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7《现代汉语》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_第1页
0067《现代汉语》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_第2页
0067《现代汉语》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_第3页
0067《现代汉语》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_第4页
0067《现代汉语》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67现代汉语2014 年 12 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现代汉语是高等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十门专业必修课之一。它的任 务是,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法令,依据语言学普遍原理,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 理论和基本知识,结合适度的练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从事语 文教学工作以及其他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现代汉语”的课程内容是根据言语要素确定的, 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五个部分。其中语音、词汇、语法是最基本的,是语言的三大 基本要素在现代汉语中的体现。 该课程为闭卷考试,试卷主要有七种题型: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考试将涉及 到的题型包括: 题型一 填空题 题型二 选择(单选题、多选题) 题型三 改错题 题型四 名词解释 题型五 简答 题型六 分析题(同义词、句子成分、多重词组、复句、修辞格) 题型七 修改不规范语句,并说明理由 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了解语言的基本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 。 写作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红楼梦等著作的语言是古白话。 二、掌握现代汉语的含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 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 三、熟悉汉语七大方言区的名称及其代表地区 现代汉民族方言按主讲区域划分,大致有七类: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 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北方方言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又称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湘方 言又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又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 为代表。闽方言分布在福建、海南、台湾,以及广东、浙江的部分地区。闽方言又分五个次方言, 即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 言,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以莆田话为代表。粤方言又称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第二章:语音 一、掌握语音的基本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1、物理性质:语音人的发声体振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这种物理现象具有四个要素, 那就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2、语音的生理性质主要是由人的发音器官体现出来的。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呼 2 吸器官、口腔和鼻腔、喉头和声带。 3、社会性质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包括音素与元音、辅音,音节与声母、韵母、声调 1、音素:语音从音色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个最小的各具特色的单位,即音素。 2、元音、辅音:元音是声带振动,气流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如:a 、o、 e 等。元音又称母音。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一定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如:d、t、n、l 等。辅音又称子音。 3、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 4、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是音节的开头部分,主要由辅音充当;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 部分;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 三、声母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 1、声母的发音部位 声母的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发音器官阻碍气流的部位。根据发音部位,普通话声母可以分成七 类。 