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6_第1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6_第2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6_第3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6_第4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6单元岳麓版_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优化方案】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 13 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 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过关检测 岳麓版 (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6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下学期适应性练习)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其中的“人”是指( ) A个人 B人类 C雅典人 D雅典公民 解析:选 A。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说个人感觉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在社会道德方面每 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一切法律制度都是人为的产物,其废立都要以人为标准, 这一思想过分强调个人感觉,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误区,也使个人主义膨胀,社会道 德沦丧,世风日下,故 A 项正确;这里的“人”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的,并不注重集体, 更不会是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故 B 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个哲学命题,具有 普遍适用性,并不特指雅典人或雅典公民,故 C、D 项错误。 2(2016河南商丘模拟)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 “知识即美德” D信奉圣经 ,献身上帝 解析:选 C。省略号之前的关键词是“德行” ,省略号之后的关键词是“求知” 。诗句 有“人性” ,但没有“重视人”的人文主义,故 A 项错误;材料与“社会秩序”无关,故 B 项错误;由诗句两处关键词可知,诗人强调“知识即美德” ,故 C 项正确;诗句与“圣经 、上帝”无关,故 D 项错误。 3(2016济南模拟)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 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 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 ”这段话说明( ) A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B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 C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精神 解析:选 D。题干中的材料没有提到古希腊哲学与人之间的关系,故 A 项错误;题干 材料没有提到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故 B 项错误;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神学 的影响说法太过绝对,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 体现出古希腊哲学对科学技术的意义,故 D 项正确。 4(2016哈尔滨三中模拟)这一时期的商人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商人,他们已有更进 步的业务手段,如复式簿记、汇票、商业信函和保险。 “这一时期”是指( ) A中世纪的早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工业革命时期 D19 世纪晚期 解析:选 B。中世纪早期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没有出现适合近代的商业经营 手段,故 A 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商人的需 要而自然出现复式簿记等适合近代经济需求的商业手段,故 B 项正确;工业革命时期商人 的业务手段日趋多样,逐渐成熟,与“商人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商人”不符,故 C 项错误;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通信手段的进步,商人业务手段更加现代、灵活,故 D 项错误。 5 “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题材,你处理的是什么题材,你画出的画还可能是圣母玛利亚。 但是你想到的,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理性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 人性中。 ”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 解析:选 B。新航路的开辟与人性关系不大,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回归到人性中” 可知为文艺复兴,故 B 项正确;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故 C 项错误;宗教改革主要是强 调信仰上帝,故 D 项错误。 6(2016武汉模拟)“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 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 区分人类的标准。 ”这段话主要体现( ) A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 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 C宗教改革王权至上的思想 D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 解析:选 B。古希腊智者学派忽视道德,与“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不符, 故 A 项错误;“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体现了人的 作用和价值,故 B 项正确;王权至上的思想与“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不符,故 C 项错误;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精神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 事物,与“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不符,故 D 项错误。 7(2016湖南常德模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向过去看齐的运动,两者皆是意图 将欧洲这个混合体的某个部分独立分离出来。下列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 A宗教改革是为了实现信仰自由 B文艺复兴的实质是重构西欧文艺的辉煌 C天主教会保存的文献在两个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D世俗势力都对两个运动中的“反叛者”进行了保护 解析:选 C。根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向过去看齐的运动” ,说明材料是在强调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点,不是旨在说明宗教改革是为了实现信仰自由,故 A 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不是“重构西欧文艺的辉 煌” ,故 B 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向过去看齐的运动”的意思是,文艺复兴着 眼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成就,宗教改革者则是频频回顾罗马教廷承袭罗马习性之前 的基督教会,因此天主教会保存的文献在两个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故 C 项正确;材料没 有涉及世俗势力对两个运动中的“反叛者”进行保护,故 D 项错误。 8(2016江苏徐州模拟)德国史纲写道:教廷的敲榨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路德愤 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习惯方式从而发出了公开反对罗马教 皇的信号。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了( ) A罗马教会神权 B神职人员权威 C灵魂救赎方式 D宗教礼仪程序 解析:选 C。马丁路德用“因信称义”否定“因行称义” ,从而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 与题中“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不符,故 A 项错误;马丁路德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 了神职人员权威,与“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习惯方式” “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不 符,故 B 项错误;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教皇“因行称义” ,宣传“因信称 义” ,直接改变了灵魂救赎方式,故 C 项正确;简化宗教仪式不是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 3 纲的内容,与“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不符,故 D 项错误。 