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乡村传播学-论手机普及对人们社会交往关系的影响(1)1_第1页
22乡村传播学-论手机普及对人们社会交往关系的影响(1)1_第2页
22乡村传播学-论手机普及对人们社会交往关系的影响(1)1_第3页
22乡村传播学-论手机普及对人们社会交往关系的影响(1)1_第4页
22乡村传播学-论手机普及对人们社会交往关系的影响(1)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22 乡村传播学 论文题目:论手机的普及对人们社会交往关 系的影响 学生姓名 杨志勇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层 次 专 科 批 次 101 学 号 W320801101053 学习中心 江苏牧院继续教育学院 2011 年 2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论点、论据 40 写作规范性 30 论述逻辑性 30 论文编号: 论手机的普及对人们社会交往关系的影响 摘要: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目前我市手机普 及率为 60%。手机的短信功能得到人们的关注。手机沟通,开辟了我们社会交往关 系的另一条途径,促进也遏制了我们的社会交往关系。 关键词:手机 人们 日常生活 短信 社会交往关系 人类社会交往的历史也是人类传播技术进步的历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兴 通讯工具兴起,人类社会交往的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近年来,“手机” 这一新的通讯方式闯入了人们的视线,它的出现,改变了电话语音通话的单一功能,同 时由于其自身具备的诸多优势,在我国社会很快受到民众热捧,发展势头如火如荼.作 为人们社会沟通途径的新形式-手机短信,我们已经不能仅仅将其定义为通讯工具, 而需要解读其在人们社会交往关系上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1、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据数据统计显示, 截至去年 12 月,我国手机用户数约达 6.35 亿户,普及率 达 50,手机用户较上年底增加 8622.8 万户,月均增加 718.56 万户。同比,目前 我市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 60%以上,而这一数据还在高速刷新。 手机,又名移动电话。以其小巧、便携及其诸多功能,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加 之现在手机的市场售价越来越低,网络信号分布面越来越广,通话话费也越来越规 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手机已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 需品。时下,很多追求 fashion 的年轻人胸前都挂着一个尽显个性的小手机,既是 装饰品,又充当联络工具,可谓一举两得。很多家长,为便于和孩子联系上,也纷 纷给他们的孩子配上了手机。甚至有些上苗苗班的小朋友也不例外。 2、手机的短信功能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手机普及率的增加,手机话费的消费(以下简称手机消费) ,也成为了人们 一项必不可少的生活支出。人们在初尝手机带给大家生活便利之余,也渐渐开始关 注手机消费状况。各大手机网络运营商,为确保自己的市场占有率,纷纷推出了各 种优惠套餐。随着手机网络运营商的火爆拼杀,手机短信功能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2.1 手机短信消费较便宜,且不受地区限制,是人们关注的原因。 从移动和联通这两大网络运营商处得知手机短信消费 0.1 元/条,收方不收费。 若参加每月的短信套餐,每条短信的消费更低。这对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而言,无 疑就是一件喜事。特别是那些外出求学的学子,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只是靠 家长提供的零花钱来支付手机消费。一条条报平安短信和一条条嘘寒问暖的短信, 就很好的传递了学子思乡和家长的念子之情。而这样的一条手机短信消费,仅仅 0.1 元,相比较 0.6 元/分钟的手机通话费而言,学子和家长都能承受。 2.2 手机短信的可管控性、即时性和多样性,也是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 人际交往,面子为先。通过第三者的传话,在情感上就大打折扣,万一再漏掉 几个关键字,意思也就天壤之别了。而手机短信的编写与发送完全掌握在发送人的 手中,随时随地,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只要按照发短信人的意愿,即可发送。这 就是手机短信的可管控性。 手机短信,就好比写信一样,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而手机短信和写信唯一 的差异就是手机短信写好发出后,对方即时就能收到,方便、快捷。这就是手机短 信的即时性。 手机短信的多样性,就是手机短信除了可以传送文字,还可以传送图片、铃声、 真可谓声情并茂,用闪动的卡通图片,用动情的 midi 铃声向朋友、亲人传去一份祝 福与问候,既新颖又时尚。 3、手机沟通,开辟了人们社会交往关系的另一条途径。 手机,作为沟通媒介,开辟了人们社会交往的另一条途径。因其便携、可移动, 随时随地都可以和家人、朋友、同事、上下属交流沟通,拉近了人们社会交往关系。 出差途中碰到了一些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立即就可以和家人、朋友通话分享,让 家人、朋友立即分享当时的心情。若可能,直接拍摄下来,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分给 亲朋好友分享。现下流行的“亲情号码” “集团短号”就是移动、联通等网络运营商 针对手机作为沟通媒介,拉近人们社会交往关系而推出的优惠套餐。而手机短信, 也是网络运营商和手机生产厂商为增加市场份额,联手推出的可用于传递文字等信 息的传播模式,对人们社会交往关系的发展有着两面性。 3.1 手机短信与生俱来的传播优势,拉近了人们社会交往关系。 手机短信,也是手机沟通的一种。它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架势驾驭在人们社会 交往关系上。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的短信聊天已经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电子 邮件、网络聊天之后一种新的重要的人们社会交往模式。手机短信以其可管控性、 即时性和多样性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改变了人类书写和交 流习惯的同时,对人们的心理和社会交往关系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依目前我国 社会环境的土壤,顺应了国人心理的深层次需求,构建了新型的人们交往关系,拉近 了人们社会交往关系。如果说互联网带有一定的虚拟空间、真真假假的味道,那么 手机短信应该说是货真价实,是一对一的实体关系。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是一个心理 互动过程,中国人最讲求人情和面子,人际间的交往难免有熟人之间碍于情面难于 启齿的事。比方说你到熟人那里买东西通常不好意思讲价;很多事当面不好说,然 后用电话,用手机、呼机再告诉对方,回避了面对面的尴尬。手机短信在人们社会 交往互动中也起到这种桥梁的作用,促进了和谐的交往过程,拉近了人们社会交往 的关系。 社会交往是一种心理上的互动过程,渗透了浓厚的文化因素,中国人的表达方 式是含蓄的,就像美国人可以当面相互赞美,直抒胸臆,而中国人在面对别人的夸 奖时,往往会说“哪里哪里,过奖过奖”就算心理很认同对方说得,也要表示一下 谦虚,而不是坦然的接受,生怕让别人说自己狂傲,我们的民族特性决定了我们在 待人处世上与西方人很大的不同。在变化万千的今天,手机短信为我们提供了另一 种交流的渠道,使我们的人际交往更加的多样化,也使我们更加的体会到手机短信 带给我们的乐趣。如,现在每到节假日,亲朋好友间、同事间、上下属间就会互发 一些祝福短信。这些短信虽说只有短短几句,但都会给我们一种特别暖心的感觉, 较大程度的消除了一些原本存在的矛盾和隔阂。 3.2 手机短信的负面影响,也疏远了人们社会交往关系 手机短信又如一把双刃剑,给人们社会交往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引发了人与人之 间的误解、情感危机、信任危机和社交障碍等. 除此之外,在手机短信建构起来的人 们社会交往新世界里还出现了言论自由与谣言并行,私人空间日渐萎缩,社会交往关 系功利化以及现代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失等.在各大地区频繁出现的手机短信诈 骗,就充分的显示出手机短信的负面影响,造成了收发双方的不信任和误会,从而 疏远了人们社会交往关系。 4.结束语 在日常生活中,手机带给了我们很多便利,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但是也疏远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总觉得有了手机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