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周年校史知识竞赛题目_第1页
105周年校史知识竞赛题目_第2页
105周年校史知识竞赛题目_第3页
105周年校史知识竞赛题目_第4页
105周年校史知识竞赛题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庆 105 周年校庆 105 题校史知识竞赛 ( 团委 档案馆) 一、优秀历史建筑和周边环境 沪江大学原有 1948 年前建造的 50 余幢各类建筑,现存 36 幢,其中两幢于 1994 年由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近代建筑” ,28 幢于 2005 年公布为“上海市第 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同济德文医工学堂的工科讲堂(现为图书馆)于 1999 年公布为“上 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 1.关于沪江大学的选址,有一句话很有名:“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 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里,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 界里。”请问这句话是沪江大学教授、格致科主任谁说的? A.魏馥兰 B.梅佩礼 C.柏高德 D.万应远 2.1936 年,沪江大学 30 周年校庆前夕,思魏堂建成。这样取名的原因是为了纪念 1935 年 退休回国的老校长 ,他是沪江大学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美籍校长。 A.魏馥兰 B.魏福恩 C.魏光辉 D.柏高德 3.沪江大学第一幢建筑是 ,现为校长办公楼。1956 年 9 月 24 日下午 2 时 20 分, 学校突遭龙卷风袭击,该建筑损坏最为严重,计有 37 名学生遇难,158 人受伤。 A.思裴堂 B.思伊堂 C.思晏堂 D.思孟堂 4.军 工 路 位 于 上 海 市 区 东 部 , 跨 杨 浦 、 宝 山 两 区 , 南 起 平 凉 路 , 北 过 逸 仙 路 , 直 达 长 江 路 , 全 长 10 公 里 有 余 。 军 工 路 路 基 原 是 连 接 上 海 县 和 宝 山 县 的 江 边 土 塘 , 名 衣 周 塘 ( 所 以 军 工 路 又 名 衣 周 塘 路 ) , 兼 具 防 洪 和 交 通 的 双 重 功 能 。 年 , 因 堤 岸 无 人 管 理 , 年 久 失 修 , 崎 岖 不 平 , 给 行 人 和 货 运 带 来 不 便 , 且 直 接 影 响 淞 沪 兵 防 联 系 。 为 军 务 需 要 , 在 沪 北 工 巡 捐 局 局 长 曹 有 成 的 筹 划 下 , 得 到 淞 沪 护 军 使 的 积 极 支 持 , 由 步 兵 第 十 师 抽 调 土 兵 千 余 人 , 在 原 有 堤 岸 上 修 筑 道 路 。 当 年 8 月 24 日 动 工 , 翌 年 4 月 底 全 路 告 竣 , 煤 渣 路 面 , 命 名 为 军 工 路 。 军 工 路 曾 是 上 海 的 第 一 条 近 郊 公 路 , 沟 通 了 上 海 北 部 农 村 地 区 与 上 海 公 共 租 界 的 联 系 。 A.1918 B.1919 C.1920 D.1921 5.上海在历史上有一个不成文的命名地名的习惯:当河流发生急弯时,江岸突出的地方犹 如飞禽的喙、走兽的嘴,就把这里叫做“嘴“,今上海理工大学南校区正大门的“周家嘴 路”正是以“周家嘴”而得名的。周家嘴路筑于 年。对面浦东庆宁寺地区有两条小路 则分别叫做嘴角路、角断路,亦与此有关。 A.1918 B.1921 C.1922 D.1923 6.复兴岛系黄浦江中一处浅滩,1906 年其雏形已形成,1925 至 1927 年在完成了滩地沿岸 一侧的运河导治工程后,形成了四面环水的岛屿,成为浦江内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1927 年年底,建成了定海路桥,沟通了岛与陆地的联系。后为庆祝抗战胜利而更名。在人民解 2 放军向上海外围进攻时,蒋介石于当年 5 月 7 日乘“江静号”轮船离岛,离开大陆,凄凉 赴台。复兴岛成为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站。复兴岛原为 。 周家 嘴岛 7.在军工路与黄浦江之间,民星路的南面有一条叫“虬江码头”的小路,这里曾是上海滩 颇有点名堂的“虬江码头” ,这“虬江码头路”也是因为“虬江码头”而得名的。虬江码头 是曾任沪江大学校长的 主持修建的。 A.魏馥兰 B. 樊正康 C.余日宣 D.凌宪扬 8.1991 年 11 月 10 日,在沪江大学建校 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协主席、沪江大学校友 谢希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崇基及海内外沪江校友 300 多人,到学校参加沪江大学首 任中国籍校长刘湛恩烈士塑像暨湛恩纪念图书馆揭幕典礼。 