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构建书香校园下的乡土诗文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2010_第1页
1基于构建书香校园下的乡土诗文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2010_第2页
1基于构建书香校园下的乡土诗文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2010_第3页
1基于构建书香校园下的乡土诗文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2010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构建书香校园下的乡土诗文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 (1) 【摘 要】让学生诵读乡土诗词中的传世佳作,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有效的教育实践活 动,把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家乡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了 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 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与文化底蕴。 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 感情。 【关键词】乡土诗文 校本课程 开发 探索 悠悠中华,上下几千年,名家名作浩如烟海,这些历经岁月淘洗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 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人文精神的结晶。1999 年江泽民主席在欣赏唐、宋诗词 音乐朗诵会时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 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而童年 阶段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古人有“童子以记诵为能”的说法,要充分抓住孩子记忆力的 黄金时期,让他们背诵点高雅的深层次的东西,使他们终身受益。 我们学校提出构建“精耕传统沃土,让校园诗飘词舞”的校园文化,同时学校有着独 特的优势,是唐代诗人项斯的故乡,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乡土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因为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乡土文化的浸润,家乡的经典诗文是无数精英人物智慧的结晶,包含着 爱家乡的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已成为一种长效的热爱家乡的滋养剂。诵读家乡 的经典诗文能够让学生顿悟人生真谛,把学生成长的空间引领到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点 燃创造之火。让学生诵读乡土诗词中的传世佳作,可以使他们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 的感染,从而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激发乡土诗文诵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所以首先激发学生诵读乡土诗文的兴趣,能以家乡的诗人引以为豪。我们开展了一个乡土 诗文诵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对家乡的古代文化有所了解,知道唐 中晚期仙居杨府项斯就是其中的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是台州见之于唐文坛的出色文学家。因 杨敬之“到处逢人说项斯”,而名称洛阳长安二京。其传奇一生和立意清新、逼真动人的诗 作,有“朴实无华之中,有清幽奇妙”之美誉。尤以有关边塞、山乡、村野和佛道的诗作,独 具一格,意蕴颇深,是很有思想的诗人、爱国者。是古代仙居很有影响力的一位诗人,让学 生能以他为豪,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 在诵读活动过程中,要保持学生持久的诵读兴趣,要重诵读轻理解。许多老师在诵读 经典诗文时,像教学教材中的诗歌一样,一概实施“一解题、二释词、三译句、四总结” , 2 而这样的方法往往会使学生慢慢失去兴趣。在诵读古诗文时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 能分析。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词,引导“触摸”家乡的文化底蕴。所以 应该尽量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时,应该多一些张扬个性的声情并茂的吟 哦涵泳,少一些僵化肢解的分析;多一些“设身处地”的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 掘。同时要注重诵读形式多样化。 经调查,学生原来对家乡古诗词“毫无兴趣”的同学占 42%,如今,喜欢家乡古诗词 占 90%,其中非常喜欢占 60%,有的同学在日记中明确表达自己对家乡古诗词的喜爱之情。 因为他的爷爷奶奶非常听他背的家乡古诗词,给了他更多的满足感。这些贴近自己生活的, 更有亲近感,更主要的是能时时在生活当中用起来,给生活增添了乐趣。 二、开展乡土诗文诵读的策略 学校提出构建“精耕传统沃土,让校园诗飘词舞”的校园文化,让书香浸润校园,让 经典陪伴童年,以书激趣,以书培智,以书养性,以书育人,建设学生精神家园。因此校 本课程的开发,以乡土经典诗文教育为主线,开展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构建书香校园 提供强有力的依托。 1、以学校、教室为基地,营造诵读氛围 借构建书香校园的东风,让我们的学生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家乡传统文化的 熏陶,我们为学生营造吟诵乡土诗文的氛围。学校的走廊,楼梯边悬挂的是学生书写的乡 土诗文的书法作用。教学里除了开辟乡土诗文诵读专栏外,还安排早读和课前 5 分钟吟诵。 同时,让每个诵读小组选出自己喜欢十首家乡诗,十句家乡俗语,十句家乡谚语,做成手 抄报、小书签,让每个同学感受家乡的传统的魅力外,还让这些传统文化一点一点地浸润 到每个孩子的骨子里。 2、以语文课堂为阵地,加强课内外整合 以构建书香校园为载体,除了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外,也要让学生 在课堂上享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加强课堂教学与乡土诗文的联系,创建“激趣诵读拓 展活用”经典诗文诵读模式,可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上第八册第六组描写 乡村生活的课文和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找找项斯诗集中描写乡村的诗,作为本周诵 读的重点。