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巧家县魁阁公园规划设计说明_第1页
00巧家县魁阁公园规划设计说明_第2页
00巧家县魁阁公园规划设计说明_第3页
00巧家县魁阁公园规划设计说明_第4页
00巧家县魁阁公园规划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名称 巧家县魁阁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编制单位 云南新康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规划资质证书 : ( 规划资质:乙级 证号:云城规编第(052081) ) 规划编制人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 郭光建(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编制人员: 陈 飞 (高级建筑师、国家注册建筑师) 雷全导 (高级工程师) 罗 嵩 (高级规划师) 李德华 (高级规划师) 杨丽芳 (规划师) 尚 亮 (助理规划师) 李凯宇 (助理规划师) 王 志 (助理建筑师) 校 对:胡敬举 (规划师) 审 核:郭光建(高级规划师) 审 定:郭光建(高级规划师) 2 巧家县魁阁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 目 录 1 基础条件分析3 11 自然地理概况 3 1.2 历史沿革3 13 地域文化特色3-4 14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4-7 2 魁阁公园景区项目建设的意义7 2.1 发展潜力分析7-8 2.2 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分析8 2.3 旅游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8 2.4 旅游发展的主要途径9 3 总体设计依据和总体构想9 3.1 总体设计依据9 3.2 设计目标与指导思想9-10 4 总体布局10 4.1 设计概念10 4.2 道路交通系统10-11 4.3 景点设计 11-13 5、其他说明 13 5.1 景观设施 13 5.2 无障碍设计 13 5.3 公园容量 13 6 景观照明设计13 6.1道路、广场照明 13 6.2景观照明 13-14 6.3植物照明 14 6.4雕塑照明 14 7 种植设计 14 7.1树种选择原则 14 7.2设计思路 14 7.3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设计 14-15 7.4主要绿化植物的选择 15 8 结语15 巧家县魁阁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3 1 基础条件分析 11 自然地理概况 1.1.1 地理位置及项目概况 魁阁公园地处巧家县,巧家县在云南省的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位于东经 102 5210326,北纬 26322725之间。东北与鲁甸县、昭阳区隔牛栏江相 望,西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会东、宁南、布拖、金阳四县毗邻,东南与云南曲靖市会 泽县、昆明市东川区接壤。东西宽 57 公里,南北长 98 公里,总面积 3245 平方公里, 山区面积占 98.9。县城新华镇位于金沙江畔,海拔 850 米,南距省会昆明市 290 公 里,东北距昭通市府所在地 270 公里,西北距四川省西昌市 160 公里。规划区总面积 为 27.94 公顷,西起巧家县魁阁大道,东起新华南路,南、北均以规划的城市道路为 界,魁阁公园内零星分布少量建筑,有一至二层的土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建筑,且建筑 质量都教差,予以拆除。从地形上分析,规划范围属于山地地形,基本呈北高南低形 态,从山脚到山顶高差较大为 34 米左右,且现状道路比较零散,不成体系。区域内还 有部分农作物地和部分植被,只保留观赏性好的植被。此外,规划区有魁阁塔遗址, 古墓群,历史文化浓厚。本次规划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将魁阁公园建设为突出巧家历 史文化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1.1.2 地理气候 巧家县地处金沙江和牛栏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在不 同海拔区域分别表现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 4 个气候类型。主要 受地形地貌影响,具有季节变化小、垂直变化显著、小范围气候差异明显的立体气候 特点。夏秋雨量充沛,冬春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 14.25,年平均降水 1051.80 毫 米,年平均日照时数 1889.5 小时。 1.2 历史沿革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 135 年)置堂狼县,属犍为郡。东汉置堂狼县,属犍为属国 都尉。蜀汉分犍为属国立朱提郡,仍为堂狼县,至南朝。唐置唐兴县。南诏时置东川 郡,属爨部。宋大理时为乌蒙圜畔部地。元初置圜畔万户府,后改圜畔军民总管府, 隶乌蒙宣尉司,后属东川路地。明属东川土府,隶云南布政使司。清雍正五年(1727 年)置会泽县,治所龙格(今县属巧家营),翌年移县治于东川府附廓。嘉庆十六年 (1811 年)在今县城设巧家抚彝同知,道光四年(1824 年)置巧家厅,隶东川府。据民国 9 年(1920)云南巧家县志调查地志资料:“巧家二字,系初开辟时一夷人之 名。