双唇音 b、p、m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也称平舌音)z、c、s 舌尖中音 d、t、n、l 舌尖后音(也称翘舌音)zh、ch、sh、r 舌面音 j、q、x 舌根音 、k、h 2、声母的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是指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可以从阻碍的 方式、气流的强弱、声带颤动与否三个方面来分析。 (1)阻碍的方式 根据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不同方式,普通话声母可分为以下五组: (1)塞音 b、p、d、t、k (2)塞擦音 z、zh、j、q、c、ch (3)擦音 s、sh、r、h、f、 x (4)鼻音 m、n (5)边音 l (2)气流的强弱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还可以根据发音时呼出气流强弱的不同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呼 出的气流比较强的叫送气音,如 p、t、k、q、c、ch; 气流比较弱的叫不送气音,如: b、d、j、z、zh,这种分类只限于塞音和塞擦音。 (3)声带颤动与否 普通话声母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两类。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声 带不颤动的是清音。普通话声母中除 m、n、r、 l 四个浊音外,其余的 17 个都是清音。 四、掌握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五、掌握单元音韵母的发音及其分类、复元音韵母的分类及其发音特点、鼻音韵母的分类。 四呼:按汉语传统音韵学的作法,可以根据韵母开头元音发音的口形将韵母分为 4 类,即“开 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呼。不是 i、u、 或不以 i、u、 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韵母;i 或以 i 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韵母;u 或以 u 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韵母; 或 以 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韵母。 1、单元音韵母 3 根据发音时舌头作用部位和方式的不同,单元音韵母可以分为舌面元音韵母、舌尖元音韵母和 卷舌元音韵母三类。 (1)舌面元音韵母,普通话舌面元音韵母有 7 个。 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o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e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i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u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y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2)舌尖元音韵母 -i(前)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i(后)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3)卷舌元音韵母 er 卷舌、央、中、不圆唇韵母。 2、复元音韵母 普通话共有 13 个复元音韵母,根据韵腹所在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 (1)前响复元音韵母,共有 iai、eiei、ou、ouou 4 个。 (2)后响复元音韵母,共有 iiA、iei、uuA、uouo、ey 5 个。 (3)中响复元音韵母,共有 ioiu、iouiou、uiuai、ueiuei 4 个。 3、鼻音韵母 普通话里带鼻音韵母共有 16 个。 (1)前鼻韵母。共有 n、en、in、n、in、n、un、uen 8 个。 (2)后鼻韵母。共有 n、en、on、in、in、ion、un、uen 8 个。 六、掌握声调、调值、调类等基本概念及其普通话中的四个声调。 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而具有辨义功能的一种语音现象。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 是具体的高低升降形式。 调类是声调的分类。 、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的声调有 4 个基本调值,即有 4 个调类,依次称之为 阴平(第一声) 、阳平(第二声) 、 上声 (第三声) 、去声(第四声) 。 七、掌握音节的构成,声韵调的配合。 1、音节的构成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 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种成分构成,韵母又可分为韵头、 韵腹、韵尾。 2、声母、韵母、声调的配合关系 八、掌握轻声,儿化的概念。 1、 轻声 在词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 2、儿化 普通话的卷舌韵母 er 不与声母拼合,自成音节时常用的只有“儿、而、尔、耳、二”等几个 字,此外, er 还可以附加在别的音节后面,同前面的韵母结合起来成为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叫 “儿化” ,产生儿化作用的韵母就叫作“儿化韵” 。儿化韵的音节,用汉语拼音拼写时,只在原音节 末尾加 r 表示,例如 hupnr(花盆儿) 。r 并不是独立的音素,只表示卷舌动作。 3、变调 (1)上声的变调 上声在单念或在句中、句尾停顿时念本调,其他场合均有变化。 1)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阳平,调值由 214 变为 35。 4 2)上声在原为上声的轻声字音前,则有两种情况,有的变阳平,有的变半上声。 3)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变读为“半上” ,调值由 214 变为 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 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 4)如果连续的上声字不只两个,则可以根据词的意义适当分组,按上述规律变调。 (2) “一” “不”本调不同,但音变规律基本相同。 1) “一” “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即读本调。 2)在去声前一律读阳平,调值变为 35。如: 3)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律读去声,调值为 51。 4)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4、语气词“啊”的音变 前面音节末尾的因素 “啊”的音变 汉字写法 举例 、o、e、i、 y 呀 妈呀 小鸡呀 快写呀 唱歌呀 大鱼呀 这么多呀 u(包括 o、io) w 哇 多好哇 真妙哇 真苦哇 N n 哪 难哪 亲人哪 n n 啊 真香啊 好听啊 -i z 啊 字啊 几次 -i er r 啊 是啊 小二啊 快吃啊 九、标点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第三章:汉字 一、要求熟悉汉字基本知识。 1、汉字的性质 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文字大致可以分成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类。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表意是汉 字的本质属性。 2、汉字的特点:数量大;笔画多;二维展开;方块布局;笔画以直线为主;超时空性。笔画 是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 二、掌握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和各种字体。 1、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 汉字的形体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 、隶书和楷书五种。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篆书有大篆与小篆之分。大篆又称 籀文(得名于史籀篇 ,是秦国人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 ,形体特点与金文 大体一致。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它与战国时期秦国的石鼓文一脉相承。 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它的出现改变了古文字象形的传统,奠定了现行汉字的基础。楷书 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成熟于唐代,一直沿用到今天。 2、掌握“六书”的概念。 3、现代汉字的各种字体 现代汉字的字体都属于楷书。常见的有:宋体、仿宋体、黑体、楷体、行书等五种。 5 三、掌握简化汉字总表中的简化字,了解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 规范。 四、掌握常用字的结构、笔画、笔顺,并能自觉纠正错别字。 笔画是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 第四章:词汇 一、掌握词和词汇的概念,了解词和词汇的关系。 1、词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汇就是 词的总汇。 2、词和词汇的关系:词汇是一个集合概念,它与具体的词及固定短语之间是集体和个体的关 系, 二者不能混淆。 二、掌握语素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包括替换法、剩余法和音义法),了解语素的不同分类。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成词的基本单位 2、语素确定的方法:替换法 、剩余法 、音义法 3、语素的分类 (1) 按音节分类 根据音节的多少,语素可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 按功能分类 按功能分类主要是根据构词能力对语素进行分类,因为语素是一种构词的单位,构词是语素的 主要功能。据此,汉语语素可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4、词、语素、字三者的联系和区别:词是造句单位,语素是构词单位,字是书写单位。有的 词是一个语素构成的,例如天、葡萄,有的词是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例如火车,有的词写出来 是一个字,如:大,有的词写出来是两个以上的字,如:汽车。有的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如:火, 有的语素写出来是两个以上的字,如:葡萄。还有的同一个字,可分别在意义不相干的词语里代表 几个不同的语素,例如:车“把” 、 “把”门。 5、词、词组、句子之间在结构上的一致性:词、词组、句子,同属于汉语结构单位,在语法 结构上存在着一致性。比如联合、偏正、主谓、动宾、补充结构在词、词组和句子中均能找到,联 合结构:朋友(构词),政治经济(词组) ,风停了,雨住了。( 复句);偏正结构:汽水(构词),木头房 子(词组) ,三年后的一个晚上。(句子,非主谓句) ;动宾结构:站岗( 构词),清点人数(词组),下雨 了。(句子) ;补充结构:认清(构词) ,了解清楚(词组),美极了。(句子);主谓结构:国营( 构词), 人员流动(词组),人来了。( 主谓句) 。 三、掌握从音节和意义结构两方面划分出的词的类别。 1、从语音形式的角度,词可分为单音词、双音词和多音词。双音词和多音词可统称为复音词。 (1)单音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2)双音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 (3)多音词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 2、从意义结构的角度,词可区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1)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这种单纯词由双音节或多音节语素构成。主要包括联绵词(两 个音节连缀成义不可拆分的词) 、音译词、叠音词和拟声词。 (2)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组合构成的。