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_第1页
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_第2页
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_第3页
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_第4页
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加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1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作者所指儒家思想强调A “仁”和“仁政” B “民贵君轻”C 礼仪和社会责任 D “有教无类”2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A 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 B 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C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D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3后汉书的仪礼志中记载,冬至日来临之前夜,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约等于现在晨六时)穿黑衣服,迎气于“黑郊”行礼毕,改穿红色袍。这反映出A 推崇承天理物、天人合一 B 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C 先黑后红寓意“以汉代秦” D 上层社会贺冬成风俗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里强调的“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D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5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A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 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6朱熹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与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A 基本一致 B 相互矛盾 C 毫不相关 D 完全一样7南宋时,朱熹始建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提出“为学之序”,即“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学之序”所蕴含的理念是A “三纲五常” B “经世致用” C “格物致知” D “知行合一”8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A 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 B 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C 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 D 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9明清时期的某思想家评论当时的政局曰:“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应是A 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实现尊君目的 B 实行言论自由来和谐人际关系C 加强中央的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D 通过实行众治来取代君主专制10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一公元前373年)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在他看来A 人应该无条件服从法律 B 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C 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 D 所有人都应当是平等的11亚里士多德认为:“使用奴隶与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政治学第11 - 12页)”。 下列哪一观点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逻辑A 对于不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B 对于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C 奴隶和自由人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 D 正义与否在于是否使用和奴役奴隶12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A 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 B 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C 创作的主要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 D 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13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点,两个运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顺向关系。”其中属于两者“顺向”关系的是A 两者与世俗统治者(君主或地方长官)的关系B 两者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C 两者都强调人的意志、理性与自由D 两者都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14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A 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 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C 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D 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15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内特酷爱文艺。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这反映了A 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B 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C 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 D 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16孔子在编订六经的时候,其中有一篇叫尧典,其开篇就叙述帝尧命令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民授时”,古代帝王对观象授时工作一直都高度重视,这主要是因为A 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B 古代经济发展离不开历法C 掌握历法有利于维护统治 D 尧时代出现了最早的历法17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指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下列史实中,与上述材料表述不符的是()A 词成为当时文学主流形式和标志 B 民间兴起抒情叙事兼长的散曲C 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D 书法开始兼具审美与实用的功能18学者刘再复认为:从儒的视角看,贾宝玉是拒绝表层儒(君臣秩序)而服膺深层儒(亲情)的“赤子”;从道的视角说,他是不为物役也不役物,逍遥自在的“真人”;从释的视角说,他是一颗天人无分、物我无分、尊卑无分、清新无染的大慈悲之“佛心”。该学者的主旨是()A 认为贾宝玉是儒家伦理的反叛者 B 认为贾宝玉是道家主张的认同者C 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贾宝玉是谁 D 认为贾宝玉是大慈大悲的佛教徒191908年,上海新的戏曲舞台落成,在经费上实行由商人和演员共同出资的股份制,形成事实上的平等关系;剧场采用镜框式舞台,观众席改成编号联排式,楼上包厢男女合坐;改变以往戏院依附茶园酒楼的模式,实行买票制。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 中西文化融合 B 戏曲的革命性变革C 男女开始平等 D 西化成为普遍现象20(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21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该理论A 挑战封建神创说 B 揭示宇宙运行规律C 否定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 D 深化微观世界认识22(2018届天津市河西区三模文综历史试题)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A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B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C 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D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3四川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 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先导 B 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C 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 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24邓实在古学复兴论中指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西学人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这一观点A 有利于挽救当时的民族危机 B 正确认识了文艺复兴的实质C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 混淆了欧亚古学复兴的性质25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A 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 B 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C “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 D 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26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通过1898年的泰西民法志,而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原因是()A 辛亥革命的直接影响 B 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要求C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 民众力量的壮大及其觉醒第1I卷(非选择题 共48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8分。)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代以前,中国人只知有朝廷,有天下。19世纪中叶后才逐渐接受“国家”这一近代概念。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将造成当时“老大中国”之责归罪于班“老朽之人”。海内外遂涌现出“少年中国之革命军”、少年中国晨报)等团体及刊物由于进化论风靡,少年必然代表未来的希望似乎成为一种常识,甚至“青年”尚嫌不够,还要冠之以“新”。摘编自金燕“少年中国”形象的建构与中国认冋危机材料二 近代中国经历了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的巨变过程。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近代地理知识的传入,一些先进的中国士人开始逐渐动摇“天朝上国”,“华夷之辩”的夭下观,开始利用报刊媒介批判封建专制王朝的种种弊端,纷纷阐述自己的囯家观严复认为国家应“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民为天下真主”,号召“自强保国”等;梁启超迺过介绍西方国家观,向国人阐述国家的起源、国民与朝廷的关系以及国家与国民的关系等等。20世纪初是中国人民族国家理论形成的关键时期新式知识分子国绕民族国家建构问题,进行了一场热烈、集中的讨论,开始突破前代人不明朗、不正规的民族国家观念正式确立近代民族国家思想。摘编自近代中国囯家认知的演变历程(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年中国”说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变的背景。(8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时期 人物活动或主张春秋战国 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清之际 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晚清时期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9(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中世纪后期,欧洲逐渐形成了四个精英阶层:国王、贵族、教廷和后起的城市中产阶级。四个精英阶层为各自的利益长期斗争,使欧洲既回不到罗马时代的统一,又达不到一个较为稳定的平衡,逐渐发展出一些弱专制的地域性国家。在斗争中,宗教势力在天主教和新教的斗争,以及理性意识形态的冲击下逐渐下降,欧洲的国家力量得以进一步加强;贵族阶层部分转化为国家官僚和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城市中产阶级一起,共同为欧洲殖民打开了空间,促进了商业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提供了条件。摘编自赵鼎新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精英价层逐渐结晶为两个主要群体,那就是皇族和通过科举获得功名的士绅官僚集团,而其中的大部分是由科举出身。即使是那些未进入政府的儒士,也和进入政府者一样,都在预备考试的岁月中培养起了一种儒家意识形态。他们忠君爱国,讲和谐重仁爱,政权和儒家精英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这在欧洲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很多欧洲贵族精英,拥有独立于国家之外的权力基地。摘编自王国斌转变的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英阶层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作用。(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精英阶层与中世纪欧洲精英阶层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原因。(12分) 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C A C B B C A D C A A A B B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C D C A D D B B A A B 27(1)影响:有利于打破旧的臣民意识,促进近代国家意识的形成(或促进了国民的觉醒);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有助于树立中国的新形象,增强民众对中国的国家认同;提高了年轻人建设民族未来的责任感;寄托着知识分子付未来国家的希望。(8分,答对4点即可得8分)(2)背景:西方近代地理知识的传入;晚清政府的日益腐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西方民族国家观念的传播;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维新派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等。(8分,答对4点即可得8分) 28【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3分)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4分)清末,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