9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 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 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 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解析:选 B。依据所学,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进行 的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改革教会某些弊病)掩饰下 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10翟振明在启蒙反思的可能误区里这样认为:真理没有被理解是没有价值 的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 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结 果。材料意在强调( ) A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B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 C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 D理性使人们生活更幸福 解析:选 B。据材料“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结果” ,可知材料 并非意在强调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 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 义” ,可知材料意在强调人重在用理性把握生活的过程,因此对待社会问题,也应理性思考, 故 B 项正确;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是对材料逻辑的颠倒,故 C 项错误;使人们生活更幸 福是理性的结果,材料强调应用理性的过程,故 D 项错误。 11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 ;启蒙运动 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 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 解析:选 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仅仅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 ”,不符 合材料对启蒙运动的进一步阐释,故 A 项错误;批判宗教神学撕开了封建神学套在人类身 上的精神枷锁,不符合“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故 B 项错误;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和 宗教改革的基础之上提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一系列构想,实现国家主权在君向主权在民 让渡,符合材料“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故 C 项正确;促进思想解放过于表面,故 D 项错误。 12(2016河南开封高三模拟)伏尔泰对孔子称颂备至。他说:“孔子常说仁义,人 们若实行此种道德,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什么争斗了。 ”他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 伦理学说,教人以德,用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幸福的社 会。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 A伦理学说有助于法国社会稳定 B儒家理性抑制了人们私欲膨胀 4 C “仁义”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容 D中西思想跨越时空、时代融合 解析:选 C。材料中伏尔泰认为,儒家伦理学有利于世界的稳定,而不仅仅局限于法 国社会,故 A 项错误;儒家理性有利于抑制人们私欲膨胀,但这仅仅是伏尔泰推崇儒学的 表象,故 B 项错误;启蒙运动重视法治,而儒家思想强调德治,有利于丰富启蒙思想的内 容,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儒家部分思想为启蒙思想家所利用,与中西思想融合无关, 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题,第 13 题 26 分,第 14 题 26 分,共 52 分) 13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 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 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 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 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 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 14 至 15 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 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 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 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 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 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 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 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 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6 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 特点出现的背景。(8 分) (3)列举材料三中伏尔泰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著作”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8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4 分) 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 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和“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 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 行事” ,可以概括出;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苏格拉底对哲学发展的意义即使哲学 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 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 ,可以看出其继 承、创新了古典文化,由材料二“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与自然科学结合产 生了新的哲学体系;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的背景即可。(3)第一小 5 问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伏尔泰的著作;第二小问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出伏尔泰 的观点,并对其观点做简要说明。(4)哲学和时代的关系,可依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时 代)决定一定时期的文化(哲学),一定时期的文化(哲学)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时代)回 答即可。 答案:(1)观点:学会生活;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 意义: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特点:继承、创新了古典哲学(文化);与自然科学结合产生了新的哲学体系。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存的保留;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3)著作:哲学通信或路易十四时代 。 说明:影响和说服大众;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猛烈抨击天主 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 ,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任答三点即可) (4)关系:哲学依赖(或反映)时代;时代发展需要哲学。 14(2016湖北天门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 ;泰州学派的支 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 。这就容易使人 们错误地以为 16 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 18 世纪 的“启蒙运动” 。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 18 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 16 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 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 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 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 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评价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 18 世纪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