附城一带,系渠领有,此士身殁后,人即以此二字名其领土,设县治时,亦即以 此命名。”另说:“巧家系初开辟时彝族首领曲古都家的简称曲家衍变 而来。”民国二年(1913 年)废府存县,改巧家县,属省。民国三十二年(1943 年),归 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2001 年 8 月昭通撤地建市后,属昭通市。 13 地域文化特色 巧家县历史悠久,西汉建县,古称“堂琅” , 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以“青铜文明” 为主要特征的“堂琅文化” 。根据文史资料介绍,晚清迄至民国,巧家县城小东门均为 衙署所在。1950 年以后,为县委、政府的“后花园” 。由于地面被建筑物覆盖和财力 物力实力等原因,巧家县从未进行过有计划的勘察、发掘,墓葬面积不详。但历年基 4 建,时有文物出土面世。1984 年政府建楼房,发现墓葬 6 座,采集到出土器物数件, 陶器火候较高,质地坚硬,以泥质灰陶和夹砂褐为主,多采用轮制,形状规整,多为 平底鼓腹侈口或敞口,底部、肩部和口沿有图纹,纹饰丰富,有锥刺纹、压印纹、网 纹、绳纹、乳钉纹等,口沿上饰花边状或波浪状花纹。1990 年,县政府建盖职工宿舍, 再次发现石板墓葬,报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由省考古工作队、昭通文物管理所和县 文物管理所作抢救性发掘,历时一个月,发掘面积 400 平方米,清理墓葬 18 座,其中 石板墓葬 10 座,土坑墓葬 8 座。出土随葬品陶器、石器、骨器、贝类器物 50 余件。 骨片、骨珠覆盖于骨架面部或颈部。海贝、海贝珠放置于骨架之下。石镞、石斧,磨 制精巧,具有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些典型特征。石棺墓呈长方形,长 1.5 至 2 米,宽约 0.5 至 1 米,石棺由自然砂石块镶嵌而成,墓坑内人的遗骸骨架完整,葬式 为仰身直肢葬,头部一律向南。随葬物已清理、登记,其特征有待进一步鉴定。从出 土器物分析推断,石板墓葬初步断代为新石器晚期,上限距今约 4000 千余年,下限约 在商周时期,可见,在距今约 3000 至 4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先民在巧家这 片热土上定居生活、繁衍生息、创造文明。巧家县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表达出的文 化信息有巧家独有的特征,巧家县有学者认为:巧家县城新石器文化遗址与“大墩子 礼州类型”新石器文化遗址属同一系统。 “大墩子礼州类型” 新石器时代文化地 处金沙江中游,可划分为大体同时并存的“大墩子类型”和“礼州类型”二种文化类 型,时代约为商代中晚期至西汉初,皆属于南迁氐羌系统民族的农业文化遗存,其中 “大墩子类型”为以南迁的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为主体、吸收滇西“白羊村类型”等 土著文化形成的一种石棺葬文化类型,为滇西早期青铜铁器时代文化的源头之一。 可见,巧家县城新石器文化更多地接受了西北内陆文化的影响,也体现了蜀文化的元 素。而昭(通)鲁(甸)坝子新石器文化遗址所表达的文化信息则与滇池文化相近; 其二,石棺墓葬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族别问题,有学者认为属藏族文化范畴,也有学 者认为属彝族文化范畴。巧家县城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器物中有石虎,推测为彝族先民 的“虎灵神”图腾,彰显了地方特色和彝族文化特色;石棺墓随葬品中有石镞,表明 先民们已经懂得使用弓箭。人力向机械力的转换,是生产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的体现。 而海贝、海贝珠属于南方文化和海洋文化范畴,说明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已经与 东南亚地区族群在经济、文化方面有一定的交往。相传巧家还是彝族“六祖分支”的 地方, “堂琅古郡”存亡六百年,留下了辉煌、耀眼于世的新石器文化、堂琅文化和游 牧文化。随后,经过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的传入并 和当地土著文化交互影响,最终又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14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辖新华镇,蒙姑、金塘、巧家营、荞麦地、大寨、茂租、东坪、红山、小河、 新店、铅厂、老店、包谷垴、崇溪、马树、六合、炉房、中寨 16 个乡镇,下设 179 个 村民委员会和 4 个居民委员会。2003 年末,全县总人口 51.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9.6 万人,非农业人口 2.3 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布依、回等民族,其中少 数民族人口 2.4 万人,占总人口的 4.7。2003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8.96 亿元,比 1980 年增长 7.02 倍;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 1980 年的 65.2:12.5:22.3 调整为 49:17:34;工农业总产值 7.00 亿元,比 1980 年增长 巧家县魁阁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5 14.9 倍。“九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55 亿元。 