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_第1页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_第2页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_第3页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_第4页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摘 要】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的理论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如果按照附 条件不起诉制度将有可能判处刑罚的犯 罪嫌疑人在经过法院审判之前就终止刑 事追诉的做法,有违背无罪推定原则的 嫌疑,是一种“ 有罪认定”,使检察机关 越权行使了法院的定罪权。也有学者认 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只针对某些轻罪的 特定人群适用,具有不公平性,违背了 我国宪法规定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 则”。笔者认为,附条件不起诉不是“ 有 罪认定”而是程序上的一种“ 搁置”;附 条件不起诉制度违背形式上的平等,但 符合实质上的平等。 中国论文网 /5/view-5481660.htm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有罪 推定;平等 一、附条件不起诉是否是“有罪 认定” 有一种观点认为,检察机关作为 国家公诉机关应该按照诉讼程序将达到 起诉标准的刑事案件起诉到法院进行审 理,如果按照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将有可 能判处刑罚的犯罪嫌疑人在经过法院审 判之前就终止刑事追诉的做法,有违背 无罪推定原则的嫌疑,是一种“有罪认 定”,使检察机关越权行使了法院的定 罪权。 (一)无罪推定原则与法院定罪 权 “无罪推定 ”原则所指的的是对被 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凿、 有效的证据,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其有 罪,就应推定其无罪。无罪推定不仅是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宪法性 规则,其宗旨是按民主的要求确立公民 的法律地位和处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系。无罪推定原则,是以保护被告人的 合法权利为目的的。在 1997 年刑事诉 讼法修改之前,我国不采用“无罪推定” 或“有罪推定 ”原则,而采取 “以事实为 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的原则。 1997 年 10 月 1 日实施的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 增加了类似于无罪推定原则的表述: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 不得确定有罪” ,该原则必须坚持 “以事 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宪法原 则。可以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否定了 封建法制“有罪推定 ”的原则,吸收了西 方“无罪推定 ”的法制精神,推定在人民 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有罪前,既不认为 被告人是罪犯,也不认为被告人没有犯 罪嫌疑,而是实事求是,进行调查,客 观地收集有罪、无罪、罪轻、罪重的, 根据事实来确定。因此,中国的刑事审 判中并没有完全照搬或抄袭西方国家的 无罪推定原则,而只是一种批判地吸收, 体现了它的一些基本精神。 毋庸置疑,定罪权专属于人民法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院。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2 条规定: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 不得确定有罪。 ”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 定的基本原则。其本质是告诉我们,只 有人民法院才有资格作出被告人有罪的 实质认定。 (二)附条件不起诉不是“有罪 认定” 1、附条件不起诉是程序上的一 种“搁置” 有拥护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学者 反对该质疑,并认为:检察机关将案件 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时,是以认定被告 人有罪为前提的,否则不应当向人民法 院提起公诉。虽然这种不起诉是以有罪 认定为基础,但这种认定只是一种推定, 是检察机关单方面的认定,而且是一种 程序上的推定,而非实体意义上的认定。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貌似反驳了“附条 件不起诉是有罪认定 ”的看法,把附 条件不起诉看作是一种检察机关单方面 的“程序”有罪推定,而非实质上的 “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罪判定”,似乎解答了反对者的疑问, 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自我陷阱,让附条件 不起诉制度蒙上了“ 程序”上有罪推定的 外貌,落人口实。因为这种观点很容易 让人产生疑问:有罪推定还有程序上与 实质上的区分么?即使有程序上与实质 上的区分,那么,程序上对被不起诉人 进行有罪的推定就不是“ 有罪认定 ”了么? 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将案件向人 民法院提起公诉时,必须达到一定的起 诉条件,这种起诉条件便是“行为事实 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 追究刑事责任” 。