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考研英语一小作文(标准版)_第1页
2012年1月考研英语一小作文(标准版)_第2页
2012年1月考研英语一小作文(标准版)_第3页
2012年1月考研英语一小作文(标准版)_第4页
2012年1月考研英语一小作文(标准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 品 安 全 与 日 常 生 活 一 、 摘 要 : 应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 处理机制;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食品 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中介及研究单位的推动体系 等九大体系,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 正是由于人类对食品的依靠注定了食品工业具有巨大的挖掘价值和开发潜力,特别是 2l世纪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世纪。我国人民正在为建成“全面小康”的现代化社会 主义国家而努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更加强烈,对膳食的需求更加注 重营养。食品安全与保健正在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 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 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当今社会流行苗条,骨感。肥胖为人所苦恼。而瘦身更是令女士追捧至极!手术,药 物,无所不用其极,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到了健康美,商家,专业人士等纷纷提出食 物保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食品保健,保健食品卖场火热。 俗话说“病从口入”,“饭前饭后要洗手”。无非就是说明在对待食物的时候有一个 基本原则,那就是干净卫生。而食品安全是对食品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一种担保 ,其强调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物质或因素,而我们提到的食品安全 一般是指相对安全性。要求食品的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绝对安全的食品是没有的。 2004年9月1日,我国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决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多 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当前来看,应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统一 协调、权责明晰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 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 布的网络体系;中介及研究单位的推动体系等九大体系,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 本文从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概念、对人影响食品安全体系建立等几方面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我们人类进行其他生命活动 的首要条件。近年来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突飞猛进,食品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百花齐放 的新型食品推层出新。然而,加工的食品失去了它天然纯性,没有过高的安全保障, 食品安全 更甚是越来越多的不安全食品事件被曝光后,人们对于任何的食品都持着怀疑的目 光和担忧的态度去猜测它是否能够威胁我们的生命健康。一个人的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 ,只有自己才能体味它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而A级绿色食品是指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评价项目的 综合污染指数不超过1,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安全的人工 合成农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及食品添加剂。AA 级绿色食品是指产地环境质量要求 评价项目的单价污染指数不超过1,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且产品 需要3年的过渡期。 无毒无害食品是指食品对人的安全性,包括微生物污染程度、化学污染程度、放射 性污染程度。无毒无害,指在正常食用条件下不危害人体健康,不造成急性及慢性疾病。 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指的是: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如河海豚、毒蘑菇)。在一 定条件下产生毒素(如发芽土豆产生龙葵素,鱼类产生组织胺)。含有致病微生物或产 生毒素物质(如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包括生物性污 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食品中过量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或包装容器中有毒、有 害物质的迁移等原因造成的食品污染。 如何辨识食品标签?首先,食品名称,国家标准规定,食品名称必须采用表明食品 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如使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牌号名称”或“商标名称 ”,则必须同时使用表明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其次,配料表,按规定,除单一配料 的食品外,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配料表。所谓“各种配料”是指所有配料。必须标出饮料 、冷食、酒中的添加剂,果汁饮料、果酒(含葡萄酒)的原果汁含量,啤酒的原麦汁浓度 ,各类酒的酒精度,肉灌肠品中的淀粉含量。接着,食物的净含量,这是包装食品必须标 注的内容。含有固、液两项物质的食品(如糖水菠萝罐头)还必须同时标注该种食品的固 形物重量。同一容器中如含有相互独立且品质相同、形态相近的几种食品时,在标明净含 量的同时还必须标明食品的数量。如盒装月饼,在标签上要标明内装月饼的块数;礼品酒 盒上需注明装酒的瓶数。进口食品必须标明原产国、地区(指港、澳、台)名及总经销商 的名称和地址。同时必须标明本产品执行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号。 食品质量感官辨识,就是指凭借人体自身的感官器官,实际上就是凭借眼、耳、鼻 、口(包括唇和舌头)和手,对食品的质量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也就是通过用眼睛看、 鼻子嗅、耳朵听、用口品尝和用手触摸等方式,对食品的色、香、味和外观形态进行综合 性的鉴别和评价。通过对食品感官性状的综合性检查,可以及时、准确地鉴别出食品质 量有无异常,便于早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方法直观、手段简便,不需要借助任 何仪器设备和专用、固定地检查场所,不需要专业人员。