1.4.1 农业 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依托资源,面向市场,调整农业内部结 构,初步形成了粮、蔗、烟、果、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2003 年,全县农业 总产值 5.36 亿元(现价),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产值分别占 56.3、7.6、19.1;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4.2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004 元; 粮食总产量 1.34 亿公斤,人均粮食产量 258 公斤;其他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甘蔗 11.1 万吨、烤烟 3236.8 吨、蚕茧 628 吨、核桃 1312 吨、油桐籽 771.9 吨、魔芋 146 吨。巧家是全国著名的高产、高糖份蔗区,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 2 万亩左右,平均亩 产原料蔗 5 吨以上,含糖份高达 1415。自 18 世纪初,巧家小碗红糖就因其品质 优良而声名远播,曾作为皇室贡品。巧家是国内白蜡虫和白蜡生产的发源地,其种植 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巧家蜡虫颗粒饱满、蜡花厚、上蜡率高,单位产量数倍于川、 陕等地蜡虫。巧家营乡是全国闻名的石榴产区。巧家县是云南省核桃、油桐、蚕桑生 产基地县,国家攻关课题 4850 支半细毛羊的畜种示范基地县。 1.4.2 工业 新中国建立时,巧家县没有任何现代工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国有企业、 城乡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以矿冶、电力、制糖、 缫丝、建材、建筑、造纸、粮油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2003 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 1.64 亿元,是 1980 年的 6 倍。主要工业品产量:蔗糖 11068 吨、铅精矿(含铅量) 1081 吨、锌精矿(含锌量)11365 吨、水泥 7.29 万吨、发电量 7828 万千瓦时、生丝 53 吨。 1.4.3 社会事业 坚持实施“科教兴巧”战略,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杂交良种,脱毒马 铃薯,地膜覆盖为主的农业科技推广取得新的突破,2003 年主要农作物先进适用技术 覆盖率达 79.6,主要农作物和牲畜良种覆盖率达 82.1。“九五”期间,多渠道筹 集资金 4164 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共新建校舍 8.2 万平方米,排除危房 2.8 万平方米。 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已通过评审验收。2003 年全县有学校 454 所,学生 8.61 万人,教 师 3931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7.2,青壮年文盲率降至 12.3。全县医疗卫生机 构有 29 个,床位 350 张,卫生技术人员 452 人,其中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 167 人; 乡村医疗点 199 个,乡村医生 664 人;计划免疫和相应的疾病控制获卫生部表彰, “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已基本实现。2003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7.74。在 第七届省运会上,代表昭通地区参赛的巧家选手勇夺 8 块金牌,并获游泳男子团体总 分第一名。在全省少年儿童游泳比赛中,巧家县连续 11 年组队参赛,男女团体总分均 进入前 6 名。 1.4.4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 村级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依法选举产生了 179 个村民委员会和 4 个居民委员会。 “三五”普法教育已通过地区、省验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 务公开等制度得到有效推行。实施“文明细胞”工程,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文 明单位、文明村社和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全县共涌现出文明单位 91 个、 文明村社 10 个。大力倡导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手拉手、送温暖活动。加强社会治安 6 综合治理,认真开展了安全文明社区和无毒社区活动。 1.4.5 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资源 2003 年末,全县耕地总面积 69.1 万亩,其中水田 4.9 万亩,占 7; 旱地 64.2 万亩。林业用地 220.02 万亩,未成林造林地 1.35 万亩,可供开发利用荒地 11.21 万亩。全县土壤共 8 个土纲、13 个土类、18 个亚类、44 个土属、66 个土种。 