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密码》读书心得.docx_第1页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docx_第2页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docx_第3页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docx_第4页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一: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这些性质决定 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如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 能力、思想教育、文学教学、知识教学等。那么,如何在 课堂上完成上述的教学任务,我觉得应该结合语文教材的 特点运用“有趣教学” “有效教学” 。 “有趣教学”:我认为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 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 ”教 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被迫学习,会扼杀 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学 生心理活动、年龄段和科目等特征为依据,发掘语文教材 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多种、多变、多样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 的奇效。 “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外在于 学科知识的方法,姑且称之为外包装与广告效应。教师既 要向学生说明这些学科知识的未来价值,又要将这些学科 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对学科知 识的外在兴趣。在每堂课的课堂切入时,对学科知识的包 装都特别重要,因为这决定着学生能否将注意力集中到课 堂上。 ”(课堂密码)在这里谈到了教师的激趣作用极其 重要,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如童话单元;利用意境激发 兴趣,语文课文绝大多数是“美文” ,尤其是诗词曲作品, 更是令人百读不厌的好文章。这些“美文” ,关键一点是意 境的创造令人神往。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运用电教 手段,创设意境美,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情绪高涨,兴趣倍增。如山居秋暝一诗,作者给我们 展示了一幅优美的图画,我们可让学生通过绘画、音乐等 形式来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利用名言警句激发兴趣,学生经 常抄录一些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教学中,可 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物格言、警 句,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谈到 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可让学生联系到孟子的一句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过 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 古绝唱,这些格言,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心愿,也 成为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教育内容,激发了学 生的兴趣,又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同时,背记名言警句, 也是提高自身修养和参加中考必备的要求;利用参观、游览 激发兴趣,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拓宽 学生视野,扩大其见识面,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 以利用讨论来激发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 们要的是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持久的兴趣,那就必须用学 科知识的逻辑与思维来锻炼学生,让他们在对学科知识的 整合来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些在课堂中坚持下来,且仍然 兴趣盎然的学生,肯定是掌握了将学科知识串起来的方法 的学生,也只有他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学科知识的乐趣与 价值。 “有效教学”:在实现了课堂的“有趣”之后,我们 又该如何实现“有效”呢?如果仅仅停留在“有趣”这一层 面上,学生课堂上很高兴,但却毫无收获,这样的兴趣是 难以持久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持久的兴趣,就得让他 们在课后有真正的收获,而且觉得这种收获是可持续的, 对自己的功效是长久的。也就是说,除了用外在的手段培 养学生的外在兴趣之外,更为核心的,是用学科知识的有 效掌握来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内在兴趣。要看学生掌握 了多少学科知识,要看他在学科学习这条路上取得了什么 成就,即使与教学要求和别的同学相比,也只是为了更好 地评价自己掌握学科知识的现状,为下一步作准备。 