感官鉴别方法常能察觉其他检 查方法所无法鉴别的食品质量问题以及特殊性污染引起的微小变化。 食品的变质与保藏: (1)什么是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指以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 ,食品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被食品本身与外界的酶性、非酶性变化及杂物的 污染,引起的大量分解,使食品营养价值的降低或失去食用价值变化。从商品角度来说食 品腐败变质就意味着失去了商品价值。也就是说,失去了食用价值或者商品价值的商品是 食品的腐败变质。 (2)食品为什么会腐烂变质?食品腐烂变质是因为食物自身环境因素及微生物三者相互 影响的结果,腐败的过程中主要是微生物起主要作用,如细菌、霉菌(规范名称:真菌) 、酵母菌加之食品自身的化学成分,在适宜的环境、湿度、酸碱度、紫外线、氧气等相关 因素的条件下,微生物大量繁殖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使食品分解引起腐败变质。 怎样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第一是防止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和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第二是对食品进行杀菌控制食品腐败变质。改变食品的温度、湿度、PH值、渗透压或其他 杀菌方法,把食品中的微生物杀灭或减弱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常用的方法有:冷冻及冷 藏(10以下);高温杀菌:加热(回锅)煮沸,红外线照射等;脱水:盐渍、糖渍; 改变PH值,如冷菜中加醋调味等;杀菌原料:大葱、大蒜、洋葱等原料搭配;福射 线照射;使用防腐剂。 腐败变质的食品,由于微生物污染严重,产生的毒素可导致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 总之腐败变质食品对人体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因此食品的经营人员,要有对人民群众,对 社会负责的责任感,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严格卫生 管理。在食品的各个环节中,尽量减少食品污染的机会,同时加强抑菌和灭菌措施,防止 食品腐败变质。一旦经感官鉴定为变质食品,结合微生物、化学、物理检验等方法,确定 已变质食品,要禁止食用并查找原因,防止变质食品蔓延,污染其他食品和容器。 常见食物中毒与防治: (1)什么是食物中毒?由于食物中存在某些有害物质,一旦摄入体内,可能损害人 体健康。如某些食物被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污染;某些食物本身含有毒素, 因烹调不当未能除去食物中毒素,如河豚、鲜黄花菜;另外部分食物在贮存过程中,可产 生有毒物质,如发芽的土豆等。因此预防食物中毒极为重要。食物中毒是指人摄入了含有 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 范畴。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 生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性为 主要特征的疾病。 (2)怎样诊断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可见个别发病也可 见集体中毒。食物中毒的表现:进食了被细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沙门菌、肉毒杆菌等;或进食含有毒性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食品本身就含有自然毒素 ,如河豚、毒蘑菇、发芽的土豆等。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 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 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最后可导致休克。所以在日常饮食过程 中要注意食品的安全,发现中毒必须到医院治疗,确保生命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生活高度社会化的今天,人们要想吃的安全,吃 得放心,吃出健康,除了有关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相关食品卫生法规、条例的规范和制 约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和了解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食品安全,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健康 美好 二 、 关 键 字 食品安全 体系建设 监管 三 、 日 常 生 活 中 食 品 安 全 保 障 四 、 参 考 文 献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问题举国关 注,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纷纷加大监管力度。2004年9月1 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决定采取切实有效的 措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 系统工程。从当前来看,应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监 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风 险评估评价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中介 及研究单位的推动体系等九大体系,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食品安全; 体系建设;监管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993年至1998年 ,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由3430亿元增至600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2。2003年我国食品 工业总产值更是首破12000亿元,远远超过汽车工业总产值9400亿元的水平。但是全球及 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 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 监管力度。 2003年4月16日,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工作 迈入了综合监管与具体监管相结合的新阶段,也表明了我国政府与时俱进、切实抓好食品 安全工作的决心。然而,此后有关食品安全的负面消息依然不断,通过新闻媒体的深入追 踪报道,我们知道了阜阳劣质奶粉、重庆火锅石蜡底料、太仓劣质肉松、山东“掺肥“ 龙口 粉丝。据媒体报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新近完成的一项有关食品安全的调 查显示,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82的公众表示,这些事件“ 肯 定会“ 引发自己对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13的人表示“可能会“。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 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缓、问题较多,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还是 在于我国食品安全缺乏完整的保障体系。