其中:燥红土类、褐红土亚类,占土地总面积的 4.68,主要分布在海拔 1200 米以 下金沙江河谷地区;山原红土亚类,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21.7,主要分布在海拔 15002200 米地带:黄棕壤土类,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39.2,主要分布在海拔 2200 米2800 米地带;紫色土类,占土地总面积的 3.72,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河谷 海拔 2000 米左右、半湿润条件地带;水稻土类,占土地总面积的 1.14,分布在海 拔 2200 米以下有灌溉条件的地带。 1.4.6 水能资源 年平均降雨总量 35.02 亿立方米,年径流量 15.06 亿立方米,过境河流年均入县 水量 1274 亿立方米,出境水量 1289 亿立方米。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 31.97 万千瓦, 2003 年末已开发量为 1.9 万千瓦,占蕴藏量的 5.9。规划中的金沙江白鹤滩电站装 机 1200 万千瓦,牛栏江巧家段规划 4 个梯级电站,装机 36.57 万千瓦。 1.4.7 矿产资源 已知的金属矿种有铅、锌、铁、铜、银、金,以及与铅锌矿共生的镉、锗、镓、 铟等稀有金属;非金属矿种有石膏、煤、重晶石、磷、冰洲石、莹石、铝土等,共 140 余个矿点。铅锌矿分布于县内 9 个乡镇,较为富集的矿床、矿点有茂租、白卡、 药坪、小牛栏、松梁、白牛厂、狮子洞、马洪、大宝厂等数十处,已探明储量约 200 万吨。石膏矿主要分布于金塘、蒙姑、东坪、巧家营。金塘一蒙姑的特大石膏矿床绵 亘百里,矿层厚 lO20 米,含钙量 68.2791.90,均为白石膏。煤主要分布于两 条矿带:一是药山一轿顶山矿带,二是铅厂一崇溪矿带,储量 5000 多万吨,主体为二 迭纪梁山组(P1I)煤系。 1.4.8 生物资源 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林木、果木、花木品种达 2000 余种,维管束植物有 163 科、 725 属、837 种,牧草 124 科、251 属、680 种,竹类 7 属、22 种;野生动物 200 余种。 珍稀植物有珙桐、红豆杉、银杏、筇竹、楠木、木果青冈、红椿、蓝果杜鹃、棕背杜 鹃、龙眼、美丽芍药、云南黄连、山茶、野茶花、董棕、光叶梧桐、大树杜鹃、梧桐、 巧家五针白皮松;珍稀动物有云豹、金猫、红胸角雉、黑颈鹤等 5 种。 1.4.9 旅游资源 金沙江境内 139 公里河段,有雄奇壮美的狭谷景观,江流漫缓,水道迂回,可供 探险漂流。有石匠房栈道、白鹤驿道、杨柳古渡、石膏地遗址、清雍正会泽故城遗址 等人文胜迹。牛栏江河谷,有瑰丽多姿的谷岳岩溶奇观和湿热河谷景致,有苗族、彝 族、布依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两江怀抱之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药山巍然矗立, 山体相对高差 3524 米,不同海拔的地貌景观及生物的多样性令人心驰神往。 1.4.10 农田水利 “九五”期间,全县建成基本农田 29.61 万亩,其中高产农田 19.02 万亩,净增 有效灌溉面积 2.15 万亩。至 2003 年末,全县投入使用的水利工程 4.12 万件,小(一) 巧家县魁阁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7 型、小(二)型水库 6 座,总蓄水量 565 万立方米,坝塘共 43 座,总蓄水量 66 万立方 米;渠道总长 1359 公里,年供水量 5690 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 27.1。至 2003 年 末,全县共建家庭水窖 44390 个,蓄水量 13252 万立方米,解决了 25.84 万人、 30.57 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和 3.88 万亩耕地的育秧保苗用水。 1.4.11 电力交通 2003 年末,全县电力装机容量 1.9 万千瓦,年发电量 1.06 亿千瓦时。滇北电网 入巧,与本县电网联网运行,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9 个乡(镇), 179 个村委会和 4 个居民委员会已通电。县地公路通车里程 1998 公里,19 个乡(镇) 150 个村通公路。县城近郊的葫芦口金沙江大桥竣工通车,西(昌)一巧(家)公路与巧 (家)一昆(明)公路联为一体,市县油路已全县贯通,巧家成为出滇入川的一条便捷通 道。 1.4.12 邮电通信 2003 年末,全县电话交换容量 1.65 万门,电话用户 9069 部,19 个乡(镇)、179 个村委会和 4 个居委会全部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信实现“全球通”。 1.4.13 城镇建设 1 9 个乡(镇)已建成水泥街道,4 个乡(镇)列入省小集镇建设示范点。全县共有 52 个市场,其中县级 3 个、乡级 19 个,规范经营面积 5151663 平方米。2000 年, 县城新建红卫街长 350 米、宽 30 米,扩建街道 300 米,城区面积 3.5 平方公里,供电、 供水等设施逐步完善。 2 魁阁公园景区项目建设的意义 2003 年由巧家县人民政府成功主办的“金沙江第一漂”首漂活动,得到了省内各 新闻媒体、旅行社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看好。同时为巧家旅游资源开发迈出了第 一步,实现旅游业零的突破。现阶段,巧家县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存于一般性会议、 商务、药山考察、风光摄影等方面。吸引的是人数较少的特定市场,大规模的大众旅 游市场尚未形成。 