A.75 B.85 C.80 D.90 9. 曾经担任过沪江大学教授兼图书馆的馆长,曾在 204 号别墅居住。后来他曾经担 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现为我校“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名誉馆长。 A徐中玉 B.凌宪扬 C.章乃器 D.郑章成 10.上海理工大学现存沪江大学(现军工路校区)和同济德文医工学堂(现复兴路校区) 时期的优秀历史建筑 幢,是目前上海保存最完好的历史建筑群。 31 11.张乾源,浙江宁波人。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曾任华东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总建筑师) ,兼任上海锦江集团、新亚集团、中国信证公司顾问。张乾源出身建筑世家, 父亲张继光是近代城市建筑业的奠基人。张乾源 23 岁时就参与北京苏联展览馆和上海中苏 友好大厦的设计,在 20 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中成绩卓著,1957 年-1959 年连续三年获上海市 劳模奖章和前苏联青年劳模金质奖等殊荣。张乾源担任上海电视一厂彩电装配车间设计项 目的主设计,获国家银质奖工程;与倪天增(原上海市副市长)合作设计的上海龙柏饭店, 获中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发的一等奖、国家设计一等奖、国家银质奖和国家科学技术 进步奖,并作为经典个案录入英国版的世界建筑史;张乾源还担任了联谊大厦(上海市最 早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建筑结构)的设计总工程师;他为宁波市设计的 40 层高的中信国际 大厦,成为当时宁波市最高的标志性建筑,他还是东方明珠两个球体的设计创意者,在设 计波特曼大酒店、锦江花园饭店等重大工程中又作出杰出贡献。张乾源编著的建筑综合 论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著作。南校区(原上海海洋大学)的 是张 乾源的作品。 图书馆 12.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创建于 ,实行政府支持、学校主导、企业运作的方式。 建成后建筑面积为 15.6 万,占地面积近 160 亩。大学科技园区有四大平台:技术平台、 转移平台、 平台、创意设计平台。 2004 年 8 月 13.上海理工大学校园被称为 ,一共有 756 棵香樟树。最大的树王 多岁了,位 于第二学生食堂和招生办公室之间。 这是大学生沪江文化研究会的调研成果。 香樟园 120 3 14.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在办学空间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五食堂周围原是 杨浦区苗圃 15.靠近海安路地块原是 。 杨浦木材厂 16.军工路 580 号原址是 ,334 号区域原为 ,解放前这里曾经是国民政府的 中央水产试验研究所。 上海电工机械厂 上海海洋大学 17.我校拥有上海市第三批优秀近代建筑 1 幢,即 。其始建于 1912 年,1914 年落成 并开始启用,为普鲁士建筑风格的同济德文医工学堂的工科讲堂。 复兴路校区图书馆 18.刘湛恩故居位于 旁 号。 研究生部 108 19.著名文学家章靳以曾住在沪江大学 号别墅。 209 20、目前,校团委办公场所和大学生活动中心原系沪江大学的 。 体育馆 21.沪江大学校园整体规划的设计者是美国建筑师 20 世纪上半叶,他还 在中国先后规划设计了清华学堂、燕京大学、福建协和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多所重要大 学的校园或主要建筑,是中国大学校园建设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 州,1899 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系,1906 年获美术学士学位,1908 年在纽约开办建筑设 计所,1914 年 5 月来华。1919 年, 墨菲主持的建筑师事务所为沪江大学作了校园整体规划, 绘制出校园总体规划图。是年,思伊堂(Evanston Hall)竣工。1928 年,他受聘担任南 京国民政府的建筑顾问,主持制定了 1929 年南京的首都规划。 亨利 墨菲 (Henry Killam Murphy) 二、人物 自沪江大学创办以来,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除一大批院士外,文化领域有 著名诗人徐志摩、文学家冯亦代等,政界则有李公朴、李储文、李道豫等。此外,还有一 批沪江才女,如:俞大綵、卢丽娟、毕玲、陈维姜等。 22在“反基”尤其是“收回教育权”运动中,教会大学开始了中国化。