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05我国民企500强的动态发展分析_第1页
1998-2005我国民企500强的动态发展分析_第2页
1998-2005我国民企500强的动态发展分析_第3页
1998-2005我国民企500强的动态发展分析_第4页
1998-2005我国民企500强的动态发展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8-2005 我国民企 500 强的动态发展分析(上) 2007-9-10 摘 要:自 1998 年开始,全国工商联经济部每年都对民营企业进行全国性范围的调研, 并在中华中商时报发布相关的调查数据。截止 2006 年,全国工商联已对我国民营企业 进行了七次调研。本文在这七次调研的基础上,以“民企 500 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规 模与效率、收入分布、地区分布、产业分布、行业分布等方面来分析我国民企 500 强的发 展状况,针对此提出促进我国民企 500 强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民企 500 强 产业 民营经济 尽管民营经济占社会资源比重只有三分之一,但对 GDP 增长的贡献已经占到三分之二。 由全国工商联主编的2006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指出,截止 2005 年底,民营企业 占 GDP 的比重升至 65%,其中内资民营企业在 GDP 中所占比重已达 50%。民营经济成为我国 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这一论断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为掌握民营企业的经营 状况和发展态势,全国工商联经济部从 1998 年开始对上了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进行七次调 研。这七次调研结果显示:1998-2005 年,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尽管入榜 门槛每三年一升,但入榜企业数量仍不断增加。以 1998 年为基年,2005 年不仅入榜门槛 增加了一倍多,入榜企业数量更是增加了近 5 倍(见表 1)。上规模民营企业门槛的提高 和跨入门槛的企业数量的激增显示了近几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势如破竹的发展劲头。民企 500 强的发展不仅代表着“非公”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同时也代表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 强和民间财富的加速积累。可以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民营企业的发展程度代 表国民的富裕程度,或者进一步来讲,民企弱则民穷,民企强则民富。 1 民企 500 强的规模、效率分析 总体上来看,民企 500 强总体规模的发展速度很快。从入榜门槛来看,1998 年民企 500 强的门槛为 0.9 亿元,1999 年为 1.16 亿元,增长 28.9%,此后每年平均以 55.8%的比 例增长,2005 年入门门槛增加到 13.36 亿元,与 2004 年相比增长了 37.5%;从营业额、资 产总额来看,1998-2005 的平均增长率达到 50%左右,远快于同年 GDP 的增长速度;税后净 利润也从 1998 年的 95 亿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795 亿元,7 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23.1%(见表 2)。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民企 500 强的规模和效益都有很快的增长。 从增长速度来看,这八年来,我国民企 500 强先增快后变慢,呈现“倒 U 型”变化趋 势。1998-2001 年,民企 500 强增速是越来越快,2001-2005 年,民企 500 强增速反而越来 越慢。例如,从税后净利润增长率指标来看,1999 年,税后净利润增长率达到 40.0%,2000 年增加到 46.6%,2001 年大幅增加到 79.5%。但是从 2001 年之后,税后净利 润开始减少,2005 年,税后净利润增长率减至 12.8%(见表 2)。另外,从营业额增长率、 资产总额增长率、缴税总额增长率等指标来看,都显示出类似的规律(见图 1)。因此可 以看出,2001 年是我国民企 500 强发展的“拐点”。2001 年之后民企 500 强的发展势头开 始趋缓。在 90 年代初期及之前的短缺型经济的宏观背景下,民营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但 2001 年之后,中国经济完全进入过剩状态,在内需收紧的情况下,我国的民营企业没有顺 利完成从饱和的竞争性领域向远不饱和的非竞争性领域的转移和过渡。因此,内夹外紧的 情况下,民营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2 民企 500 强的分布分析 从分布来看,我国民企 500 强的发展是“非均衡”的。透过收入分布、地区分布、产 业分布及行业分布来看,我国民企 500 强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2.1 民企 500 强的收入分布 从营业额收入分布区间来看,民企 500 强总体上呈现出梯次上升规律。1998 和 1999 年,民企 500 强收入大部分位于 5 亿元以下,两年各有 394 家和 439 家。2000 年,民企 500 强营业额位于 5 亿元以下的企业数量减少,位于 5 亿元-10 亿元的企业增加,但总体上 仍有 88.4%的企业收入位于 5 亿元以下。2001 年,营业额位于 5 亿10 亿的企业比 2000 年增加 79.4%,达到 174 家。2002 年,营业额位于 5 亿20 亿的企业大幅度增加,达到 323 家,占 64.6%,并且有 208 家企业的营业额位于 5 亿10 亿元。2003 年 500 家民营企 业的收入全部超过 5 亿元,最后一位也有 6.08 亿元,同时营业收入位于 5 亿10 亿元的 企业开始减少,位于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开始增加,位于 10 亿20 亿的企业增长速度最快。 