2.1 发展潜力分析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云南以及其它许多省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 培育和发展。云南省旅游规划已由世界旅游组织编制,并得到业内较高的评价,这将 对巧家的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省会昆明市,距巧家只有 270 公里,其 旅游发展定位是:绿色生态之都,康体休闲之都,商贸会展之都。与昭通市相距 220 公里,与西昌卫星城相距 160 公里,也将会对巧家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很强的辐射和带 动作用,这些为巧家县发展旅游经济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巧家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历史文化上具有特有的闪光点,灿烂的堂琅文化,作为 青铜文化代表,汉代堂琅铜洗已蜚声海内外。巧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诸葛亮“五月渡 泸”的“杨柳古渡”,石达开转战西南横渡金沙江,乾嘉盛世“开千古闭塞之江”的白 鹤滩摩崖石刻,抗日时期“红军强渡金沙江”、护国讨袁英雄张开儒的故乡等留给人们 许多追溯和感慨。巧家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花苗”的“吹乐抢婚”、彝族的“火 把节”“十月年”、布衣族的“六月六”都别具特色。历史文化的展现和独特的自然资 源优势相结合,对旅游业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基础。 8 在自然资源上,巧家有瑰丽壮美的山川胜景,雄伟神奇的药山,“药山”因森林幽 深翠绿,奇山秀水,是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盛产中草药而得名。同时,药山还是彝族 六祖分支“木雅洛宜山”的发祥地之一。神秘魔幻的“仙人洞”,洞里钟乳石千姿百态, 玲珑剔透,石象、石马、雄狮、飞鹰、石莲-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波澜壮阔的 金沙江大峡谷,大面积的银色沙滩,可供漂流、冲浪、野营、度假休闲,是都市人休闲 度假的好去处。开发徒步探险和科考的白鹤滩古栈道,从江边到药山涵盖热带、温带气 候,可充分享受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都是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巧家县处于出滇入川比较重要的地带,周边的西昌和会泽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取得了 不同程度的成功,与这些旅游城市做好配合,共同打造出一条精品线路,充分利用区位 优势,周边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巧家旅游经济也有连带作用。 2.2 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分析 旅游业是一个“动力产业”。一个能够全面带动、拉动和联动地区社会、经济、 文化和生态发展的“动力产业”。它能带动第三产业、拉动第一产业、联动第二产业, 能够促进招商引资。巧家十一五期间,各方面基础条件有所改善,开发一些短、平、 快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投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以当前全世界旅游收入乘数效应 2.5 倍计算,则旅游收入、因旅游引起的国民收入的 增量及增加的就业机会会随旅客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当旅客达到一定数量(比如旅客 达到 1000 人天,以 200 元人.天消费计,则旅游收入就有 6000 万元年,引起的 国民收入增量有 1.5 亿元年,直接就业人员有 5120 人)。这时,旅游业在整个地方 国民经济中起支撑性、关键性作用,并成为巧家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 引资的主要途径。也就是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面发 展。 2.3 旅游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 加快旅游景区的开发与配套设施建设,开拓大众旅游市场,保护旅游资源,提升 文化品位,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强化旅游产品开发,以堂琅文化为基础,形成集探险、 观光、休闲、购物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立体化旅游产业,创出品牌。 1、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巧家新的经济增长点 适应巧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使旅游业成为巧家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大力发展 以热区石榴、芒果和蔬菜的生态旅游,并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其它产业的带动作用,为 巧家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开发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 适应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不仅发展观光旅游产品,而更要大力开展科考、 会议、商务、探险、摄影等特色活动,形成巧家旅游业的优势品牌和较为稳定的客源 市场,确定巧家旅游业主打品牌项目。 