应当注意的是,笔者 这里用的是“ 行为事实” 而非 刑事诉讼 法第一百四十一条所描述的“犯罪事 实”。正如前文所诉, “未经人民法院依 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既然人民法院还未进行有罪判决,对行 为人是否实施了该行为,该行为的性质 是否应当认定为“ 犯罪” 还未进行宣判, 那么何来的“ 犯罪事实” ?在向人民法院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提起公诉之前便用“ 犯罪事实 ”一词在措 辞上不够准确,容易留有检察机关在法 院审判前就进行“ 有罪推定 ”的印象。 会有学者对笔者将检察机关起诉 条件中“犯罪事实 ”修改为 “行为事实”的 做法存有疑问:如果检察机关内心没有 认定被告人实施了犯罪,为何会将该刑 事案件起诉到法院?也就是说,检察机 关在把被告人起诉到法院时,是认为其 有罪的,既然认为其有罪,为甚么不能 用“犯罪事实 ”的描述?笔者认为,是否 实施了犯罪只能严格的由法院认定,在 法院对被告人的行为最终定性之前,任 何单位,任何个人都不能对该行为的性 质进行程序上与实质上的定性。检察机 关之所以将案件移交到法院进行审判, 是因为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实施了一定 的行为,该行为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支 持,并且该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犯 罪构成,如果起诉到法院有极大地可能 将该行为认定为“ 犯罪” 。也就是说,只 有法院对被告人是否实施了该行为、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行为是否能够定性为“ 犯罪 ”进行认定, 人民检察机关只对这种“ 犯罪认定 ”持有 一定的期待,这种期待建立在“证据确 实、充分”的基础上,并且只有检察机 关认为该“期待 ”能够极大可能转化为现 实才能够提起公诉。这就像公安机关只 能将行为人称为“ 犯罪嫌疑人 ”而非”罪 犯”一样。 因此,笔者认为附条件不起诉是 检察机关在程序上的一种“搁置” 。这种 “搁置”只发生在如下情况:检察机关有 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被不起诉人实施 了一定的行为,并且该行为符合刑法 规定的犯罪条件,如果将该案件起诉到 法院该附条件不起诉的被不起诉人有极 大的可能性被认定为犯罪,但是考虑到 被不起诉人具体情况以及其行为即使被 法院认定为犯罪也只是轻微的刑事犯罪, 在被不起诉人认识到自己行为错误的情 况下,为了其能够更好的回归社会,在 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阶段将程序“搁置” 下来,不将被不起诉人的行为交与法院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评价。与此同时,被不起诉人必须答应 相应的条件,如果被不起诉人履行全部 条件,检察机关会将案件审理永久搁置 下来,不让该刑事案件流入法院审判程 序,杜绝法院对被不起诉人的行为进行 评价的可能;但如果被不起诉人没有履 行所答应的条件,则被“ 搁置 ”的程序便 会重亲启动,让法院对原被不起诉人的 行为进行评价。 2、 “附条件” 是 被不起诉人对自己行为的“补偿” 而非 “惩罚” 既然附条件不起诉不是“有罪认 定”,法院没有对被不起诉人的行为性 质进行界定,那么检察机关为何还要 “附条件”让被不起诉人承担相应义务呢? 笔者认为,这要对所附条件的性质进行 界定: “附条件 ”是被不起诉人对自己 行为的“补偿 ”而非代替刑罚的 “惩罚”。 虽然法院没有对被不起诉人的行 为性质进行界定,但是检察机关已经掌 握了足够的证据证明被不起诉人实施了 该行为,并且该行为客观上给被害者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成了一定的伤害,对社会秩序照成了一 定的影响,该行为有极大的可能会被界 定为犯罪。检察机关进行不起诉不是为 了放纵犯罪,而是为了给被不起诉人一 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防止因为被不起诉 人因为一时失足被贴上“ 罪犯 ”的标签而 导致破罐破摔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为了能够证明被不起诉人有改过自新的 决心,同时也为了弥补被不起诉人对被 害人与社会照成的既成影响,检察机关 必须规定一定的时限对被不起诉人进行 考察,并要求其对自己先前实施的负面 行为进行弥补(该行为的性质目前还未 界定) ;而被不起诉人为了避免自己的 行为会极大可能被法院判定为犯罪,避 免可能的刑罚对自己造成最不利的影响, 则必须在检察机关限定的时间内表现出 自己改过自新的诚意。这些诚意就包括 对自己先前行为造成的影响进行弥补, 如对被害人进行赔偿、赔礼道歉等,也 包括保证自己不会再次实施之前的行为, 如加入特定的心理治疗项目、康复项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等。而这些都是是被不起诉人对自己行 为的“补偿”而非刑罚意义上的 “惩罚”。 3、附条件不起诉与“无罪推定” 的宗旨一致 “无罪推定 ”其宗旨是按民主的要 求确立公民的法律地位和处理国家与公 民之间的关系,是以保护被告人的合法 权利为目的的。刑法调整的对象是被犯 罪行为严重威胁和破坏的各种社会关系, 因此刑法是作为一种最严厉与最后的防 线而存在的。 “刑法是一种不得已的恶 ” i,虽然是不得已,但只要被不起诉人的 案件被检察机关移送到法院,被不起诉 人就必须面临极大可能被这种“恶” 惩罚 的后果。刑罚虽然有着正面的积极功能, 但也会使犯罪人或其亲属对国家与社会 产生敌视;让犯罪人在监狱里“交叉感 然”,造成其对社会的不适应;或者是 回归社会后被周围的人歧视等等不利影 响。而附条件不起制度则给了被不起诉 人另一个选择:接受检察机关的条件, 履行相应的义务,避免遭受可能的严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刑罚。这种不起诉制度的存在无疑是符 合被不起诉人的利益的,与“无罪推定” 的宗旨一致。 综上所诉,笔者不认为附条件不 起诉制度是一种“ 有罪认定 ”,侵犯了法 院的定罪权。笔者认为附条件不起诉是 一种程序上的“ 搁置” 而非程序上的 “推 定”,更非实体上的 “认定 ”。之所以会 造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一种“有罪认 定”的印象,笔者认为这与我们在立法 与操作实践中的措辞不无关系。