1928 年 1 月,沪 江大学校董会决定,聘请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年仅 32 岁的 博士为校长,这 是沪江大学历史上首位华人校长。1928 年 2 月 25 日,刘湛恩在思晏堂前发表“大学的使 命”就职演说,正式履职。第二年,沪江大学在国民政府完成“立案”,改称“私立沪江 大学”。 A魏馥兰 B董景安 C刘湛恩 D樊正康 23改革开放后的 1982 年 11 月,于原沪江大学图书馆的西南方新建成了图书馆,建筑面积达 7547 平方米。为纪念原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烈士,1991 年 11 月,图书馆再度被命名为“ 湛恩纪念 图书馆”。新的“湛恩纪念图书馆” 匾额由著名书法家、上海图书馆原馆长 书写,大厅还安放 了刘湛恩烈士塑像。 A张森 B顾廷龙 C商承祚 D程及 4 24.1946 年 11 月 32 日,沪江大学隆重庆祝 40 周年校庆, 手书“信义勤爱” ,以示 庆贺。 A 蒋介石 B孙中山 C凌宪扬 D孔祥熙 下面 8 道题目是关于“沪江才女”的: 25.倪征燠是中国当代德高望重的国际法学家,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新中国首任联合国 国际法院法官。在 1946 年到 1948 年期间,他亲历著名的“东京大审判” ,担任中国检察官 首席顾问。他曾就读于沪江附中和沪江大学。倪征燠的夫人是沪江才女 。 A 张凤桢 B张维桢 C俞大綵 D卢丽娟 26.傅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历史学家,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傅斯 年的夫人是沪江才女 。 A张凤桢 B张维桢 C俞大綵 D.卢丽娟 27.罗家伦, “五四”运动领袖,曾任清华大学校长,中央大学校长等职。他的夫人是沪江 才女 。他也曾经给冯玉祥将军当过翻译。 A张凤桢 B张维桢 C俞大綵 D.卢丽娟 28.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者是沪江校友刘良模,刘良模的夫人是他沪江大学时期的 同班同学 。他们是在江西庐山上举行的婚礼,后来在山上还刻有“爱石”二字, 以为纪念。 A.张维桢 B.张凤桢 C.俞大綵 D.陈维姜 29.何振梁,现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 委员会主席,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顾问、执委。何振梁的夫人是沪江才女 。 A.梁丽娟 B.张凤桢 C.俞大綵 D.卢丽娟 30.吴学谦,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务院副总理,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 外交部长,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他的的 夫人是沪江才女 。 A.张维桢 B.毕玲 C.俞大綵 D.卢丽娟 31. 解放前就读于沪江大学,曾担任沪江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曾任虹口区 区长、区委书记、区政协主席。现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长、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市 政协之友社理事、上海沪江大学校友会副会长。 A.卢丽娟 B.张维桢 C.俞大綵 D.梁丽娟 5 32. 是沪江大学 1932 届教育专业生,其父是老同盟会会员,孙中山、黄兴“辛 亥革命”的战友,徐特立的老师、国民党元老周震麟,她的丈夫是前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 察官、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向哲浚。 A.周芳 B.张维桢 C. 张凤桢 D.俞大綵 33.1911 年, 当选为沪江大学首位华人教授,他生于 1872 年,浙江鄞县人。 1912 年,为在教堂及夜校中提供文化扫盲教育,他编成一套语文课本六百字编 ,共 9 册,函盖 600 个常用汉字。 A董景安 B.郑章成 C.李锦纶 D.凌宪扬 34.1913 年,沪江大学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共 2 人,即邬志坚和 。他曾经是“私立 沪江大学”的题写者。 A.鲍哲庆 B.樊正康 C.朱博泉 D.郑章成 35.中国第一个健美体育组织沪江大学健身会,是沪江校友 发起成立的,他为中国 的健身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A.赵竹光 B.周余愚 C.张维松 D.李启谦 36. 1919 年肄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社会系。