在语文的具体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些学生的理 解能力好,他们对一些文章的阅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分 析头头是道,有些学生理解就稍差些,可能这一次他做不 好,可下一次他就进步了一点,说明他正在努力追求进步, 对学科学习有兴趣,想积极赶上,我们不能把他和优秀的 学生的回答进行比较,批评他回答不好,而应该看到他的 点滴进步,他有了些许的收获,就会有成就感,而这种成 就感是持续性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通过多次的 阅读,他们会出现阅读能力在一点一点地提高,分析能力 在逐步提高,日后的阅读他们不再感到害怕,反而会喜欢。 要真正地促使课堂有趣和知识有效的互换与互助,需 要为两者的转换预留足够的时间。教师在学科知识结构的 整合中,学科逻辑与思维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教师的 要求也更高了。类似像中考文言文的总复习,教师就得熟 悉每一册的重点篇目,将它们进行归类,知识点的重组整 合,题型归纳与展示,并进行解题指导。学生方面,要善 于反思与总结,这是促使课堂有趣与有效互换的主体保障。 一堂课学生究竟有没有兴趣,究竟有没有知识上的收获, 最终的决定者仍然是学生自己。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的参 与和体验是其产生与维持兴趣的决定要素,学生要能够调 整自己去适应,并在适应过程中反思与总结,并以最终的 成就感来激发自己下一步的兴趣。 要让“有趣”与“有效”更好地转换,教师要多与学 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多引导,端正他们学习学科知 识的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 习上的困难,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把主动权 交到学生手中,实现“有趣”与“有效”间的转换。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二: 课堂密码是一本很不 错的书,里面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首先在学科深度上,当学科还没有分化的时候,教师 普遍看重育人,这就是韩愈所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 业、解惑也” 。当学科分化之后,教师普遍看重教授知识。 至今,我们评价一位教师有没有教育智慧时,虽然也看这 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却是看学生的学科成绩。 在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教材,一是教 师。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以一次性的、平面化的形式呈现 的。之所以说它一次性,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生的理解能 力进行解释;之所以说它平面化,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习情 境的变化进行演绎。但也正因为如此,教材较教师提供的 学科知识更有权威性,也更有逻辑性。于是,教师为学生 提供的学科知识,并不重在学科知识本身的权威性与深刻 性,而是对教材弱点的补充,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 力对教材提供的学科知识进行多重解释,根据学习环境的 变化对教材提供的知识进行多样演绎。因此,教师在学科 知识上的深度,并不是让教师在学科知识内容上更精尖, 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在内容上越是精 尖的教师,学生学起来就越艰难,能够掌握学科知识的学 生人数也越少。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越是可以 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学得更有趣,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 掌握学科知识。 其次在教育广度上,教师教学生,是专业教练教业余 选手而非专业选手。当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时,可以把专 业选手描述成是“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 。可是,对于学 生来说,尽管学习是他们的专职工作,但在众多学科中喜 欢上哪门学科,致力于哪门学科,并没有强制性的限制,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学生称为业余选手,把他 们描述成是“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 。而专业教练教业余 选手,第一步是如何吸引这些业余选手,以便让他们在专 业学习这条路上更愿意走下去。只有他们愿意走下去了, 才有机会发挥专业教练的专业价值。两相对比,专业教练 教专业选手,走的是专业深度的道路,教学广度对他们的 要求并不太高;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就得先走教学广度的 道路,因为教学广度是教师推进专业深度的前提与手段。 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 必须把学生当作是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这样可以在以下 3 个方面来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一,学科教师 要全面爱护与关心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科成绩, 还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还要关 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师生关系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师生关系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爱护,师生关系 本身也就不复存在。如果连师生关系都不复存在,那教师 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 “亲其师信其道”讲 的也就是这个道理。第二,教师要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 知识”生活化。