3、把巧家建设成为省内著名的旅游基地 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建设和宣传的力度,使巧家这个新兴旅游区成为省内著名, 国内知名的旅游基地。 4、三个效益协调发展 旅游业不仅要促进经济发展,还应成为改善巧家脆弱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与手 巧家县魁阁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9 段。旅游业还将促进社会的对外开放,增加人流、信息流和物流,提高人们的保护环 境意识和道德水平,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效益的协调发展。 2.4 旅游发展的主要途径 巧家历史悠久,有自己的区域文化和有别于他人的吸引物:金沙江奇石、独特的 气候、特别的风味小吃等。出土的三级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东周时期的以及尚未鉴 定的 20 余件,汉代的堂琅铜洗等也都佐证了巧家历史的悠久。记载诸葛孔明“五月渡 泸”的“杨柳古渡”,讲述百年前巧家石膏地突然山崩、金沙江断流三日的金沙江断 流碑,历史名人张开儒、李福星、李国柱、陆崇仁的故事,以及带着浓厚泥土气息的 花灯、锁呐等民间文化都展现和丰富了巧家的区域文化。县境内相对高差 3529 米,几 乎包罗了从海南到黑龙江的气候类型,正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药山最高海拔 4041 米,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十余种,地产药材数百种。而江边一带日照时间长、 积温高的特点又使这里的果品蔬菜品质更胜一筹。还有很多做工考究的风味小吃、质 量上乘的小碗红糖等也都是别具一格。所有这些,都能符合游客求新求异的文化新鲜 感。因此魁阁公园的修建是及为必要的,以巧家历史文化为主题才是巧家的亮点。 3 总体设计依据和总体构想 3.1 总体设计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旅游规划编制办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 云南省旅游规划管理条例 6、 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7、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8、 巧家县城市总体规划 9、专家意见 10、甲方提供的 1:500 地形图 11、设计人员现场勘察 3.2 设计目标与指导思想 3.2.1 目标 据巧家有关部门及领导意见将魁阁公园建为综合性公园,突出巧家历史主题。合理 安排游览空间序列,统筹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综合安排配套服务设施,使景观和功 能相互统一,强化景观空间的整体性,标志性,使魁阁塔成为主要的引导标志吸引人 流的注意,最终达到显山露水的目的。 3.2.2 规划指导思想 切实继承和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风景区内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反对片面追 求经济效益,要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放在首位。 3.2.2.1 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 10 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合 理利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秉承生态、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传 统与现代、工业与景观、景观与历史文化、景观与地域特色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 独特的人文景观、历史遗址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巧家深厚的文化内涵,使魁阁公 园景观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3.2.2.1 以现代园林艺术构成理论为指导 遵循巧家总体规划,以现代园林艺术构成理论指导园林规划设计。通过园林建筑 及小品、石景、绿化造景等造园要素,突出历史遗址的主题,使其与魁阁的自然景观 相融合,创造优美的人文环境,提高巧家的城市品味。 3.2.2.1 运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手法 注重运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手法,使整体环境具有较好的景观观赏性,同时使公 园景观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有载体,突出魁阁公园景观不同于其他景观的特 色。 3.2.2.4 保护好现存绿地和大树 魁阁公园现有野生植被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景,应加以保护。