的养殖模式,提升生猪品质。到 2 015 年,全县年出栏无公害生猪 80 万头,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 65%以 上。石山羊业以培植大户和兴建示范小区为重点,大力推广秸秆青贮 和氨化技术,积极开展草食牲畜的品种改良,到 2015 年,年出栏石山 羊 10 万只以上、牛存栏量达到 20 万头;禽业以发展基良鸭、本地鹅 和粟米鸡为重点,加快优质粟米鸡、良种鸭、本地鹅的发展速度,到 2 015 年全县饲养量达到 4152 万只,年均递增约 10。其中粟米鸡鸡 1 200 万只,基良鸭 400 万只,抓好以诗洞、冷坑两镇为主的肉鹅重点 养殖区建设。到 2010 年末,力争全县养殖大户总数达到 1000 户以上 ,打造具有一定规模水平和地位的养殖大县。 2、着力抓好绿色基地建设。以建设“珠三角安全食品产业基地 ” 为核心,规划建设四区:一是中西部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区。处于县城 的中部和西部,西与广西贺州交界;包括中洲、连麦镇、闸岗镇、梁 村镇、大岗镇、岗坪镇、马宁镇、冷坑镇。主要发展优质稻米生产基 地、绿色蔬菜基地、优质水果基地、健康肉猪养殖基地。二是南部特 色农产品生产区。处于我县西部和南部,与封开县、德庆县、广宁县 交界。包括桥头镇、永固镇、诗洞镇和坳仔镇。主要发展特色农业种 植基地,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示范点,建成怀集县以农业观光休闲旅游 驱动的特色农业生产区。三是东北部绿色农产品生产区。处于我县的 东部和北部、与广西贺州、阳山县、连山县交界。包括甘洒镇、凤岗 镇、汶朗镇、洽水镇、中洲镇、冷坑镇、下帅乡及蓝中镇。主要发展 绿色及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林药果茶立体种植示范基地、林果畜立体 种养示范基地,适当发展农林旅游,建成怀集山区高产值、高效的绿 色有机生产区。四是安全食品加工物流区。以怀城镇为中心,分别规 划在梁村镇、桥头镇、凤岗镇、岗坪镇建立辐射全县范围的副中心。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流通服务为重点,以交通运输业、 商业、旅游业、饮食业为支柱,因地制宜,放开搞活第三产业。 3、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坚持在传统产品提升、新产品培育 和品牌市场扩张上下功夫,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 品、有机食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和特色旅游休闲食品,力争形成 一批市级以上知名品牌。利用“三高一铁”在县城交汇的交通优势, 带动全县农产品的市场流通。 突出加工重点。主抓粮油、果蔬二大食品加工。粮油加工: 进一步扩大梁村片粮食主产区粮食加工厂、冷坑金丝燕化生油、岗坪 切粉等粮油企业生产规模,提升粮油精深加工能力,重点实施粮食主 产区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建设。果蔬加工:重点发挥我县柑桔、黄花菜 、竹笋、黑木耳、冬菇、草菇、茶叶、腐竹等丰富农产品资源优势, 扶持发展和新建一批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力争“十二五 ”期间引进 25 家果蔬加工企业。力争到 2015 年,食品工业销售收 入达到 10 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 30%以上。 突出骨干企业。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新型工业化扶持 体系,以财政资金和优惠政策为引导,支持现有企业组建企业集团, 集中培育扶持一批标志性旗舰企业,力争到 2015 年,规模以上农产品 加工企业达到 10 家以上。 突出品牌创建。围绕主导产业、拳头产品,聘请专业策划公 司,在产品包装、文化创意、广告宣传等方面策划挖掘,着力打造全 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重点以粟米鸡,石山羊、温氏猪、黄 花菜、柑桔打造成著名品牌。力争到 2015 年,省级知名品牌 5 个以上 ,绿色食品认证 20 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30 个以上,有机食品 认证 15 个以上,将我县建设成为珠三角的“菜蓝子”基地和“后花园 ”。 (二)用现代设施条件装备农业。把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 业的主攻方向,全面推进田间设施建设和渠系水利建设,改变传统农 业生产方式,实现过去以人畜力为主向以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 1、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在粮食主产区重点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 械作业,实现小型耕作机械向大中型高性能机械转变,基本实现农田 耕作机械化。 “十二五”期间,新增耕作、播秧、植保、收割、运输等 各类机械 XXX 台(套)左右。 2、提升农田设施水平。搞好田园规划布局,实行连片推进,便于 农机跨区域作业。大力推进机耕道建设,确保机耕道与乡村主干道相 通,村与村、丘块与丘块相连。大力推广滴灌、喷灌、防虫网等先进 生产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现代基地农业。加快中低产田成片改造, 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大幅度增 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 3、加强农业水利建设。在“十一五”基本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 固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和节水灌溉项目建设 ,把水利建设重点调整到田间基础设施上来。