我们认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应当 把在整体上建立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作为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和战略目标来实现。 一、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据我们初步统计,1949年至今,我国部级以上机关所颁布的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 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各类规范性文件等多达840篇。其中基本法律法规107 篇、 专项法律法规683篇、相关法律法规50篇;文革前(1966年5月前)7篇、改革开放前(19 78年12月前)1篇、改革开放后(1978年12月后)832篇。国务院于1979年8月28 日发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2年11月19 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 年10月30日发布了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 “),这3个法律规定从法律层面上相继构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 ,对我国的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随着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 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食品 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卫生法对体系内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作用也 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食品卫生法第四条规 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都必须遵守本法。“ 从此条可以看 出,食品卫生法的“食品 “概念是狭义的,并没有包括种植、养殖、储存等环节中的食 品以及与食品相关的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或者使用。而食品安全 问题本身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法律应当反映出食品在这个过程中的整个生物链 条,仅对食品生产经营阶段中发生的食品安全法律关系进行调整使得该法出现了较大的法 律监管盲区,从而造成了政府部门对饲料中加入瘦肉精、农药大量残留、滥用抗生素、食 品储存污染等诸多问题的监管滞后和监管不力。 第二,食品卫生法确定的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根据该法第三条的 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 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而1998年机构改革之后,我国食品监管主要由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关总署等多个部委共同按职能分段监管,已形成了食品安全多部门 的监管体制。2004年9月1 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再次对 有关部委的职责分工加以调整和明确。食品卫生法关于执法主体职责的内容应当顺应 现实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三,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内容比较单薄,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所导致的食品安全 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多尚未涉及。和经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相比,我国缺少一系列 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例如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食品安 全信用制度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等。同时,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食品安全“ 等 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定义。 第四,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规定不严、衔接不顺、内容不全。以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 核心食品卫生法为例,对违反该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责令 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卫 生许可证。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对违反卫生规定的当予重罚。然而根据该 法,在一般违法情况下,除了责令改正和警告之外,五千元以下的罚款落在执法机关的自 由裁量范围之内,且不说罚款的上限太低,如此“可以“ 也为追究违法者的行政责任创造了 迂回的空间,极有可能连区区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也不了了之。类似的规定总和起来,执法 不力也就难免了。 再如,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 食品,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而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 食品,只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即构成犯罪,依法应 予追究刑事责任。两者相比较可以看出,在同一罪名上,食品卫生法要求违法行为具 有人身伤害后果才构成犯罪,而刑法则强调当违法行为具有危害人身健康的危险性时 即构成犯罪。两者尺度的不统一,往往会造成行政执法部门在对待“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 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上述违法行为时,仅仅因为危害结果尚未发生,就依据 食品卫生法做出不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的决定,用行政处罚代替刑事追究 。法律衔接的不统一给了违法食品业主以喘息的可能,削减了法律的惩处力度,也为司法 机关再度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造成了时间上的拖延。其主要原因是食品卫生法修订 在前,刑法修订在后,这段时期内无论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 度均有加重之势,刑法的修订是顺应了当时食品安全的要求。可见食品卫生法的 滞后性已经显现。 第五,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尚欠缺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责 的落实和失职责任的追究机制。 