2004 年,位于 5 亿10 亿的企业大幅度减少,从 2003 年的 198 家一下子减少到 2004 的 13 家,而位于 10 以上的企业大幅度增加,其中,位于 10 亿元-50 亿元的企业数量增加很 快,较 2003 年增加 62.9%;营业额超过 100 亿元的企业也由 2003 年的 13 家增加到 2004 年的 28 家。2005 年,营业收入主要分布于 20 亿50 亿,收入 50 亿元的企业有较大增加, 其中超过 100 亿元的有 41 家,超过 200 亿元的有 8 家。以上分析表明:自 1998 年以来, 民企 500 强发展迅猛,规模扩张很快。民企 500 强营收规模总体上呈梯次快速上升态势, 从 2000 年开始,每两年上一个阶梯(见表 3)。如果国民经济持续的发展势头能维持,那 么民企 500 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实力也将继续增强。 最大的企业与最小的企业之间不仅存在“马太效应”,而且还存在着绝对差距扩大和 相对差距缩小的趋势。从相对差距(营业额之比)来看,1998 年,民企 500 强中最大销售 额的企业是最小企业的 196 倍,此后不断降低,2004 年,这一比例缩减到 43 倍,相对差 距不断缩小,2005 年扩大到 81 倍的原因在于 2004 年 2 月 8 日排名第一的联想收购了 IBM 全球的台式、笔记本电脑及其研发、采购业务,营业收入较上一年猛增(突破千亿元大关) ;从绝对差距来看,民企 500 强中最大销售额企业与最小销售额企业的营业额之差存在不 断扩大的趋势,从 1998 年的 175.15 亿元开始逐年增加,2005 年这一差额增加到 1068.53 亿元(见表 3)。对这些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经过市场竞争的考验,一些规模较大、竞争 力较强、在行业中有影响力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开始涌现出来;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民企 500 强出现了“贫富悬殊”的马太效应,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而且随着诸多领域的“国退 民进”,这种差距还将可能进一步扩大。 从规模集中度来看,民企 500 强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特征。八年来, 前 20 家和前 50 家对 500 强的影响有所示微,后 20 家和后 50 家对 500 强的影响有一定增 强。1998-2004 年,民企 500 强前 20 家的营业额总和占民企 500 强的总和的比例由 1998 年的 33.8%开始逐年降低,2004 年降至 23.8%,2005 年略增,但这八年来总体上呈下降趋 势;前 50 名表现出类似特征,营业额占 500 家的比例由 1998 年的 49.1%降至 2005 年的 39.9%。民企 500 强中前 20 名和前 50 名营业额综合占整个民企 500 强的比例不断降低的现 象说明民企 500 强中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对总体规模的影响趋弱。1998-2005 年,民企 500 强后 20 家营业额之和占民企 500 强的比重不断上升,2000 年为 1.12%,2005 年上升到 1.37%;后 50 家同样呈上升趋势,由 2000 年的 2.81%上升到 2005 年的 3.44%。这表明民企 500 强中中小规模民企的实力逐渐增强,对总体的影响有所增强(见图 2)。 2.2 民企 500 强的地区分布 民企 500 强分布极不平衡,在空间上呈“沿海集聚”、“东部增、中西减”之态势。 从地区来看,民企 500 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从省份来看,民企 500 强主要集聚在 江苏、浙江一带。1998 年以来,东部进入民企 500 强的数量不断增加并趋于稳定,中西部 地区进入民企 500 强的数量逐年减少(见图 3)。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民营企业成 长的软环境等制约因素,发展一直滞后,进入民企 500 强的数量呈下降趋势,而长三角依 然是民企 500 强产业集聚的“聚宝盆”。民企 500 强不仅在东中西三大经济带分布不平衡, 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分布也不平衡。2004 年东部 12 省(含直辖市、区)进入民企 500 强 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和上海。4 省市进入民营企业前 500 有 371 家,占整 个东部 420 家的 88.3%。其中浙江最多,企业数占到民企 500 强的 36.6%,江苏、山东和上 海各有 113 家、44 家和 31 家。2004 年中部 9 省进入前 500 的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湖北、 山西、湖南和安徽 4 省,进入民企 500 强的数量分别为 10 家、9 家、8 家、8 家,数量很 少,相差不大。西部 10 省(含直辖市、区)进入民企 500 强的数量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 布在四川和重庆。2004 年,西部有 27 家进入民企 500 强,四川和重庆就占了 22 家,其他 8 省仅有 5 家进入。 (未完待续) 作者:李魁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 来源: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2007 年第 6 期 责任编辑:赵晓秋 1998-2005 我国民企 500 强的动态发展分析(下) 2007-9-10 2.3 民企 500 强的产业分布及行业分布 从产业分布来看,民企 500 强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分布在第一、三产业的企业较少。 2002 年,前 500 家企业中,第一产业有 4 家,第二产业 420 家,第三产业 76 家。