在新的环境 景观建设时,尤其是园林建筑和小品建设,应尽可能保护好现存乔灌木,并根据景观 建设的需要,采用乔灌草多层次配置造景的手法,增加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以 提高植物群落的景观品味。 3.2.2.5 园林建筑和小品力求体现历史特征并充分融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 园林建筑和小品既要具有现代建筑所必须的设施和便利,体现时代特征,又要在 外形上力求突出历史文化内涵。 3.2.2.6“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规划设计综合考虑,结合其发展建设特点,从整体出发,避免重复建设,引入城 市经营理念,从而减少投资,推动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2.3 规划目的 本次规划的主要目的: 1.明确魁阁公园性质定位 2.提出魁阁公园发展建设的主题,即以突出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森林公园 3.建立魁阁公园与县城协调发展的空间关系 4 总体布局 4.1 设计概念 以巧家作为框架,我们回顾历史上的巧家,追寻它成长的线索,与之对话,来思 索历史文化的价值,使之成为我们迈向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参照物和坐标点,因此,叙 巧家县魁阁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11 述和探索历史是创作设计的重要手法,如何用一种创新性的手法来展现历史公园的地 域性和历史文化价值,成为设计的主要挑战。站在巧家的边缘,其实也是站在了历史 的边缘,从时间和空间上把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的境界,才是巧家的魅力所在。本 设计结合巧家厚重历史文化脉络,追求在休闲中重温历史、在休闲中品位文化的意境。 4.2 道路交通系统 4.2.1 交通规划原则 4.2.1.1 为使道路网路能具有最高的使用效率,道路网路之设计必须: 能够给城内居民提供安全、快捷、可靠、舒适及环保的道路网路。 能够同城市外围城市干道路有便捷的联络。 能够减低城市内部车行道路设施的总面积,以便把车辆对环境的影响减致最低。 4.2.1.2 为了满足以上交通规划原则,道路网设计有以下原则: 与周边规划之路网相配合,合理确定小区入口,力求“见门知其位”。 能够地尽其用。 尽量做到人车分流,以减低机动车对城市之干扰。 4.2.2 交通系统规划概念 为坚持这些原则,创新的道路规划概念将被融入于城市道路系统中,务求达到提供 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的目标。利用生态城市的理念,配以大量园林绿化设计,创造 出高素质的视觉效果以及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强调绿化空间的运用,在注重高效 率的交通网路的同时,环保的概念亦同样受到重视。 4.2.3 停车系统 城市的交通现象可以分为动态静态两类。动态交通组织是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步行方 式的组织,静态交通则指各种车辆存放的安排,即停车系统。机动车停车场主要在三 个地方来考虑: 1、商业性建筑:作为外来机动车临时停放地。 2、在小区中:为住户服务。 3、人流集散地:为游览公园的人们提供临时停放地。 4.3 景点设计 本设计结合巧家的先天资源条件,丰富的历史文化,秉承“自然的、生态的、健 康的、休闲的” 思路,将魁阁公园设计成为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观景的场所,并 在此基础上挖掘巧家历史文化元素,营造集遗址本体保护、历史环境重建、生态环境 建设为一体的森林公园。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公园以魁阁塔为 12 中心,形成一个景观轴线,共划分为四大功能区:1、魁阁文化区、2、历史遗址展示 区 3、森林休闲娱乐区、4、吟林花苑居住区。 1、魁阁文化区 在此设计中主要体现巧家的历史文化,主入口广场正对花桥主街与新华路交叉口, 以石刻柱叙述光绪年间广东水师提督、云南提督、受一品封典、诰授建威将军的李福 星,民国时期孙中山参谋总长的张开儒,还有任共青团云南省委第一支部书记的李国 柱等名人故事,体现巧家人杰地灵。大型浮雕壁画反映巧家生活背景,体现巧家为水 镇坊乡及巧家县民族团结、和谐发展。此区以重建魁阁塔,魁阁庙为主要景观。巧家 魁阁塔始建于清代,魁阁,即魁星阁,用来供奉魁星。魁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 “奎星”的俗称。 “奎星”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 28 宿主一,即北斗七星第一星- 天枢,也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后世被称为主宰文章兴 衰的神。最初在汉朝纬书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遂建奎星阁(楼)并 塑神像崇祀。清顾炎武日知录魁:神像“不能像魁,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 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斗” 。故,魁星神像头部红发绿面像鬼;一脚向后翘 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足立于螯头、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 一手执笔,意谓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加之“魁”有“首”之意, “魁星点斗,独占 螯头” ,也由此而出。