1925 年,主演了神州影片公司的第一部 影片不堪回首 ,后任导演。1927 年后,导演了红宝石 、 情欲宝鉴 、 劫后孤鸿 等影片三十多部。1931 年,与邵醉翁联合导演了中国最早的片上发音有声片之一的歌场 春色 A.李萍倩 B. 施文心 C.桑弧 D.朱敏怡 37.1930 年,在工商部长孔祥熙的提议下,国民政府命时任上海理工大学前身之一的国立 中法工学院中方院长兼训育主任的 负责组织并率团参加比利时举办的世博会。此 届世博会,中国馆陈列分三部,农业、教育、工商农业品,以棉花蚕丝标本为多,产品大 都是各地精巧特产,获得各国高度评价,最终中国展品取得了奖牌总数第三名的好成绩。 A.张国藩 B.褚民谊 C.徐次达 D.颜任光 38.1933 年,肄业于沪江大学新闻系,1941 年起从事电影剧本创作,建国后,任上海电影 制片厂导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先后编导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 天仙配 、 祝福 影片的导演是 。 A李萍倩 B.施文心 C.桑弧 D.朱敏怡 39.1936 年,沪江大学校友 代表中国参加第 11 届奥运会竞走比赛,排名第 23 位, 获姿势优美奖。 A赵竹光 B.张维松 C.周余愚 D.李启谦 40.1936 年 5 月 31 日,宋庆龄、沈钧儒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 年 11 月 22 日深夜,救国会七位负责人沈钧儒、邹韬奋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他们就是全国 闻名的抗日七君子,请问:抗日七君子中曾入沪江大学学习的是 。 A.章乃器 B.沈钧儒 C.邹韬奋 D.李公朴 6 41.1946 年 4 月 10 日,沪江大学大学部教职人员和 900 多名学生开始“回家” ,终于回到 了阔别 8 年的校园,沪江大学恢复, 任校长。 A凌宪扬 B.余日宣 C.郑章成 D.朱博泉 42. 学生时代曾担任上海市学联主席,后来曾经出任中国驻奥地利、埃色俄比亚等 国大使。 A潘毓文 B.俞沛文 C.袁一安 D.薛志龙 43.在新中国的外交领域, 是一位风云人物。自从 1952 年毕业于沪江大学英文系后, 他同年即进入外交部,先后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机构副代表,外 交部国际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1990 年 6 月至 1993 年 2 月,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特命全权大使,1993 年 4 月至 1998 年 2 月,任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之后仍担任诸 多要职,为中国外交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A.李道豫 B.李储文 C.俞沛文 D.李一氓 44.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 省良渚,研究良渚文化的先驱者是 。他曾就读于沪江大学商学院。 A.余日宣 B.何天行 C.慎微之 D.顾实 45.参加过开国大典的离休干部是 。 他曾经将自己收藏的部分图书捐赠给了档案馆。 A.朱博泉 B.凌宪扬 C.杨松 D.董景安 46.第 29 届国际金融犯罪调查委员会将 “1997 年度优秀国际执法官”的年会最高荣誉颁 发给我校 84 届毕业生 。 A.傅敏 B.章淑贤 C.严妙芬 D.王玉珍 47.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系,曾获“上海礼仪小姐”亚军 (1988 年 )。并在 1992 年上海电视台主持人的竞选中在两千人中脱颖而出,最终名列三甲。毕业后报考了北京电 影学院并被表演系破格录取,专修表演专业,她是央视 40 集文化大戏紫玉金砂的主演 以及今天的中国谈话节目的总制片人和主持人 。 A.朱敏怡 B.李萍倩 C.桑弧 D.施文心 48.上海理工大学 105 年的历史上首位博士生导师是 。 A.董景安 B.赵学端 C.沈承龙 D.陈之航 49.校史馆的题名者是著名书法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我 校杰出校友 。 A.顾廷龙 B.张森 C.商承祚 D.程及 50.我校教授 是上海市外文学会会长。 A.黄晨 B.俞沛文 C.田一明 D.卢思源 7 三、事件 1、关于沪江大学 沪江大学创办于 1906 年,原名上海浸会大学,是一所教会大学,是上海理工大学的前 身之一。1914 年中文校名定为沪江大学,并确定校训为“信、义、勤、爱” 。上海浸会大 学最初的校长为美国人柏高德博士。另设浸会神学院,由美国人万应远博士任院长。校址 位于黄浦江畔的杨树浦军工路。1951 年 2 月,沪江大学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校务由余 日宣、蔡尚思主持。