全面推进小农水重点县 建设,重点实施马宁水灌区、三坑水库灌区、湖朗水库灌区的水源建 设、灌区干、支渠清淤、衬砌防渗、渠系建筑物改造整治工程,五年 完成渠系改造 3614 公里,受益面积达 44.6 万亩。完成小山塘除险加 固工程。完成冷坑河、梁村河、大岗河、松柏河、凤岗河、中洲河、 蓝中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及河堤加固工程。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十二五”时期,建设 18 宗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 29 万农村人口 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达 92%以上,完成山洪地质灾 害预警设施建设。 (三)用现代服务体系推进农业。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 用,构筑政府扶持、部门联动、民间组织、企业参与的多元化产业服 务体系。 1、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按照“建大体系、抓大队伍、推全过程 ” 的思路,以农校、劳动、职校等专业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村专业协 会为补充,以稳定现有农技推广队伍为重点,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 的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 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到 2015 年,全县设立 2-5 个农技推广 服务中心,19 个乡镇农业综合站,322 个村级农技服务点,100 个以 上科技示范户。 2、完善市场流通体系。规划县城南高速公路出口附近,新建 1 家 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形成 集仓储、农产品、运输、配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副产品物流基地; 改造提升县城中心市场、建设城西、城北、城东农贸市场,对农村墟 场、马路市场实现归市经营;整合和发挥生产加工、运销流通企业以 及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到 2015 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 100 个,每个产业 1 个以上,每个乡镇 2 个以上。 3、完善信息网络体系。成立全县农业信息网络中心,重点围绕农 业生产资料、本县农产品销售价格、外县农产品交易市场等诸多信息 整理,积极开展网上广告、网上营销、网上交易等业务,大力推进市 场、科技、政策和劳务等信息进村入户,到 2015 年,全县 80%以上的 乡镇、90%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种植大户、农 村经纪人均建有信息网。 4、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构建覆盖广泛、运转高效的农产品检 验监测体系,逐步形成以县级检测站为骨干,加工企业基地、农贸市 场、超市自律速测站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把检测范围从城 区扩大到农村,从流通环节扩大到生产、加工生产环节,实行上市产 品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确保蔬菜农 残检测、屠宰检疫率达 100%。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农业生产资 料、农产品、加工品的质量检测、许可和认证工作,从源头上确保农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四)用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农业增 效、农民富裕、农村繁荣”为目标,以建设小康、文明、生态、和谐 村为载体,努力推动形成新产业格局、新乡风民俗、新乡村面貌、新 管理机制,使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1、坚持规划先行。加快编制并完善“十二五 ”新农村建设规划及 2020 年远景目标规划,切实编成高水平、高质量的规划蓝本;按照城 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各个方面要 求,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规划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同推 进,打造全县城乡统筹试验区,建成全市乃至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圈 。 2、搞好办点示范。坚持主要力量重点摆布到示范上,工作精力重 点倾注到示范上,项目资金重点倾斜到示范上,着力建设一批基础完 备、产业突出、生态优美、民风淳朴的新农村示范片、示范村。以燕 岩风景区为中心,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布局特点,重点搞好桥头镇 示范片建设,形成生态旅游、农业示范、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现代农 村示范建设观光带;其他乡镇要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以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农民教育培训为重点,下大力推进示范村建设,全力促进 “镇村一体化”建设。 3、突出建设重点。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建设、民风引导、民 主管理并重,通过示范村基础设施投入带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