综上,在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抓紧组织修订食品卫生法。 在是否将食品卫生法修改为食品安全法的问题上,还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食 品卫生仅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法律的名称还是从法律本身的内容考虑,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都应围绕“食品安全“ 这一核心加以建设。建议方法有二:一种是把 食 品卫生法更名为食品安全法,作一次全面修订和补充;另一种是重新制订一部食 品安全基本法,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母法“ ,其基本内容至少应当包括如下方面: (1)目的:综合促进和保障食品安全。(2)定义:明确“ 食品“、“食品安全“ 等名词的法律 涵义。(3)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4) 监管体制:以法律的形式提出我国食品安全基本监管框架和各方职能。(5)食品安全监 管原则: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注重科学依据,控制和预防并重,公开、客观、公正,等等 。(6)社会其他各阶层的食品安全责任。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主,还包括与食品相关 的行业、食品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等。(7)应急处理。(8)标准检测,含市场准入。( 9)安全风险评价。(10)信用体系。(11)食品安全信息网络。(12 )宣传教育。(13 )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推动。(14)法律责任。强调监管主体的违法责任、做好与 刑 法的衔接、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设置严厉罚则。 法律的尊严是执行出来的,而不是制定出来的。无论多严密、多完善的法律,还必须 经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施行,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食品安全的强大规范作用。如果 行政执法部门不严格执法或者出于各种原因错误地理解和适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那么 就算这些法律法规再完善,也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在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中,执法不力 的问题不容回避。从我们了解并研究的一些案例看,有不少食品安全事故是由于失职或渎 职等执法不力造成的,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执法中的一个顽症,究其原因 ,不外乎是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强、碍于情面和各方压力办“人情案“ 以及部分执法人员以权谋私、地方保护等等。要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须注重对执法人员的 法律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制订严密的工作纪律和内部审批程序、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责任 追究机制、建立大案要案领导集体决定制度,不断强化执法和执法监督,使法律法规落到 实处。 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延续历史做法的同时,更要向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国 家学习,使监管体制相对协调集中,逐渐开创我国科学、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长 期以来,我国对食品实行多头管理,一方面执法中各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另一方 面则出现模糊或真空地带,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这样就出现了我国食品安全“都管但 都管不好“的局面,也为一些部门权力寻租制造了借口。2003年3月10 日,国务院宣布在原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意图很明显,在政出多门的 情况下,希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能起到协调作用。但由于管理构架、职责划分、行 政成本以及部门协调等诸多原因,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问题,尚不容 乐观。有学者认为,应改变多头管理,向相对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我们认为,由于食品 的产业链太长,我国的地域范围大,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不可能也不必要将食品安 全的监管统一在一二个部门。当前,应重点解决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将对食品 安全监管的职能相对集中,权责进一步明晰,并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率和权威的协调机制提 高监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第一,可以考虑在现行的部际食品安全联席协调会议的管理架构上有所突破,如成 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以统一协调、管理涉及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部门,彻底改变目 前相关行政部门各自为政、协调不力、重复管理、执法软弱的局面。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 会由国务院总理或副总理出任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卫生部、质检局 、工商总局、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委领导或主管领导均成为该委员会成员 (关系较为重大的正部级单位的一把手可作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秘书长(或常务副 主任)及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或秘书处可以设在某个部委(局、办),承担该委员会的具体 工作。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有:(1)审议食品安全的有关法规或实施细则;(2) 研究确定加强食品安全的重大政策;(3)审议全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发展规划、计划 ;(4)确定需要向国务院汇报的重大议题;(5)督促规划、计划和有关重大工作的落实 ;(6)协调部门、地方间的食品安全工作,组织重大事故的查处;(7)指导各部门、各 地区及全社会支持并参与食品安全宣传,推动食品安全健康发展。此外,各省市自治区和 直辖市应当成立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对应的机构。 第二,进一步探索多种管理模式,将对品种的管理和“划段“ 管理结合起来,对能够集 中的管理链条和跨度不太大的品种可由一、二部门管理起来。对于需要“划段“ 的管理,要 明确边界和衔接的方式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