1952 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沪江大学各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等相关院校,校址移归上海机械学院(今上海理工大学) 。 51. 年校董会决定,校名改为沪江大学,英文名为 Shanghai College ,并确定校训 为“信、义、勤、爱” 。 A.1921 B.1906 C.1915 D.1929 52.1917 年 12 月 3 日,根据前任校长柏高德的建议,沪江大学在美国 州注册,沪 江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在美国得到承认。 A.弗吉尼亚 B.哥伦比亚 C.芝加哥 D.伊利诺斯 53.1917 年,北浸会在杨树浦路 1509 号(眉州路口)购置了一处原为教堂的房产,开设 ,以供沪江大学社会学系之实验。 A.沪江补习学院 B.沪东公社 C.联合法商学院 D.社会科学学院 54.沪江大学是国内最早制度上实现男女同校的大学之一, 年即开始招收女生 A.1921 B.1915 C.1920 D.1918 55. 年,沪江大学开办研究生教育。 A.1920 B.1921 C.1906 D.1907 56. ,刘湛恩在静安寺路大华路(今南京西路南汇路)口被特务杀害,年仅 43 岁。 A.1938 年 7 月 4 日 B.1938 年 4 月 7 日 C.1928 年 4 月 7 日 D.1928 年 7 月 4 日 57.沪江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的渊源关系:沪江大学停办后,1988 年,香港、台湾与上海 三地沪江校友和上海机械学院合作,成立了“ ”。该学院先设在上海市海防中学,后迁至上海机械学院内,后和其他相关学科、专业一起 合并组建成上海理工大学规模最大的管理学院。广大沪江校友一直视上海理工大学为自己 的母校,2011 年 3 月,经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同意, “上海沪江大学校 友会”注册名称正式变更为“上海理工大学校友会” ,至此,上海理工大学校友会正式注册 为社会团体法人单位,我校亦成为上海高校中正式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少数高校之一。 当然,在沪江大学原址上办学也是最直接的联系。 上海机械学院沪江城中区 商学院 8 58沪江大学的文史一度响誉沪上,当年中文系曾经拥有六大名师徐中玉(后到华东师大) 、 施蛰存(后到华东师大) 、朱东润(后到复旦大学) 、朱维之(后到南开大学) 、余上沅(后 到复旦大学) 、章靳以(后到华东文联) ,历史系最为人所知的则有: 、 。前者在院系调整后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级教授,后者到了复旦大学,为二级教授。 吕思勉 、蔡尚思 2、关于上海机械学院 1951 年 2 月,沪江大学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校务由余日宣、蔡尚思主持。1952 年全国高等 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沪江大学各文科院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相关院校,工科院系 组件成立上海机械学院。 1972 年,上海工学院和当时的上海机械学院合并,组建成新上海机械学 院,主校区设在靠近上海市中心的闸北区上海工学院(今上海大学延长校区) 。 1979 年,上海机械 学院一分为二,延长校区部分改名为上海工业大学(1994 年,并入上海大学)。军工路校址再次移归 上海机械学院(今上海理工大学) 。 59.1932 年,刘湛恩委托朱博泉在金融界资助下,选址圆明园路真光大楼开办沪江城中区 商学院。城中区商学院设会计、银行、工商管理、国际贸易、英语等系科,以帮助清寒好 学青年完成大学学业,增进效能。沪江大学停办后,在上海、香港、台湾等地校友的支持 下, 年,上海机械学院恢复了沪江城中区商学院,使得今日上海理工大学和昨日沪江 大学能够“一脉相承” 。刘湛恩之女刘光坤女士、上海沪江校友会副总干事俞超都给该学院 的学生上过课。2006 年 1 月,管理学院与商学院、MBA 教育管理中心重组成立新的管理学 院. A.1988 B.1989 C.1978 D. 1986 60.1952 年 5 月,沪江大学校舍由华东工业部接管后,立即调集工业技术人才,建立 。9 月,华东工业部任命李葵元为校长,夏安世为副校长。其后校名数度变更。 A.上海工业学校 B.上海机械学院 C.上海机械专科学校 D.华东工业大学 61.20 世纪 50 年代,学校用 6 年时间,在 1958 年完成了中等工业专科学校向大专跨越的 发展历程。1958 年 9 月 4 日, 正式开学。 A.上海机械专科学校 B.上海工业学校 C.上海机械学院 D.华东工业大学 62.1960 年 7 月 9 日,上海机械专科学校升格为 。 A.上海工业学校 B.上海机械学院 C.上海机械专科学校 D.