2003 年 三次产业的数量分布分别为 7 家、380 家,113 家,虽然第一产业的比中有所下降,第三产 业比重有所上升,但总体上第二产业在民企 500 强的产业结构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从行业分布来看,民企 500 强主要分布在化纤、纺织与服装制造业;黑色、有色金属 冶炼及金属加工业;批发零售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 服装、鞋帽、皮革制造业;建筑业;通用设备和专业设备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化纤、 纺织、服装制造业是民企 500 强的第一分布行业。从民企 500 强的数量分布来看,2003 年 和 2004 年,化纤、纺织与服装制造业的数量都排在第位。从行业营业额占比来看, 2003 年化纤、纺织与服装制造业是最大的(2004 年开始让位于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 加工业)。由于纺织行业是国有企业最早退出的一个行业,同时民营企业的灵活生产能很好 的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所以民营企业在这一行业进入的很充分,发展也极其 迅速。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业是民企 500 强分布的第二大行业。2004 年,黑色、 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业行业分布有 57 家,仅比化纤、纺织、服装制造业少一家。如果 从营业额来看,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业的已经远远超过化纤、纺织、服装制造 业,成为第一大行业。民企 500 强在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说明: 经过 20 多年发展,部分民营企业初始资本积累完成,行业投资重点已经开始由劳动密集型 行业向资本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重化工业的转变和过渡。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民企 500 强在化工、房地产业、钢铁、装备等重化工业领域的 投资规模逐步加大。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业成长很快,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 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2004 年,这一行业数量和营业额分别增长 18.75%和 109.36%。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也有较高的增长,2004 年建筑业、房地产业进入民企 500 强 的数量和销售额分别增长 60.00%和 81.73%;46.15%和 40.72%。从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可 以看出,民企 500 强已逐步加大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另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用设备和专业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制造业进入民企 500 强的数量 均呈减少的趋势,但营业收入额却有很大的增长,分别达 29.45%、68.86%,73.44%。可以 看出,民企 500 强在机械设备制造业朝规模化趋势方向发展。通过规模经济壮大自身实力 开始成为部分民企 500 强扩张的战略选择。总体上讲,民企 500 强战略方向调整及时、迅 速,从传统劳动型密集产业转入重化工业和基础产业的、目标明确。 资本、政策性市场准入等诸多因素的约束使民企 500 强主要分布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 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但近年来,这些行业发展空间的缩小限制了民营企业 的发展与壮大。随着 2005 年“非公 36 条”的出台及市场准入的逐步放宽,越来越多的民 营资本开始“蜕变”,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3 我国民企 500 强发展的结论及建议 民营企业 500 家的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但是与中国企业 500 强相比,起步 较晚的民企 500 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民企 500 强不仅要加快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 解除制约自身发展的“后天瓶颈”,同时还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战略眼光,重新寻找在全球 化竞争背景下的生存发展定位。 第一,民企 500 强应从单纯的规模总量扩张转向质量并重、以质为主的发展方向。也 就是在注重扩大规模总量的同时,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当前,民企 500 强的规模扩张速 度要快于效益增长的速度。民营 500 家规模总量增长很快,1998 年2005 年亿年均 44.47%的 速度增长。税后净利润在这六年之间以年均 37.34%的速度增加。通过对 2004 年民企 500 强不同规模企业效益效率的比较,也发现民企 500 强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没有表现 出规模效应。民企 500 强在做大规模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成本控制能力,使用新技术,加 强管理,在把企业做强。 第二,民企 500 强应实现从第二产业向第一、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转移,应从劳动 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从竞争性领域向自然垄断行业、资源行业以及行政垄 断行业领域延伸。