分析合成词内部语素与语素的结构关系、组合方 式,可以将合成词区别为以下 3 种:复合组合联合式(又可分为偏正式、动宾式、补充式、主谓 式)、附加组合、重叠组合。 6 注意区分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和合成词中的重叠词:第一,叠音词属于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 重叠型属于合成词,由两个语素构成。第二,叠音词拆开来不能单用;重叠型合成词拆开来能单用, 依然是个词。 四、掌握词义的性质、词义的构成、词义的分解等。 1、词义的性质:客观性、概括性、社会性、模糊性、演变性。 2、词义的构成 词义有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两大类。语言意义是指词在语言系统中的概括的固定的意义,语用 意义是指词在具体使用时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语言意义又分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三类。 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属于词汇意义,是词在词汇系统中的独立的意义,语法意义是词在语法系统中 的关系意义。 3、词义的分解 (1) 义项与义素义项与义素是词义的两级单位。 (2)单义词与多义词 注意:在词典中,同形同音词和多义词下面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要多加分析对两种不 同性质的词加以判断:1)是一个词还是两个以上的词,多义词又称一词多义,同形同音词是两个以 上的问。2)看意义上有联系还是没联系,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 同形同音词的意义则毫 不相干。 区分同形同音词和多义词必须抓住两点:一是一个词还是两个以上的词.同形同音词是一组词, 是多词一音;多义词是一个词,又称一词多义。二是看意义上有联系还是没联系,同形同音词的各 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联系;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 (3)本义与转义 五、掌握同义词的概念及其辨析。 1、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在词汇系统中形成同义聚合,同义聚合中的各词彼此间互为 同义词。 2、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的辨析包括求同和察异两个方面,察异是主要方面。由于词义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不 同方面,因此辨析同义词的差异也可以从这些不同的方面入手。 (1)概念意义方面 同义词之间在概念意义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范围大小不同。 2)程度轻重不同。 (2)色彩意义方面 有些同义词之间在表达概念意义上是相同的,但是所附加的色彩意义却不同。 1)感情色彩不同。 2)语体色彩不同。 (3)用法方面 同义词之间的差异还可以从用法的角度去辨析。 1)词的搭配关系不同。 2)词性和造句功能不同 六、掌握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概念。 基本词汇是基本词语的总汇,是词汇的核心。基本词汇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体现了语 言特点的本质。基本词汇中的基本词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是一般生活交际中最必需的、为一般 人所共同理解的。一般词汇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成分,是词汇中所有非基本词语的总汇。 七、熟悉基本词汇的特征,了解一般词汇的组成部分。 7 1、基本词汇的特征: (1)历史悠久,具有稳固性; (2)社会普遍使用,具有全民常用性; (3)成为构造新词语的基础,具有能产性。 2、一般词汇的组成部分: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专业词等。 八、掌握熟语及其各类别的不同特点。 1、熟语是由词或语素构成的常用而定型的现成用语;熟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成分,它是大于 词的语言单位,但又具有词的特性,造句功能与词相同。 2、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及谚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些荣誉极容易出错,例如:孺子可教、张 皇失措、不胫而走、一筹莫展。 惯用语是口语中一种短小定型,意义有所引申的习用性短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广泛流传的精炼通俗、寓意深刻的固定语句。 第五章:语法 一、了解语法的特点:概括性;生成性;相对稳固性和民族性。 二、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1)缺少严格意义的词的形态变化。 (2)语序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 (3)在现代汉语里,词的结构方式、短语的结构方式、句子的结构方式大致相同。 (4)汉语有丰富的量词。 三、掌握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三条标准:词的句法功能;词的组合能力;广义的词形变化。 四、掌握现代汉语实词、虚词的类别及各类词的语法意义、语法特点及其再分类,并注意总结 各类词的异同,基本能够判定词的词性。 1、实词主要有:名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代词、叹词、拟声词; 2、虚词主要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连词和副词通常被笼统称为关联词语。 3、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1)介词又叫前置词,主要用在名词和名词性词组前面,共同组成介宾词组,作动词、形容 词的修饰成分或补充成分。介词本身其介绍作用,表示词语间的语法语义关系;连词又叫连接词, 是连接词或词以上的语言单位、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有些连词连接词或词组,有些连词技能连 接词或词组,又能连接分句,而有些连词能连接分句、句子、句群。 (2)介词一般有动词虚化而来,与动词有瓜葛,因此后面可以带上“了、着、过” 。 五、掌握词的兼类和活用的定义: 1、词的兼类现象 有些词在词汇意义不变(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的语法特点, 就是词的兼类现象。也就是在词汇意义不变(或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同一个词在某一语句中属甲 类词,而在另一语句中又属乙类词。 2、词类的活用现象 人们在用词时,有时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临时将甲类词用为乙类词的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六、了解短语的性质和两种主要分类及其他分类,熟悉五种基本短语的定义、语法功能和语法 特点,了解三种特殊短语的定义及其分类。 1、短语在语法上的两种主要分类 (1)按照短语的内部结构关系给短语分类,可分出联合、偏正、补充、动宾、主谓、同位、 8 连动、兼语、介词、的字、方位、数量、指量、紧缩等短语。其中,联合、偏正、补充、动宾、主 谓五种短语具有最基本的结构关系(这类关系在词、短语、句子里都存在,可称为“基本结构关系” ) ,又是实词与实词的组合,我们称之为“基本词组” ;而其他各种短语,我们统称为“特殊短语” 。 掌握各类短语充当不同句子类型的能力,如主谓词组能充当主、谓、宾、定、状、补六大成分。 (2)按照短语的语法功能给短语分类,一般分为三大类: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 性短语。 (3)短语的其他分类 1)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这是根据短语的内部成分是否固定来划分的。 2)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这是根据短语所表示的意义是否单一来划分的。 七、了解多层短语的定义,熟悉层次分析法及其两种图解方法(阶梯式图解法和树形图解法) 。 1、什么是多层短语 多层短语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短语。各种基本词组、各种特殊短语都有层次复杂的 情况,因此,多层短语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短语种类,而是各种短语的复杂化形式。 2、多层短语的分析方法 语言结构是有层次性的,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十分鲜明,多层短语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 点。因此,分析多层短语就应该揭示它的层次性,并且分析好每一个层次上的结构关系。这也就是 分析多层短语的两个任务。要完成好这两个任务,只有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图解方法有两种。一种叫阶梯式图解法,是一种从最外层向最里层不断切分的方 法,也就是由大到小的分析方法。上例采用的就是这种图解法。另一种叫树形图解法,则是从最里 层向最外层步步组合的方法,也就是由小到大合成的方法。 八、主语和谓语的类型 主语的类型:施事主语、受事主语、中性主语 谓语的类型:动词性谓语、形容词性谓语、名词性谓语 九、能辨识句子的各种类型,并分析其结构。 现代汉语单句句型主要有: (一)基本句型 1、主谓句 (1)形容词谓语句 (你好!) (2)名词谓语句 (他高高的个子。 ) (3)动词谓语句(文件。 ) 1)带宾动词谓语句(我们学习) 2)无宾动词谓语句(你说。 ) (4)主谓谓语句(这件衣我穿了不合身。 ) 2、非主谓句 (1)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对!) (2)名词性非主谓句 (蛇!) (3)动词性非主谓句 (下雨了。 ) (4)叹词句或拟声词句 (啊!轰隆隆!) (二)特殊句型 1、连动句 (他走进来坐下看书。 ) 2、兼语句 (大家选他当工会主席。 ) 9 兼语句与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子的区别:(1)构成兼语句的条件是做全句谓语的动词是使令 义,或谓语是“有”或是“是” ,一般为使令义动词带兼语;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子,则没有这些 条件。 (2)兼语句动词谓语支配的仅仅是它后头的宾语,命令仅支配战士,而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子, 动词谓语支配的是整个后头的主谓词组。 兼语句的形成与几种动词谓语的关系:兼语句的形成与做该句主要谓语的动词有关,能带兼语 的动词有三种,一是使令义动词,如:“命令” ,二是“有” ;三是“是” 。例如:连长命令战士出 发。江边有座山叫龟山。最奇的是海上出现的幻景叫海市。 3、双宾句 (老师教我们怎样做人。 ) 4、把字句 (我们一定要把工作搞好。 ) 5、被字句 (经理被坏人骗了。 ) 6、存现句 (墙上挂着一幅名贵的油画。 ) 存现句的特点: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事物的句子叫存现句。存现句的 常见格式是:处所词语+动词+名词性词语。句首表示处所或方位的词语是全句的陈述对象,是主语。 中间的谓语动词必须是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动词。这些动词后面常带助词“了、着、过” ,也 有的带趋向或结果补语。后面的宾语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人或事物,他们大都是不定指的,前 面常带有数量词组。 (三)变式句型 1、倒装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2、省略句 (“谁在屋里?”“我。 ”答句即“我在屋里。 ”之省略。 ) (四)掌握单句的分析方法 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传统上一般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根据 不同的层次,把句子分析成为各种不同的句子成分,一般不一定分析到词;图解时,一般不采用层 次分析的图解法(包括阶梯式图解法和树形图解法) ,而采用简易加线图解法。 简易加线图解法的具体方法是:首先用双竖线()分开主语和谓语,如有宾语,还要用单竖 线()分开动词和宾语;接着,分别用单横线() 、划虚线() 、波浪线();在字的下方标出主 语中心、谓语中心、宾语中心;然后,分别用圆括号( ) ) 、方括号( ) 、尖括号( ) 标出定语、状语、补语;最后,如有独立语,用重点号“ ”在字的下方标出。 