华东工业大学 63.1963 年 1 月 3 日,一机部基建拨款 76 万元,用于建造 馆;4 月,该馆建造工程开 工。现为能动学院办公楼。 A.汽车 B.医疗 C.机械 D.动力 64.1965 年,上海机械学院汽车专业整体搬迁至 。 A.湖南大学 B.同济大学 C.上海交通大学 D.复旦大学 9 65.文革前的 年 12 月 15 日,停招 5 年后,首届工农兵大学生入学,分别在自动化仪 表、光学仪器等专业学习。 A.1972 B.1975 C.1968 D.1970 66.1978 年 8 月, 专业,首次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 11 月,聘请加拿 大系统工程专家白塔特到学校任教。同月,筹建计算机实验室与系统工程图书资料室;新 仪表实验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A.工程热物理 B.光学仪器 C.传热传质及流体力学 D.热力涡轮机械 67.1979 年 11 月 2 日, 研究所成立,著名科学家、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出席成 立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A.系统工程 B.动力工程 C.热能工程 D.出版印刷工程 68.1981 年 11 月 25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热力涡轮机械、 、制冷及低温工程、 光学仪器与工程热物理专业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A.系统工程 B.动力工程 C.热能工程 D.出版印刷工程 69. 年 12 月,夜大学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A.1988 B.1987 C.1966 D.1989 70.1991 年设动力工程及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名博士后科研人员进站工作。 A.热力涡轮机械 B.制冷及低温工程 C.光学仪器 D.工程热物理 71.1993 年 6 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上海机械专科学校更名 。同年年底,经 机械电子工业部批准,学校设置 3 个系 13 个专业。 A.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B.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 C.上海机器制造学校 D.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72.1917 年,沪江与美国布朗大学协议成立 ,由布朗大学派其社会学系主 任狄雷(J. Q. Dealey,1921 年间)、教授白克令(H. S .Bucklin,192425 年间)先 后来校讲学,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同时还率先创办了国内首家社会学实习基地沪东 公社,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国布朗社会 科学学院 73.1920 年,沪江大学教育科开设 ,为国内大学首创。 幼儿师范专 科 74. ,全国恢复高考后,上海机械学院首次招收的 77 级本科生 579 人 报到入学。 1978 年 2 月 27 日 28 日 75.1989 年,上海机械学院创办系统工程专业,获 特等奖。 上海市教学成 果 10 76.1996 年 5 月 28 日,国家教委批准华东工业大学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 上海理工大学 77.1999 年 4 月 9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批权的 通知,上海理工大学获得 的审批权。 博士生导 师 78.2000 年 6 月 2 日, 学院 2000 届本科生首届学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上海 纽约国际联合语言 3、关于复兴路校区 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位于上海市文化广场以西的徐汇区复兴中路 1195 号。复兴校 园的历史可追溯至 1907 年 6 月 3 日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12 年,学堂增设工科,校名改 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法两国于 1920 年开始在同济德文医工学 堂的校址联合办学,校名为“上海中法国立通惠工商学校” 。1931 年 9 月 1 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