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约束使得民企 500 强主要分布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 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2004 年,民企 500 强上榜企业数量居前 10 位的产业 几乎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化纤、纺织服装业在 2003 年和 2004 年都位居榜首。在竞 争性强的行业领域,由于过度竞争和生存空间狭小,民企 500 强开始出现较大面积的亏损 和倒闭。当前,民企 500 强应抓住“非公经济”市场准入领域不断扩大的时机,积极进行 产业投资方向调整与产业转移。 第三,民企 500 强应抓住行业准入机会,尽快进行战略调整。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状 况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高度相关。由于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所需要 的政策制度环境不完善,不成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充 满坎坷。随着宏观政策体制的放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性瓶颈不断解除。 2004 年 3 月 14 日的宪法修正案和 2005 年 2 月的“非公 36 条”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 系和制度保障框架基本形成。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仅仅靠政策的出台是不够的,必须要求 政策真真正正的落实到位。当前迫切需要的就是尽快消除垄断性行业进入的隐性壁垒(“玻 璃门”现象),使民营企业家能真正的“看的进去,也走的进去”。 第四,民企 500 强应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进行比较优势转换,建立自身独特的 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就是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发展起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是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要素。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国际 产业转移和要素跨国流动使得民企继续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可能性愈来愈少。中国的廉 价劳动力不再成为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而成为一种普遍优势。跨国企业开始利用先进的 管理和技术挤压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具有政策保护和先发优势的国有大企业也对民营企 业的生存提出挑战。在国企和外企的双重压力下,民营企业只有依靠自己才能生存。在新 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民营企业应通过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公司管理体制,加强技术创 新及产品研发,拓宽营销网络,创立民族品牌等来建立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另 外,民营企业应积极在多元化与专业化之间寻求平衡点,只有在核心竞争力已建立和专业 化已成熟的情况下,才能适度走向多元化。 第五,民企 500 强应不断强化“造血”功能,构筑自己的“血液”输入渠道。目前, 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是民营企业进一步壮大的重要手段。以 2004 年民营企业上市情 况为例,2004 年民企 500 强中有 113 家民企在国内和海外上市,占全部 22.6%。民企 500 强中通过上市解决融资问题的企业不多。这与上市成本高、程序复杂、证券市场不规范、 国内资本市场不成熟以及近来股权分置改革等有关。国家应出台一些鼓励政策促使银行为 中小企业贷款。长期以来,银行贷款的目标定位于“大行业”、“大客户”,对于中小企 业视而不见。但是在金融业竞争的加剧,银行存贷比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银行应转变经营 理念,建立良好的信用评估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积极为资质良好的中小企业“输入血液” 。 第六,民企 500 强应重组出几个甚至几十个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以进入世界 500 强为 目标,在做强的基础上做大,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对接和价值分配,构筑中国民营经济在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条件成熟的民营企业应先行国际化道路。只有走出去才有可能成为 “大海之大鱼”,走不出去只能做“小塘之大鱼”,小塘的局限在于永远养不出真正的 “大鱼”。在民营企业国际化方面,绝不能因为民企“弱不禁风”就关闭其游入大海之门。 WTO 加强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加大了中国的开放程度。中国经济的开放使中国的民企 500 强必须放眼世界,放眼全球,与世界 500 强同台竞争。美国著名教授纽曼总结了世界级企 业(World-class Enterprise)的 7 个特点:(1)合适的规模;(2)高超的产品和服务;(3)有 能力与全球企业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竞争;(4)世界通行的质量标准;(5)跨国界、跨文化 管理;(6)柔性,即有能力对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进行动态调整;(7)建立并集中核心专长。 从以上条件来看,我国民企 500 强的排头兵欲进入世界 500 强行列,尚需“狠修内功”。 参考文献: 1高尚全.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