魁阁(楼)为文庙(孔子庙)配属物, “春秋仲日上丁致祭” , “州县 官行释奠之礼”(春秋仲日上丁致祭,也称丁祭或祭丁,即每年阴历二月和八月上旬第 一个丁日祭祀孔子。文庙学海、万仞公墙、泮池、状元桥、碑林、棂星门、大成殿、 庑房组成。学海由不同颜色,不同层次的植物形成,寓求知之路广阔,艰难,学之不 尽。万仞公墙俗称 “ 影壁 ” ,既起到屏敝作用,又烘托出了文庙庄重、森严、神 秘的气氛。它取意于论语 “ 夫子之墻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 家之富。 ” 意思是说孔子家的围墙很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的话,就看不到里面建 筑的宏伟和美丽壮观。这里用宫墙之高万仞比喻孔子的学问和思想博大精深。历代儒 学皆以泮宫为学宫,凡学宫皆建泮池,状如半壁。科举时代生员(俗称秀才)入学为 泮,新科秀才不论家境如何,均要举行入泮礼仪。此外生员满六十年逢入学之岁,要 隆重举行“重游泮水”的庆典活动,届时,地方官员要到场祝贺。碑林阐述的是描写 巧家、金沙江等的诗、词,如毛泽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 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棂星门意为尊天一样尊孔。大成门,亦称戟门,是通向文庙主体建 筑大成殿的大门,旧时逢祭孔大典或帝王通行才开启大门,平时出入开启两掖门。东 西庑房,又称厢房,庑房在大成殿的东西两侧,古时东西庑房是供奉先贤和先儒的地 方,是学宫和儒学教官衙署所在地,也是祭祀乐器的库房。大成殿,取孔子集古始贤 之大成之意,建筑为歇山顶,重檐、飞檐翘角,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主要供奉孔子塑 像和牌位。从后门出来即为 5 道景门,取“仁、义、礼、智、信”,它为儒学思想的 精髓。在学海中设置了勤学道,文渊亭,取意知识广博,无边无际,勉励人们不断学 习,激起其求知欲望。从而强化巧家的文学风气。 2、历史遗址展示区 此区为古墓遗址,古墓遗韵将古墓原貌展示出来,是遵循了保护的原则。以乡土 巧家县魁阁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13 树种为主,形成园区,如榕树园、缅桂园、石榴园、芒果园等,更显地方特色,也达 到了自然森林的效果。其中穿插了适量的休息设施,娱乐设施,提供休憩场所,增添 无限野趣。 3、森林休闲娱乐区 此区以观景为主,以瞭望台为中心,设置了休闲中心广场,作人流集散,也是一 个大的观景平台。时空森林中设置拾趣屋、清心坊、陶然居、悬索时光廊,不仅为整 个园区增添了野趣,也取意“穿过丛林,有一片新天地” 。将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不 仅是对历史回味,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追求。 4、吟林花苑居住区 开发此小区是从城市经营的角度考虑的,以优美的环境为小区背景,营造出“城 在森林,人在花园的意境” 。 打造商贸、娱乐、居住为主的综合性发展中心。小区均 采用仿古建筑,与魁阁景观相融合,以多层和低层相结合达到显山的目的。因小区依 山而建,因林而雅,故取名吟林花苑。 5、其他说明 5.1景观设施:整个园区采用枯腾、树皮、茅草、石块的元素,穿插垃圾箱、厕所等环 卫设施,坐凳、休息亭,廊等休息设施,及休闲娱乐设施,如梅花桩、木桩秋千等, 配以景石使整个园区充满野趣,并设置了防火设施,消防通道、停车场等,充满人性 化,以森林公园的形式来阐述历史文化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了“自然”意境。 5.2无障碍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人性化设计:设置了坡道、盲道、扶 手、低位公用电话等无障碍设施。 5.3公园容量计算: C=A/Am 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m 2)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 2/人) 根据规范,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 2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 住小区游园以30m 2为宜;因此魁阁公园容量为: C1=159331.64/60=2656(人) C2= 120329.7/30=4011(人) C=C1+C2=2656+4011=6667(人) 6 景观照明设计 照明器材根据各绿地的特点,分别选用庭院灯、彩卤投光灯、地射泛光灯、水景 灯及音响式草坪灯。主干道的庭院灯布置间距为20至30米、草坪灯为10至15米间距, 在满足绿地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应力争达到景观、功能、经济的统一性和合理性。电 源就近由室外动力配电箱提供,灯光控制方式采用定时器控制。 6.1道路、广场照明 道路照明照度达到国家规范所规定的标准。照明光源具有寿命长、光效高、透雾 14 性强、一致性好并节能的特点。根据设计功能、级别及周围环境选择相应的灯具,在 公路旁布置高杆的照明灯作为道路照明,灯具间隔25米左右。广场照明采用光源寿命 长、高显色性及高光效的气体放电灯。采用景观灯照明方式使广场足够明亮,且亮度 均匀,减少眩光,地面设置辅助照明地灯、投光灯、侧灯使广场更富于美感。 6.2景观照明 景观照明充分运用光线的强弱变幻、色彩搭配及强光照射等特点,使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