如游烂柯山 “步步出尘氛,溪山别是春。坛边时过鹤,棋处寂无人。访古碑 多缺,探幽路不真。翻疑归去晚,清世累移晨。 ” 其实乡土诗文诵读与课堂教学最佳的切合点就是在教学课文中的古诗词时,如教学张 继的枫桥夜泊时,可以拓展项斯的江村夜泊 “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几家深树 里,一火夜渔归。 ”又如教学中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拓展项斯的送友人之江 南 “东南路苦辛,去路见无因。万里此相送,故交谁更亲。日浮汀草绿,烟霁海山春。握 手无别赠,为予书札频。 ”让学生品味两首诗的异同之处,这样学生对乡土诗文的亲近感会 更深。 3、拓宽诵读学习活动,活用乡土诗文 拓展延伸“引入活水”。家乡诗词是我国家乡灿烂文化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 丽的奇葩。每首家乡诗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 3 情。我们就以一课引一串,以课文教材为突破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了语文学习 和运用的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 意识,打开学生的诗词的认识之门。 与课外练习或写作相联结,引导他们将诵读的项斯诗集学以致用。比如填诗:我 的好朋友要去远行,送别朋友时,我想起了项斯写的 中的两句“ , ”。又如:小学就要毕业了,在好友的留言册上我写下了:“ , ”诗句。同时可以利用节日,让学生活用古诗,比如老师节来了,让学生 做张贺卡,写上适合的经典诗词,祝贺老师节日快乐。 4、与家长密切联系,创建家庭学习机制 为了有效的实施乡土诗文诵读活动,我们充分调动了家长极性。因为家长的支持是非 常重要的,古诗文的诵读大部分要在课余时间完成,茶余饭后背诗,睡前背诗,起床后背 诗,家人互讲互诵,这些都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我们向家长发出倡议书,让家长明白多 读书是学生学好语文,积淀深厚文化素养的最佳途径,介绍诵读的优秀方法,并且让学生 组织汇报表演,学生的吟诵表演、所背古诗的数量及熟练程度让家长们赞不绝口。通过这 一系列的发动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家庭通读小集体,有利促进了古诗文诵读实验的开展,家 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引领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 5、以丰富活动为载体,及时评价诵读成果 为了检阅学生诵读古诗的成果,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经典乡土名句填空比赛、古诗 文书写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孩子,进行表彰,给学生发喜报等。 学生读诗成果得到了交流、展示、评比,强化了学生诵读家乡古诗文的兴趣。如诵读之星 评比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如评比班级经典诗文小博士、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 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名联书法荟萃。每学期发给学生一张“亲近乡土经典诗文”成 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背诵默写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成绩(态度)等。记载、评估的工作 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并按期向家长通报。 三、开展诵读乡土诗文的精彩活动 1、身入其景,吟诵名诗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茶园飘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就带着孩子来 到野外,学生们兴趣盎然,我们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吟诵描写此地的家乡诗。如山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 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晚春花 “阴洞日光薄,花开 不及时。当春无半树,经烧足空枝。疏与香风会,细将泉影移。此中人到少,开尽几人知。 既欣赏家乡的美景,又感受乡土诗词的魅力。 2、书法比赛,展示欣赏 开展书法比赛,比赛时书写的内容,以乡土诗词为内容。将优秀作品悬挂于学校各处, 学生在参观、欣赏中受到乡土诗文的熏陶。长年累月,相信同学们会不自觉地去诵读这些 作品,自然而然,他们也记住了这些作品。 4 3、访找名人,感受传统文化 江山代有才人出,从古至今,在仙居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上,诞生了项斯、翁森、柯 九思等名家,在走进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了主题为“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 人说项斯”活动。这个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参与,从而有了自己独特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感、所得。尤其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将自己查阅调查的资料作了介绍, 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见解,更加自觉地去诵读项斯的诗文,增强了热爱家乡、热爱人民、 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不管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由于要求是统一的,忽略学校的差异性,所以不利 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而校本课程恰恰相反,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出发, 强调的是学校和学生的特殊性,突出的不是统一性、一致性,而是基于学校、学生的实际 情况展开的,针对学校、学生的问题而进行的。乡土诗文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全面 发展为出发点,有利于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让老师、学生、家长在家乡传统文化中去体 验、去感悟、去内化,用经典的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家乡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 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提高了师生 的文化品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