因此笔 者呼吁在立法与实践操作中尽可能规范 与谨慎一些,在不该用“ 犯罪 ”或“罪犯” 之时尽量不用,避免造成检察机关“有 罪推定”的负面印象。 二、附条件不起诉是否与“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 相冲突 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有学者认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只针对 某些轻罪的特定人群适用,具有不公平 性,违背了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人人平等原则” 。只有刑法明文规定的, 如行为、罪过、主体因素才是在检察阶 段审查案卷应该予以考虑的对象。 “在法 律领域,没有什么比对相同事件依不同 法律进行评价更难忍受”ii 根据“平等” 概 念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将“平等” 分为 “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笔者认为, 如果按照严格的“ 形式平等 ”概念,附条 件不起诉制度确实违背“ 平等原则 ”,但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符合“ 实质平等 ”的内 涵。 (一)附条件不起诉违背形式上 的平等 1、形式平等的含义 形式平等即法律平等,是指以法 的形式承认所有的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 等,在法律权利和义务上给以相同的对 待,禁止有差别待遇的歧视性对待。 17、18 世纪的平等观主要是一种形式平 等、注重机会的平等、出发的平等,如 1789 年的法国人权宣言最早以法的 形式确定了平等权。这一时期还没有体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现实质的平等与结果的平等。 “形式正义 要求法律适用时的公平性和一致性,法 律不是针对特定人而设立的,而是对一 般人都适用的。 ”iii “形式正义所要求的 只是形式上的平等或法律上的平等,至 于法律规则的内容本身是否正义和坚持 它能否达到正义则在所不问。 ” iv 2、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违背形式 上的平等 笔者认为,形式上的“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指的是任何人犯罪,不论其 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 教育程度、居住期限、宗教信仰有何差 别,也不论其家庭出身、本人成分、社 会地位、政治历史有何不同,在适用法 律上一律平等。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 检察机关会根据被不起诉人的人身危害 性决定是否适用不起诉,除了是不是初 犯、偶犯,其悔罪态度之外,被不起诉 人的职业、教育程度等条件在一定程度 上会是检察人员考量的因素,这就违背 了在形式上“ 任何人适用法律上一律平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等”的原则。 另外,有的学者担心附条件不起 诉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刑罚对犯罪的震 慑与惩罚,会导致使得犯有同种罪行的 人因为经济基础、社会地位等原因而得 到不同的处理结果,可能导致只对经济 条件优越的人适用,而经济条件差的人 因为没有赔偿能力得不到适用。更有甚 者会认为附条件不起诉就是为富人服务 的,其本质便是“ 以钱买刑 ”。笔者认为, 这种偏激的担心没有必要。虽然被不起 诉人的经济条件会影响其赔偿能力,但 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并不是附条件不 起诉制度的唯一附加条件。比如台湾 刑事诉讼法第 253-2 规定,被暂缓 起诉的犯罪嫌疑人在一定期间被遵守或 履行如下义务:“ 一、向被害人道歉。 二、立悔过书。三、向被害人支付相当 数额之财产或非财产上之损害赔偿。四、 向公库或指定之公益团体、地方自治团 体支付一定之金额。五、向指定之公益 团体、地方自治团体或社区提供四十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时以上二百四十小时以下之义务劳动。 六、完成戒瘾治疗、精神治疗、心理辅 导或其他适当之处遇措施。七、保护被 害人安全之必要命令。八、预防再犯所 为之必要命令。 ” v 在这里,被不起诉人 除了向被害人支付相当数额之财产或非 财产上之损害赔偿外,还附加有“道歉” 、 “立悔过书”、 “义务劳动”、 “相关辅导” 等 种种应尽义务。这规定足以避免附条件 不起诉变质为“ 以钱买刑”,把焦点集中 在被不起诉人是不是真心悔罪,其社会 危险性是不是真的降低。 (二) 附条件不起诉符合实质上的平等 1、实质平等的含义 实质平等即事实平等,就是指国 家对形式上的平等可能导致的事实上的 不平等,针对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对 特定的人群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 等方面与其他人群存在着的事实上的差 异,根据理性的、合理的、正当的决定, 采取某些适当的、合理的、必要的区别 对待的方式和措施,从而在实质上为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条件,缩小仅仅由于 形式平等造成的差距,其目的是为了实 现实质上的平等。如 1919 年的德国魏 玛宪法规定了财产权的受制约性,规定 了劳动权、生存权等社会基本权,其目 的就是为了克服形式意义上的平等,以 实现实质意义的平等。 2、附条件不起诉符合实质平等 “而实质正义注重法律适用的后 果,要求的是人与人之间事实上的平等, 为实现这一目的,宁可牺牲形式正义, 实质正义的实现途径是把法律规范和具 体的案件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当事人的 具体情况,在诉讼当事人之间实现实质 正义,其实现途径乃是赋予司法人员以 裁量权,灵活运用法律规范以达到实质 正义。 ”vi 附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