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对书面语言的理解 与使用还需要锻炼,他对文字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 而书面化学科知识的最大弱项在于,它的表达方式是书面 语言而非口头语言,使用的是抽象思维而非具象思维。因 此,学科知识生活化的过程,就是教师把学科知识从书面 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从抽象逻辑转化为具象逻辑的过程。 第三,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 的终点。教材所呈现的学科知识并不是对学生的初始要求, 而是对学生学完教材后的最终目的。如果我们用最终目的 去要求初始学习的学生,往往会吓跑了学生。 教师只有从对学科知识的过度关注中走出来,才可能 以“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而不是以“学科知识”或者 教材代言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学生更愿意向一个“人” 学习,而不愿意向死板的、平面化的、抽象的教材学习。 如果教师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在 课堂中,那么他也势必会获得死板、平面化与抽象的形象。 对教师个人而言,这本书可以改变学科教师只对学科 知识负责的意识,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科深度不再越来越深, 而教育广度越来越广。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三: 看完课堂密码总觉得 也应该说些什么。既然是“密码” ,那就不一定人人都可以 “解密” 。自知愚笨,悟性不高,无法解开所有密码。所以, 看不懂的、解不了的也就不勉强自己了。因为现在的教师, 即使他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他的“课外功”不够, 还是算不了一个“好”教师,仅仅因为他教的学生的成绩 没有那些“课外功”十足的教师教的学生的成绩来得好。 呜乎,悲哉!人人都清楚,这十足的“课外功”要耗去一个 教师的多少精力和时间,他哪会有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学生 和教材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更不用说通过阅读来提 升教学理念来。 回想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业余时间里,自己有足够的 精力看些教育和教学书籍及杂志,当然还有不少的专业杂 志。在上班时间里,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我 总是能找到时间找学生谈心。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从容, 有条不紊,也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 “累” ,因为那个时 候,真不觉得苦和累。自己真是把教书这个职业当作自己 “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生”的事业了。至于学生,他们 有时间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做好事” “文艺汇演” “参观工 厂” “学农”等等,而这些活动表面上看是占了学习时间, 实际上却是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所有这些让他们懂得:学 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习时学习,娱乐时娱乐。那个时 候我们学生的英语课本没有现在这样厚,学生要记要背的 单词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可是,他们的英语基础和语言能 力却要比现在的学生好得多。学习的兴趣也是自然的而不 是逼出来的。 然而,现在的教师,早上 6:30 到校, “督促”学生早 读或称作“早辅导”白天上课、备课、做课件、改作业、 教育学生充斥了他们的每一天。说实在的,连备课也不可 能做到每次认认真真了,更不用说有时间好好地研究学生 和教材了。即使想找学生谈谈心,也不忍心占用他们的时 间了。早自习?要早读,不忍心打断他们;课间?一天至少 8 节课,总不至于课间可怜的 10 分钟也去占用,而且很多的 时候是不到 10 分钟的,老师有拖堂的或提前上课的,自己 累点没有关系,但真不忍心;午间?一大堆的作业放学前要 上交,又不忍心占用他们做作业的时间。所以,除了不得 不处理的问题,随时随地解决,能省的“谈心”就省了, 不能省的就“硬着心肠”占用他们的早自习、课间或午间 时间了。傍晚 5:30 回家,那是一种怎么样的脚步?灌铅似 的!记得一年青教师的妈妈问她女儿的一句话:“你们老师 都有没有家 ,他们烧不烧饭,吃不吃饭?都这么早上班, 这么晚下班。 ”是的,要不是老公工作轻松,我可能很多的 时候会饿肚子。因为很多的时候“累”超过了“饿” 。可想 而知,一个“累”超过“饿”的人当他回到家里时会作出 什么选择。弄吃的还是“睡一会儿再说”?往往这“睡一会 儿再说” ,即使醒来也不想再起来了。有过不少这样的经历。 这样一种状态,怎么可能会有精力看书?即使有心看书,不 一会儿就会睡着。至于现在的学生,学校里上课,做作业, 到了家里继续做作业。正像我儿子说过的:“反正我做好 了作业也不能玩,那就慢慢做了。 ”所以,很多的学生混着 时间做作业。哪来以前学生“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 习时学习,娱乐时娱乐”的境界?学生和老师除了无奈还是 无奈。 真的好怀念以前的日子,可能真的是老了,也许是精 神上的富足没有心情去追究物质上的贫乏,那时候,没有 现在吃得好也没有现在穿得好。而现在物质上的富足却掩 盖不了精神上的缺失。吃好,穿好,却总觉得心里面少了 些什么。前几天散步时碰到以前学校的一个同事,他今年 已经退休。我们摇着头谈现在的教育,感慨颇多! 又扯远了,大概又是一种老了的表现吧!今天食堂老板 说的一句“你太老了”又一次提醒我真不该是还有理想和 追求的年纪了。那是年轻人的事,记得 80 年代有一首歌里 有句歌词:“有人喜欢你,只是因为你年轻” 。到了我们这 个年龄,很少有东西可以左右我们的了,为了对得起自己 就多做些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