十、掌握复句、句组的概念并能够能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 1、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 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句组也叫句群,语段,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互相联系的句子按一定规则组成的表示一个明 晰的中心意思的语法单位。 2、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1)总观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2)逐层剖析,寻找直接分句 3)划分层次,标明分句关系 第六章:修辞 一、掌握不同的句式并灵活运用。 1、长句和短句 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指词语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或分句。 2、整句和散句 整句是指结构整齐、长短划一的句子;散句是指结构比较自由、长短不等的句子。 3、主动句和被动句 10 动作的施事者作主语的句子是主动句;动作的受事者作主语的句子是被动句。 二、能识别各种常见的修辞格,并能正确理解和分析。 1、比喻 抓住不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以彼类事物打比方,去描绘或说明此类事物的辞格叫比喻。 2、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去写,这种修辞格叫比拟。 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代和借喻有相近之处,借喻是借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 “相似性” ,借代侧重“相关性”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双关 利用多义和谐音的条件,有意使词语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段叫双关。 5、反语 使用和本来意思相反的词句来表达本义叫反语。 6、夸张 为了表达的需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故意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这种修辞方法叫夸张。 7、拈连 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信手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方 法是拈连。 8、仿词 以人们记忆中的现成词语为基础,采取抽换语素的方法,临时仿造出新词语来。 9、对偶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称之为对偶。 10、排比 范围相同,意思密切相关的内容,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语气一致的句子说 下来,称为排比。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对立” ,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对称” ;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 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 数相等。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 11、反复 为了某种目的(或突出某个意思,或强调某种感情)有意识地用同一种语言形式多次重复申说叫反 复。 12、顶真 用前一句的末尾,做下一句的开头,使相邻的语句或章节上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顶 真。 13、回环 把前后相连的词语或句子,组织成前者的末尾做后者的开头,后者的末尾做前者的开头的,循环往 复的格式叫回环。 14、设问 在说话或行文中,虽说自己心中有数,却故作无疑之问,以便引起注意,然后再作回答,或作无疑 而问后,不作回答,让对方去思索体会。 15、反问 从反面提问,答案就在问句当中,这种运用疑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来表示强烈感 11 情的修辞方法,叫做反问。 16、通感 通感是用描写甲类感官的词语描写乙类感官的感觉,这种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间 沟通起来的表达方法叫通感。 三、重点习题 一、填空 1.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 )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 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湘发方言是以 ( )地区的话为代表 。 3. 音高、 ( ) 、音长和音色是语音的物理性质。 4. 韵母有韵头、 ( )和韵尾之分。 5 u 或以 u 起头的韵母是( )呼韵母。 6 “好甜的瓜啊”中的“啊”连读时应读作( ) 。 7 “不想”中的“不”变调以后的调值是( ) 。 8 汉字的形体主要有( ) 、 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等几种。 9 ( )是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 10. 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 ) 。 11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可拆分的词叫( ) 。 12 “走过场”是熟语中的( )语。 13能受数量词限制,不受副词限制的词是实词中 ( )词。 14 “尚且何况”是( )复句的关联词。 15利用多义和谐音的条件,有意使词语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格叫( ) 。 16 “马路很宽”中“宽”的意思是横的距离大,这里用的是“宽”这个词的基本义。 “对主动 坦白的要从宽处理” ,这里“宽”的意思是不苛刻,不严厉,用的是“宽”的 ( )。 17谓语有动词性谓语、( ) 谓语和形容词性谓语。 18 “什么地方” “能完成”都是 ( )短语, “劲头十足” “眼睛向下”都是 ( )短 语。 19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 )两类。 二、选择 1. 与“j”发音部位相同的是( )。 A. d h B. p d C. q x D. b p 2. 发音方法相同的两个音是( )。 A. p t B. k r C. g j D. d s 3. “ u ”是( )。 A.前、高、圆唇元音 B.后、高、圆唇元音 C.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D. 前、高、不圆唇元音 4. 普通话的声母中清音共有( )。 A. 12 个 B. 17 个 C. 4 个 D. 5 个 5. “心酸、雪崩”是( )型的合成词。 A. 主谓 B. 动宾 C. 偏正 D. 附加 6. 能起关联作用的有连词和( ) 。 A.介词 B. 副词 C. 形容词 D.助词 12 7. “ 房间、密码、民主 徘徊”四个词分别是( )。 A.联合型 偏正型 补充型 动宾型 B.补充型 偏正型 主谓型 联绵词 C.双声词 联合型 偏正型 联合型 D.单纯词 联合型 补充型 偏正型 8. 属于连谓短语的是( ) A. 叫他回家 B.想通了 C.走进房间看书 D. 很早就到了 9. 下列各组全是同义词的是( )。 A.痛心 痛惜 痛苦 痛悔 B.伤心 伤感 伤神 伤风 C.浓厚 浓重 浓烈 浓郁 D.坚强 刚强 顽强 不怕 10.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的一组是( )。 A. 精神抖擞 恒古未有 B. 八面玲珑 津津计较 C. 如火如茶 奔走相告 D. 孤注一掷 纵横捭阖 三、改错题 1改正下列音节的拼写错误 (1)女儿 nr ( ) (2)虐待 nudi ( ) 2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字 (1)不颈而走 ( ) (2)相形见拙 ( ) (3)一愁莫展 ( ) (4)毛骨耸然 ( ) 3改正下列句中的语法错误 (1)祈年公司针对年初原材料一时脱节的情况,发动群众找米下锅,积极完成第一季度计划, 比去年同期仍然增长百分之十以上。 文艺工作者、体育工作者和部分工厂的职工与学校的师生,分别为群众演出了川剧、 曲艺、 杂技、武术和球赛、游泳等丰富多彩的体育表演。 (3)佟麟阁原籍高阳县边家务村人。 (4)扬水站关系到全县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长,关系到全县电气化、机械化的全景 (5)从云龙北望,不远处有一个高耸的土山,这就是被项羽曾为亚父的范增墓。 (6)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以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四、名词解释 1双关 2汉民族共同语 五、简答 1举例说明词、语素、字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2兼语句与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子的区别。 六、分析多重复句以及所含修辞格 1. 她从掌声里听出来了人民的呼吸,祖国的心跳,她跪下来,让她的心贴近大地,贴近母亲, 她是扑进了母亲的怀抱,能不泪流满面吗? 2. 河边绿柳垂杨,杂花生树,远瞧近看,风景如画,然而,绿柳垂杨中掩映着一户人家,三 间泥棚茅舍,半围坍倒篱墙,二里外就望得见三丈高的穷气,却又大杀风景。 13 四、参考答案及答题指导(仅供参考) 一、 填空 1.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 作 )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 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湘发方言是以 ( 长沙 )地区的话为代表 。 3. 音高、 ( 音强 ) 、音长和音色是语音的物理性质。 4. 韵母有韵头、 ( 韵腹 )和韵尾之分。 5 u 或以 u 起头的韵母是( 合口 )呼韵母。 6 “好甜的瓜啊”中的“啊”连读时应读作( ya ) 。 7 “不想”中的“不”变调以后的调值是( 51 调 ) 。 8汉字的形体主要有( 甲骨文 ) 、 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等几种。 9 ( 笔画 )是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 10. 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 汉代 ) 。 11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可拆分的词叫( 连绵词 ) 。 12 “走过场”是熟语中的( 惯用 )语。 13能受数量词限制,不受副词限制的词是实词中 ( 名 )词。 14 “尚且何况”是( 递进 )复句的关联词。 15利用多义和谐音的条件,有意使词语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格叫( 双关 ) 。 16 “马路很宽”中“宽”的意思是横的距离大,这里用的是“宽”这个词的基本义。 “对主动 坦白的要从宽处理” ,这里“宽”的意思是不苛刻,不严厉,用的是“宽”的 (引申 义) 。 17谓语有动词性谓语、(名词性 )谓语和形容词性谓语。 18 “什么地方” “能完成”都是 (偏正) 短语, “劲头十足 ”“眼睛向下”都是 (主谓 )短 语。 19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两类。 【答题指导】填空题主要考察的也是对于书本基础、零碎知识点的精确掌握,以及小的知识点 之间相互关系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因此,牢固、准确的记住书上的基本知识,是做好这种题型的关 键。做填空题,没有捷径可走。 2、选择 1.C 2.A 3.B 4.B 5.A 6.B 7.B 8.C 9.C 10.D 【答题指导】单项选择题主要考察的是对于书本基础、零碎知识点的精确掌握,因此,牢固、 准确的记住书上的基本知识,是做好这种题型的关键。做题的时候,如果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记得 很准确,可以迅速做出判断,这样可以节约做题时间。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